狼行三國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身登九五 十九

大漢建安三年,公元二零二年七月二十八,燕王劉毅率文武百官與清晨卯正一刻在方剛修繕一新的天壇之處祭祀上天,壇中一方高台高有五丈邊寬九丈,取九五至尊之意,四麵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旗幟各九麵,高台正中設置香案,其上牛羊豬等犧牲之物一應俱全。劉毅一身皇袍在張雲等內臣的簇擁之下拾階而上,來至香案之前又從禮者手中接過長香對天祝禱,此時台上台下盡皆跪伏與地四周一片安靜。

燕王點香昂首向天,祝曰:光和年間亂黨壞政黃巾又起,加之天災不斷致使皇綱失統天子蒙塵,先有董卓逆賊裹挾天子百官火燒東都洛陽,將我大漢數百年心血焚與一炬之間,其罪罄竹難書,後又有李榷郭汜繼之而起私據西都,天下諸侯唯在爭權奪利卻無心存漢室之人,年年攻伐大戰百姓苦不堪言,赤地千裏白骨累累不忍視之。臣乃上黨劉氏一脈孝景皇帝玄孫,與黃巾亂起之時起兵平亂,仰仗祖宗餘蔭蒼天庇佑故能略戰略捷,將一幹亂臣賊子盡數誅與雄兵之下,由來一十有七年矣,今天下初定民生恢複唯有南方曹操、劉備、孫策三人依然不臣,自當縱兵討之使得四海清平江山一統,亦乃臣所願也。

先帝建安天資聰穎雄才大略,雖經亂臣裹挾卻終不減其誌,微臣不才將先帝迎與北平之後更是勵精圖治苦心孤詣,奈何天不假年先帝竟是壯年而逝,臣心懷悲憤山河同哀!毅一心為漢室除殘去穢恢複祖上榮光,從未有非分之想,但先帝故去未曾留下後裔,國不可一日無君,群臣百官皆以天下為念使毅正位繼統傳承漢雲,雖經百般推拒亦是無奈,毅為大漢之國運昌隆不得不為之,故今日禱告上天及我大漢先祖,望賜福與我大漢,庇佑與我萬民,則毅誠惶誠恐心願便足……燕王言罷亦是在香案之前跪拜蒼天,一時間四周皆是山呼萬歲之聲。

天壇之處的祭祀儀式進行了足有一個半時辰,除了一些犧牲之物外亦有宮廷歌舞等祝禱的方式,朗生始終在台上高坐觀禮,那一身龍袍將他挺拔的身軀襯托的更為英武不凡!說起此處倒還算是劉毅的創舉,本來漢室尚玄,皇帝亦多以黑色為尊,但在朗生腦海之中自是要以金黃為上,身為大漢宗室給他在亂世之中帶來了身份上的便利,可亦使他失去了稱祖道宗的機會,便算此時威加四海也不能去改變國號,在說漢這個字還是最能代表華夏民族的!退而求其次劉毅亦隻能在黃袍與宮廷穿度及百官們的官服上去做一些文章以表新氣象了。

幽州、冀州、平州、並州等地安定了十餘年,在劉毅大力發展生產的政策之下可謂基礎雄厚,此時已然是百業興盛,其中紡織刺繡的手法更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也為劉毅的革新提供了先決條件,他身上的這件九龍吐焰炮就是宮廷禦用師傅的精湛手工,其上九條大龍分為九色,形態各異又是栩栩如生,很能代表如今手工技法的最高水平,比之之前的黑色皇袍也更能顯得皇室的恢弘大氣尊貴不凡。

自卯正一刻至巳初一刻天壇所有的儀式盡皆結束,劉毅乘坐九馬雲車上罩祥雲麾蓋來至皇宮,這座駕亦是器具所一眾能工巧匠們為了燕王登基而日夜不停趕製而出。太和殿上伏後親自將象征大漢最高權力的玉璽轉交燕王,張雲則為天子戴上百珠金龍冠。此後在後宮之中東南角將會衍生出一方獨立的院落稱為廣和宮,伏後就在此居住與後宮享受大漢皇後的一切用度!這也是蔡琰和她商議之後的結果,待其百年之後也將與獻帝合葬,依舊按照漢製皇後的禮儀用度來執行。

邁步踏上玉階坐與龍椅之上,那一瞬間劉毅亦有些恍然之感,這張椅子可不是尋常之物,也不知多少英雄豪傑苦心孤詣出盡手段就是為了坐上這把象征天下最高權力的寶座,內中也不知要經過多少權謀手段金戈鐵馬,這龍椅卻是舒坦可想要坐的長久就更需要殫精竭慮。高高在上俯視群臣,一股滿足感油然而生,金口玉言九鼎之重至此時方不負男兒經天之誌,雖隻是瞬間但在劉毅心中卻是百轉千回。

這邊文臣以楊彪為首,武將以甘寧趙雲為先皆是跪倒玉台之下參見新皇,本來這跪拜之禮平日早朝很少用之,可今日新皇登基卻是不能不鄭重對之的!待得劉毅出言群臣平身而起這大漢新帝登位之禮便已然完成,接下來自然要分封眾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可是至理名言,當朝文武百官期待這一刻的亦是大有人在,功名利率動人心。

“朕今日登位繼統乃因繼先祖之誌、漢室之運,當為大漢揚聲威為萬民謀福祉,想及此時再念當初,皆從祖父之望,惜乎老人家未曾看見朕再興漢室這一日,當追贈為永王,朕父劉飛亦追為慶王……”漢代以孝道治天下,劉毅登基之後的第一道旨意追封祖父與父親實乃無可厚非,父親從未謀麵倒還無多掛念,唯這祖父卻是想念之甚。說完雙目微紅起身麵西劉宇之暮所在而拜,群臣亦隨天子遙向施禮。

“今大漢諸州具定,唯有曹操劉備二逆賊私竊蜀中荊襄揚州等地不聽朝廷號令,還數度與朕之大軍交鋒,曹賊乃相國之後卻不思報效家國,劉賊名為宗室卻是狼子野心,數典忘祖,此二人皆乃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輩,當天下共誅之,天下共討之!今日朕便將那劉玄德自宗族之內除名,當傳示天下此二賊身邊助紂為虐者朕體上天好生之德可以既往不咎,甚可量才為用,但若其人執迷不悟,皆將以國法治之,亦與二賊一般為不忠不義不孝之輩,祖宗家人盡皆蒙羞!”以前劉毅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今身登九五自然更要將大義的名分用到極致,漢人好名,這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可為滔天之罪,也許似荀彧諸葛等忠心之士未必能動其心,但對擾亂其中下層根基之處卻有莫大影響!

無論是朝代更迭還是權力交替,受影響最大的都是高層,至於中層與底層所受到的震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多是官照做錢也不少拿,隻不過換一身官服而已。可不要忘了這些中低層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所在,劉毅的這道旨意著眼點就在此處,此外他所能影響的還包括曹操劉備治下的廣大百姓,即是以順討逆就要將這個利好運用到極限。

首道旨意在於孝,次道旨意便在於忠,劉毅要向天下宣示自己是以忠孝二字來治天下的,從第二道旨意之中一眼就可以看出天子對劉備的打擊力度還要勝於頭號大敵曹操,漢中兗州兩處連敗,曹孟德的勢力已然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假若荊襄之地再一失去,他的滅亡也將為期不遠。劉備身為漢室宗親,劉毅就更能借祖宗之名和大義之分斥之責之,此時並非另一個時空之中的漢末三國,由於科技的發展和紙張的逐漸普及這宣傳戰運用起來亦會有更大的威力與益處,亦可看出朗生對於劉備已然不再抱任何幻想,當要全力用兵予以絞殺!

至於荊南孫策劉毅在旨意之中還留了一手,在他心中曹操劉備這般的梟雄是絕對不會居於人下的,與他們對抗就要靠硬生生的實力將之徹底碾碎,可孫策此人雖為三軍之帥但若論雄才卻還要在二人之下,此時執掌荊南的還不是孫權,說不得借新皇登基之時就可行分化之策,與之相對的後續便是會派出密使去與之溝通,劉毅當要提出相當的條件以換取孫策的降服,倘若真能如此他一統天下的期限必要大大縮短,且這還不是主要之處,百姓之力和生產基礎亦能得到很大的保護,從這一點出發就是付出一些適當的條件並非不可接受。當然假如孫伯符執迷不悟還要與之相抗,那麽劉毅也會毫不猶豫的擊之!

從前番大戰之中就能看出南方三雄之間絕非鐵板一塊,雖有唇亡齒寒之實可他們考慮問題的角度必定會從自身利益先行出發,就算與之協商不成劉毅亦會想法設法在三人之間埋下不和的種子,對今後的戰局便會有所效果。既要掃平三雄一統江山,還需顧忌天下民生與生產經濟的持續發展,到了此時單單一統天下已然不是朗生心中唯一心願,他要的是一個統一之後依舊強大無比的大漢,可以繼續實行其開疆辟土的心願,這一切已然出現了契機他就要付出最大的努力!

“漢室能有今日之局亦是眾位愛卿之功,此處朕早便看在眼內,今日朕初登皇位,自也要為眾卿一表功績!”天子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皆是精神一振,隊列亦顯得更為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