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狂徒

第四十一章 卡卡的選擇

貝克漢姆的轉會塵埃落定,冬季轉會期意大利足壇最大的一筆交易終於完成了,在電話門時間之後,意大利足壇一直都是一個光出不進的狀態,貝克漢姆雖然已經33歲了,但是他的星光卻沒有絲毫暗淡的跡象。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意大利足壇在2009年的年初,不但沒有得到了貝克漢姆,還沒有失去他們的球星。

比如說迪甘,比如說險些被阿拉伯人挖走的卡卡!

當現在媒體都是長篇累牘的報道貝克漢姆正式轉會佛羅倫薩的時候,在米蘭的卡卡,卻隻能報以苦笑。

卡卡現在真的有些羨慕迪甘了,羨慕迪甘在佛羅倫薩說一不二的超然地位,沒看迪甘剛一說對佛羅倫薩未來有所懷疑,之前一直陷入價格拉鋸戰的貝克漢姆轉會立刻就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可是卡卡也說過,說過類似的話,但是得到的是什麽,此前的非賣品,變成了可賣品。

特別是當其他球隊都在趁著冬歇期的時候大肆修補陣容的時候,他所宣誓效忠的AC米蘭卻毫無作為。

當然這麽說是有失偏頗了,AC米蘭也不是沒有來新人,隻不過那個來的新人和他,當然也可以說是和一線隊沒什麽關係,隻不過是米蘭雙雄這對老冤家之間為了做賬,來了一筆青年球員的呼喚而已。

別的球隊都因為引援成了媒體上的主角,曾經的意甲霸主AC米蘭卻徹底淪為了配角,或許最大的新聞就是,卡卡在這個冬天莫名其妙的和美國總統奧巴馬牽連在了一起。

因為就在奧巴馬宣誓就職典禮的當天,卡卡也剛好在同一時間做出了留下的決定,不是一定要把這兩樁事件扯在一起,實在是出乎意料地,在意大利體育記者裏、球迷裏,都曾有人主動將這一黑一白的當世兩位紅人相提並論。

太多次同時聽到人們評價這兩件事,隻能解釋為,這時代需要承載使命的偶像,奧巴馬和卡卡都承載著使命。

一個承擔起黑人和底層大眾的使命,一個承擔起運動和人生價值觀的使命,他們的對立麵都是金錢、權力和統治者的鐵腕。

在這個人人一邊叫喊金融危機,一邊抱怨社會正麵價值缺失,普通大眾度日艱難的時代,政治和足球這兩項最能俘獲大眾的活動,卻創造出了兩個“特別值得人去欣賞”甚至膜拜的人,奧巴馬和卡卡於是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偶像,對於各自的使命,奧巴馬能否堪以重任不得而知,那是他的政治職責,但卡卡不一樣。

卡卡隻是一個球員,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基督徒,和一個愈發獨立成熟的男人。

從2003年闖入米蘭內洛的那個年輕帥哥,到今天為人父親的卡卡,六年的時間裏他博得了眾愛,成了全世界收入最高的職業球員,入選《時代周刊》世界百位名人,也成為無數女性和男同誌的性.幻想對象。

這一切源自卡卡的球技,又不僅隻因為他的球技。如果說一年前的他成為世界的焦點,因為他連奪金球獎、世界足球先生兩項大獎,那一年後的今天,為何他的一樁轉會事宜掀起的風浪,都能超越本屆金球獎,世界足球先生C羅納爾多呢?

卡卡的被愛,不僅因為他是個優秀球員,就像奧巴馬被愛,不僅因為他是個優秀政客那樣。

後者是因為膚色而“特別被愛”,卡卡“特別被愛”,因為他所承載的價值觀超越了足球,有關他的信仰,他的《聖經》,他的愛情,他的家庭,沒有任何一名球員在球場外的人生被關注到如此細致的地步,或許馬拉多納算是一個,但那亦是上一個世代,另一個偶像的故事。

在濫.情.亂.性、轉會如換衣的職業球員世界裏,卡卡算得上是一個幹淨的例外,一個橫空出世的驚喜,一個讓人無法不去探究的個案,從連續幾個日夜苦苦等侯在卡卡樓下的球迷眼中,能讀到的,是超越了足球本身的愛戴。

足球,隻是卡卡這個“符號”的一個載體,通過足球,通過AC米蘭,卡卡實現了自我,也讓他的名字為天下所知,但自此“卡卡”這個名字,也不再隻是印在22號AC米蘭隊服背後的別稱。

是的,卡卡被符號化了,對愛情的忠誠、對貞操的重視、對家庭和工作的負責,這些在一個基督福音教徒看來是“最理想化境界的人”所應該追求的價值,在曼城滿天撒錢的攻勢前,被簡單地等同為“忠誠”、“義氣”或者其他字眼。

卡卡選擇了被愛感動,他後來在確定留下,對AC米蘭官方頻道直言:“我沒想到那麽多人對我有那麽強烈的愛,孩子們寄給我的親手製作的卡片,讓我太感動。”

近幾個賽季以來,幾乎每隔半年都會有外界的誘惑讓紅黑球迷不安,皇馬、曼聯、切爾西這些豪門的名字隻要和卡卡聯係在一起,就讓他們心驚膽戰,但是沒有哪一次有曼城這般強烈的攻勢,也沒有哪一次,紅黑球迷們可以像這次一樣徹底袒露自己對卡卡的愛。

估計連馬爾蒂尼這麵一輩子為紅黑色效力的旗幟,也未曾親自體驗如此深厚的愛意和挽留的急切,他自己的大兒子克裏斯蒂安也為卡卡可能要走而留下眼淚。

是的,這就是卡卡的魔力,當年的馬拉多納或許能令那不勒斯人又哭又笑,卻心甘情願,但米蘭城畢竟少有見過類似的陣仗,很多老一些的米蘭人說,幾乎從未見過這樣聲勢浩大的“挽留”。

因為卡卡選擇留下,女球迷們瘋做一團,笑做一團,又哭做一團,男球迷們更亂,已經連續騷擾卡卡住宅幾日的他們,在那個淩晨也爆發出最後的喜悅,“你和我們永遠在一起。”這情景,讓卡卡那棟樓的門房感歎,也許隻有教宗或者某個聖人才能被如此愛戴。

梵蒂岡的門徒們,不就是苦苦等待聖彼得大廣場上那扇窗戶的開啟,等待那裏麵閃現那個聖人的麵孔嗎?

這些等待卡卡現身的球迷,其實也是在等待一個活聖人,人們喜歡看到一個忠誠的、與俗務無關、隻管踢球和拍巧克力廣告的漂亮卡卡,卡卡怎能沾上銅臭?

不過卡卡並不是聖人,從他探出窗外的那張臉就可以看出,細心的卡卡迷肯定會發現,那個看上去釋放出一切壓力和掙紮的卡卡,其實很憔悴和疲憊。球迷們連日的幹擾讓他每每淩晨好幾點都無法入睡,盡管他從不曾責怪這些球迷。

卡卡哭了,當年在聖保羅他也曾哭過,因為一場比賽被換下,為此他還得到“班比”的戲稱,加盟AC米蘭日顯成熟的卡卡幾乎從未哭過,這一次應該是他另一次成長的淚水,因為諸般的壓力,與父親的分歧,樓下球迷偶爾的挑釁。但也不能排除他這是在感動於球迷和人們對他厚重的愛,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這一次的淚水,迥異於當年的“班比之淚”。

與父親博斯克之間的矛盾不可能完全沒有,但他在確定留下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媒體澄清:“我和父親沒有爭吵。”

可是卡卡這樣做,並非為了滿足人們對“完美卡卡”的意.淫,他隻是在努力按照《聖經》和神的指示去做,他的信仰讓他熱愛家庭,而耶穌也在這段並不簡單的日子裏,成為他最深層的心靈夥伴。

“我真的無數次祈禱過,最終神讓我遵循內心。”

卡卡留下了,遵循了內心,摒棄了銅臭,受到了表揚,符號化無非兩種可能,如果選擇去曼城,卡卡就是仍擺脫不了金錢的誘惑,仍是凡夫俗子一個。

若像今天這樣選擇留下,卡卡就是完美再完美,完美之極,但這兩種選擇裏沒有哪一個是真正的卡卡。

就算選擇去了曼城,也是卡卡個人職業生涯當中另一個重要的抉擇,他的未來還得一個人去麵對。

就算不去曼城,卡卡也還要好好在AC米蘭提高自己,正如他目前所做的。

隻是基督教信仰深厚的家庭教育告訴卡卡,要理性和合理地把握人生,他26歲的人生其實也一直是如此走來,理性、合理成就了今天的卡卡,盡管他努力認真地工作、抵抗女色誘惑、不愛熱情奔放的桑巴,讓他看上去根本不像個巴西人。放棄了曼城的錢袋,也並非完全摒棄理性,而選擇內心。理性和內心也不是隻能做對立的雙方。曼城錢多,依然意味著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性,球隊成績能否提高就是個未知數。

當然,“走還是留”就像“活著還是死去”那麽麻煩的一道選擇題,還好卡卡不是一個人,他搬離了父母,選擇和妻子卡洛琳、兒子小高迪單獨居住到市中心。

妻兒的存在給了卡卡力量,他誇讚了妻子的聰明,也表示:“和小高迪在一起的時光才是我真正放鬆的美妙時刻,那時候我能忘了一切。”

作為丈夫、父親,卡卡又一次以基督福音教徒的和家庭責任感要求自己,就算是留下,也不意味著人生更簡單。

相反,偶像的人生往往是極其艱難的,對佛羅倫薩沒能成為卡卡在AC米蘭的最後一場比賽,卡卡說那是上帝的安排:“我在那場比賽取得了一個進球,所以是神在指引我,我在這裏的故事還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最後一場比賽什麽時候到來,暫時沒有人去管,西班牙和英國的豪門和泛著屎黃的圖豪門就算要去理會,也會是半年後的事情。

卡卡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麽,既然已經向神問明了方向,就認真走下去吧,當這個年輕帥氣的男人重新身披紅黑戰袍,人們看到的是他眼睛裏更多的堅定、沉穩和自信。

拚搶、過人和一次次組織前場的進攻,這些卡卡一直都做得很好,他在場上的每一個腳步、每一個轉身、每一個射門,都透出更多的堅決。

一對經曆分手危機的情人,在重歸於好之後,總會將愛情燃燒得更旺,能夠“重新找回愛的意義”,有時甚至讓人慶幸危機的發生。

這或許是卡卡轉會這樁公案最好的詮釋,未來是否還會有危機,這就像“花兒總要謝”、“小鳥要離巢”一樣無需質疑。隻是,花兒也好,小鳥也罷,一個美麗,一個輕靈,卻絕都不是聖人。

馬拉多納曾說:“人們得明白,我不是一個製造快樂的機器。”

經曆了這場危機的卡卡,或許也想說:“人們得明白,我不是一個聖人。”

卡卡不是聖人,他其實也有自己的欲望,他渴望能夠在足球場上取得成績,渴望能夠成為足壇一顆永遠閃耀的巨星。

所以卡卡拒絕了曼城,因為曼城並不是一個好的舞台,他選擇了效忠米蘭,但是米蘭真的就是個好的歸宿嗎?

AC米蘭亟待複興,留下卡卡,就是他們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然而如果真的想要徹底擺脫危機,重新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水準的球隊,那麽AC米蘭需要盡快找到大筆大筆熱辣資金,從而滿足球員引進,以及支付目前包括卡卡、帕托、羅納爾迪尼奧等隊內大量骨幹球員薪水,並應付俱樂部開支的要求。

如果AC米蘭無法找到新的經濟來源,很難想象貝盧斯科尼家族還會願意繼續傾囊為AC米蘭填補經濟虧空,在本賽季還沒有結束的時候,AC米蘭的虧損就已經達到了6680萬歐元。

因此,加利亞尼一直在想辦法為俱樂部尋找新的經濟來源,而關於阿拉伯財閥將會進入AC米蘭董事會的說法,也隨著阿聯酋航空和AC米蘭之間達成讚助關係,而被傳得越來煞有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