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穴術秘本
武術中的點穴術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通過指、拳、肘、膝或器械點、拿、擊、刺敵身重要穴位或經絡,使之喪失或減弱格鬥能力的一種技擊術。因其具有一定的實戰價值,常於瞬息間製敵,故被武林中人視為出奇致勝、製敵之絕技。
人體有十二經絡,反應在體表上相應的部位即為穴位。如在短時間內,將超過人體承受極限的力量施於經絡或穴位上,可通過震動及神經傳導,使人體產生一係列病態反應,甚至可導致死亡。
少林武術約始於北魏時期,曆經一千多年的傳承演變,逐漸成為武林中頗有影響的一支,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譽。其中,少林點穴法堪稱少林武功的精華。
基礎訓練是習武入門的築基功夫,少林派針對點穴術的基礎素質訓練,設計了三層功夫九步練法,包括對準確性、眼力、識別能力、指力等方麵。
1.識別能力訓練
穴位在人體分布雖有一定規律,但僅指尖大小,故要求將穴位名稱、位置爛熟於心。可先刻一個與真人一樣大小的木人,在其上標出經絡、穴位,記熟後以各種手法擊之,次數不拘,以不傷指為準。若在黑暗處亦點打無誤,則初成。
2.指力訓練
少林點穴法多以指擊敵,對指力要求極高。可選一木塊,以食指或食、中二指點擊。初練時,以軟布包於指端數層,力量宜輕,以免受傷。逐漸適應後,可去掉軟布並加大力度。數月後,可換點擊石頭。先點平滑之石,再逐漸點擊粗糙甚至有棱角之石。數年後,功可初成。練習點擊物體同時,可輔以手指抓扣練習。
3.眼力訓練
習武中的眼力訓練主要培養眼球的靈活性及提高視力,而點穴術除以上要求外,還要求在黑暗中的視物能力。少林點穴法的眼力訓練分為兩步。先於夜間靜室中熄燈而坐,平息定心,默想室內物體的位置、形態等,再睜眼觀看。初時無物可見,一段時間後漸可隱約見之,直至完全看清時功成。也可在室內放一紙罩油,靜坐一旁注視。一段時間後,將火焰調小再視,同時可點打木人經穴或視室內物體,至能於暗室內視物無誤即可。再於每日日出之時麵東而立,靜心凝神注視紅日。漸可自覺眼眶內熱氣上升,立即閉目轉動眼球。先左右橫移72下,再上下豎掃72下,再順時針、逆時針旋轉各72下。稍事休息後,重複再做,至眼疲勞為。
武術界一般認為,人體共有365個穴位,其中小穴257個,大穴108個(包括36死穴、72殘穴)。少林點穴法中有些雖名為穴,實指要害部位。36死穴,多為一穴兩處,實隻有25穴,現略述如下:
1.印堂穴:兩眉連線中點處。
2.太陽穴:眉梢後骨凹陷處。
3.腦戶穴:又名枕骨,後發際正中向上二寸五分處,屬督脈。
4.頭竅陰穴:屬足少陽經,在耳後乳突根部,浮白穴與完骨穴連線的中點處。
5.華蓋穴:胸腹正中線上,第一肋骨與胸骨聯合的中點處,屬任脈。
6.建裏穴:胸腹正中線上,臍上三寸處腹白線上,屬任脈。
7.巨闕穴:胸腹正中線上,臍上六寸處腹白線上,屬任脈。
8.氣海穴:又名丹田,胸腹正中線上臍下一寸五分處腹白線上,屬任脈。
9.關元穴:別名丹田,胸腹正中線上臍下三寸處腹白線上,屬任脈。
10.水分穴:又名分水,胸腹正中線上臍上一寸處腹白線上。
11.中極穴:又稱玉泉,胸腹正中線上臍下四寸腹白線上,屬任脈。
12.膺窗穴:第三肋骨間,胸前正中線旁開四寸處,屬足陽明經。
13.乳根穴:又名氣眼,在乳頭直下,女子乳房下溝凹陷處,即第五肋間,胸前正中線旁開四寸處。
14.期門穴:乳頭直下第六肋間處。
15.幽門穴:別名上門,在巨闕穴旁開五分處,屬足少陰經。
16.商曲穴:別名高曲,臍上兩寸下脘穴旁開五分處,屬足少陰經。
17.章門穴:又名長平、季肋,第十一浮肋遊離端下際,屈肘時肘尖貼肋處,屬足厥陰經。
18.腹結穴:臍旁四寸下行一寸三分處,屬足太陰經。
19.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處,屬足太陽膀胱經。
20.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處,屬督脈。
21.誌室穴:第二腰椎棘下旁開三寸處,屬足太陽經。
22.氣海腧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處。
23.長強穴:尾骨尖下五分,約尾骨尖端與肛門中點處肛尾膈中,屬督脈。
24.會陰穴:肛門上緣與男性陰囊根部(女性取大陰唇下緣聯結處)中點,球海綿體的中央處,屬任脈。
25.湧泉穴:足底中線的前、中三分之一的交點處,蜷足時足底前凹陷處,屬足少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