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播放器

中國服飾演變

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璀璨華美,豐富多彩。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它既是物質文明的結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我們的祖先在與猿猴相揖別以後,披著獸皮與樹葉,艱難地跨進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懂得了遮身暖體,從而創造了最早的服飾文化。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於人,其作用不僅在遮身暖體,同時也具有美化的功能。中國古代的先民從服飾起源之始,就已將其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觀念,都積澱於日常生活的服飾穿戴之中,構築成了服飾文化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內涵,開創了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先河。

夏商時期,是中國奴隸製社會的確立與發展時期。階級對立、等級製度在此時已經基本形成,這在服飾穿戴上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現。奴隸主服飾質地優良,色彩豔麗;而平民和奴隸的服飾粗糙低劣,色調單一。從文獻記載結合商代晚期都城殷墟遺址發現的大量的玉人、石人、陶人和銅人等文物上,可以看出,代表等級觀念的服飾製度也已初步形成。

周代是中國冠服製度逐步完善的時期。古代文獻中有大量關於該時代服飾的文字記載。隨著等級製的產生,上下尊卑的區分,各種禮儀也應運而生。反映在服飾上,有服有飾,周代貴族常服形式為上衣下裳,佩飾黻帶,另外持笏佩玉也是當時貴族服飾的一種風尚。當時不同場合要穿戴不同的服飾,計有有祭禮服、朝會服、從戎服、吊喪服、婚禮服。這些服飾嚴格區分了天子與官僚、貴族與平民等等級差別,形成了一整套的冠冕製度模式,影響了自商周以來三千年封建社會的服飾文化。

春秋時期,諸侯坐大,禮崩樂壞。戰國之時,七國崛起,各自獨立。服飾文化呈現出一派絢麗多彩的景象。其中除秦國因處西陲,與其它六國在衣冠製度上有較大的差異。山東六國也均因各國諸侯的愛好和奢儉,以及當時興起的百家爭鳴之風,在服飾上也各顯其地方風格與文化風采。如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皆著珠履;平原君後宮百數,婢妾均被綺披紗;衛王宮的衛士穿黑色戎衣;魯國的儒者孺服長裙、褒袖方履等等。

秦代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相繼了建立了各項製度包括衣冠服製。秦始皇崇信“五德始終”,常服通天冠,非周代六冕之製。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綬帶。

漢代代秦而立,衣冠製度多“因循而不革”。漢初服飾,與民無禁。隨著經濟的繁榮,對外交往的擴大,朝野上下追求奢靡生活欲望日熾,服飾穿戴也逐漸豐富考究,形成了公頃百冠和富商巨賈競尚奢華、“衣必文繡”、貴婦服飾“窮極麗美”的狀況。東漢明帝時,“博雅好古”,以三代古製重新製定了祭祀服製和朝服製度,冠冕、衣裳、鞋履、佩綬等都有嚴格等級差異。習尚以四季節氣而為服色之別,如春青、夏赤、秋黃、冬皂。

魏晉南北朝以來,由於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將北方民族服飾帶到了這一地區,同時,大量民族服飾文化也影響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飾。服飾文化出現了一種各民族之間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局麵。魏晉南朝衣冠,一方麵仍尊秦漢舊製,這主要表現在官服等級上麵;另一方麵也由當時文化和風氣的影響,如魏晉名士高冠博帶、大袖款衫,成為貴族服飾的一種風尚。北朝各族,紛紛推行漢化運動,仰慕漢族衣冠服飾,形成了“群臣皆服漢魏衣”"的狀況。婦女的日常衣服仍以上身著襦、衫,下身穿裙子。襦、裙也可作禮服之內的襯衣衫。這是一個追求時髦、款式多樣、奇裝異服盛行的時代。

隋統一全國,一方麵推行漢族已經形成的的服飾製度,另一方麵也難以擺脫北族服飾形製的影響。隋煬帝製定了隋代官服製度,帝王將相各服其服。下令不準百姓服黃色衣裳,從此黃色也了皇帝專用的服色。唐代衣冠服飾承上啟下,博采眾長,是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由於當時絲織業的發達,審美觀念的獨特,所以當時官服質地款式更加講究,襆頭形製富於變化,品色衣形成製度,胡服頗為流行,女服色彩豔麗。五代十國享祚日淺,服飾大體沿用唐代製度,但在首服上也略作變化。

宋代崇尚文治,冠服製度漸趨繁縟,也曾經多次修改。但與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創新,色調趨於單一,有向質樸、潔淨、自然方向傾斜的趨勢。男子上身以圓領長袍為主,以季節不同而服涼衫、紫衫、毛衫、葛衫、鶴氅等。宋代婦女的日常服飾,大多上身穿襖、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褲。其麵料為羅、紗、錦、縷、毅、絹。尤其是裙子頗具風格,其質地多見羅紗,顏色中以石榴花的紅色最注目。褶襉裙也是當時裙子中有特點的一種,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貴族婦女著裙的褶襉更多。南宋時期,“服飾亂常”,也尚北服。

元代是蒙古族入關統治中原的時代。其服飾既襲漢製,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飾仿照先秦時代的古製而成;又推行其本族製度,如一般百姓服飾則仍是披發椎髻,夏戴笠,冬服帽。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須剃發為蒙古族裝束。蒙古族的衣冠,以頭戴帽笠為主,男子多戴耳環。然至元大德年間以後。蒙、漢間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認其便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後,先是禁胡服,繼而又以明太祖的名義下詔:衣冠悉如唐代形製。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飾、內臣服飾,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名目,其樣製、等級、穿著禮儀真可謂繁縟。一般男子服飾,以袍衫為主,形製多樣,儒生文士則以襴衫、直裰為常衣。婦女服飾主要有袍衫、襖、霞披、褙子、比甲、裙子等。

清代官服以頂戴花翎顯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官服中的禮冠名目繁多,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