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瞳

第330章 達摩石壁

陳然在德春師傅的帶領之下,穿過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繞過西麵的塔林,來到了初祖庵,這一路之上,寺廟內的僧人見到德春師傅,都低頭行禮,看的出來,德春師傅在寺裏的地位很高。

初祖庵,又稱麵壁庵,也就是供奉達摩祖師的地方,直到來到了這裏,陳然才感受到了千年古刹帶給自己的那種莊嚴肅穆的感覺,現在的少林寺大部分的建築都被修葺一新,看著倒也氣勢恢宏,但給陳然的感覺卻不是那麽一回事。

這就是過度商業化的弊端。

少林寺的商業化運作,實在是太成功了,成功得讓人都無法把它和原來的少林寺聯係在一起,好像變了樣了似地,和內心中的少林寺已經不是一個少林寺了,踏入少林寺,也找不到那種莊嚴肅穆的讓人虔誠的感覺了,給人感覺著,少林寺隻是一個景點,而不是佛教聖地。

直到進入初祖庵之後,才算是有了到佛教聖地的感覺,莊嚴肅穆的氣息撲麵而來,情不自禁的就不敢大聲喧嘩,不敢鬧出太大的動靜,好像是怕擾了佛祖清修似地。

德春師傅帶著陳然一邊給陳然介紹著經過的景點,一邊轉過初祖庵,到了初祖庵的後山,後山的入口之處,有兩個黃衣僧人把守著,看這情形顯然是不對遊客開放的,兩個黃衣僧人應該是已經得到了通知,倒也沒有攔下陳然,隻是忍不住打量了陳然一番,明顯也是因為老禪師不問世事這麽多年竟然突然接見這樣的一位年輕人讓他們忍不住動容和好奇。

“陳施主,家師就在後山參禪,你自行進入吧,不過進入後,切莫亂闖,以免驚擾到其他禪師的清修……”

德春師傅並沒有陪著陳然進入後山,把陳然送入後山路口就停了下來,轉過身對陳然鄭重的交待了一聲。

後山是老一輩的僧人清修的地方,沒有恩師的傳喚,即使是他也不得輕易進入,主要是怕擾了那些老一輩的僧人清修,這裏的老一輩並不是說在少林寺的輩分,目前少林寺輩分比他高的也隻有他的恩師,主要說的是年齡,後山住的都是高齡的老一輩僧人,這些僧人在少林寺的輩分有高有低,但歲數卻大都在八十歲以上了。

德春師傅交待陳然一聲之後扭頭就走了,搞得陳然想問問他該怎麽找到老禪師都沒來得及,隻好四處打量著眼前的環境。

少林寺本就是在嵩山半山腰建著的,眼前他所在的地方其實就是兩座山相接處著的斜穀罷了,想必這個斜穀的入口就是後山入口了。

既然如此,那陳然也就徐步走進了後山之中。

後山內是一個峽穀,山色秀麗,環境清幽,很寂靜,寂靜的能聽得到流水聲,鳥叫聲……陳然沿著一條山路朝著山頂走去,沿途之中,山路的兩邊種的還有花生的,這倒是讓他想起了前段時間傳得沸沸揚揚的少林隱僧。

那位少林隱僧一直就是過著隱居的生活,隻不過他不是在少林寺內,而是在少林寺的下院內,日夜就住在山洞內,當時被記者給曝光了,除了這位隱僧之外,還有其他的老僧人和比丘尼也都過著隱居生活,至今仍是農禪結合,勤苦勞作,頗有唐代百丈懷海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禪門遺風。

這少林寺的後山,德春師傅都不輕易進來,很顯然,種地的估計也都是那些老僧人了,倒是讓陳然感覺著少了幾分浮華,多了幾分真實。

沒讓陳然走多遠,隻是沿著石階翻了一個石坡,一位銀色長須過胸,麵容蒼老,皺紋堆滿整個臉孔地看不出年歲的老和尚就出現在了陳然的視線之中。

眼前是一個水潭,水潭不大,隻有數丈方圓,在水潭邊有一塊大石頭,這位老和尚就在這塊大石頭上坐著的。

老和尚看著很普通,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就好像是見到了慈祥的老爺爺一樣,除了親切之外,還情不自禁的讓人發自內心的尊敬。

或者說,老和尚的身上有一種讓人虔誠的感覺吧。

陳然在這之前並沒有見過德春師傅的恩師,但他有一種感覺,眼前這位老和尚就是德春師傅的恩師,也就是他要見得那位老禪師。

“老禪師……”

老禪師坐在石頭上一動不動,就是陳然走過來他也好像沒看見似地,陳然看到他不吭聲,隻能恭敬的喊了一聲,但他還是沒一點反應。

喊了兩聲都沒反應,陳然無奈的搖了搖頭,也就直接走了過去。

直到走到老禪師所坐的那塊石頭上,陳然才發現老禪師一直在盯著對麵看的,也不知對麵有什麽東西有這樣大的吸引力,讓他眼都不眨下。

陳然也忍不住順著老禪師的視線朝著對麵看去,這才發現在對麵,也就是水潭的另一邊,卻是一個溶洞,溶洞寬達數十丈,各種奇形怪狀的鍾乳石錯落四周,而溶洞的內壁竟然是一塊光滑如鏡麵的石壁,

可能是由於光線的原因,石壁之上掛著點點綺麗的光點,閃著五光十色的光芒,將溶洞點綴成五彩斑斕的世界,仿若世外桃源一般。

石壁光滑如鏡麵,但細看的話,卻發現石壁之上竟然映出一個人影來。

望到這一幕,陳然頓時吃驚不小,好在他經曆還算豐富,見過的離奇之事不少,吃了一驚,也就恢複了正常。

不過眼前的情景,倒是讓他腦海裏浮現出了一個傳說。

想必換了任何人見到眼前的情景,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這個傳說的。

這個傳說赫然是達摩祖師的傳說。

相傳梁武帝在南京設大譯經場,很多天竺高僧慕名而來,這其中就有一位來華的著名僧人對禪宗及華夏佛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用說,他就是著名的達摩祖師。

達摩到達金陵後,梁武帝是篤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後建寺、寫經、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負地詢問達摩我做了這些事有多少功德?

結果達摩卻說無功德,武帝又問何以無功德?達摩說此是有為之事,不是實在的功德。

武帝不能理解,兩人不歡而散,達摩離開後,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達摩離去的消息後,馬上派人騎騾追趕。

追到幕府山中段時,兩邊山峰突然閉合,一行人被夾在兩峰之間。達摩正走到江邊,看見有人趕來,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化作一葉扁舟,飄然過江。

這就是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傳說。

達摩過江後手持禪仗,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北魏孝昌三年到達了嵩山少林寺。

達摩祖師來到少林見到見到這裏群山環抱,環境清幽,就把少林寺當成了他傳教的道場,

後來也就有了達摩祖師九年麵壁的傳說,達摩祖師在少林寺一處溶洞內麵壁,一麵就是九年。

據記載達摩祖師麵壁的山洞為天然溶洞,走到洞口,再回望外麵,一縷陽光透過灌木拋進來,洞內光光點點,真是天然寶洞。

達摩一腳踏進洞口,發現洞中很淺,四周岩壁,密不透風,內壁如鏡,當真是天然的閉關修煉之地。

達摩祖師麵壁九年,在洞內的石壁之上,竟映出個人影來,當時的和尚見此大呼神奇,從此對達摩敬如神明,也就傳出了達摩麵壁的傳說。

對於達摩祖師麵壁的山洞世人一直都有諸多猜測,大多數都把達摩洞當成了達摩麵壁之地,而看到眼前的情景,陳然卻知道眼前的這個山洞應該才是達摩祖師真正的麵壁之地。

除了眼前的情形和傳說中描述的一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陳然在望向石壁之時,給他一種虔誠的感覺。

這股虔誠的感覺很強烈,而且還是在他沒有釋放出能量光圈的前提之下。

見到達摩祖師麵壁的山洞,陳然也挺驚奇的,畢竟達摩祖師那可是傳說中的人物,現在他也算是近距離的接近這位傳說中的禪宗初祖了。

老禪師望著眼前的山洞一動不動,陳然心想著老禪師可能是在參禪著的,也就不敢再打擾了。

處身在這樣的佛教聖地之中,陳然也不敢冒犯,就嚐試著學著老禪師的樣子坐了下來,別看老禪師的坐姿似乎很隨意,但陳然學著坐下來後,卻知道換了一般人還真學不來,也隻有一直堅持著練習詭異舞蹈的他,才能學得來。

陳然卻沒有發現他這樣坐下來的時候,讓一直盯著石壁看的老禪師也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

坐下來後,陳然也望著山洞內的石壁起來,在靜下心來之後,那股虔誠的感覺就在他麵前無限放大了。

陳然倒也沒有吃驚,如果是換了以前,他或許會大吃一驚的,但自從發現了佛器真的有安定心神的作用之後,他也就見怪不怪了,佛教能夠傳承幾千年,顯然不隻是吃齋念佛這麽簡單的。

這段時間,對佛器他倒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他把佛器傳出的氣息理解成佛器的磁場或者氣場,之所以這樣理解,卻是這段時間他看了一些有關風水的書籍,在風水學之中其理論基礎就是氣場。

風水中認為氣場無處不在,但是氣場有好壞、強弱之分。氣場好、氣場強的地方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反之,氣場壞、氣場弱的地方風水就不好。

風水中的氣場和佛器的氣息無疑差不多,就像他釋放出能量光圈後,有的法器傳給他的是吸力,有的卻是排斥力,就像那把鉞刀和楊瘋子家裏的魂瓶。

能夠給他虔誠的感覺,這就說明此物的氣場大,眼前的石洞是達摩祖師麵壁之地,想必氣場也就更大些。

當然,用氣場形容無疑顯得有些對佛不敬,或許用願力或者信仰來形容更好。

陳然靜下心來望著石壁後,石壁上傳來的那股虔誠的感覺也就越來越強烈,伴隨著傳來的還有一股吸力,這股吸力也越來越強烈,就好像要吸收他的精神力似地。

陳然有些心驚,讓他更心驚的是,此時此刻他腦海裏的能量光圈似乎也蠢蠢欲動起來了……

【求下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