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令準的任務有兩個,一是摸清從大寧江到安州城十五公裏的路程,搞清楚是否有日軍駐守,並探明行軍路線。第二,在天黑之前混入安州城,摸清安州守軍的部署,以便裏應外合。
韓令準的部隊沒有攜帶槍支,突擊部隊中,隻有馮國璋的師直屬營裝備齊全,而韓令準的401營隻有冷兵器。
不過,401營全是朝鮮人,且全是東學教徒,熟悉朝鮮的風俗人情。而且,安州也曾經是東學教的一個據點,韓令準打算進入安州城後,與以前的東學教徒們取得聯係,鼓動東學教在城內發動起義,接應城外的攻城部隊。
韓令準自信,在安州城內,可以召集至少五百教眾,加上他所率領的一個連,總兵力達到近八百人。韓令準準備用大部分兵力占領安州西門,打開城門,放後續部隊入城。以少部分兵力牽製駐守在觀海樓一帶的守軍主力,待後續部隊入城後,向觀海樓發起總攻,一舉消滅守城日軍。
這一計劃看似穩操勝券,然而,韓令準失手了。
渡過大寧江之後,先遣隊一路倒也順利,從江畔到安州城,沒有發現日軍,倒是有一些朝鮮官軍,這些官軍無精打采,毫無戒心,韓令準順利到達安州城西門,守衛西門的,是日軍的一個小隊,在朝鮮官軍的協助下盤查行人。
日軍和朝鮮官軍對行人的盤查並不嚴格。日軍在朝鮮勢如破竹,從南到北橫掃整個朝鮮。如今,日軍占領了朝鮮全境,隻剩下鴨綠江邊一個小小的義州還在清軍手裏。而朝鮮官軍已經接受大韓皇帝的詔書,與日軍合作。隻剩下少數不肯臣服的朝鮮人還在抵抗,但抵抗力量微乎其微。
而潰敗後的清軍,沒有勇氣也沒有實力對日軍展開反攻,種種跡象表明,清軍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反攻朝鮮,清軍的朝鮮戰略,已經轉變成了鴨綠江防守戰略!也就是說,清軍全力保衛鴨綠江以西的滿洲,那裏是大清國的宗社所在地,大清國已經放棄了朝鮮。
日軍從大本營到駐朝部隊的每一個士兵,都樂觀地認為,朝鮮戰爭已經結束了,至於混成旅團的突進,那不是朝鮮戰爭,而是向滿洲進軍的先期作戰。
安州距離鴨綠江尚有上百公裏路程,這裏的戰爭氣氛早已煙飛雲散,金弘集在安州采取的是和平建設方略,這個方略得到了日本人的讚同,民政大權全部交給了朝鮮人,日本駐軍的任務,也變成了維護地方治安。
在這樣的氣氛下,安州城守備鬆懈。日軍主要集中在觀海樓周邊的軍營中,隻派出小股部隊協助朝鮮官軍維護城門治安。
韓令準和他的部下很容易就騙過了城門的守軍,混進了安州城。
進入安州城後,韓令準馬上與城內的東學教聯係,召集人馬,準備行動。
然而,這個環節出了嚴重問題!
不管是周憲章還是韓令準都沒有料到,安州知府,也就是安州城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是東學教的前軍師盧文俊!
盧文俊之所以能夠獲得金弘集的賞識,就是因為,他利用自身的東學教*,招撫了大量東學教徒與朝廷合作,與朝廷合作就是與日本人合作!
東學教原本是反朝廷的,戰前,東學教與朝廷簽訂了《全州和約》,東學教與朝廷的關係趨於緩和,一些東學教眾對朝廷的態度發生轉變。
崔時亨死後,東學教沒有了教主,周憲章手裏有驪鐵,但他扔掉了驪鐵,拒絕擔任東學教教主。此時的東學教分崩離析,各壇各口各自為政,他們雖然打著東學教的旗號,但是,很多東學教徒與以往的東學教毫無相通之處。
安州本是富庶之地,民眾與官府有矛盾,但並不尖銳。東學教在這一帶有活動,但教眾與朝廷的矛盾並不像其他地區那樣勢不兩立。盧文俊以東學教軍師的身份入住安州,原本就能夠得到不少東學教眾的應和,加上金弘集在安州實行和解政策,安州東學教很自然地偏向了朝廷。
盧文俊利用他在東學教的影響,獲得了安州東學教徒們的支持。殺害教主崔時亨的事,那是發生在封魂穀,對於遠在各地的教眾而言,是一件很遙遠且死無對證的事,盧文俊很容易就糊弄過去。
在安州東學教的支持下,盧文俊幫助金弘集穩定了安州局勢,順利完成了權力交接,從而獲得了金弘集的賞識。
在這種情況下,韓令準試圖借助安州東學教發動起義,他是找錯了人。
結果,當韓令準來到安州東學教分壇,他的行蹤立即被報告給了盧文俊。
盧文俊立即率領安州城的朝鮮官軍,包圍了韓令準的駐地。
幸好,跟隨韓令準入城的一個連散在城中各處,在韓令準的駐地,隻有跟隨韓令準入城的十幾個親兵衛隊。
韓令準卻也聰明,慌亂之中,命令衛隊停止抵抗,向盧文俊投降。
韓令準向盧文俊交待,他是奉教主周憲章之命,前來安州刺殺盧文俊,為死去的前教主崔時亨報仇。
韓令準的這一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盧文俊知道周憲章率軍在義州與日軍對抗,他也知道周憲章被教眾們奉為教主。身為教主,當然要為前教主報仇,否則,無法安撫教眾。
盧文俊也擔心周憲章親自率軍前來安州,不過,這個擔心可能性不大。混成旅團大舉北進,義州危在旦夕,周憲章自顧不暇,應該不會在這個時候離開義州。
所以,盧文俊基本上相信了韓令準的話。不過,盧文俊還是不敢大意,把韓令準的事報告給了駐安州的日軍警備司令部。
擔任警備司令部司令的是日軍中佐藤野麻生,他本是混成旅團的一個大隊長,混成旅團北進途徑安州的時候,留下了一個中隊,與原有的兩個中隊日軍合並為安州警備部隊,由藤野麻生統一指揮。
三個中隊,加上安州兵站,日軍在安州總共有八百多人,配備山炮三門,負責安州城防。
藤野麻生接到盧文俊的報告,也不相信清軍大舉進攻安州,他同意盧文俊的看法,韓令準進入安州的目標是盧文俊。之所以有這樣的共識,還有一個原因,韓令準帶來的,全都是東學教教徒,盧文俊都認識。
藤野麻生唯一不放心的是,除了韓令準和他那十幾個部下,安州城裏和城外,可能還有韓令準的人。所以,他命令日軍出動,在朝鮮官軍的協助下,進行全城大搜捕。
與此同時,藤野麻生派出一個小隊的五十多名日軍連夜出城,前往大寧江畔進行搜索警戒,以防萬一。
一個晚上的大搜捕,不斷有401營的士兵被逮捕或者被擊斃,但是,幸運的是,藤野麻生始終沒有將這一情況報告給胎裏峰下的青木源。
他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東學教的一次冒險行動,他沒有把韓令準與章軍聯係起來。
對於日軍而言,這是一個重大失誤。對於周憲章而言,這是不幸中的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