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看著眼前這張薄薄的紙,上麵不過幾十個字,卻像千鈞重擔壓來,讓趙介如喘息急促、麵色潮紅、腦中陣陣發暈,雙腿顫顫地幾欲跌倒,還好背後就是靠椅,被他本能地一伸手給扶住了。
沒法怪他如此失態,實在是事情太過出人意料,誰曾想這夥打著鄰路旗號、行事乖張有如叛軍的家夥竟然真是官軍,而他心馳神往、寄予厚望的援軍才是叛賊!趙介如一時間失語了。
前來遞送文書的年輕軍校一臉嚴肅直立堂中,對眼前這位緋袍文官的窘態恍若未聞。文書是一早到的,說起來這應該算是金明簽發的第一封都督鈞令,而趙介如並沒有與有榮焉的興奮,回過神後,他的腦子就在不停地轉著,如果手中這封文書是真的,那他的麻煩大了!
許多人都有個誤解,以為大宋不殺讀書人,其實準確地說是“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就連這條所謂的鐵律,也並非沒有破例,何況這是貨真價實的據城做反!而他卻充當了叛賊的幫凶,說自己不知情?誰信。
“……太守?”
寂靜的大堂上突兀地響起一個聲音,打斷了趙介如的神思。
“稟太守,大都督鈞令已送至貴府,如何答複還請明示,在下才好回去繳令。”
堂中的軍校不卑不亢的朗聲答道,他已經站了有一炷香的功夫,實在不明白就那麽幾行字,做什麽要想那麽久,軍中事多,誰願意在這裏耗時間?
趙介如看著來人,心知躲是躲不過的,手中的文書多半不假,因為城池已經落入人家之手,根本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再則以他老宦者的眼光,上麵的印鑒也毫無破綻,除了廣州督府,還加蓋了樞府大印,落款也不獨金明一個,樞相吳堅、左相陳宜中的簽名豁然在後,這就是明明白白的信息,敷衍塞責是過不去的。
“督府鈞令,下官自然無有不從,但不知薑招撫有何差遣?”
既然抗不過,那便隻能遵命而行,事畢多少還能得個襄讚之功,無須權衡,利弊得失已了然於胸,趙介如放低了姿態,不知不覺中言辭裏竟然帶上了卑稱。
“如此便好,招撫的意思,尚須三千民夫以充軍用,一體支應還要貴府籌措,這是其一。”
戰事將起,這些都是地方的本職,也是鈞令之上諸相簽押的原因所在,趙介如略略一想,雖然秋收在即,征發三千民夫咬咬牙還是做得到的,至於府庫,他同坐在一旁充作書記的心腹文吏交換了個眼神,點點頭應下。
“這二麽,招撫有言,近日大軍入城,對百姓多有叨擾,少不得會有些流言。不過事涉軍機,眼下還不能走漏了風聲,因此城門及各處路口的盤查仍須加強,倘有熟知鄉情的本地差役參與更好,不知貴府以為如何?”
一個看似簡單的要求讓趙介如的神色突然尷尬起來,對於要不要將那件事和盤托出,他的腦海中天人交戰,直到軍校交待完畢轉身向堂外走去,這才鬼使神差地張口喊出一句。
“這位……小哥,煩請留步,下官尚有另情稟報。”
池州,東流縣境。
這個縣是整個江東路最邊緣的地區,出了縣境就是江州,縣城建於大江南岸,隔江與安慶府的望江縣相對,原本是個極為繁華的水路要埠,而如今......
“他娘的,城裏的活物除了野狗就是耗子,連個人影都看不到,某遣人去附近鄉裏打探了一番,俱是如此。據鄉民所說,城裏人自韃子過境之後便都逃了,有錢的去了鄰縣各處,沒錢的,不知道一路逃荒到了哪裏,這許多人馬,隻怕連個吃食都沒處尋,唉。”
楊磊說完還歎了口氣,一臉地慘然,能讓這個老兵油子如此,劉禹能想像他看到了什麽,隻怕路旁伏屍不少,不過這種情形,他早就有所準備,聞言隻是拍了拍他的臂甲。
“就是此處吧,吃食我等還帶了些,水源應該有,隻是告誡眾人不可生食。老楊,還要辛苦你,同兄弟們接掌關防,咱們可能要在這裏稍上幾日。”
“不走了?”
楊磊聽到這話一愣,眼下日頭還早,就算不歇息,今天怎麽也能趕到江州地界,難道要在這麽個鳥不生蛋的地方駐紮?迎著他疑惑的目光,劉禹也不答話,微微朝後一撇嘴,他們一行的後麵就是元人使團,楊磊頓時悟到了什麽,在馬上一抱拳,扯著籠頭又調轉回去。
“你帶上幾個人先進城,找處寬敞點的院子,安置那些元人,咱們的人就在安排在周圍,邊上最好有高處可望,明白了麽?”
緊接著,劉禹又朝自己的親兵吩咐了一句,他的語氣不像平時那般隨意,親兵鄭重地接令而去,幾個騎兵催馬加速,不一會兒就消失在煙塵裏。
等他們走後,劉禹身邊隻餘了一人,身上帶著對講機,作為聯絡調度之用,其餘的都散在了前路各處,劉禹的心情不像他的表情看上去那麽輕鬆,事情目前還隻有少數人知道,因為一切都不確定,他並不想過早讓那些隨員知道,特別是其中還有個呂師孟。
大隊人馬依舊在沿江的官道上緩緩前行,或許是沿途所見讓那些剛從臨安出來的人極不習慣,大家都失去了談笑的興趣,作為戰爭的一麵,其殘酷性已經清楚地擺在了眼前,而這裏離著京師並不遠,天知道,會不會哪一天就降臨到兩浙?
行程被通報下去,隨著不遠處的縣城輪廓出現在視線中,眾人都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畢竟能歇歇腳對於行路的人來說是個很大的誘惑,劉禹卻在一旁停下了馬,目送著隊伍從身邊過去,甚至還同廉希賢遠遠地打了個招呼,這些元人目前是他手中的牌,緩急之時或許就會派上用場。
隊伍還沒有完全過去,後麵就響起了馬蹄聲,劉禹轉頭一看,一路飛騎正急急趕來,當前的是自己派去趙應定那裏的一個親兵,而後麵的人,看裝束似乎是他的手下,來人離著十餘步就下了馬,朝他這裏走來。
“見過中書,末將奉大帥之令,前來中書帳下聽用,有何差遣,但請示下。”
來人抱拳作禮,劉禹一看他的裝束,微微一愣,竟然是個都統,趙應定一共才帶了一千多人馬,這意味著他將手上絕大多數人馬都交了出來,還真是一個知機之人。
一問之下,果然此人就是新任的江州都統,姓張,是跟著趙應定從重慶府過來的,算得上是心腹親信手下,他帶來了整整兩個指揮的禁軍,全都是經曆過戰事的老兵,讓劉禹一下子放鬆下來,言語間也客氣了幾分。
“趙帥安好?他身邊還有多少人,夠不夠用。”
“回中書的話,大帥身邊尚有親兵二百餘人,看守那些韃子足夠了,他們離此不足三十裏,有中書所遣的那個......黑匣子,一應調度是無礙的。”
也許是不知道要怎麽形容對講機,張都統比劃了一下,朝後麵指了指方向,劉禹微笑著點點頭,下馬將他扶起,人家不是自己的兵,必要的客套還是不能省的。
“那就辛苦諸位了,想必你們大帥也將事情說了,本官再說一遍,此次不一定會有戰事,但我等臨近韃子駐地,也不可輕忽。前麵那座城池看到了吧,本官需要爾等嚴加守護,直到完成交接,或是援軍到來。”
劉禹也向他指了一個方向,看到遠處的東流縣城,張都統明顯鬆了一口氣,守城這種事,那是駕輕就熟的,隻要不是野戰,宋軍並不懼怕什麽。
“中書請放心,哪怕戰至一兵一卒,屬下也絕不讓韃子得逞。”
張都統再次抱拳應到,他沒有問這種荒涼的地界,援軍會從何處來,劉禹當然也沒有說,因為他也不肯定,究竟有沒有援軍,何時會到。
江南不缺水,這裏也不例外,而這座臨江的城池,更是有著完備的護城河體係,隻不過走近了才發現,這座城池有些大,一千人的守軍顯得捉襟見肘,那位張都統微微麵露難色,隨後什麽也沒說,便指揮手下開始接掌各處,看上去是個沉穩有度的人。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劉禹自然不會去指手劃腳,他心裏知道,自己人不多,敵人也不多,就憑江州那點兵力,想硬撼,不太可能,偷襲麽?那得躲過遍布各處的眼線才行,隻不過畢竟是孤軍,而敵人卻有可能不隻一處。
劉禹望著護城河流經的方向,那裏便是大江,江麵上有些薄霧,灰蒙蒙地看不清對岸,張世傑會不會如自己所想,其中還會有什麽變數?隻有天知道。
“中書,一切布置停當了,請入城吧。”
不知道什麽時候,楊磊騎著馬來到了他身邊,劉禹點點頭催動馬兒,踏著吊橋慢慢前行,城樓上大宋的旗幟已經被高高地豎了起來,軍士們忙碌的身影時隱時現,仿佛又回到了建康那時,讓他不由得一陣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