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第九十一章 奔逃

曆史上的蒲甘與大理之間,大致上是以潞水為界,這條江在流至蒲甘境內時,被叫做薩爾溫江。

在大理亡於蒙古人之後,如今的潞水對岸,已經成為了元人新設的雲南行中書省,而原本的各府、寨,也被改為了路、州,納入了統一的行政之中,盡管它離著大都城,有著差不多上萬裏路。

位於潞水一側的芒甸是個人口不過千人的小寨子,經過改製之後,原來的頭人成為了元人治下的管民千戶,寨子成為了縣,它的上麵是鎮康路,再上去則是金齒宣慰司,直到最頂端的雲南省。

按道理說,這裏是邊境之所,理應重兵把守,堡壘雲集,可是看上去,它和別的寨子沒有什麽區別,河邊的石階上,女人們頂著大木盆,將一盆盆的衣物浸入水中,拿起木杵敲打著,時不時地發出一陣調笑聲,彎彎曲曲的沿河小路上,各種駝馬、行人往來紛紛,趕得急的目不斜視,悠閑的則時不時地左右看上一眼,遇上相熟的還會高聲叫上一句,然後在眾人的轟笑聲中繼續前行。

當這片土地還被稱為大理的時候,因為雙方都篤信佛教,兩國之間便沒有大的紛爭,現在這裏成為了元人的土地,他們的強大更是讓這些邊民心安,因為百姓們都會認為,應該緊張的是對麵,即使......兩次從這裏出去的招降使者,都被頑固的蒲甘人所殺。

“嗷!”一聲渾厚的叫喊突然響徹潞水兩岸,在河邊洗衣的女人們都好奇地朝對麵望去。

江對麵是一片密不透風的參天密林,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一直沒有多少人類的活動,幾千年的繁衍下來,樹木便越長越盛,樹林為動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裏麵是猛獸的天堂,這種叫聲,就敢屬於其中的姣姣者,食物鏈頂端之一的大象所有。

潞水是兩岸附近所有生物的飲水來源,隔著一條大江,經常能看到成群結隊的野獸來到江邊汲水,因此就算是象群突然間出現,也並不是什麽稀奇事,女人們依舊在捶打著手裏的衣物,抬起頭用好奇的眼光等待著。

從密林裏奔出來的,是一隻小象,雖然它的高度已經超過了寨子裏最高的人,在女人們的眼裏,依然隻是一個剛剛來到世間的小生命,搖搖晃晃的邁著腿,用不安的眼神打量了一下四周,特別是對麵的人類之後,才慢悠悠地踱到了水邊,伸出長長的鼻子放到水裏,憨態可鞠的模樣讓女人們都停下了動作,就連行人的目光也被吸引了過來,因為他們都知道,象是群居動物,絕不會隻有一隻出現,而且還是隻小象。

果然,不多時,林子裏傳出來更大的動靜,那些高大的樹木,突然間變得顫動不止,樹葉在風中抖落著,發出了‘‘嘩嘩’’的聲響,緊接著,一聲又一聲的長嘯聲響了起來,大地開始微微地震動,就連江水都不安地泛起了漣漪,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一支龐大象群的出現。

“轟!”地一聲,一棵粗大的樹木被一隻鼻子卷著拔了起來,橫腰扯成了兩截,就在人們的目瞪口呆中,那隻鼻子卷著半截樹身衝

出了樹林,巨大的軀體足有兩個成人那麽高,通體雪白,長長的獠牙就像兩把鋒利的彎刀,它一路不停地衝到了水邊,卻沒有像小象一樣去汲水,而是猛地一甩鼻子,將那個樹身扔了出去,在空中飛行了一會兒之後,“啪”地一聲打在水麵上,濺起了一陣水花。

“嗷!~”

巨象的仰天長嘯就象號角吹響,霎時間,整個叢林裏都沸騰了起來,沒等嘯聲停歇,對岸的那些女人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她們離得最近,看得也最為清楚,這隻奔出來的頭象並不是什麽野獸,它的渾身上下閃著金光,而身上則駝著一個座駕,座駕的前端坐著一個渾身黝黑的象奴,後麵是個帶著穹頂的小屋子,裏麵的人身披錦帛,頭戴金冠,手拿一根金色短杖,正用一種近似憐憫的眼光看著她們。

“天哪,是蒲甘人!快跑啊。“

反應快的女人大喊一聲,扔下衣物連盆子都不要了,掉頭就朝岸上奔去,還有些懵懂的被人一拉,也沒命般地跟在後頭,不一會兒,就連同路上的行人一塊兒,匯成了一股四散奔逃的洪流,向鄉野間蔓延開去。

“大理,就在我們的腳下,蒲甘的勇士們,進攻!”巨象座駕上的錦袍男子很滿意這種效果,大笑著舉起手杖,高喊道。

“嗚!~”

這一回,真正的號角聲被吹響了,成千上萬的大象從密林中奔出,踏著江水衝向了對岸,首當其衝的就是位於潞水一側的芒甸縣城。

“這可比馬強多了!”

衝在右側的一隊大象,同別處的蒲甘人不一樣,每頭大象上的坐架上都裝著兩到三名宋人軍士,為首的一個拿著一架雙目圓筒,掃視著下麵的情形,有如小山一般高大的身軀為他提供了足夠的視野,遠處的目標一覽無餘。

也難怪他心生感觸,一人多深的潞水,在這些大象腳下就如同小水溝一般,輕輕鬆鬆地就踏了過來,那些粗木和竹子搭成的屋子,不過是些最簡單的障礙物,連讓大象們伸伸腿的功夫都沒有,直接一腳就踏成了碎片。

龐大的象群像蝗蟲一樣掃蕩而過,不緊不慢地趕著奔逃的百姓,將恐懼向元人統治的深處推進。

“你這廝,瞎張望什麽?莫要忘了韃子的騎兵。”

“記得咧,他們嚇都嚇跑了,哪敢靠近?”

雖然嘴裏說得輕鬆,畢竟這是元人的地盤,軍士絲毫不敢放鬆警惕,千裏鏡的視野裏,在那些奔逃的人流當中,幾乎全都是普通的百姓,爨人、烏蠻、擺夷各種裝束都有,唯獨沒有他們所期待的蒙古騎兵。

這是很不尋常的,根據情報顯示,元人至少在雲南留下了五個蒙古騎兵千人隊,芒甸作為邊境重鎮,怎麽也應該配屬一個才對,然而直到踏平了被充作縣城的那個大寨子,都沒有發現騎兵的蹤影。

“咦,那是什麽?”軍士的鏡頭裏突然出現了一股煙塵,就在大隊人流的前方,他詫異地嘀咕

了一下,就發現那股煙塵並沒有阻擋人流的去路,而是分成了兩部,繞過了人流,直逼後麵的象群而來。

“韃子的騎兵來了,準備。”隨著一杆旗幟的出現,軍士馬上就知道,他們的主要對手來了,人數看起來不算多,估計是得到消息後匆匆趕來的。

這頭大象身上載了三個宋人軍士,除了一個了望者,還有兩個弓弩手,他們從背上解下一柄烏黑的弩機,將尾部放到腳下踩住,然後用力一蹬,把扳機扳開,露出了深深的弦洞,兩人分別從坐架上的箭囊裏抽出一支弩箭,“啪”一聲摁到了弦洞裏,提起弩機,用力將它放到架子的欄杆上,眯起眼睛,等待著韃子騎兵進入射程的那一刻。

同他們一樣,右側的這幾十頭大象上,宋人軍士都已經做好了準備,無數支閃著精光的箭頭,對準了韃子騎兵馳過來的方向。

“二百步。”

“一百五十步。”

“一百步”

“九十。”

......

“自行發射。”

隨著了望者的一聲令下,大象背上響起了一片“哢嚓”的聲音,弩機被執著它的手鬆開,經過一係列複雜的機件傳遞,將被緊壓在弦洞裏的無羽弩箭“嗖”地推了出去,接近八十步的距離上,幾乎呈一條直線般飛向了目標。

“神......臂......弓!”

衝得最快的一個韃子百戶有些不敢置信地看著胸口上,烏黑的弩箭隻露出了一小截在外頭,曾經久在國內參與過征宋之役的他,一眼就認出了這種名聞暇爾的大殺器,因為在這個距離上,能夠如此精確又有巨大殺傷力的,隻能是它,可惜這也是他生前最後的記憶。

“梯訶都王子,您的部下真是英勇善戰。”那隻巨大白象上,一個宋人模樣的男子,用很生疏的蒲甘話恭維了一句。

“你們宋人的事物,同樣犀利無比。”

“彼此彼此。”

看到曾經戰無不勝的蒙古人騎兵在密集的箭雨下,像割麥子一樣地倒下去,他們的許多人當中還拿著點燃的火把,不過連衝到象群麵前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戰果讓錦衣男子和那個宋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都是哈哈大笑。

“勇士們,讓我們一路前進,踏平大理城!”

“踏平大理城!”

“踏平大理城!”

......

這一天,士氣如虹的蒲甘軍隊在他們的大王子梯訶都的率領下,突然發動了襲擊,攻入了元人雲南行省轄下的金齒宣尉司,一路勢如破竹。烽火這種原始的傳遞方式,被情急之下的當地守官開啟,一直傳送到統治的核心區域,也就是梯訶都王子口裏所說的“大理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