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第一百二十章 攻訐

政事堂接到來自福建的奏報時,正為一件突發事件頭疼不已,被他們一致推舉出來,原定前往淮西督軍的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朱祀孫拒絕了任命,不光如此,他還直接上疏請辭本職,竟然連執政都不做了。

幾位相公裏頭,也就是此人還有些軍事上的經曆,他是從京湖宣撫的任上被召回京師的,在此之前曆任地方,除了兩淮之外的邊地幾乎任了個遍,正因為如此,才被陳宜中和留夢炎等人看中,誰曾想,他卻不願意再出去。

連辭呈都擬出來了,自然是鐵了心,沒奈何,政事堂隻能撤回了那道任命,還要對其加以挽留,現在可不是鬧意氣的時候,元人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了,沒有人做事可不行。

不管怎麽樣,出了這樣的煩心事,陳宜中又如何高興得起來,再怎麽不高興,那些堆積如山的政務也不會照顧他的心情,他坐在自己的房間裏,耐著性子批閱著公文,直到一個人走了進來。

“則堂,出了什麽事?”家鉉翁高大的身影一下子擋住了屋中的光亮,陳宜中抬起頭,疑惑地問道。

“樞府剛剛收到的消息,蘇劉義到京師了。”家鉉翁說得言簡意賅,一句廢話都沒有。

“他帶回來多少人?”陳宜中的眼神一緊,直接問出了自己最為關心的事情。

“一萬八千人,全是淮兵,樞府的意思,就地整編,擇其善者入禁中,補充禦前諸班直之缺,餘者編入殿前司諸軍,一應甲器軍仗,都將盡快發放,待......”沒等他說完,陳宜中就忍不住給打斷了。

“蘇任忠,此舉大功啊!”

說完,竟然投入筆,自案後站起身,直接從家鉉翁手中接過那份軍報,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了起來,絲毫沒有一點宰相的矜持,後者知道他的心思,暗自搖搖頭隨他去了。

“好,好,好。”陳宜中飛快地讀完,一連說了三個好字,猶自讚歎不已:“不負所望,本相以為,樞府之議,甚為妥當,讓戶部先

撥出一個月的錢糧,提前發放給他們,以安軍心,至於蘇任忠本人嘛,則堂,你覺得呢?”

家鉉翁笑了笑,順著他的話頭接了下去:“殿前司無主事,他如今是副使,不如就此接任吧,前殿帥張彥已出知江陵府,當卸下此職,不過隻怕還要有所補償才行。”

“建節、封侯,張彥畢竟是建康之戰的功臣,一個知江陵府不算酬功,你馬上擬個折子,本相會附議,到時連此一並報入宮中,聖人一高興,說不定還會加恩。”

看得出,陳宜中是真高興,這些日子盡是讓人心煩的事情,總算來了一個好消息,有了這些兵,京師空虛的情況就會加以改善,人數雖然少了些,總比沒有的強。

隻不過,等到家鉉翁一離開,他的臉色就恢複了平常,倒不是他想玩什麽矜持,而是看到了同家鉉翁的身影交錯而過的另一人,右相留夢炎。

“他還是不肯?”留夢炎點點頭,神情有些沮喪。

陳宜中一看他的臉色就知道事情不順,朱禩孫出任樞府,本就是留夢炎的推薦,現在連他都勸不動,此事便再無轉寰餘地了。

“算了,漢輔,不去便不去吧,天塌不下來。”

對於陳宜中的樂觀,留夢炎不置可否,但也沒有出言解釋什麽,誰人督師淮西,其餘的這幾個人都不合適,況且,以寡敵眾並就沒有多少勝算,朱禩孫不願意去,多半就是這個心思。

淮西如果有失,勢必影響到江淮戰局,到時候,淮東將會腹背受敵,李庭芝縱有天大的本事,隻怕也回天乏術了,這難道還不算天塌地陷?

“福建路,陳君賁的奏報,你先看看吧。”留夢炎當然不是為了那件事特地跑過來,陳文龍的奏疏原本是送到了戶部,沒曾想他並不是來討錢糧,結果又給送入了禁中,這種扯皮的事,留夢炎自然不想沾手,還是交到了陳宜中這裏。

陳宜中接過來看了看,文武之間相互攻訐並不出奇,他還奇怪怎麽這麽

晚才會上奏折,兩人看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麽親密無間,如今這矛盾就爆出來了。

籍此拿下金明麽?陳宜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問題是臨陣易帥,是軍中的大忌,泉州戰事還沒有平息,萬一出現不好的後果,這個鍋誰來背?

說實話,對於金明的用兵,他還是知道的,至少一直以來,泉州的戰事都沒有讓人操心過,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要知道金明幾乎是隻身出的京,而對方則占據著地利,能將戰局限製在泉州境內,將叛軍牢牢圍困在城中,已經是個了不起的舉措了。

金明堪稱良將!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朝廷急需福建的那支大軍,十萬之眾,說什麽也要比蘇劉義帶來的那點兵馬強,又是曆戰之兵,這一刻,陳宜中甚至有些慶幸泉州出了事,否則根本不可能再集結出一支這樣的兵馬來。

“漢輔你的意思呢?”

“不可輕信,應該讓金明自辯,畢竟他才是一軍統帥。”

留夢炎顯然要老成一些,倒是同陳宜中的想法不謀而合,這個金明不是任何一方的人,正因為如此才會讓人放心,而又是同樣的原因,一旦出了事,朝中連個為他說話的人都沒有。

“不光如此,去信告訴他,拿下泉州,朝廷不吝封爵之賞。”

留夢炎點點頭,正待要回轉,被陳宜中拉了一把。

“淮西,誰去?”

沒想到陳宜中還在糾結這個問題,倒是讓留夢炎一下子怔住了,誰去都不合適啊,想到這一層,他有些明白了。

“不若讓張世傑就任督府,他好歹也是立過功、勤過王的。”

既然無人合適,就隻能委於他人,這個人還隻有張世傑最為適合,陳宜中顯然就是這個意思,不過想借他的口說出來罷了,前者聞言躊躇了一會兒,終是點點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