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第一百二十四章 攤牌

“門下。朕以慶寰宇之混同。荷乾坤之佑助。屬茲獻歲。奠圭壁而禮百神。爰擇剛辰。降絲綸而寵群後。況予信近。豈恡恩榮。龍圖閣侍製、中書舍人劉禹。直氣幹霄。丹誠貫日。以英雄而......”

詔書被胡幼黃用抑揚頓挫地語調緩緩讀出,堂下的聽眾是一幫緋袍或是青服的文官,這十多個人就是廣西路各州的主事者,他們一早就親眼見過劉禹的儀仗入城時的盛況,因此並沒有多少驚異之色,每個人平靜的表情下或多或少都隻有疑惑,這位新任撫帥打算要做什麽。

撫司的第一份鈞令就是督促各州府發兵集於邕州城,而第二份則是召集他們到府城議事,今日一早發出的第三份鈞令,預示著一種新的戶稅製度的誕生,當然名義這隻是改變了對於軍士的撫恤而已,但是在座的誰都清楚,那已經和改製相去不遠了。

原本這也沒有什麽,不過一路之地,就算是一州主官往往會推出一些標心立異的措施,以求在自己的履曆上添些光彩,而隨著三年任期的結束,這樣的政策多半會被後繼者改變,然而這一次,但凡有心者都知道沒那麽簡單,因為如今的國勢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還能在這位子上呆上多久。

一紙詔書宣完,堂上靜默了片刻,才稀稀落落地響起了一片恭賀之聲,不過十餘人,在寬敞的大堂上,依著品級坐成了兩排,這是議事的規矩,劉禹並沒有像之前一樣嚴守門戶,看上去還有些和光同塵的味道,其實不過是因為一幫子文人,不需要像防賊一樣防範而已。

“本官履新不過月餘,同諸位今日方才得見,原因麽,大夥都清楚,元人進逼太甚,某不得不先去應付一番,到現在才能坐下來與諸位聊聊,非是有意怠慢,還望見諒。”

劉禹的話沒有任何的情緒起伏,真如老友相見一般,讓堂上原本有些緊張的氣氛一下子鬆輕了許多,顯得活躍起來。

“撫帥此番親率大軍,驅敵於國門之外,匡社稷於安定,解民困於倒懸,克競全功,當為我輩楷模,如此大勝,足以彪柄史冊,我等未能附著驥尾,已是慚愧無狀,多待得一時半刻,有什麽打緊的,諸位說是不是?”一個坐在最前頭的官員站起身,立時得到了其他人的附合。

“說得是,若非撫帥甘冒矢石,運籌帷幄,如何能讓元人洶洶而來,铩羽而歸。”不多時,頌揚之聲便次第響起,讓素來臉皮極厚的某人也有些招架不住,還是文人好啊,拍馬屁都拍得富有文采。

“哪裏,諸位言重了,此番僥幸得勝,仰仗官家聖人如天之德,朝堂諸公推誠之信,下賴將士用命,戮力同心,區區不過一介文人,何敢言功。”

劉禹謙遜地擺擺手,臉上露出一個笑意,隻不過站在他案前的胡幼黃看得很清楚,他的眼神依然平靜如水。

“勞動諸位跑上一趟,實非得已,本官初到廣西,便逢此大變,雖然邕州的元人是退了,可是危機並沒有解除。”劉禹從案上拿起一份文書:“這裏是剛剛收到的軍報,元人已經迫近了荊湖,想必不日就將進抵本路,其勢之大,遠非之前可比,因此。”

他略略停了一下,目光掃過眾人:“要如何應對,還望諸位出謀劃策,這一戰是放到本路來打呢,還是阻敵於前,前赴荊湖?”

他的話猶如一顆石子扔進了湖水裏,掀起了陣陣漣漪,堂下的眾人紛紛交頭接耳,之前發話的那個官員上前一步,朝著他一拱手。

“撫帥可否將軍報與下官等一觀。”

劉禹點點頭,將軍報交給了胡幼黃,讓他傳給那個官員,眾人見狀一下子就圍了上來,就著那個官員的手,看著上麵的消息,隻不過寥寥幾行字,已經看得眾人變以了顏色,因為上頭的數字委實太過驚人了些。

侵入邕州的元人不過五萬餘,已經險些讓他們疲於招架,現在又來了水陸接近二十萬人的大軍,這一仗不用打也知道是什麽結果了,要知道,廣西全路所有的兵馬此刻全都集結在靜江府,總數才隻有兩萬餘人,看完軍報的官員們默默地回到座位上,突然間都安靜了下來。

這份軍報來自荊湖北路的嶽州城,用意是向鄰近各路求援,自然沒有人敢懷疑軍報的真假,因為那樣做沒有必要,而且很容易揭穿,不知不覺他們的視線都望向了堂上,似乎隻有這個年青人才能帶來希望。

“怎麽辦?諸位可有成算。”

劉禹的問題無人回答,沉默了一陣之後,還是拿著軍報的那個官員開了口。

“不知撫帥有何高見,吾等願洗耳恭聽。”

很顯然,他的話也代表堂上眾人的意見,劉禹的目光一一看過去,這些人就是大宋最後倚仗,或許有一些會抱著惜一死的想法堅守到最後一刻,但是大多數都沒有這種心誌,在大勢麵前,他們的選擇可能更符合後世的觀點,既保全了自身又救了百姓,然而毀掉的卻是這個民族的希望,自強不息奮勇抗爭的希望,最終淪為了毫無信仰的一代順民。

“元人勢大,一旦攻入廣西,靜江府便是首當其衝,本官忝為郡守,決不惜與城偕亡,相信諸位也是一般無二。”劉禹站起身,提高了語氣:“不過你們想必也知道,邕州不過是一場慘勝,我軍餘下的兵馬不足三萬,這點子人馬能守上多久,殊難預料。”

“諸位,我等守土有責,可是百姓無辜,本官不忍陷民於戰火,故而在此要求你等,全力疏散百姓,從靜江府開始,每一個州都是一樣,本官要讓元人就算攻陷了城池,也無人可殺,無財可掠。為此,廣西路在未來的日子裏,就隻做這一件事,這就是本官的打算。”

大堂上再一次安靜下來,眾人的麵色從惶恐一下子變成了震驚,劉禹的這番話對他們來說不吝於晴天霹靂,已經不知道用什麽來形容了,所有人的心中都湧起了一個詞......瘋狂。

“撫帥所言,可是認真的?”站在最前麵的那個官員不敢置信地問道。

“自然,帥司今日就會發出鈞令,每一個州府都要蓋你們的官印,廣布四方,曉諭百姓,本官希望不要漏下一人。”

劉禹的話打破了他們最後的幻想,瘋了,肯定是瘋了,堂上就像炸開了鍋一樣,一下子喧鬧起來,也難怪,這種做法,從未見諸史書,百姓都撤了,他們還守個什麽城?

“這如何使得,一州百姓數十萬人,要他們走,走到哪裏去?”

“州中守兵盡數被調走了,又沒了百姓,拿什麽守城?”

“韃子還在千裏之外,這麽做是不是過了?”

......

一時間,質疑、詰問、責難之聲紛至遝來,竟然沒有一個附合的,劉禹充耳不聞地任他們在那裏爭吵著,隻是偶爾抬起手,看一眼上麵的指針,這個結果原本就在他的預料當中,反正是一幫文人,又打不起來。

“如果是這樣的鈞令,請恕下官等不能實行。”在幾個為首的帶領下,十多人一齊站起來,紛紛向他表示。

“為何?元人來了,驅使他們攻城,怎麽辦?拿他們威脅城中的守兵,怎麽辦?就算讓他們充作民夫,也是利於敵而不利於我,城池被破,元人豈能放過他們,你等有誰敢言守得住的,本官就將這靜江城交與他,誰敢?”

劉禹兩手一攤,一個反問就將他們鎮在了當場,這些人哪裏會守什麽城,靜江城位於兩路交界處,正是元人進入廣西的第一處關口,這樣的燙手山芋,丟還來不及,誰會傻得去接?

“撫帥此令於製不合,除非有朝廷詔書,下官等恕難從命,還是各歸各處吧,本州之事就不勞撫帥費心了,我等離開日久,如今也當回去,大夥不如告辭吧。”

在幾個為首的帶領下,眾人紛紛向他告辭,劉禹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麵上露出了一個冷笑,這個時候想起朝廷製度了,可惜晚了。

他們還沒有擁出大堂,就被一隊親兵給攔了下來,吳老四帶著人毫不客氣地擋在了門口,也不同他們推搡,就這麽杵著,這些親兵連人帶甲,就像一個個鐵塔似的,站著不動,這些文官也推不動,場麵一下子亂了起來。

“撫帥這是何意?”為首的那個官員回到堂中,連禮也不行了,直直地盯著他,等著對方的說法。

“方才你們說到了朝廷詔書,本官突然想起來,在這封旨意後頭,還有政事堂親署,聖人用了印的一份製令。”劉禹拿起一張薄薄的絹頁,與他的任命文告不同,這上麵隻有簡單的幾句話。

因戰情需要,特授予劉禹臨機專斷之權,廣西路內所有軍民要務,他都可以一並處置,事後才需上報朝廷,這種權力說大可大,說小也不小,全在於當事人怎麽解讀了,現在被他拿到這裏,幾乎就是傳說中的‘尚方寶劍’,當然不是用來殺人的。

“你......你這是僭越。”文人自然是有些骨氣的,並沒有被劉禹的氣勢所嚇倒,當然主要原因是他們知道對方不會殺人。

“抗命不遵,本官現在就可以停你的職,你州中的事會由通判權攝,不要怪本官不給你們機會,用了印,此事就當沒有發生過,否則便回驛館呆著吧,等本官上奏了朝廷,自然會有你們說話的餘地。”

劉禹不想再同他們廢話了,站起身吩咐了一句:“來人,將他們帶回居處,收繳各自印信袍帶,暫時拘押館中,好生招待。”

然後便拂袖而去,胡幼黃眼睜睜地看著這些人罵罵咧咧地被押了下去,想了想還是沒有張開口,事情的結果已經注定了,這一次不光劉禹沒了退路,他們這些屬官也都是一樣,那些原本刻在腦子裏的製度,此時都變得模糊了起來,他根本不敢去想那後麵的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