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第四十一章 楚州

坐在沿江製置司衙門的大堂上,李庭芝的身前是撂得高高的文書,這些都是他外出的這段時間裏落下的。兩岸三地四路的大小事務全都壓在他的肩上,若不是廬州出了主帥被刺的那等大事,原本他怎麽也不可能離開這裏那麽久。

他是昨日夜裏才從淮地返回的,隻略為小憩了不到兩個時辰,就來到這裏點著燈一直幹到了現在。看了一眼堂外明媚的陽光,他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頭頸,再次從文書堆上麵拿起一份,就著燭光細細地看了起來。

邊事、民事、政務、軍務,上到一路主官人選,下至一村百姓械鬥,他手裏的這支筆,係著百萬生靈的前途,任何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江南半壁的安危,因此每每落筆之時,無不是殫盡竭慮不敢有絲毫地錯漏。

他現在所拿文書的內容是請調存糧以賑濟災民,出自緊鄰的太平州,內中描述的景象觸目驚心,任何人看了都不禁為之動容。然而站在他的角度要考慮的問題更多,一旦戰事打響,那裏的百姓就會和上次一樣退入建康府,如果自己這裏的存糧被耗盡,恐怕阻敵於城下的計劃就難以實施了。

“這件事你是如何應對的?現在城中之糧還可供幾日。”因為劉禹曾多次提醒過他,所以李庭芝對於“糧食”二字非常在意,他看完之後放下文書,叫過立在堂下的通判張士遜問道。

“因著事情緊急,下官唯恐遲了激起民變,便自行決定調糧前往,自大帥回府之前,前後已經運了三次。目前據下官掌握的在冊數目,大約可供全城軍民兩個月,此外,下官已貼出告示,讓城中商家多往兩浙一帶購糧,到時官府可以溢價兩成收購。”

聽著張士遜的舉措,李庭芝在心裏暗暗稱許了幾分,臨機有決斷,事後有補救,不推諉不卸責,當個通判有些屈才了。若不是資曆太淺,完全可以保舉他一個槽使之職,李庭芝麵無表情地聽著他的解釋,並沒有出言打斷他。

“還請大帥放心,江南秋熟,下官已經打聽過了,咱們左近的各州府都沒有大災,今年的糧食豐收可期。到時咱們雙管齊下,商人重利,建康又是中樞之地,隻怕糧船會將城中擠得水泄不通,此事下官願以前程擔保。”

張士遜拍著胸脯說道,當時來求他的是老上司袁洪,自己現在接的就是他的位置,無論如何也推不掉,於是就抖膽了這麽一回,看著大帥的表情不知道是喜是怒,他心裏也著實捏了把汗,但既然事情都做了,也沒什麽可後悔的,實在不行就當這個官兒沒升吧。

“張通判,你是因戰功才升遷的,當時的戰事你自當熟悉,城中行的何種舉措,你不妨去寫個條程送來給本帥瞧瞧。此事就依你,去信太平州時,告訴那邊,若是災民過多,不妨往建康這邊疏散,府中民事你今後多擔著點,本帥實是有些顧不過來。”

得到準許的張士遜麵帶喜色地下去了,李庭芝也微笑著目送他出去,他最著緊的一件事已經被別人解決了,心裏頓時就放鬆了不少。劉禹說得很對,戰事一起,那些金銀就再無用處,現在離著秋收還有兩月左右,韃子要發動也應該在那前後,希望自己還來得及才好。

隨著得到的探報越來越多,李庭芝已經能判斷出韃子的大致意圖,這一次恐怕不會隻有荊湖方向一路了,他不得不做好應付大戰的準備。對於劉禹的建議他絲毫都不覺得意外,劉禹若是此刻主任淮西,隻怕早已經集兵攻入了淮北之地,而這個事他卻做不得!

原因很簡單,如果是劉禹做的,做為他的上司,李庭芝可以為他包容轉寰。而如果是他自己這麽做,誰來幫他轉寰?有時候,位高有位高的不好,權重也有權重的不是,世事就是這樣子,總是難以兩全。

至於劉禹建議的中策,李庭芝當然知道這才是他對自己想說的話,可自己能照著實施麽?他苦笑著搖搖頭,哪怕就是隻行文淮水一線各州府,隻怕自己的政令都難以得到施行。劉禹倒底還是官場新人,根本不知道,大宋官製的層層製衡之道。

按製,各州府主官都是獨立的主體,各自兼著本地的兵馬總管,他們都能分別直通朝廷,對於製司的鈞令有疑義的都可以加以駁斥,把官司打到政事堂。除非都是像許文德、苗再成那樣都是自己的親信,當然那是絕不可能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就隻能按那個下策來等著韃子攻來,他仍在盡力地努力著,至少淮東基本上都在他的控製下,各地的主官大都為他的親信部下,比如沿邊的知泗州劉興祖、知盱眙軍張思聰,唯一可慮的隻有一地,而現在終於得到了朝廷的回音。

“到了,就在此停下吧。”聽到前麵的聲音,孫虎臣掀開車簾朝外麵望了望,劇烈地陽光一下子刺痛了他的眼,這裏就是建康城?他疑惑地慢慢從車中挪出來,麵前是沿江製司衙門,這裏他以前就來過,看上去沒什麽變化,而沿街的商鋪、行人仍是接踵摩肩,哪裏有一絲大戰之後的荒涼景象?

接到詔令一路從楚州趕過來,他連馬都沒騎,而是乘著一輛外表很普通的牛車。並不是他沒有坐騎,而是他不想那樣子進城,說起來,這裏的守軍絕大多數都是他幾個月前的部下,現在他卻根本不敢在他們麵前露麵,如果被人認出來,會不會當街就給打死了?他不知道。

其實他也是多心了,就現在這個模樣,誰還認得這個人就是當時那個意氣紛發的前部步軍統帥!步履蹣跚隨著來人走到府門前,也不知道那人和守門的軍士說了什麽,軍士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似乎在懷疑這個看似七老八十的家夥是不是本人一般。

孫虎臣無所謂地任他打量,這要是在幾個月前,誰敢盯著他多看一眼?每每想到當時的作為,他就覺得自己是不是失心瘋了,才會做出那樣不可思議的舉動,自從回到了任地,他無時無刻不在痛苦中度日,終於等到了這一天,聽到詔書的那一刻他似乎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

果然,他的這個模樣就連李庭芝看到了也驚詫不已,要知道此人才四十餘歲,現在看起來須發皆白身體僂曲著,就像是鄉間老農一般,一雙濁目混沌著死灰似的。“既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李庭芝暗歎了一口氣,收起了原本想訓斥他的那些話。

“你就在城中住下,明日本帥會遣人送你等入京,自己好自為之吧。”李庭芝接過來人遞來的文書,幾筆簽上自己的名字,一邊說一邊遞返回去,對這個人他實在不想再多說一句話,若不是擔心他會在自己這裏自殺,根本就不想見他。

“多承大帥照應,孫某感激不盡,此前在州府已有警訊傳來,韃子似有動作,還望大帥知曉,好早些做準備。”孫虎臣意味蕭索地拱拱手說道,李庭芝聞言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這人何嚐又不是一個可用之人,要不是做下了那等事,何至於此!

待孫虎臣的身影消失在門外,李庭芝已經把注意力放到了他說的話上來,這算不得什麽新消息,他早就收到了更詳細的探報。確實有一點要馬上做,楚州沿線很長,是淮東防禦的重中之重,這也是當初放孫虎臣在那裏的原因,這人雖然是賈似道推薦的,的確有幾分本事。

而現在,要讓誰去?李庭芝在心裏想著這個人選,原本朱煥是個理想的人選,可自從聽了劉禹的話,他就再也沒有重用他的意思,說不清楚為什麽,對這個年青人的建議,他都十分重視,而一直以來事實都證明了他的正確性。

可憐原本差一點就能出任淮西製置使的朱煥,現在不過頂著個權知揚州軍州事的職事眼巴巴地等著。揚州自然不能給他,楚州就更不行了,略想了想他心裏就生出了一個主意來,提起筆在一張紙上刷刷幾筆寫定,看看並無錯漏,他一招手叫過一個書吏來。

“將此書信用了印後以急遞發出,去府外將一個叫劉二的軍士叫來,就說本帥要立刻見他。”那個書吏應了一聲急步下堂而去,近來建康到京師之間的加急文書絡繹不絕,幾乎已經成了常態,而軍遞輔為此經常頭疼不已,要不是建康之戰繳獲了不少軍馬,還真的難以應付得來。

劉禹在自己的府中拿著一張請貼出神,這是葉應及著人送來的,說是為了他的二弟返鄉踐行。對於那個有些娘的二公子,劉禹隻看了一眼,長得也太......他不知道用什麽詞來形容,雖然早就知道宋時男人塗脂抹粉甚至於戴花都是流行的東西,可對於這種古時的“潮”他實在是欣賞不來。

一頓酒而已,這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倒底是未來的嶽家,麵子當然是要給的。要送他一個什麽禮物呢?劉禹微微有些頭大,他若真是女子也倒好辦了,這不男不女的送什麽才沒有忌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