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出去的?”李太妃回顧下麵的幾個人。
她們都是那天聽到小宮女說秘密的人,站在那裏你看我、我看你,先沒人吭聲。終於一個宮婦道:“我肯定沒說半句,這種事兒沒有娘娘放話,我怎敢說半句?”
另一個馬上道:“也不是我,要是我說出去的,不得好死!”
“咱們對娘娘忠心耿耿,絕不對胡亂說話,壞娘娘大計。咱們是娘娘的人,沒事添亂有啥好處……”
“就是有的人管不住嘴,甭管好話歹話,不嚼幾句嘴就難受。”
幾個人七嘴八舌地一邊罵,陸續都詛咒發誓起來。李氏完全不信她們詛咒發誓,她不是沒有見識過,有時候逼上臨頭了,什麽誓都可以亂發。
不過這事兒到處傳,真有些麻煩了,李太妃有種失去控製的感覺。
下邊的人說了一通,忽然有人說道:“一定是那個小蹄子!她能告訴咱們,就不能告訴別人?”
眾人麵麵相覷,立刻異口同聲地說是那個小宮女說出去的,語氣十分肯定,好像是親耳聽見的一般,簡直是一點意外都沒有就是小宮女的錯。
李太妃冷冷地看著她們,但並沒有否認她們的“判斷”。反正這事兒暫時是不好查出真相了,背地裏胡說八道的人,一般都不敢出麵來對質,罪魁禍首陰著不吭聲、到哪兒查去?
李太妃緊皺著眉頭,心道:這事兒沒處置好。將來說不定不僅沒法討著什麽便宜,反而惹禍上身!
因為流言本身還有一個被牽連的人,就是當今皇帝!若是被張氏倒打一巴掌,讒言是自己在背後作妖,得罪了皇帝,現在這處境還能和皇帝鬥?
李太妃忽然想起一句話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自己想算計別人,不一定也會被別人算計了。
她站了起來,踱來踱去,回頭道:“那小蹄子嘴不緊,你們給我小心點!”
“喏……是……”幾個人急忙應答。
李太妃坐立不安,又尋思:皇帝不會在乎誰勾引他;但皇帝身邊已經得寵的女人恐怕最在乎……比如皇後,還有那個大將軍的女兒李貴妃,以及傳言裏和皇帝同甘共苦的嫁過三次的村婦。
另外,皇帝登基後經常出征打仗,從不過問後宮的事;掌管後宮的人其實是皇後的姐姐,端慈皇後。
李太妃當即說道:“萬福宮不是替皇子公主們裁縫過衣裳?把來往萬福宮的宦官打點一下,以本宮的名義專程給她們送去。”
……
蓄恩殿,一個宦官彎著腰一個勁地說:“李太妃好不容易從織造局打聽到董淑妃(玉蓮)的小公主衣裳尺寸,挑了最好最軟的料子做了身衣裳。李太妃說天氣涼了,專門做得稍微厚點,怕凍著公主怎生了得?萬福宮的人織好衣裳,洗幹淨晾過的,李太妃叮囑說教蓄恩殿的奴婢再好好清洗一遍才給公主穿……”
玉蓮穿著整齊,端正地坐在上麵的椅子上,很用心地聽著這陌生的宦官說話。她心裏還是很受用的,因為那宦官一口一個公主,把她的小女孩說得精貴異常。
玉蓮知道有人在背後說她壞話,反正就是出身不好、經曆難堪之類的,尊貴身份大打折扣;不過時間稍長,她也計較不過來了……但不能忍別人說她的“女兒”。
那小丫頭不是她生的,一開始玉蓮隻是覺得郭紹為她著想,知道她無法生養、把他和誰生的孩子抱給她;又不是親生的,她也沒什麽感情。
可是養了幾個月,玉蓮就特別在意那孩子了。興許是因為朝夕相處日久生情,或許是長時間的某種聯係……別人覺得那孩子不好,玉蓮會覺得自己也受到侮辱;要是別人誇孩子,她就覺得自己臉上也有光。
因為,郭紹管不過來,孩子主要是後宮的人在管……玉蓮不管這孩子,就沒人真正待她好,這又是郭紹給她的名分和責任,無法逃避;別人怎麽看待那孩子,也是和她的娘|親有關。
這種聯係確實是一體的,難怪老話罵人“有爹生沒娘教”是很重的罵言。
玉蓮耐心地聽宦官說完,這才問一句:“兩個皇子也送了衣裳?”
宦官聽罷一愣,急忙道:“有,有!一人做了一身,都沒落下哩!”
玉蓮這才說道:“那便回去替我向李太妃道謝,衣裳收下了,欠了她的情。”
“哪裏哪裏。”宦官道,“李太妃也疼孫子輩的孩兒哩,她老人家可不是為了賺董淑妃一個人情。”
宦官見玉蓮身邊的一個小娘把東西收了,當下便知趣地彎腰告退。
那小娘便是董三妹,董三妹把衣服展開瞧,笑嘻嘻地說:“挺好看的。”
旁邊一個宮女道:“無論皇子公主都要穿衣裳,兩個皇子都有,官家的公主當然也該有。”
玉蓮沒吭聲。
董三妹又道:“宮裏的人都挺好的,專門做這麽好的衣裳給送來。大家對我也很客氣,一句重話都沒說過。”
旁邊的宮女又忍不住多嘴道:“淑妃娘娘(玉蓮)把三妹當親妹妹一樣對待,三妹不是還有個哥哥,是陛下身邊親隨的人,誰還敢在三妹麵前說重話呀?”
玉蓮聽罷不禁說道:“她說得沒錯。就算是這樣,也還有人在背地裏說你。”
董三妹茫然道:“我有什麽好說的?”
玉蓮沒好氣道:“說你又土又傻!”
董三妹瞪著眼睛,站在那裏說不出話來。
玉蓮看了她一眼:“人家覺得你沒見過世麵,瞧不起你,說什麽你也聽不出來,所以好相與,當然願意和你說笑了。”
董三妹一臉委屈:“……”
她悶悶不樂道:“不是說這衣裳要洗過才能幺兒穿麽,我去洗來晾著,先出去了。”
剛才那宮女見玉蓮不高興,急忙勸道:“娘娘不必往心裏去,那些人就是羨慕嫉妒您,其實巴不得能像娘娘這樣哩。”
玉蓮道:“宮裏人多,難免七嘴八舌的招人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