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英雄誰是英雄
——《大唐西域少年行》書評
讀到《大唐西域少年行》第二卷末尾,看到作者輕描淡寫地提了句“王忠嗣暴斃”後,我忽然恍然大悟,腦海中蹦出了武俠作家溫瑞安的一個書名《說英雄誰是英雄》。
大約是年齡較長、看實體書較多的緣故,《大唐西域少年行》作為一本新手新作,雖然存在不少不適應網文市場的地方,我卻看得津津有味。
作者通過略顯枝蔓的筆觸和多視角重疊的寫法,徐徐展開一幅大唐由盛轉衰的畫卷。
在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畫卷中,有仁厚忠誠的儒將、足智多謀的文士、驍勇善戰的武將、劍技高強的遊俠、複仇心切的少年、聰穎可愛的少女,有好大喜功的老邁君王、翻雨覆雲的絕世權臣、貪功幸進的嚴苛之徒、操.弄人心的陰毒謀士、弑父害兄的隱忍毒蛇、狡詐陰險的域外強敵……
故事的節奏不算快,但讀起來很有味道,若蘭香幽浮、沁人心脾。
跟讀許久,我其實一直有個疑惑:作者的布局很宏大,可主題究竟是什麽呢?
主角不斷升級打怪、扮豬吃老虎?網絡小說慣常用的橋段,基本看不見。這也是不少人覺得爽點不夠多的原因所在。
通過穿越扭轉曆史軌跡?確實有一點,作者費了無數筆墨、描繪了無數曲折,終於扭轉了怛羅斯之戰的結果。可這似乎無法囊括作者的所有意圖。
主題究竟是什麽呢?
看到王忠嗣死的那一刻,我終於意識到,此書的主題,至少說前兩卷的主題,是英雄!
《大唐西域少年行》是一曲英雄讚歌,稱頌的對象並非主角王霨,而是隱隱躲在所有文字後麵的大唐名將王忠嗣!
懷著這樣的認知,我將前兩卷的內容快速瀏覽了一遍,更加篤定了心中的看法。
從碎葉大戰的第一幕開始,北庭都護王正見就不時遠眺東南,而王忠嗣正是被貶斥到漢東郡去了。
在李晟出場的雪湖上,虛偽、貪功的哥舒翰和“豈以數萬人命易一官乎”的王忠嗣形成了鮮明對比,為石堡之戰的慘烈埋下了伏筆。
在李林甫、李亨、同羅蒲麗等人的視角中,王忠嗣的影響無時不在。
通過多人視角的交匯,一個忠於國事、英雄仁愛的形象躍然紙上。而為了避免手下士卒平白消耗在無謂的戰場上,王忠嗣寧願自己身陷囹圄,也不屈從李隆基的願望和李林甫的淫威,令人格外欽佩。
可惜的是,雖有王忠嗣如此悲天憫人的英雄,卻有更多哥舒翰、董延光之流。在李隆基的縱容下,哥舒翰用數萬士卒的屍骨,為自己搭建了一座平步青雲的階梯,實在令人不齒。
在正麵描寫的怛羅斯戰場上,顧全大局、不求首功的王正見與陰暗算計、八麵玲瓏的封常清也形成了鮮明對比。不過,我從字裏行間看出來,作者對高仙芝和封常清還是筆下留情了。想來大概是憐憫兩人在安史之亂中被邊令誠陷害致死的緣故吧。
作者在碎葉大戰中,特意寫了筆移拔可汗和忽都魯討論“何為英雄”的橋段。在移拔可汗認為,忽都魯的認知是天真可笑的。可忽都魯依然不顧父親的囑托,選擇讓妹妹阿伊騰格娜先渡河。而忽都魯之後的種種發憤,其實都隻是為了守護自己的族人。可以說,在對英雄的認知上,忽都魯和王忠嗣其實是一類人。
由此可知,作者認同的英雄,多是悲天憫人的守護者,大概如同江南《九州縹緲錄》裏的呂歸塵,而非橫行無忌、血染天下的姬野。
而作者筆下的主角王霨,並未如越多穿越者那樣,不停地撕逼打臉,大概也是受作者英雄觀的影響吧。
王霨穿越以來的種種努力,其實隻是為了改變曆史的黑暗軌跡,守護華夏文明的燦爛和榮光。而不是為了放縱自己的欲念,為所欲為。
如此主角,確實難以討喜。如此英雄,無論是身前還是身後,總是會被人視為愚蠢。眾人心中,讚揚的多是機巧百出、殺戮無數的梟雄,卻不愛平淡如水、仁慈舍身的英雄。
可作者心中熱愛的,大概就是這種愚蠢的英雄吧。而我作為讀者,之所以能夠讀下去此書,大約也是因為喜歡欲海橫流中,作者如一葉孤舟的執著和愚蠢吧。
我推測,後麵的故事中,主角也必然會為了守護大唐而有所犧牲。不過,因為主角光環在,還有作者溫良的文風,應該不會讓主角犧牲太多。
從作者不輕易殺掉有名有姓的角色看,他大約會是個溫情的中年人。
明白作者對王忠嗣的推崇後,我大約也猜到了主角身世的謎底。但因為作者還沒有寫完,就不立帖為證了。
隱約記得是房龍在《寬容》一書中表達過,英雄是舉起火把驅除黑暗、尋找道路的勇士,卻總是在道路開辟後被人踩踏成路基。
王忠嗣或許就是如此悲情的大唐英雄。
第二卷的末尾,作者化用了京劇《單刀赴會》中的唱詞:“這也不是江水,這是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細細想來,也唯有如此悲愴豪壯的唱詞,才能配得上王忠嗣的一生。同時,期待作者筆下的主角,在成為英雄後,避免被人踩踏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