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益州平原後,放眼皆千峰萬壑、所見多深山窮林。李晟對劍南軍亂成一團的戰前準備甚是擔心,故而時時緊繃心弦,生怕遭遇敵軍伏擊或偷襲,所幸一路行來還算安穩。
行軍途中,李晟聽聞奉信王阿布思已率兩萬同羅部騎兵抵達益州,將會作為征伐南詔的主力。
石堡大戰前,李晟在哥舒翰大帳外見過阿布思數麵,知他行事油滑,並非勇於承擔之人,很奇怪他為何竟會如此為楊國忠賣命。
抵達大渡河北岸時,淫雨霏霏、風高浪急,五千名先鋒營將士隻好安營紮寨,靜待雨過天晴。
長期在隴右生活的李晟對如此濕悶的天氣不太適應,坐騎青海驄也在潮熱的雨水中日益憔悴,所以他才來馬廄給愛駒加餐。
“兄長果然在這裏!”南霽雲的歡呼聲打斷李晟的遐思。
“南八,找某何事?”李晟微笑著扭頭看了眼猿臂蜂腰、瀟灑不羈的南霽雲,恍惚間想起遠在隴右的劉破虜。
“大哥,我們沒啥事,就是雨天太過憋悶,想找大哥討教軍陣之道,卻發現營帳是空的。南八說大哥牽掛青海驄,肯定會在馬廄。”膀大腰圓的雷萬春揮了揮永不離手的八棱鐧,甕聲甕氣道。
“多謝兩位弟弟惦記,青海驄的胃口越來越好,不日即可上陣。”兄弟們的關心讓李晟暖流湧動:“前幾日某問過劍南老兵,他們皆言南詔多雨。我軍未必適應,可敵人卻得心應手,必須嚴防南詔軍偷營。”
“兄長放心,真源兒郎甲不離身、刀不離手,明崗暗哨一應俱全。隻是大營之中,並非所有士卒都如此警惕。”南霽雲心思細密、玲瓏剔透,早和先鋒營各部混熟。
“李兵馬使已然盡力,無奈劍南太平日久、軍備荒疏,與西北邊鎮強兵相距甚遠。”憶起大帥麾下的猛若熊羆的雄師勁旅,李晟對劍南軍實在看不上眼。
為避免真源子弟平白送死,李晟一直潛心琢磨劍南戰事。他發現自從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皮邏閣在大唐支持下統一六詔後,南詔協助劍南軍將吐蕃東侵之路死死堵住,西南邊境遂得十餘年不識兵革的好日子。
李晟聽大帥念叨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但馬放南山對劍南軍戰力的侵蝕還是令他觸目驚心。四海升平本是好事,可若守護邊疆的士卒不堪一戰,太平又能持續多久呢?
“嗚嗚嗚”,大營中忽然騰空升起淒厲的號角聲,擾亂了如簾雨幕。
“敵襲!敵襲!”執勤的士卒剛大吼數聲,就變成數具死屍從望樓上栽了下來。接踵而至的是密密麻麻的箭雨和細不可查的毒針,營盤南門附近哭爹喊娘的慌亂聲當即此起彼伏。
“快!帶上所有馬匹,回營召集真源兒郎迎敵。”李晟甩掉蓑衣,揮刀砍斷青海驄的拴馬繩,飛速搭好鞍韉,翻身上馬,拍了拍愛駒的脖頸:“受累了!”
青海驄感受到主人的昂揚戰意,噅噅長嘶,四蹄如風,直奔真源騎兵隊營盤。李晟策馬狂奔的同時側耳分辨敵人箭雨聲的遠近和強弱。
南霽雲摘下長弓,彎弓搭箭,射斷數排栓馬繩後躍上坐騎,緊隨李晟奔出馬廄。疾行之時不忘虛拉弓弦,護住李晟的左翼;奔跑起來虎虎生風的雷萬春則緊攥鐵鐧,一邊招呼輕騎隊的戰馬跟上,一邊如鐵塔般牢牢貼在李晟右側。心有默契的兄弟三人按照平常操練,自然而然擺出可攻可守的三角陣型。
穿過紛亂如麻的營地,李晟趕回本隊營盤時,真源騎兵隊已弓刀在腰、高舉盾牌,自發列隊完畢。
李晟滿意地點了點頭,接過下屬遞來的馬槊、弓箭和盾牌,放聲虎吼:“上馬!列長蛇陣,出北門!風雨如晦,大河難渡,敵軍不多;敵從南來,南營必亂。我隊出北門,從東繞過大營,背擊敵軍,定可取勝!真源兒郎,敢隨某衝鋒否?”
“敢!敢!敢!”真源健兒均知李晟久經沙場、見識不凡,紛紛挺槊高呼。
“衝!路見阻攔我隊前行者,無論敵友皆驅散之!願隨我隊出營衝殺者,可列在隊尾,但不可亂我軍陣!”李晟熟稔於陣戰之道,深知百戰軍旅與遊兵散勇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能否結陣而戰。
一騎當先,數十騎相隨。在李晟的帶領下,真源輕騎隊如同逆流而上的輕舟,從馬仰人翻、混亂不堪的大營中穿過,跨北門而出。路上但有衝撞、堵塞道路者,不是被李晟的馬槊蕩開,就是被雷萬春的八棱鐧驅散。一些血氣未失的士卒發現真源輕騎陣列巍然、臨危不亂,就或騎或步,尾隨其後,以保自身平安。
中軍帳前,劍南兵馬使李宓佇立在蠻煙瘴雨之中,聽劍南牙兵報來的一連串噩耗,懊惱不已。
李宓擔任兵馬使之前曾為雲南太守多年,是張虔陀的前任。雲南太守的首要職責就是羈縻南詔,故而他熟悉南詔邊防軍政,更與雲南王閣羅鳳相交莫逆,可謂知己好友。李宓為雲南太守時,大唐與南詔也因洱海之地和鹽井之利屢生齷蹉,但他以聯兵抗拒吐蕃大局為重,與閣羅鳳協力化解了數次風波。
當時任劍南節度使的鮮於向提議張虔陀接任雲南太守時,李宓並未因升職而歡欣鼓舞,反而耿耿難眠、如有隱憂。他熟知劍南人物,對性急好色的張虔陀能否處理好與南詔的關係頗為擔心。為此,李宓曾私下提醒鮮於向,可得到的答複隻有一句:“此乃楊侍郎之意!”
後果如李宓擔心的一樣,色膽包天的張虔陀竟然欺淩閣羅鳳、私通南詔王妃,引發了南詔的滔天怒火。急火攻心的閣羅鳳起兵殺了張虔陀,並順勢攻占三十二夷州。
李宓為大唐與南詔交惡憂心忡忡,主動向鮮於向請纓,欲圖親身前往太和城會見閣羅鳳,盡釋前嫌、平息戰端。但他的熱枕遭遇的卻是鮮於向的冷嘲熱諷。
在鮮於向眼中,南詔不過區區蠻部,出兵數萬即可滅其國。可李宓卻知,統一六詔後,皮邏閣和閣羅鳳勵精圖治十餘年,南詔已成為擁兵數十萬的西南強藩,不可輕辱。鮮於向聞戰而喜的輕率態度令李宓愈發不安,更讓他懷疑劍南戰事爆發的背後是否另有隱情。
去年夏天,在兵部侍郎楊國忠的大力扶持下,鮮於向從京畿和內地州縣抓了無數丁壯,糾集成八萬兵馬,妄圖一鼓而下蕩平南詔,攻克太和城。戰事之初,劍南軍勢如破竹,收複三十二夷州,攻到西洱河畔,閣羅鳳也派使求和。
李宓力勸鮮於向接受南詔的降表,可貪功冒進的鮮於向為了封王,下令將南詔使者亂棒打出,逼得閣羅鳳倒向吐蕃。
在吐蕃和南詔聯軍夾擊下,劍南軍大敗,折損人馬六七萬,幾近於全軍覆沒。雖深恨鮮於向誤國,李宓還是在亂軍陣中保護他逃回益州。
李宓本以為鮮於向會因此戰失利被聖人貶謫或懲罰,誰知楊國忠竟偷天換日,將鮮於向的罪過輕輕遮掩過去。後鮮於向主動請辭劍南節度使,李泌想著劍南戰事或許會好轉,可遙領劍南節度使的楊國忠顯然要一條道走到黑,繼續征伐南詔。劍南節度副使、知留後事崔圓則人如其名,圓滑無比,唯楊國忠之命是從,根本不考慮將南詔拉回藩屬之列。
而今再次帶兵來到唐詔邊境界河大渡水,李宓雖三番五次勒令麾下將佐嚴加防範,無奈去年兵敗之後,劍南軍中為數不多的可戰之兵消耗殆盡,新編之軍除一二可觀之外皆匆促成軍,不堪大用。而閣羅鳳顯然也深知劍南底細,毫不猶豫就派出兵馬前來偷營,將五千先鋒營打得措手不及。
李宓從敵人襲擊的響動判斷出來敵並不多,急忙下令劍南牙兵和軍中虞候整飭隊伍、約束炸營之兵。無奈新兵臨戰、一片倉皇,折騰許久,營中稍安,卻依然無力抗敵。
“兵馬使,有隊輕騎兵從北門跑了,用不用派人去追?”一名牙兵急聲稟道。劍南軍中騎少步多,故而上下均對騎兵的動靜格外留心。
“可看清旗號?”李宓怫然不悅。
“似乎是真源輕騎,當先一騎是隊正李晟。”
“李晟!?此子忠勇,不當為此!”李宓有點疑惑:“算了,敵襲甚急,顧不得一個輕騎隊,戰後再議。營中兵馬能應戰否?”
“稟兵馬使,南門已被敵軍攻破,幸好已有團士卒集結完畢,正與敵軍廝殺。隻是敵軍的毒箭甚是犀利,防不勝防。”
“南詔境內奇花毒蟲多如牛毛,幸好其箭簇不算鋒利、毒針更無法穿透鎧甲,仔細護住臉、頸、手等處即可。”李宓連忙提醒牙兵下去周知諸軍。
大營南門,手持百煉橫刀的劍南士卒與揮舞淬毒鬱刃的南詔軍士戰成一團,雙方戰力相差不遠,互有死傷。南詔軍士身後,一群斷發紋身的蠻族武士舉著吹箭筒對準劍南軍陣列縫隙射出一枚枚毒針。躲避不及的唐軍士卒一旦被擊中,當即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