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觀世相、熱血憂大唐。
獨自站在人群邊緣的王霨掃了眼昭陽門外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竊竊私語的大唐朝臣,發現其中熟人居多。
身份高貴的盛王李琦在家將的護衛下,端坐在舒適的彩棚下,四周圍了一圈趨炎附勢的官員,宛如群星拱月。平盧朝集使史朝義和中書舍人李仁之則有說有笑地貼身守在李琦兩側。
王霨與李仁之的眼神在空中曾有短暫的交匯,電光火石間,王霨清晰感受到對方的得意和挑釁,卻並未放在心上。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在世時,王霨就未將李仁之、王準等仗勢欺人之流視為威脅;而李林甫死後,王霨對李仁之的關注更是日益減少,因為他深信在朝堂爭鬥上,無論李岫還是李仁之都遠不能與李林甫相提並論。
左相陳.希烈孤零零地坐在彩棚下,身邊除了家仆再無他人。半年多來他一直被楊國忠挑刺,整日過得戰戰兢兢,再無往日的瀟灑自在。
須髯飄飄的張均與擔任北庭朝集使進京的北庭判官元載均為飽學之士,兩人談經論道、言笑晏晏。
王霨凝視元載片刻,心緒起伏不定。元載尚未抵達長安,杜環就用飛鴿送來一份密信,提醒王霨元載極可能是太子埋在北庭的眼線,他與程千裏之死有莫大牽連,但苦無證據,無法將其驅逐。且元載深諳王都護心性,三天兩頭攜妻子王韞秀登門拜訪,令杜環投鼠忌器。得知元載討得朝集使的職使後,杜環提示意霨務必留心元載在京行蹤。
“元載,父親因忠嗣大帥的緣故,視你如子侄。若查明你口是心非、欺瞞父親,我決不饒你。”
王霨本想請蘇十三娘出手監視元載,可她還在和王勇鬧別扭;阿史那雯霞不是被霄雲喚去入宮侍奉貴妃娘子,就是忙於陪師父散心,一點空閑也沒有。無奈之下,王霨隻好動用素葉鏢師盯緊元載。這些素葉鏢師雖受過刺探、跟蹤的訓練,但與精熟此道的公孫門相比,還是有些微差距。
官威赫赫、八麵威風的京兆尹鮮於向一邊睨視著範陽朝集使嚴莊和安祿山長子安慶宗,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與禦史中丞吉溫閑聊。
兩年多前王霨初入京時,就在西郊若兮客棧見過鮮於向。那時他剛辭去劍南節度使之位,有品無職、失神落魄;後鮮於向揭發王焊謀反之功擔任京兆尹,傲氣漸生;待楊國忠繼任右相,作為其最信任的心腹,鮮於向雖未如王鉷當年那般跋扈,卻也端起架子,儼然以朝堂股肱自居。
“小人得誌便猖狂,不足為奇。”王霨輕輕搖了搖頭:“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楊國忠本就是頭重腳輕根底淺的牆頭蘆葦,其鷹犬自然多為嘴尖皮厚腹中空的 山間竹筍。”
鮮於向官威雖盛,王霨卻傲然不懼,真正令他在意的是吉溫。由於擔心安祿山謀反,王霨早就安排人手跟蹤、監視嚴莊和安慶宗,從而窺探到吉溫與安祿山來往密切。
“身為李林甫黨羽時暗中投靠楊國忠,如今又腳踏兩隻船,渾不顧雙方鬥得熱火朝天,打定主意要火中取栗,真是老奸巨猾、膽大妄為之徒。不過,我想借助的,也正是他左右逢源的秉性……”
麵容俊秀的高仙芝和親自擔任朝集使的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常清聚在一起,一對老搭檔時而激昂、時而沉重,不知在商議什麽軍國大事。龍武軍兵曹參軍事高雲舟和飛龍軍司階高雲桂如兩尊金剛力士守在高、封二人身旁。
春風得意的王思禮輕拍王勇的肩膀,似乎在安慰他。朝野皆知,哥舒翰在元日大朝會前上表,欲任王思禮為隴右河源軍使,顯然是打算栽培王思禮為隴右節度副使。楊國忠對能征善戰的哥舒翰格外倚重,自然無所不從。即將一躍成為大唐高階武將的王思禮已成為大唐邊鎮冉冉升起的後起之秀。
兀自站立在角落裏的河中朝集使李定邦雙臂抱著胸前,冷眼打量丹楹刻桷的宮闕,對眼前的喧囂漠不關心。李定邦拒人千裏之外的冷漠姿態令王霨迷惑不解。
穿越以來,有個人始終令王霨琢磨不透,那就是河中兵馬使李定邦。他祖上乃淩煙閣功臣、衛國公李靖的弟弟李客師,其父李令問是李隆基在藩時的親密玩伴。後雖家道中落,但其家族與大唐宗室依然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可李定邦卻死心塌地甘當阿史那暘鷹犬,對朝廷敬而遠之。雖說阿史那暘溫雅如玉、幹淨如溪,令人心折,但王霨經父親點撥後,已隱約察覺到阿史那暘的勃勃野心。而王霨不相信跟隨阿史那暘多年的李定邦會毫無所察。
“有父親和封常清在,北庭和安西兩軍將一北一南鉗製住河中軍,加上沙陀部和突騎施部的牽製,以阿史那暘之精明,當不會逆天行事、明知不可而為之吧。”王霨盤算磧西局勢:“當務之急,還是凝神聚力驅散安祿山謀反的可能,利用朝堂爭鬥因勢利導,鑄造製度牢籠,徹底削弱、分化節度使日益膨脹的權力……”
想到飄蕩在大唐上空的戰亂幽靈或將消失,王霨不由覺得幾分輕鬆,腦海裏翻湧出剛來長安時的情景:“轉眼入京已兩年,三年之期近在眼前,何時才能與霄雲一起離開長安呢?”
長安的風流繁華固然令人沉醉,可變幻莫測的風雲也令人畏懼。穿越前,王霨大略知道盛唐時代對河中進行過行之有效的治理。可翻閱史書是一回事,身臨其境則是另外一番滋味。不過,即便是在大唐國力的巔峰時代,長安朝堂對於磧西諸地依然不夠重視,滿朝文武多少仍視之為化外之地。
大概是因為穿越到碎葉的緣故,王霨對西域有一種莫名的好感,況且他絕不會不願坐視華夏文明的衰頹,故他早就打定主意,一旦長安事了,就返回庭州,全力開拓磧西。
王霨正遐思間,忽聽有人在耳邊低語道:“霨郎君,家父有請。”
“嗯?雲舟郎君,高相找我?”
“正是。
”高雲舟的回答幹脆利落:“有勞霨郎君移步。”
“不敢。”王霨邁步走向高仙芝時,忽然留意到河西朝集使董延光正得意洋洋對一位年約六旬的武將吹噓著什麽。
“霨郎君不認識郭副使嗎?”高雲舟甚是細心。
“郭副使?”王霨拍了拍額頭:“難道是新任朔方節度副使郭子儀?”
“李相薨後,李副使升任朔方節度使。經他舉薦,橫塞軍使郭子儀被攫升為節度副使。”高雲舟將門之後,對磧西將領頗為了解:“家父曾言,郭副使武舉出身,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前任朔方節度使張齊丘因分配糧草失宜,引發兵變。郭副使不畏亂兵,挺身而出護住張齊丘,用霹靂手段彈壓亂兵,然後勸張齊丘改弦易轍、重新調配糧草,以菩薩心腸平息風波。可惜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郭副使不得其時,年近花甲才得封節度副使,一生功業也就到此為止了。”
“此時在世人眼中,郭子儀竟隻是個時運不濟的老將。”王霨憶起郭令公在後世的赫赫威名,心海起伏:“寧願郭汾陽不封萬戶侯,也不能讓萬千生靈遭遇兵燹。安祿山就由我來對付吧!”
寒風如刀,斬不斷英雄氣概。
走近高仙芝與封常清兩位南征北戰的蓋世名將時,王霨頓感如山壯烈的陽剛氣息撲麵而來。
“見過高相、封節帥。”王霨恭敬施禮道。
“敢問霨郎君,素葉居在庭州和龜茲的分號屯有多少糧食和棉服?”高仙芝開門見山。
“糧食、棉服?”王霨稍一思索,旋即猜出封常清的用意:“安西軍是欲再次征討吐蕃嗎?若不是吐蕃,那就是遠征大勃律?”
“霨郎君七竅玲瓏、一點就透。”封常清由衷讚道:“大勃律國王被吐蕃勾引,蠢蠢欲動。原本去年某就打算出兵討伐,誰料關中洪災和劍南戰事導致磧西軍糧緊張,安西軍無力遠征。而今洪災已退,從關中遷居安西各鎮的災民也安居樂業,某打算今年夏收之後率軍征討大勃律,懲戒不臣之藩屬。”
“去年磧西風調雨順,糧棉均堆積如山。隻是不知封節帥會出動多少兵馬?”
“兵貴精不貴多,五千安西健兒率一萬各藩屬散騎足以平定大勃律。”封常清信心滿滿。
“大小勃律位於崇山峻嶺之間,國小兵微,動用大軍徒增耗費,於戰事無益。”王霨點頭稱是:“若是征討吐蕃,一萬五千精兵略顯不足,怎麽也得動用三五萬人馬。”
封常清臉色微變,但瞬間就恢複如常:“霨郎君果然知兵,吐蕃軍戰力凶悍,與大小勃律有雲泥之別。”
“征伐不臣乃國之大義,小子自當盡力,素葉居願以優惠價格向安西出售糧棉。”經怛羅斯之戰及王鉷案後,王霨與安西都護府的合作愈發密切:“但某有個不情之請,不知可否派一支素葉商隊跟隨安西健兒同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