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三國
字體:16+-

第二卷 VIP卷_第一百七十二章 月氏之亂(三)

月氏女王及丞相烏孫劉聽到鄒諒的話,還以為這鄒諒在幫助他們月氏國的,殊不知這鄒諒是在為王射的利益考慮啊,若是這月氏國被貴霜帝國給占領了,他們過往的商隊就要被貴霜人給征收重稅了。他們曾經為了獲得南亞的情報,曾經派出商隊去打探消息,不巧的是經過貴霜帝國所占領的地方,他們便對過往商人征收重稅。結果那支商隊幾乎是血本無歸啊。況且貴霜的軍馬戰力非凡,若是再讓他們占領者富庶的月氏,其實力更加不容小覷了,那時對王射的霸業增加了困難啊,這鄒諒雖然不是什麽大智大勇之人,可是他有自己的算盤,他的堂妹如今是王射的小妾,等到王射統一大漢之後,便會成為貴妃啊。那樣他們家族就可以飛黃騰達了。還有若是王射占領的地方更大,他們家族的封地就會越多,雖然這些地方偏離中原地區,可是土地卻很肥沃。

月氏女王思考一會道:“先生的建議不錯,不過若是大漢能夠出兵相助更好,可惜的是大漢如今也是內亂,我們隻能依靠自己的實力去對付著野蠻的貴霜帝國了。”

“不錯,鄒先生的建議確實不錯,我們月氏子民甚多,我們可以號召他們一起抵抗者貴霜帝國軍馬的入侵,還有就是派人去煽動受貴霜帝國通壓抑的部落,讓他們起兵造反。”

鄒諒知道這裏已經沒有他的事了,。便準備向他們告辭,可是月氏女王卻還有問題要問他,他隻好暫留在月氏王城幾天,等月氏女王問完後,他們便可以直接去拜占庭了。他們這次的目的就是去和拜占庭的羅馬進行貿易。來賺取大量的金幣,養活荊州的軍馬,還有就是采購阿拉伯地區的大宛馬。王射準備組建一支騎兵,可是由於戰馬的問題,一直耽擱至今。他們這次就是受張昭等人的委托來采購戰馬的。

月氏女王等到鄒諒被待下去之後,道:“丞相,你認為鄒先生說的話是真的嗎?”

“回稟女王,我看應該不錯,先王在位時,不就是收留了好多漢人嗎?他們不是說大漢已經進入動亂時期了嗎?再說了這鄒諒也不敢欺騙我們啊,他們不是去拜占庭做生意嗎?回來不還是要經過我們月氏嗎?”

“不錯,相信他們也不敢欺騙我們,丞相你說我們這次是否能夠抵擋住貴霜帝國的入侵啊,他們的軍馬戰力可是非凡啊,如今又補給充足,相信他們這次不滅我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啊。還有我那叔叔在月氏的威望也是很高,若是月氏再有其他的人倒向他,恐怕這月氏國很難守住了啊。”

“女王陛下,不用擔心,你不要忘了,我們還可以去煽動貴霜帝國統治的部落啊,他們這些年估計也是受夠了貴霜帝國的壓迫啊。貴霜帝國這些年東征西討,消耗的比較大,可是基本上這些東西都是出自他統治的那些部落,像上次他們進攻埃及,不久是戰死了數十萬軍馬嗎?沒想到這次他們竟然那麽快就向我們月氏出兵,相信他們國內此時的反對聲也不小吧。我們隻要派人使用離間計,相信他們就會起兵造反的,特別是花拉子模,他們可是痛恨著貴霜帝國,當年若不是貴霜帝國的東征,也不會使得他們滅國啊,可是他們的後人一直在反抗這貴霜帝國,我們可以派人去聯係他們一起進攻者貴霜帝國。”

經過烏孫劉這一提醒,月氏女王看到了希望,他們還是有很多外援的,況且這次貴霜帝國的國王是不顧眾人相勸,起兵來攻打他們。相信他的壓力是不小的,若是成功的擊敗他們一次。相信這貴霜帝國的軍馬肯定會撤回的,那時對付他的叔父就稍微簡單許多了。於是,月氏女王決定親征阿卜杜勒。順便擊退貴霜帝國的軍馬。

鄒諒的商隊在月氏王城有待了三天,而後他們便出發了,這三日鄒諒是被那月氏女王給煩死了,他非常後悔把王射的事情說了出來,沒想到那月氏女王竟對王射起了興趣,這三日除了詢問王射的事情,就沒有詢問過其他的事情了。

殊不知當年這月氏女王還是公主的時候,曾隨著他們的商隊去過大漢,又一次在洛陽受人欺負,還是那王射幫助他們出的頭,那是王射的影子便刻在了阿卜雪晴的腦海裏麵。王射當時已經是大漢的大將軍了,況且當時朝廷暗流洶湧,再加上當時阿卜雪晴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王射是不會看上眼的,但是這為月氏公主卻是看上了他,由於其他的緣故,她在大漢並沒有停留,便隨著商隊回到了月氏,自從那以後,這為大漢的大將軍的影子便深深的刻在她的腦海裏。

這次正好聽到鄒諒說起王射的事情,月之女王阿卜雪晴便趁機詢問清楚王射的一些事情。當她聽說王射有許多妻子的時候,心裏非常傷心,而且那些女子和自己一樣的漂亮,這便激起了她想前往大漢去看看,這鄒諒說的是不是事實啊。

月氏女王在鄒諒的商隊離開王城五日後,便親率五萬大軍去迎戰貴霜帝國的軍馬了,她希望自己親征可以增加月之軍馬的士氣,順便收回他們失去的月氏的南方故土。月氏的士卒及百姓,聽聞女王親征,他們的士氣可謂是空前的高漲,還有許多百姓紛紛組建流動的軍馬襲擊貴霜帝國的軍隊,使得他們一時忙的手忙腳亂。盡管有阿卜杜勒幫助他們收拾月氏的流動軍馬,可是效果也甚微啊。不過還好的是貴霜帝國的軍馬紀律性非常強,這就是他們的一大優勢。這使得他們雙方進入了相持階段。一時間難分高低。

•••••••••••••••••••••••••••••••••••••••••••••••••••••••••••••••••••••••••••••••••••••••••••••••••••••••••••••••••••••••••••••••••••••••••••••••••••袁紹代人成功的擊敗濟北鮑信的軍馬,趁機包圍了濟北,鮑信此時是走投無路了,他手下軍馬大都成了俘虜,濟北城裏麵不過一萬軍馬,再加上兩萬民夫,在這無外援的情況下,這濟北肯定要被袁紹的軍馬給擊破的。鮑信正在考慮著是否投降呢?

殊不知袁紹此時也就是一萬能占隻兵罷了。他總共從信都帶出一萬軍馬,這次攻打鮑信有損失了不少,不過還好他又俘虜不少鮑信的軍馬,雖然戰力不是太好,可是應付鮑信還是綽綽有餘,袁紹深知想要依靠自己的這一萬軍馬很難攻破濟北的,於是便派人進行遊說濟北的鮑信,可是袁紹一時不知道派誰去遊說者濟北的鮑信,這時,司馬懿主動請纓,司馬懿給隨他大哥司馬朗一起投靠的袁紹,不過他卻沒有做出什麽政績來,礙著司馬朗的麵子,袁紹便讓做了軍中的行軍司馬。其實是有職無權啊。起初袁紹不想答應的,在司馬懿了立下軍令狀之後,袁紹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司馬懿帶著袁紹的書信來到了濟北,見到了鮑信,並沒有把袁紹寫給鮑信的書信拿給鮑信看,也沒有介紹自己。而是詢問道:“鮑使君,有心能夠守住這濟北嗎?”

鮑信其實心裏想說“不能”,可是他作為一方諸侯,當然不能服軟,便笑道:“我濟北城還有數十萬軍馬,怎麽可能受不住呢?你還是回去告訴那袁紹袁本初,有種就放馬過來吧,我鮑某並不害怕他。”

“鮑使君,就不要相瞞了,這濟北城中此時最多不過是兩萬軍馬啊,況且他們一聞到袁軍,他們就會顫栗,根本提不起士氣啊,還有如今大漢已經進入亂世,使君自以為能夠守住這濟北嗎?”

鮑信聽完司馬懿的坐在那裏,並不說話,司馬懿看到鮑信不說話,繼續道:“我主袁紹袁本初,一門四世三公,而且門生故吏遍布中原各地,隻要他登壁一呼,便會有數萬人相應他的,況且我主已經擁立齊孝王為帝,已經被封為大將軍了。相信不出十年,我主便可以協助陛下再次統一這大漢的天下了。到時肯定位極人臣,現在使君要是投靠我主,興許將來能夠封妻蔭子。若是一味的反抗,可能是帶來的是滅門之災啊。我的話就這些,希望使君能夠考慮清楚,我主的時間有限,他給使君三日時間。”

鮑信手下人大怒道:“主公,我們濟北還有書萬軍馬和那袁紹賊子相鬥,不如我們趁機斬殺這廝,然後和那袁紹決一死戰,末將懇請主公答應。”說完單膝向鮑信跪了下去。

鮑信的手下一見到有人出來請戰,便紛紛上前請戰,司馬懿冷眼看著這些人,這些人在他眼中根本不算什麽?不過是一些跳梁小醜而已。

鮑信並沒有答應他們,而是轉向司馬懿道:“不知道先生如何稱呼?還有先生現在位居何職啊?

“在下司馬懿,字仲達,現在是大將軍軍中行軍司馬。不知道鮑使君詢問這些•••••••••••••••••••••••••••••••••••••••••••••••••••••••••••••”司馬懿回答道。

“沒有什麽?”而後便對門外的護衛道:“來人帶司馬懿先生下去休息。”由轉過臉對司馬懿道:“事關重大。,某需要和手下人商議一番才能做決定。

於是司馬懿便在那護衛帶領下去休息了,他也知道鮑信需要考慮一番,並沒有急著詢問答案,而是悠閑的去睡覺。

司馬懿一走,鮑信的手下亂成一團,他們中的人有的建議現在開城投降,有的建議據城而守,鮑信始終一句話沒有說,可能是他的手下覺得他們再怎麽商議,最後還是要取決於鮑信,於是他們便停下來等著鮑信決定最後的決定。

誰知道鮑信道,你們先下去吧,本將在思考一會。三日之內給他們答案就是了。

鮑信手下諸將聽到鮑信的話,便不再說什麽?而是下去看看城中的防守了,他們害怕這段時間袁紹的軍馬會趁機襲擊這濟北城。畢竟自古以來這種事數不勝數啊,他們不得不防啊。

鮑信自己在書房呆了兩天,終於考慮清楚了,他知道此時自己若是再不代開城門而降,相信袁紹是不會放過他的家人的。他即使不會自己的家人考慮,也要為這濟北的百姓考慮。城中的士卒已經沒有士氣了,他們見到袁軍已經害怕了,這樣打下去遲早會被攻破城池的,還不如早早降了,為他們留條後路吧。

鮑信在書房中接見了司馬懿說明了他的想法,不過鮑信投降也不是無條件的,條件就是不得傷害城中的百姓及降卒。

這事,袁紹在司馬懿來的時候,就說了,隻要鮑信的條件不苛刻,他都可以答應,於是司馬懿便替袁紹答應了。

鮑信便自縛在司馬懿的帶領下打開城門向袁紹請降,袁紹聞到鮑信出降後,便親自帶人去接受這濟北,至於鮑信一家子,袁紹並沒有動他們,而是讓他們去昌邑居住,本來袁紹是想讓這鮑信去信都居住的,可是卻被他的謀士逢紀給阻止了,逢紀進言道:“這鮑信是個燙手的山芋,不如把他們扔給那劉方,看他怎麽處理吧。”

袁紹自從上次的韓馥事件之後,也不想收留這些人,一個韓馥差點高的他身敗名裂啊,他可不想這次鮑信也想韓馥那樣了,便按照逢紀的意思,把鮑信一家子移往昌邑,並寫了一書信向那皇帝劉方求情。希望他能夠放過鮑信。這樣可以收服民心,要不然其他諸侯,寧願戰敗被殺,也不會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