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字體:16+-

第四百六十一章 決意

  朱高煦下定決心之後,事情的進展驟然加快。

  漢王府的官署官吏、家眷將全部遷到貴州城,由駐守貴州的劉瑛安排房屋。

  西平侯沐晟被任命為四川巡撫,名義上節製三司。李讓升為四川左都指揮使,接替韋達駐防廣元地區;韋達調任重慶府,為四川東麵水陸統帥。盛庸、平安、瞿能、王斌四員大將,將作為漢王軍東征之戰的主要統兵大將。

  朱高煦從各地調兵,盡可能地將精銳聚集起來,正在組成三路大軍。

  北路軍由瞿能統兵,陸續在貴州集結;中路軍朱高煦親自率領,以王斌為前鋒,趙平等為副將,從貴州出發進軍廣西;南路軍由盛庸統領,平安為騎兵主將,從雲南出擊,同時進軍廣西。

  三路大軍總兵力將會達到三十六衛,超過二十萬人!

  而西南三地的兵馬幾乎為之一空。朱高煦傳令各守將依托重鎮、險要地勢進行防衛;若遇進攻則盡量拖延時間,為主力決戰爭取機會。

  朱高煦與諸文武議事時認為,從大略上,漢王府應該盡可能地在會戰中投入最大兵力;但在實施的步驟上,考慮到西南官道行軍和補給問題,應避免在各次戰役中過度投入兵力。

  因此他大致采用了李先生的方略,分兵三路。第一輪出擊,隻出動兩路十四萬多步騎,對付位於廣西的吳高軍足夠了。而北路軍是最後聚集到貴州的人馬,隨後才相機而動,大致走“入湖廣道”,會合之後參加可能發生在湘江以西的決戰。

  ……前陣子的大雨連續下了幾天,現在終於停了。太陽曬了三天之後,天氣再度炎熱。

  朱高煦忙忙碌碌了一上午,午膳之後,來到了書房東邊的廊屋裏。

  他經常在這地方午睡休息,所以天井周圍的房屋沒住人。他過來後,便叫宦官王貴守著入口,整個小院子便空無一人了。

  朱高煦在廊屋裏等了一會兒。

  最先進來的人是百戶靳石頭。靳石頭最初是燕王府的護衛士卒,經曆過“靖難之役”、“征安南之役”等大戰,前年在安南刺探劇情有功,朱高煦兌現許諾,已升他為百戶。

  “末將拜見王爺。”靳石頭抱拳道。他長胖了一些,好像當官的日子過得挺舒服。

  朱高煦開門見山地說道:“之前咱們在交趾省時,靳百戶、陳興旺、安南人阮智一起潛入升龍城,打聽安南國王後的下落。你還記得阮智罷?”

  靳石頭躬身道:“回王爺,俺記得!”

  朱高煦點點頭,又問道:“靳百戶還敢不敢去升龍辦事?辦成了差事,我讓你做千戶。”

  靳石頭的眼睛頓時瞪圓了。他果然嚐到了當官的好處,一時間眼神裏充滿了期待,很快便答道:“有啥不敢?王爺隻管吩咐!”

  朱高煦道:“升龍城改名東關了,阮智現在那裏當官。你再南下一趟,設法混進升龍城,找到安南人阮智。

  我給你準備好漢王府的書信、以及前安南國王後的信,你拿著東西去,叫阮智幫忙,勸降駐升龍城的貴州衛

所武將;勸貴州武將帶兵回鄉,本王必厚待之。我還會許諾阮智,若他願意幹這件事,將來東關府(升龍)知府的官位就是他的。”

  靳石頭拜道:“末將得令!”

  朱高煦叫他當麵複述一遍要幹的事,然後便叫他去準備行程。

  沒一會兒,守禦府北司的左鎮撫使陳大錘、右鎮撫使張盛二人走進了門。

  見禮罷,朱高煦徑直說道:“此役何福十分重要,他的身邊得放兩個人。若有要緊的消息,你們應設法傳遞回來,同時敦促何福一定要為漢王軍作想。”

  朱高煦沉吟道:“何福身邊的部將、文官、宦官都不是咱們的人,何福有兵權也不是甚麽事都能做,也不要太過催促;但若有機會,你們可以叫何福寫封親筆信,本王幫他把家眷接應出京。

  尋常在大將帳中,朝廷也會安插錦衣衛和密探。所以你們一定要小心,決不能暴|露身份!”

  二人一起拜道:“末將等必當謹記!”

  朱高煦沉默了一陣,心裏琢磨著……這個何福並不是心甘情願忠於漢王府,他是因為被要挾了!所以朱高煦既不能對他逼迫太甚,也不能放任不管,必得掌握其中的輕重鬆緊。

  不過何福萬一願意幹出大事來,比如兵變之類的,朱高煦當然喜聞樂見!至於何福的家眷,他會盡力;不管能不能辦到,先許諾了再說。

  朱高煦抬起頭道:“你們再說一遍,自個都是甚麽來曆?”

  陳大錘抱拳道:“末將滄州衛軍戶李勝,建文年間,曾受寧遠侯提拔為親兵小旗長。”張盛馬上接道:“小人乃李勝表弟張勇。”

  倆人好像練習過一般,陳大錘熟練地說道:“末將等追隨寧遠侯戰於靈璧,兵敗之後將士四散。末將聽說滄州衛的弟兄都被靖難軍殺了,心中懼怕,不得已逃進山裏苟且偷生。今聞寧遠侯重掌大軍,前來投之。”

  朱高煦道:“很好,就這麽背熟。”

  陳大錘和張盛這個身份,就算錦衣衛有人警覺懷疑了,要查、也絕對不可能查出半點線索!

  因為滄州衛全軍都被屠|殺了!幾乎不剩一個人。當年“靖難之役”,靖難軍大將譚淵驍勇善戰,攻破滄州後,枉顧燕王禁殺的軍令,直接殺|俘屠城,把滄州守軍將士殺了個幹幹淨淨……人都死完了,現在哪去查滄州衛軍戶的底細?

  完全無法證明陳大錘等人的身份,這時候何福又出麵證明他們是自己的舊部下;何福還在外帶著大軍呢,錦衣衛能怎麽樣?

  朱高煦思量了一遍,又點頭道:“沒毛病!”

  陳大錘和張盛執禮告退。

  靳石頭、陳大錘、張盛都是朱高煦的親信武將,隻要下令他們就行了,於是朱高煦比較痛快。過了一會兒,屋子裏又進來了一個人,朱高煦便不能直接下令了。

  她是徐娘子,趙王朱高燧的前妻。

  朱高煦心裏、平時基本沒有三弟這個人。本來這個親兄弟對朱高煦來說,就好像隔了一層;而且從建文初以來的交往之中,朱高煦也不太喜歡三弟

的為人。所以朱高煦對三弟的感情非常單薄。

  但此時朱高煦還是恬著臉道:“咱們三兄弟,我與高燧的感情尤其好,可惜如今天各一方,多年未見了。”

  徐娘子聽罷,輕聲道:“趙王曾提起過他的兩位兄長,私下裏也說兄弟間的關係很好,還講述了一件事。當年你們兄弟從京師逃走,來到涿州時,長兄的馬折了。趙王急忙要把馬讓給長兄,長兄卻念在他三弟年幼、二弟武功蓋世,最後決定叫漢王您去驛站搶馬……”

  這事的結果確是如此,最後朱高煦去搶馬了……可他怎麽覺得,哪裏不對呢?!他明明記得,當時高燧坐在馬上不下來、一聲不吭!敢情是自己記錯了?

  朱高煦苦笑著搖了搖頭,這會兒不是爭辯的時候,也沒任何好處,他便道:“誰叫我長得最壯實,一般出頭幹甚麽事,都想叫我打頭陣。”

  他沉吟片刻,又道:“朱家對不住徐姑娘,皇室不比尋常人家,有時確實比較寡情。但休妻之事,應該不是高燧的本意。”

  徐娘子聽罷忽然露出一絲冷笑。朱高煦看在眼裏,愣了一下,心裏忽然感到了微微的失望。

  過了一會兒,他仍接著說道:“徐姑娘能不能修書一封,打聽一下高燧對大事的主意?”

  “若漢王執意如此,妾身不敢推拒。不過,漢王就不怕趙王把我的書信送到朝裏去?”徐娘子不動聲色地說著,“妾身可以出家人的身份,但妾身最後露麵,是在姑父家裏。就怕連累了姑父,怕他被猜忌。”

  如果受連累,最可能的人是她的爹,但徐娘子隻提她的姑父何福。因為她知道朱高煦不關心她爹?

  朱高煦頓時覺得自己看走眼了。徐娘子長得嬌小乖巧,但畢竟做過王妃,心思好像不少;七彎八拐的牽連,她也能很快想到上麵去!

  “高燧會告發這種事?”朱高煦皺眉道。

  徐娘子輕聲道:“就怕萬一呢?”

  朱高煦仍不甘心,說道:“徐姑娘用辭恰當一些、不用勸高燧起兵,而高燧把信送到朝中的可能性也很小;偽帝君臣由此猜忌何福和徐章,更是十分牽強……所以我判斷,此事風險不大。”

  徐娘子正色道:“漢王明鑒,妾身以為,趙王應該不願跟著您起兵。

  父皇母後不在之後,妾身在趙王府又住了一陣,那時趙王已經不太願意參與兄弟相爭了。您起兵之後,趙王更不願意,趙王本身不善用兵,怎會想去打仗呢?”

  徐娘子看了朱高煦一眼,又小心地說道:“何況妾身從趙王言語中,聽到他的意思,他完全不覺得漢王您能成功。”

  朱高煦歎了一口氣,說道:“我不會逼徐姑娘。你若不願意,此事便罷了。”

  徐娘子欲言又止,終於開口道:“我到雲南之前,聽說朝廷在湖廣等地調集了一百萬大軍,漢王最近要出征,您有勝算麽?”

  朱高煦不置可否,隻道:“一百萬是訛傳,湖廣加上廣西,敵軍應該能超過六十萬人。真正能出戰的人馬,估計還要少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