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軍閥
字體:16+-

第1169章,新的格局

眾官員接到這項命令之後,都感到情況很嚴重,這種嚴重一方麵是站在元首的角度,另外一方麵則是站在外人的角度。前者自然不必多說,既然都能讓元首雷霆大怒,可見不是一般的事情,而後者卻是外人感到元首對此事頗有重視,或多或少都覺得其中有內幕,難道說這些謠言真的說中了一些內容,所以才讓元首感到憤怒?

當然,身為情報部門的官員,他們接觸的政治內幕多得去,不管元首是否真的想要稱帝,與他們本身的關係並不太大。在這一行業能坐到現在這個位置,最基礎的條件就是需要有足夠的政治忠誠度。

不過為了讓元首能知道這件事的潛在影響,情報分析部主管陳振還是向吳紹霆提示了道:“元首,這件事總歸來說隻是微乎甚微的一小部分人在作祟,這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天底下少不了有幾隻害群之馬。隻是,為了這件事如此勞師動眾,並非我等不願意,倒是怕事情傳了出去,會讓很多人對元首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在場的所有人聽完這番話,都知道陳振想要說什麽,有幾個官員還點頭附和了起來。

吳紹霆當然也是明白這一點的,無非是生怕外人以為這是“欲蓋彌彰”,他正色的說道:“外人對我的看法固然重要,但是這些害群之馬顯然是有備而來,否則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怎麽可能形成這樣一股歪風邪氣?我勢必要追查到底,看看究竟是什麽人在搞鬼。我既然能站在這個位置上,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可是一旦這些人得寸進尺,耍出一些更下作的手段,到那個時候可不單單是個人榮辱的事情了。”

陳振問道:“元首,這件事背後真的有人?”

吳紹霆嚴肅的說道:“我也隻是猜測,所以才讓你們去調查。我不希望等到事情鬧大之後才做出反應,後知後覺是從政者的大忌,凡事一定要有防患於未然之心。”

另外一名官員點了點頭,鄭重其事的說道:“既然如此,我等一定盡快完成任務。”

吳紹霆接著說道:“你們擔心這件事會讓不知情的人誤會,說實話,這一點確實不得不小心。但是話又說回來,你們是幹什麽?你們是幹情報工作的人,隱蔽行事是家常便飯,要不然我又何必來找你們做事!”

陳振連忙說道:“元首教訓的是,我等一定不負所托,竭盡所能辦好此事。”

從這天開始,中央情報局部署在全國各地的情報站開始忙碌起來,他們不僅要追查元首交代下來的任務,同時還要監測民間輿論的動向,針對每一次攻擊中央政府或者元首的言論進行時刻跟蹤分析,了解這些言論對民間的影響力,從而規劃安全等級。

當然,重點工作依然是在追查之前的造謠者,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水如大川,要想找到是誰潑出來的,那簡直比大海撈針還要困難。不過情報人員自然有一套辦事方法,他們先從那些信從這些言論的人下手,對這些人進行密切的監視,全麵調查他們的背景。既然這些人相信謠言,那自然有不安分的原因,要麽他們就是主謀,要麽主謀就在他們身邊。

經過幾天時間的忙碌,中情局總算找到了一些頭緒,在他們入手調查的幾十個對象當中,有八個人是中華革命黨的黨員,另外五、六個人則分別與這八個人是認識的,當然至於認識的關係程度還有待追查。

雖然這算得上一條線索,但仍然很難有精準的證據,畢竟中華革命黨一直以來都是反對黨身份,隻不過勢單力薄所以沒什麽做為和影響。另外這八個黨員以前都是同盟會在地方的骨幹成員,屬於那種激進的政治活動者,之前還一直反對榮譽改製,現在反對“舉孝廉”和“時評”教育手段也很正常,這暫時不能說明他們是有陰謀的行為,或許僅僅隻是跟風。

一九一七年七月份,世界格局隱隱約約出現了一種僵持。

自從中華民國先後與英國、俄國議和之後,可以說是徹底脫離了世界大戰的戰場,僅僅是保留著一個同盟國的名份而已。隻是,這看似與大局並無直接聯係的事情,卻間接的給歐洲戰場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英國從南亞戰場上抽調了全部的戰略資源,轉而投向法國正麵戰場上麵。這一舉雖然有幾分強弩之末的虛張聲勢,但不可不否認,時至七個月之久德國主力部隊仍然被困在巴黎,未能再向西邊挺進半步。至於做為“奇兵”的意大利,除了發動突襲搶占了裏昂之外,也沒有任何其他的做為,甚至即便有多餘的兵力繼續組織進攻,也裝出一副無能為力的樣子,隻是一味的鞏固占領區,並在占領區內大肆掠奪,就好像他們的戰場就局限於此似的。

至於塞爾維亞戰場上,同盟國的三支大軍瘋狂的進攻之下,終於顯出了防守鬆動的狀況,但嚴格的來說同盟國軍的進展依然不算有效率,哪怕塞爾維亞一直處於被動防守狀態,也能繼續堅持七、八個月之久。

因此,同盟國在聲勢上獲得的絕對優勢,但卻沒有辦法全部轉化為戰場上的優勢。總體而言整個歐洲戰場還是處於一種僵持狀態。軍事時評家們都看得出來,事實上造成這樣局麵的原因,中國與英、俄議和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那就是長久以來的大規模作戰,使得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都陷入了資源困乏狀態。

正因為如此,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都無法組織像之前那樣有效率的作戰,哪怕協約國處於弱勢,但憑借戰略防守的姿態還是能跟同盟國拚上一拚。相反,同盟國卻因為戰鬥力銳減,而沒有能力去跟對方硬拚。

當然,如果中國能夠在亞洲將英國、俄國牽製的更久一些,同盟國還是有很大的機會發動一次破釜沉舟似的總攻,趁勢徹底擊潰協約國的主力防線,那麽剩下的作戰就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不必再擔心有僵持的局麵。

直到這個時候,西方國家才真正意識到中華民國這個東方“落後”國家的舉足輕重,沒想到最終能夠影響整個世界大戰局麵的人竟然是這個不起眼的國家。

可惜事情已經成為定局,中國簽訂了兩份停戰和約,徹底置身於戰爭之外,以中國目前的態勢顯而易見是不可能再重新發起戰爭了。

然而,這種僵持實際上對協約國來說仍然是不利。目前協約國整體采取的是戰略防守,這種戰略部署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吸引同盟國的進攻,繼而達到快速消耗敵軍的目的。可是正因為同盟國陣營的內部情況同樣不明朗,因此無論是德軍還是奧軍、意軍,基本上都大幅縮減了主動進攻的力度。

也就是說,同盟國與協約國現在都進入了一種消極的防守作戰狀態,雙方都沒有足夠的力氣發動一場可以摧毀對方的作戰。如果單純就這樣消耗下去,做為主力部隊的英法聯軍很快就會因為戰略資源慢慢消耗完畢,最終導致連戰略防守都無法進行下去。

畢竟英國從南亞抽調的資源十分有限,南亞大部分殖民地全部喪失,跟中國又打了一年之久的作戰,英屬印度政府剩下的物資也不多。一旦在緩慢的對峙過程中用光了物資,英國、法國再也沒有辦法從海外爭取到更多的援助,等待他們的就是彈盡糧絕的局麵。

相對而言,同盟國雖然也麵臨戰略資源緊缺的情況,但比起協約國來說,他們的狀況顯然要好很多,絕對能夠比協約國堅持的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