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陸權強國
字體:16+-

第五百一十八章 刺袁(中)

天空陰沉沉的,風帶著厚重的濕氣從東邊吹來,綿延的小雨將青島包圍成了一座古城,雨淋淋地已經下了整整五日。

這裏是青島德租界,以德皇威廉二世命名的威廉街上一棟普通又不普通的中西式結合建築。

說他普通是因為這種建築在各地租界在尋常不過,而說它不普通是因為德國占據青島雖然隻有短短的十幾年,但在此期間大興土木,自德國人將青島的總體規劃將華人與歐洲人分開後,歐洲人區稱“青島區”,界內隻準建“洋風”建築。威廉街便位於‘青島區’內靠近德國核心統治區觀海山,能在這種地方違反德國人的意誌建設一套中西結合風格的建築,很明顯若是沒有些能耐,德國人根本不會買賬。

事實上的確如此,這一棟建築被命名為‘徐公館’,內裏住著一位曾經在清末政壇上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此公名曰‘徐世昌’,曾經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世人一提起徐世昌總喜歡跟袁世凱聯係在一起,兩人這一輩子可謂是結上了不解之緣。確實,從光緒五年,徐世昌在淮寧縣任文案一職時,得以結識了袁世凱。袁世凱當時非常傾慕徐世昌的才氣,而徐世昌則認為袁世凱是一個有大誌的人,相互傾慕之下,兩人遂結為金蘭之好,說俗一點就是斬雞頭拜把子。當時的青年袁世凱得知徐世昌無錢赴省應試後,慷慨解囊,贈送了100兩銀子給徐世昌作為盤纏,以壯其行色,而徐世昌也確實是個才子,他在隨後的科舉考試之中連連得中,先中舉人,後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任翰林院庶吉士。可惜因為出身不好,做了幾年的苦翰林。直到他把兄弟袁世凱在小站編練新軍,才被邀請去給袁世凱做了幕僚,從此借助袁世凱的扶搖之勢一並崛起。

憑借著拿捏得手的中庸之道,徐世昌擔任的要缺、肥缺一個接一個,巡警部、郵傳部、東三省總督、內閣協理大臣。辛亥革命的時候,還從清廷拿到了太傅太保的名銜,不僅在實際上而且在名義上達到了清朝官員的最頂點。徐世昌與袁世凱一樣,有政治野心。徐世昌重掌中樞,欲行新政,卻孤掌難鳴,於是他極力大造輿論,“助袁出山”,但清廷仍忌恨袁世凱,並不理睬徐的保奏。直到辛亥革命義旗高舉,清廷欲調北洋新軍鎮壓革命,才不得已把重新啟用袁世凱的事情提上議事日程。因為北洋六鎮,從將到兵,一直聽命於袁世凱,即使袁世凱回河南閑居,仍在暗中聯絡,遙控指揮。

辛亥革命時期,徐世昌、袁世凱兩兄弟重新聯手,袁開始唱主角,二人配合得天衣無縫。這時的徐世昌,審時度勢,指導思想逐漸由君主專政——君主立憲——民主共和,對革命黨人的策略也由剿而撫,由撫而和。他們不願與革命黨對陣,主張采用和平方式,趕清帝下台,這就避免了一場大內戰,最終達到了推翻滿清帝製、創建中華民國的目的。

他讓段祺瑞領銜,以北洋將領64人聯名、發電要求清廷“立定共和政體,否則以兵隨之”。電發次日,徐世昌為避嫌懇請辭職。1912年2月12日,溥儀頒布退位詔書,這一詔書標誌著大清王朝壽終正寢。詔書由張謇主稿,行文十分得體,不僅給垮台的清廷留足了麵子,而且徐世昌還在最後塞進去這樣一句話:“袁世凱為總理大臣,值此新陳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幾乎肯定了清廷亡後便是袁世凱的天下。袁世凱出山、逼宮、掌權三部曲,導演都是徐世昌。

徐世昌把袁世凱捧上總統的寶座,功莫大焉,若是一般人物自然少不了也要跟著去爭奪那權勢,做他一方大員、閣老。事實上當時國內諸多勢力皆是認為國務總理一職非徐世昌莫屬,然而他此時卻激流勇退了。原來,徐世昌自認為曾受清廷厚恩,清帝退位時尚兼任太保,如果接受袁世凱的委任,難免遭到一幫遺老遺臣的非議。另外,徐世昌也考慮到民國初年局勢不穩,外有列強覬覦內有黨人興風,與其去冒風險,倒不如閑居兩年,看看風頭再說,同時還可以賺個“不負皇恩”的好名聲。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一再拒絕了袁世凱的邀請,跟隨一眾遺老退到青島,與幾位前朝王爺重臣為伍,每日閑時小飲幾杯,偶爾聽聽過府的一幫遺老抱怨。幾年來總算是安撫了一幫遺老,也將身上的罵名都推卸的一幹二淨,現在,他卻開始算計著複出的時機。

很明顯,徐世昌等待已久的機會送到了他的麵前。

今年年初熊希齡內閣倒台之後,袁世凱雖說推了孫寶琦上位,讓他做了內閣總理,但卻對他這位親家不太滿意,或者說是十分不滿意。因此,他不但策動王士珍重新出山助他,也想到了這位在青島悠閑了幾年的把兄弟,最近卻是一直沒停過派人往山東,希望徐世昌能出山助他重整河山。內閣總理,袁世凱早已為他留了許久了。

要說袁世凱為什麽對孫寶琦不滿意,主要還是因為孫寶琦跟盛宣懷走得太近了。清末官宦世家出身的孫寶琦絕對稱得上是‘一等親家’,育有二十四個子女的孫寶琦,用聯姻的方式,在晚清政局中結成一張巨大的關係網。子嗣眾多的他不但跟袁世凱聯姻、跟北洋另一巨頭盛宣懷也是兒女親家。孫寶琦的五小姐嫁給了袁世凱的七公子袁克齊,十幾歲就訂了婚;袁世凱的六小姐袁篆楨又嫁給了孫寶琦的一個侄子為妻。不過比起盛宣懷又差了一些,孫家與盛家也是雙份親家,一份是盛家最得寵的公子--四兒盛恩頤,娶了孫寶琦的大女兒孫用慧;另一份是孫家的四公子孫用岱,娶了盛宣懷的親侄女盛範頤。兩家都是累世為官,而且都曾在北京做官,又都是南方人,生活習慣相近,於是親上加親。

盛宣懷與袁世凱雖說都是李鴻章的親信,但一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一個抓槍杆子練兵,一個辦實業弄鈔票。可是槍杆子畢竟需要鈔票來支持,所以在李鴻章去世之後,他們就成了一對冤家,為招商局和電報局的事情,你爭我鬥,雙方各有高下。後來光緒和慈禧去世之後,盛氏反而更獲高升,位至尚書,而袁世凱大概因抓權太切,觸怒了攝政王,把他趕回河南彰德老家。而一旦辛亥革命事起,清廷隻好重新起用袁世凱。結果,袁氏扔掉了釣魚竿,跑到北京去收拾殘局,而盛宣懷卻被當成替罪羔羊,被通緝,隻好亡命日本。

若是早前北洋姓袁的時候,袁世凱倒不會遷怒與孫寶琦。隻是去年同國民黨及李漢的大戰之後,袁世凱賴之以為柱石的第二、三、六師遭李漢部重創,雖說他擊敗了國民黨將河南、江蘇、福建納入掌握之中。但是,影響力卻因為李漢的崛起受到質疑。在北洋內部,他的嫡係三師遭到重創,這也給了其他不滿他的勢力可趁之機。

比如之前一直待在日本的盛宣懷,他便趁機派遣愛子盛恩頤往湖北出錢置辦了一些產業。並趁這關係跟權勢滔天的南疆十省總督巡閱使李漢走上了關係。這事還要從幾年前的漢冶萍公司說起,當初武昌起義後,湖北成了革命軍的天下,而漢冶萍是大清官僚們辦的實業,自然也成了革命的對象。李漢占領了湖北之後,將漢冶萍收入麾下,雖說那日本人在漢冶萍中占了不少股份,但盛宣懷名下也占了數百萬的份額。隻是當初盛宣懷逃往日本,又見無權的自己不能從革命黨李漢手上搶奪回漢冶萍,隻能打碎了牙齒往肚裏咽,默認了李漢通過各種手段攤薄了他在漢冶萍裏的股份。

得了李漢的默許,他盛宣懷便悄悄的經香港繞了大半圈從廣東進入了李漢的統治區內。袁世凱的通緝令到了李漢治下便被他擋了下來,這半年來盛宣懷雖說也算老實的待在武昌三鎮置辦產業,可總歸還是懷念大清的時候呼風喚雨的感覺。分外不喜寄人籬下的他一直都在聯絡當初舊部,這半年來也算是給袁世凱找了不少麻煩。最起碼北洋的一幫錢袋子,現在開始跟他哭窮了。

這也是為什麽袁世凱遷怒孫寶琦跟李漢庇護盛宣懷的原因。

許是遠離朝堂太久,徐世昌動了重返政壇之心。這心一起,早前推辭袁世凱邀請的意思都變了味道。

“兄長何其不智,你意忘了清室於你可謂皇恩浩蕩?前年你還親口說過“不忘清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議和之際,你曲從袁謀,已為人所議;今再為袁效力,將有何麵目見先帝於地下?”

徐世昌的徐公館內,今天一位客人聞聽到了風聲從天津趕來,卻是要勸說他拒絕袁世凱的邀請,熄了入閣做那內閣總理之心。

此人不是旁人,乃是徐世昌的弟弟徐世光。當然,他並不是真的反對徐世昌複出,隻聽他道:“兄長不可糊塗,現在北洋軍河南大敗,元氣大傷。山西、河南門戶眼看不守,袁氏威望也是一落千丈。此時南北諸位皆在觀望之中,兄長切莫心急走了錯路!”

言下之意你兩年都能等了,不能再等局勢稍微清明一些,再出山嗎!

隨著北洋軍河南戰敗,現在北洋集團內部以盛宣懷為首腦的反袁勢力,卻是準備趁機發動將袁世凱趕下台去,並將他作為此次李漢發起的護國之戰的替罪羊。然後,趁現在的局勢還沒糜爛到不可收拾,由跟李漢搭上了線的盛宣懷出麵收拾局麵,以退為進,確保北洋的中樞地位。但是盛宣懷也知道他逃往日本兩年間隨著大量家產被袁世凱抄沒,對北洋係的影響力已經遠遠不能跟幾年前相比了。不過盛宣懷老謀深算,一早便派心腹前往天津拉攏了徐世昌之弟徐世光加入了他的反袁集團。現在聽說了袁世凱依舊在拉攏徐世昌,希望他出山相助,他也跟著心思活絡了起來。趕忙派徐世光前來遊說其兄,希望其能出山幫助自己。

手段還不止這些,那盛宣懷也從李漢跟袁世凱的身上認識到了背後沒有洋人支持很難成事,於是一早便派人聯絡了英日兩國,希望能借洋人的影響力,趕在護國軍殺到京津之前將袁世凱趕下台去。

徐世昌許是耐不住晚清遺留的寂寞,不願就此沉淪,終老林下了。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務總理之顯赫,其誘惑力可謂大矣。何況他也自謂一旦任職,“英雄”即有用武之地,隻要施展才能,為國謀利,博取賢名,不也抵得過“不忠”之謗?不過他終究眼光還是十分毒辣,未嚐看不清楚現在的局勢不利北京,所以這段他觀望的時間,也是盛宣懷拉攏他的最佳時間。

“友梅之意我已知曉,隻是耐不住慰亭幾番盛情。何況當前局勢未明,我卻不急回複與他!”

徐世光見他不想多言,又想起了盛宣懷的許諾,隻好醞釀台詞繼續勸說,“兄長萬萬不可答應,那李易之之兵已經半步邁入直隸,袁氏縱使調兵遣將,當初掌握山西、河南尚不能守,如今隻靠山東、直隸便能守住?我知兄長素來有大誌,隻是若北京仍被袁氏掌握,恐大兄出山亦要遭遇禍連,到時再想翻身便萬般困難了!”

徐世光形容的不錯,現在的袁世凱。確實是四麵楚歌,空前孤立。

河南、山西戰場上護國軍的快速推進,五六個主力師在護國軍的飛機、戰車衝擊之下不僅損失慘重,也幾乎將兩省拱手讓給了李漢。北軍的大敗不僅使北京外強中幹的真實實力被曝光,也使這支軍隊的最高統帥袁世凱威風掃地。麵對四麵楚歌的危急局麵,如果不能盡快結束戰爭,令護國軍停止推進速度,恐怕要不了一個月護國軍便將推進到京城,他袁世凱便要被出北京城了。

袁世凱的失敗不僅表現在軍事上,政治上也是一樣。京漢鐵路實現河南淪陷已成定局的消息傳出之後,各方反應逐漸明朗。在國外,英國、日本雖然繼續支持袁世凱繼續主宰北京中樞權力。但洋人兩國分別因為歐洲緊張的局勢跟日本國內的倒閣之戰而騰不出手給予北洋實際的支援。尤其兩國銀行團擔心北京無力償還貸款,拒絕了繼續向袁世凱提供貸款,致使袁世凱籌備軍餉十分困難。而德國、美國已通過報紙表達了它們對於中國動蕩局勢的不安,而且借記者和評論家的口,將造成這種動蕩局麵的罪魁禍首直指袁世凱。兩國國內皇室跟總統分別親自接見了李漢派出的遊說使團,李漢欲在兩國兜售的價值數億美元的鐵路公債有望在最近獲得批準。顯然,在對華立場上,列強的分歧進一步擴大,如果說過去列強隻有一個北洋集團可以選擇的話,那麽現在,他們又有了一個新的“代理人”人選,那就是能夠為列強創造更多經濟利益的李漢集團。顯然比起隻能拿資源來換貸款的袁世凱,需要跟洋人采購大量機械、軍火、貸款的李漢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這一點列強各國明顯已經從眼紅的德國身上得到了證實。也因此,包括袁世凱曾經的鐵杆盟國英國都為此產生了動搖,若不是英國新公使巴爾特至今尚未走出朱爾典的陰影,恐怕新公使巴爾特已經開始考慮全麵放棄袁世凱,投入同德國爭奪對李漢影響力的行列之中了!

在國內,袁世凱的敵人也因為護國軍在軍事上的重大勝利而歡欣鼓舞。一直以來,李漢都隻表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卻在政壇上從未謀求‘上位’,表現最明顯的便是當初他掌握的共和黨並未選擇爭奪國會大選,去年國民黨拉攏他一起加入討袁,大好的局勢他也放棄了同軍事實力更弱的國民黨合作。政治上表現的‘遲鈍’跟不作為,令軍事力量雖然強大的他在引起普遍擔心又一位軍事強人崛起的聲音中,依舊默不作聲回應調解之聲,悶頭出兵一路強攻,大有全殲北洋集團的氣勢。

作為袁世凱曾經的政治盟友,一些人見風使舵,準備與袁世凱劃清界線,甚至打算搶班奪權,這群人裏的代表人物就是盛宣懷。他們正在密謀進行一次“內部鬥爭”用“和平手段”將袁世凱趕下台去。最讓袁世凱感到憂慮的是,南方三強在李漢的軍事威脅下雖有用兵之心卻無用兵之實,隨後更是在李漢宣布擴兵三十個師以及國民黨在福建趁機策動將領反李,召開了規模浩大的驅李運動之後,廣東也陸續有幾部在國民黨的慫恿下宣布討伐龍濟光。麵對這種不利局勢,擔心一旦同李漢開戰給國民黨留下可趁之機的唐、陸、龍三人更加舉棋不定,任由袁世凱籌碼開得越來越高,反而更加束手束足,不敢輕舉妄動!

3月31日新疆督軍楊增新在李漢的威迫下已先後拍發通電,宣布“起義”加入護國軍陣線,武裝反袁。雖說目前地方僅有此一省如此,但也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它代表著地方各實力派已經開始對袁世凱的實力產生了懷疑。

國外與國內的政治困境加在一起,使袁世凱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短短幾天工夫,竟如衰老了十幾歲一樣。整個人看上去憔悴不堪,心病愈發加重的他就連日常國務會議也沒有精力主持了,都是委托孫寶琦、周自齊等人主持。而他本人,則基本上就呆在總統府自己的辦公室內,與幾名親信商議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麵。

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消餌“內患”,內患一除,北洋上下才能堅如磐石。內患不除,這北洋就是一盤散沙。盛宣懷歸來帶來的不利影響袁世凱已經看到了,隻能怪兩人之間結下的仇太深了。當年袁世凱‘歸隱’可不乏盛宣懷的功勞,甚至在他歸隱之後幾年裏,盛宣懷一直都在配合攝政王爭奪北洋集團的控製權,以至於曾派遣殺手欲致其死地。

而袁世凱複出之後,清廷本來隻是名義上‘懲處’因提議鐵路國有鬧出了諸多禍端的盛宣懷一番。但是袁世凱記得他給自己找的麻煩,不惜以拒絕付出為代價,逼迫清廷下令拿辦盛宣懷,迫使其最終逃往日本,兩年之間不敢踏足國內一步。不僅如此,袁世凱竊取了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後,更是無視盛宣懷的示好,下令強製接管了大清銀行、交通銀行、招商輪船等。不但查封沒收了盛宣懷的易園等諸多私產,還連他在國內十數年間苦心經營的全部實業一掃而空,手段之惡劣比強製攤薄了盛宣懷漢冶萍股權的李漢還要惡毒百倍。逼得盛宣懷差點無力償還他拖欠橫濱正金銀行的上百萬欠款,最後還是拍賣家私、產業,總算是還上了欠款,一番折騰之下偌大的盛家已經被袁世凱削弱的不敵全盛時的十分之一。

也因為如此,兩人之間結下的仇怨已經深不可解,難怪他要趁機出來鬧事,同袁爭奪北洋係的控製權。

為了對抗袁世凱,盛宣懷選了一個好時機,利用北軍大敗的大好時機對袁世凱實施了反擊。而他手裏最重要的武器就是金錢,但是這些金錢並不全是盛宣懷自己掏腰包,在他的身後,還有一大幫袁世凱的政敵。這些人中有的是袁世凱的老政敵,早就巴望著袁世凱完蛋。有的是不滿袁世凱的滿清遺老遺少,他們早就對這背叛了大清的活曹操不滿了。更多的還是存心落井下石的投機者,盛宣懷跟日本有關係世人皆知,麵對其將獲得列強支持的聯絡聲,有不少人都動了心思,感覺跟他走近一些,在已經不能遮風擋雨的‘袁氏爛牆’上推上一把,似乎也沒有什麽不妥!

所有的這些人聯起手來就組成了“倒袁派”,他們手裏或許沒有什麽武力。可以利用的隻有政治資源,這一點他們不如袁世凱。但是仙們並不是在孤軍奮戰,護國軍在實際上也充當著他們的盟友的角色。山西、河南各大重鎮的接連陷落,成為了他們的最好武器,一刀一刀的捅在袁世凱的身上!

當然,這些袁盛北洋之爭還是次要的。袁世凱最頭痛的,還是現在如何應付護國軍的北伐兵鋒。麵對著護國軍裝備的飛機、戰車,北軍無論野戰還是守城都不能抵抗,麵對著一座座雄關失守,他最近鬧心的荒!

一個內敵,一個外敵,這內外夾攻之下袁世凱已是無法招架,心力之憔悴,也隻有他身邊的人才能體會。但眾人也是無能為力,事到如今。連自己的前途都是渺茫,哪裏還顧得上袁老帥呢?

人心惶惶之間,卻無人察覺到,一把刺刀已經悄悄的解了封,目標直指總統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