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賊
字體:16+-

128 克徐(上)

。。。剛發現多了一個打賞。這麽幾天沒更,還能得到打賞,實在是慚愧啊。。。

——

燕軍陣裏。

那姓程的幕僚雖然在名義上說是專程前來傳話的,但其中卻也並不排除有那麽一點點監軍的意思在內,所以,肯定不會傳過了話就走,當下便也隨在軍中。待到三軍飯後,休息過了,楊萬虎、胡忠、高延世、傅友德諸將傳下軍令,命各軍拔營,繞過蕭縣,繼續往徐州方向前進。

過了蕭縣,距離徐州不過幾十裏地,說遠不遠、說近不近。若是騎兵或許小半天就能趕到,但現如今軍中主力卻是步卒,這行軍的速度不免就因此放慢,掐算時間,縱使趕得再快,到徐州城下估計也要入夜之後了。

一路之上,這姓程的幕僚倒也識趣,對軍事一言不發,任憑諸將調度。因諸將都忙,沒空招呼他,他自己落在了隊尾,卻是尋著了柳三。

既為幕僚,這姓程的當然是個讀書人,說實話,也和楊、胡、傅、高這些粗人沒什麽共同語言,但柳三就不同了。

“風流倜儻柳三郎”,柳三擅長吹笛的美名那可早就是海東上下皆知了,就連鄧舍都曾經稱讚過他,何況這姓程的呢?用他對柳三說的話來講,“此一番可謂是專程慕名而來”。

而柳三負責殿後,確實也沒有太多的事情可忙,因此了,別的將校都忙得腳打後腦勺,相比之下,他們兩人倒是悠閑自在。

一個戎裝,一個儒服,在旌旗蔽天、槍戈如林的行軍隊伍裏,並轡徐行。戎裝少年,唇紅齒白,時不時拿起長笛吹上一曲;儒服長者,年紀雖然稍大,卻也長須飄飄頗是瀟灑,時而指點風景,時而搖頭晃腦欣賞笛音。

柳三脾氣好,頗得人望,又時不時會有從旁邊經過的士卒高聲叫喊:“柳將軍,換一曲!”不止對他兩人而言,即便對士卒們而言,本該是十分艱苦枯燥的行軍,卻也在無意之中,因此而多了幾分樂趣。

盛夏的碧野之上,笛聲悠揚。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部隊,腳步橐橐,行進在蔚藍的天空下,行進在燦爛的陽光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柳將軍的這一曲《歸去來》,靈氣逼人,蕭然有出塵之姿,實在是深得陶靖節之味。若是五柳先生複生,必以將軍為知己矣!在下久聞在咱們軍中有一位瀟灑柳三郎,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隻是柳將軍,在下在你的笛聲中,卻好似在出塵之外,又聽到了一點惆悵之意,不知是為何故?可是將軍有何心事麽?”

“陶靖節”、“五柳先生”,說的都是陶淵明。“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裏的幾句。而至於柳三所吹之笛子曲《歸去來》,則卻是流傳在山東地區的一首古曲,是柳三來到山東後,不久前才剛剛學會的。

柳三放下長笛,笑道:“高山流水,程先生真乃善聽音者。不錯,適才吹曲之時,俺因見這道路兩邊,良田多有荒廢,故此心中淒然,這笛聲便不由有些轉調了。”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陶淵明誌在悠然南山,他的這篇《歸去來兮辭》本來講的是田園生活之樂,但是放到當下,聯係眼前,“田園將蕪”四個字,卻也確實不免會引起觀者之感慨。

姓程的幕僚肅然起敬,拱手說道:“將軍不止風流、善戰,更且心存天下蒼生。有此一念,實已為百姓之福!古之名將,不過如此!”

柳三冰雪聰明,聞弦歌而知雅意,當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姓程的不外乎就是想說:“你柳三是個帶兵打仗的將軍,如果真的能夠做到時刻心存天下蒼生,顧惜百姓的生存不易,在平時行軍、戰鬥的時候多做注意的話,軍紀嚴點,不要擾民,就當真是老百姓的福氣了。”

“‘名將’二字,實不敢當。先生謬讚,謬讚了。柳三不才,本出身勾欄間,世為賤籍,僥幸得主公青睞,竟不以卑鄙,拔擢行伍,寄托以重望,現居副千戶之職。得此深恩,俺柳三自然謹慎為要,事事小心,為報君恩,萬死尚且不辭,何況愛護百姓?這本來就是俺從軍之本意,也更是主公起兵、吊民伐罪之目的。不用先生說,我也會時刻注意的。”

姓程的隻是個幕僚,地位不高,但他這個幕僚卻是趙過身邊的親信,和柳三的這些對話保不齊就會傳到趙過的耳中,而一旦傳到趙過的耳中,也就和傳到鄧舍的耳中沒什麽區別了。所以,柳三的這番回答很是正式。

姓程的笑了笑,正要開口說話,突然前邊馳來一騎。

柳三眼快,看見了,忙勒住坐騎,跳下馬來,迎在路邊。原來這來人卻是楊萬虎的傳令官:“將軍令:命全營暫停前進,就地駐紮。”

柳三一愣,往前招了招,距離徐州還遠,估計尚得二三十裏地,又抬頭望望天色,已過申時。

他一邊恭恭敬敬地接過軍令,一邊忍不住地詢問道:“老楊,這離徐州還早著呢,看天色很快就要傍晚。不加緊行軍,卻為何要就地駐紮啊?”

“將軍不知道原因麽?”

“不知道。”

“噢,是了,將軍負責殿後,一直在隊尾,沒上過前邊去,所以有些不了解。……,這也不是機密,罷了,俺就與將軍說一說。”

“請講。”

這傳令官湊近了,低聲說道:“當時我軍出營前,趙大人、潘先生另外派人前去微山湖一帶,也同時調動了那裏的駐軍,命他們也火速南下,為我軍策應。這件事,將軍總該是知道的吧?”

柳三點了點頭。

“咱們是精銳,雖然比起他們來說,行軍的路程更遠一點,但路上走的卻也比他們快多了。剛剛接到前頭軍報,他們到現在為止,還沒進徐州境呢,離徐州最少還有六十裏。所以,咱們將軍傳令,命叫等一等他們。弟兄們這兩天夠辛苦,順便也好休整休整。等到了徐州,可就該打仗嘍。”

“原來如此。”柳三還有疑問,又問道,“咱們行軍雖快,但等到了徐州城下,不一樣可以等麽?卻又為何非要在半路上停下?”

“這,……,這末將就不知道了。隻隱約聽咱們將軍與胡將軍說話,似乎是與趙大人、潘先生所定下之攻打徐州的計策有關。”

“與攻打徐州的計策有關?”

“也是末將不經意聽到的,具體詳情還真就不知了。”

柳三若有所思。

那傳令官接著說道:“柳將軍,末將除傳令外,還有一件事。”

柳三回過神來,說道:“請說。”

“咱們將軍讓末將問一問你,後頭可有吳軍出現麽?”

柳三既有殿後之責,同時也便肩負了監視吳軍動向的職責。

他回答說道:“本將將探馬散出五十裏外,到現在為止,還並無吳軍出現。並且,俺在黃河邊兒上留下的也有暗樁,隻要發現吳軍渡河,第一時間就會前來匯報。請將軍放心,必不致誤了我軍攻徐的大事。”

其實,不用柳三回答,楊萬虎等也知道吳軍沒這麽快出現。為什麽呢?還是因為這姓程的幕僚。

姓程的幕僚是從單州戰場來的,楊、胡諸將肯定少不了問問他吳軍的動靜,已經知道便在昨天,趙過、潘賢二以“犒勞”的名義,把常遇春、馮國勝等以及吳軍上下全都灌了個酩酊大醉。

雖然可以預想常遇春酒醒後,必然勃然大怒。可等到那時,燕軍圍攻徐州之戰肯定也早已展開了。他就算是再憤怒、再惱火,又有何用?

當日單州戰場上,常遇春勇不可當,燕軍諸將都一一看在眼中。雖然說英雄重英雄,佩服稱讚肯定是有的;但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況且燕、吳兩軍盡管明為盟友,其實又誰人不知,內裏更多存的是爭強之意?因此,要說不眼紅、不嫉妒那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當時,從姓程幕僚的口中聽到了轉述的此事,盡管隻是耳聞,但常遇春的吃癟,卻還是讓諸人心情舒暢,無不哈哈大笑。當時,傅友德還說了這麽一句話:“一勇之夫,怎能抵咱家大人神機妙算?”諸人皆以為然。

閑話不多講,隻說燕軍各營,按照軍令,在才過了蕭縣二三十裏後,又就地駐紮,權做歇息。

柳三和姓程的幕僚仍舊是在隊尾,隻不過,此時兩個人卻都沒有了說話的興致。

一方麵,這姓程的幕僚畢竟是個文官兒,雖然已經經曆過不少的戰事了,可臨到開戰,受三軍上下嚴肅鄭重的氣氛一影響,難免還是會有些緊張激動。

而另一方麵,柳三則是在心裏琢磨:趙過、潘賢二的攻徐之計到底是什麽?怎麽就非得要在半路上等微山湖一帶的燕軍南下?就不能到徐州城下等候?

……

燕軍剛過蕭縣,便就地駐紮、暫停前進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徐州城裏。

宋興祖聞訊之後,好像是得到了一個多麽有力的證據似的,頓時大喜,拿了軍報就想去找陸聚,但剛走了幾步就改變了主意,叫來個親兵,把軍報遞給,命令說道:“拿去,給老陸看看!燕軍一路雖氣勢洶洶,但是如今快到徐州了,卻反而躊躇不進。說明什麽?說明戰意不堅!已是遠來,士卒疲憊;又無戰意,畏縮不前。既然如此,此戰我軍尚有何懼?”

親兵接令出去。

邊兒上有個幕僚,忖思說道:“元帥,楊、胡、高、傅皆是為海東猛將,有他們四人帶隊,按理說,燕軍不該如此畏縮啊!會不會?此中有詐?”

“燕軍兩路,不過萬餘人,一切都清清楚楚,盡在本將的掌握之中。他們能有何詐計?況我為主軍,各方皆熟;彼為客軍,人生地疏。即便就算是他們有詐,又能如何?”

“元帥還是三思為好。”

“你不必多說了!徐州地當要衝,扼守淮泗,地理形勢非常的重要。主公早就想將此城掌控,卻就因為陸聚這廝,一直不得其便。此番燕軍來犯,也許對爾等來說是個危機;對本將而言,卻是一個天大的良機!”

“良機?”

“不錯。正好趁機把陸聚這廝趕出去!從而使我軍獨占此城。哼哼,待我軍大勝、獨占城池的捷報傳到鬆江後,說不定主公會多麽歡喜呢!”

張士誠待臣屬向來是寬厚、大方,若是聽說手下有人立下了這麽大的一個功勞,肯定不會虧待了功臣。想到美處,宋興祖哈哈大笑:“來人!”

帳下諸將皆道:“末將在。”

“且隨本將上城樓,巡查城防!”

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燕軍暫停本是為了等待微山湖一帶的部隊,卻不料竟讓宋興祖產生了這樣一個誤解,竟以為燕軍是怯戰。戰場之事,本就瞬息萬變。由此卻也可見,這打仗,確實不是一件易事。又正所謂:紙上談兵容易,知易行卻困難。

……

燕軍。

日頭一點點的西沉,士卒們就地安靜的休息。

薄暮時分,又有一位傳令官來到了後軍,給柳三傳令:“將軍令:命副千戶以上即刻趕去中軍,召開戰前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