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現代尋芳記
字體:16+-

在網上扒的一些唐伯虎的資料

一、真實的唐伯虎:一生窮困潦倒哪兒有九個妻妾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出身在小商世家的唐寅,自幼聰敏,熟讀四書五經,16歲時,就在縣試、府試、院試中屢占鼇頭,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唐寅園共有三進古建院落,第一進為“桃花仙館”,唐寅一生酷愛桃花,自號“桃花庵主”,作有《落花詩冊》,其中的《桃花庵歌》最享名聲;第二進是“夢墨堂”,沿用他生前卜居的桃花庵中的“夢墨亭”之名。相傳唐寅年輕時曾夢見九鯉神贈墨一擔,從此茅塞頓開,畫入逸品。堂內摹刻唐寅手書落花詩10首,兩壁懸掛現代書畫家的詩畫,陳列有研究唐寅作品的論著和他的生平事跡及民間傳說;第三進為“六如堂”,因唐寅晚年研習佛學,自號六如居士,堂中置有執筆凝神、仰首微側、若有所思的唐寅半身坐像,旁邊寫道:“問唐衢痛哭何為,縱使青雲無望,卻贏得才子高名,在將相王侯以上;繼宋玉之後,此番蒼墓重修,更裝點橫塘美景,替湖山花月增妍。”“六如堂”之後便是墓塚。圓狀的墓墩高約3米,花崗沿圍砌,扶疏竹影,甚是肅穆恬靜。

唐伯虎才如江海,命卻紙薄,他的一生道路坎坷多舛,生活窮困潦倒,鬱鬱不得誌,並非他死後被人傳說的那樣風流倜儻。據《明史?唐寅傳》記載,唐伯虎29歲鄉試中解元後,次年赴京會試,因科場試題泄漏,他無辜受牽連入獄,成了朝廷黨爭的犧牲品。後又因入僚於南昌寧王朱宸濠,發現寧王有圖謀作亂之意,就偽裝癲狂,被遣還故裏。經曆了兩次致命打擊後,他心灰意冷,看破紅塵。一邊沉潛到詩畫之中,一邊以酒醉日消愁。窮困潦倒的他,“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隻得過著以作畫賣文的窮苦生活。唐寅苦難的命運,使中國的曆史上少了一個小官吏,卻多了一個傳世的大畫家。他的書畫生涯,曾為他的苦難人生撐起了一方亮麗的天空。

據有關史學專家研究,唐伯虎從未自稱過“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民間傳說的“點秋香”豔事,也是純屬後人在文學創作時的想象。清代學者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中說,“三笑姻緣”是好事者借重唐的盛名,把別人的事,轉移在他的名下,是一起張冠李戴的錯案。據考證,秋香確有其人,是當時南京一名頗具名氣的青樓妓女,至少比唐寅大十幾歲,根本不可能與他發生一場風流瓜葛。所謂的唐伯虎有9個妻妾,可能是從“沈九娘”這個名字上演化出來的,憑當時唐伯虎的貧寒景況,他連溫飽都成問題,怎麽可能妻妾成群?

二、唐伯虎生平

唐寅祖籍晉昌,即現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裏一個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她大約廿四歲的時候病逝。後來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場弊案的牽累而離去。後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正當他躊躇滿誌,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

“會試泄題案”,一般說法是,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後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後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複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徐經入獄後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泄露給唐寅。後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後,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寅出獄後,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

關於這場會試泄題案,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實際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雲:“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無疑問,這一事件對唐寅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此唐寅絕意仕途。歸家後縱酒澆愁,遊曆名山大川,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離開蘇州,坐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遊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然後又坐船沿長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給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後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來。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黃州,看到赤壁之戰遺址。唐寅的《赤壁圖》即依此所畫。後又南行入湖南,登嶽陽樓,遊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嶽衡山。再入福建,漫遊武夷諸名山和仙遊縣九鯉湖。唐寅由閩轉浙,遊雁蕩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達安徽,上黃山與九華山。此時唐寅囊中已罄,隻得返回蘇州。唐寅千裏壯遊,曆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後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蘇州,家中非常清貧,妻子大吵大鬧,終於離他而去。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賣文鬻畫為生。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以表其淡泊名利、專事自由讀書賣畫生涯之誌。

唐寅三十六歲時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閑的家園,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塢原是宋人章莊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裏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建成了桃花塢別墅。雖隻幾間茅屋,簷下卻懸著雅致的室名“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匾額。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並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春日,園內花開如錦,他邀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此飲酒賦詩,揮毫作畫,盡歡而散。。“日般飲其中,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祝允明《唐子畏墓誌銘》)此時唐寅過得清閑而超脫。

明正德九年(1514),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後發現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裏,後來寧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漸趨消沉,轉而信佛,自號“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自治一方印章“逃禪仙吏”。

從南昌回家後因常年多病,不能經常作畫,加上又不會持家,生活艱難,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倆人借錢度日。其間有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並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兒為兒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樂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健康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告別回家後,從此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淒涼的一生。死後葬在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葬到橫塘鎮王家村。他逝世後由其親友王寵、祝允明、文徵明等湊錢安排後事,祝允明寫了千餘字的墓誌銘,由王寵手書,刻在石碑上。後世有關唐寅的生平事跡大多是從這墓誌銘中得到的。唐寅仕途坎坷,晚境淒涼,以致身後詩文幾近散軼。明萬曆年間,常熟書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詩文和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紙隻字,為他搜集整理詩賦詞章。將唐寅生前散軼的近百首(篇)詩文核閱後付梓,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個較完善的詩

文集傳世,一時洛陽紙貴。後來,江南著名的出版藏書家。常熟書商毛晉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為人,他在編錄《明詩紀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時,又特地詳細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軼事,豐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詩文內容,為後代積累了生動的文化資料。

毛晉,後來還獨立承擔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據《蘇州府誌》,崇禎甲申三月十六,毛晉與同郡士人遊春至姑蘇橫塘王家村,因見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荊棘荒蕪,牛羊放逐墓園,頓生哀憫之心。他詢問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後,後嗣中唯剩一侄孫孀婦,經濟拮據,困頓城內,以致唐寅四時之祭匱乏。毛晉淒然感歎:“是朋友之罪也,千載下讀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時與並乎?”於是,毛晉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並且擇地墓旁造三間祠堂。蘇州地方官雷起劍親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遺千古之有心者。”

三、曆史上的唐伯虎,一生坎坷

說起唐伯虎,人們眼前多會浮現出民間傳說和影視作品中演繹的形象:才華橫溢、風流倜儻、浪漫非凡,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三笑點秋香、家有九美等等。但曆史上真實的唐伯虎卻是一生坎坷,並非《三笑》中塑造的那種喜劇角色。

出身寒門考中解元

唐伯虎(1470—1523),名寅,字伯虎,後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畫家、文學家。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唐伯虎生於蘇州,其父唐廣德是普通的蘇州市民,在蘇州皋橋開設酒肆做小生意,其母丘氏也是當地的小家碧玉。因他出生那年是庚寅年,故取名唐寅,因在家中排行老大,故又稱唐伯虎。

據蘇州有關文史專家介紹,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過目成誦,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閑暇時也學畫山水花鳥。當時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常去唐家的酒肆喝酒,見唐伯虎稟賦和才學過人,決定讓唐寅與文徵明一起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唐伯虎16歲時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因才華出眾,唐伯虎與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被並稱為“吳中四才子”,也稱“江南四才子”。

唐伯虎19歲時娶當地女子徐氏為妻,兩人感情甚洽。唐伯虎25歲那年家中遭遇不幸變故,父、母、妻、妹在一年之內相繼去世,這對他打擊很大,悲痛之餘,唐伯虎更加努力讀書治學。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伯虎29歲時參加應天府(現南京)鄉試,中解元(第一名),一時聲譽鵲起,名震江南,“冒東南文士之上”,春風得意。

進京會試遭牢獄災

考中解元後的第二年,30歲的唐伯虎躊躇滿誌地進京參加會試,路遇同去趕考的江陰巨富家的公子徐經,兩人相談甚恰,遂結成莫逆之交。這位徐經,就是後來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的曾祖父。“世路難行錢作馬”,這富家公子徐經到京城後,以錢財賄賂會試主考程敏政的家僮,得到了試題。徐經文才不行,開考前請唐伯虎幫他寫好了文章,而唐伯虎事先並不知情。畢竟紙裏包不住火,此事不久就被人告發,兩人都鋃鐺入獄。唐伯虎在大獄中吃了不少苦頭,在他給好友文徵明的信中詳述了當時的悲慘境狀:“至於天子震赫,召捕詔獄,自貫三木,吏卒如虎,舉頭抱地,涕淚橫集。”

經過一年多的審訊,案情不明不白,最終雖未判定唐伯虎是考場舞弊案的主犯,但幹係是擺脫不掉的。唐伯虎雖被釋放出獄,但經過這番折騰已經聲名掃地,科舉仕途已無望。朝廷革除了他的“士”籍,把他發配到浙江偏遠之地為小吏。

因才得名,又因名罹禍,而立之年卻“倒立”,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唐伯虎心灰意冷。恥於去浙江當小吏,又感到沒有臉麵回家,31歲的唐伯虎開始遊山玩水排遣苦悶,足跡遍布浙、皖、湘、鄂、閩、贛等省。

歸故裏感受世態炎涼

唐伯虎在外遊蕩了一年多,銀子花光了,雖感“近鄉情更怯”,最後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回歸故裏。回家後,妻子(續弦)已棄他而去,唐伯虎又氣又累,大病一場,性情也大變,破罐破摔,放浪形骸,狎妓聚飲,縱酒澆愁,一副“看透事態炎涼”的態勢。史載,唐伯虎曾和祝枝山等扮為乞丐,沿街唱蓮花落討錢,錢討來了,就上酒樓喝酒。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已經36歲的唐寅續娶患難中的紅顏知己沈九娘為妻,隨後在蘇州金閶門外桃花塢築屋,取名桃花庵(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

說實在,感覺蒲鬆齡,曹雪芹都比他命運好。

四、唐伯虎點秋香

曆史上雖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不過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秋香雖在金陵高張豔幟,但她二人之間實難發生風流韻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麽場合見到秋香扇麵,寫了一首七絕:“晃玉搖金小扇圖,五雲樓閣女仙居;行間看過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書。”

《唐寅詩集》中有詩名曰“我愛秋香”是一首藏頭詩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煙嫋嫋繞經樓。

“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在明代的筆記體小說中,其中明代小說家王同軌先生的《耳談》,敘述的故事情節和現在我們知道的“唐伯虎點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說,蘇州才子陳.元超,性格放.蕩不羈。一次,他和朋友遊覽虎丘,與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對陳公子燦然一笑。其實就笑了一下,陳公子便招架不住,於是暗訪秋香蹤跡。於是,陳公子喬裝打扮,到官宦人家

裏做了公子的伴讀書童。不久,陳.元超覺得時機已到,因為他發現倆公子已經離不開他,便謊稱要回家娶親。倆公子說,府上有這麽多婢女,你隨便挑。陳公子說,既然這樣,恭敬不如從命,我就點秋香吧。陳公子遂心如願,結成姻緣。這就是《耳談》中因笑傳情,因情結緣的一個愛情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小說家馮夢龍的手中,就變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緣》。一個最古老,最簡單的故事,由“一笑”發展到“三笑”,情節也更加複雜化。

原本是“陳公子點秋香”,怎麽會變成“唐伯虎點秋香”呢?

這裏,有其社會原因,時代因素,也有唐伯虎本人的個人原因。我們知道,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經濟十分發達的時期,蘇州是當時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城市。經濟上的繁榮必然帶來思想上的活躍。特別是當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的思想就十分活躍。他們急需思想解放,急需實現個人的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中下層知識分子急需找到一個他們精神、理想、情感、意誌的代言人。急需找到一個生活上放浪不羈、敢於帶頭衝鋒、挑戰的叛逆形象。這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禮法的性格特征。在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中,文人墨客們故意讓唐伯虎不拘禮法,讓他放浪形骸。故意讓唐伯虎闖朱門豪宅,讓他和達官貴人插科打諢。故意讓唐娶自己心愛的女人為妻,讓他為爭取自己的理想自由奮鬥。這就是為什麽要把點秋香的重任放在唐伯虎身上的原因。

那麽,在曆史上到底有沒有秋香這個人呢?有。秋香,本名林奴兒,字金蘭,號秋香。她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曆史上確實被人點過。是不是唐伯虎點的呢?肯定不是。因為據考證,秋香比唐伯虎大20歲。她有不幸的家庭遭遇,沒有辦法才墮入青樓。因為人品好,後來轉業從良。

秋香在當時被譽為“女中才子”,她所畫的丹青畫,更有名氣。據明代《畫史》中記載:“秋香學畫於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筆最清潤。”

在《金陵瑣事》中,還記載了秋香曾經向唐伯虎的繪畫老師沈周學過繪畫。沈周是明代相當著名的大畫家,曾為秋香畫過一幅丹青畫,寫過一首詞。臨江仙題林奴兒(即秋香)山水畫:“舞韻歌聲都折起,丹青留下芳名。”過去的事都已過去,青樓裏再也找不到你,以後要到畫界中去尋覓。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穎利,與裏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祝允明規之,乃閉戶浹歲.舉弘治十一年鄉試第一,座主梁儲奇其文,還朝示學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寧王宸濠厚幣聘之,寅察其有異誌,佯狂使酒,露其醜穢.宸濠不能堪,放還.築室桃花塢,與客日般飲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言懷】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警世】

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

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

【警世】

萬事由天莫苦求。子孫綿遠褔悠悠。飲三杯酒休胡亂。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擲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開能幾日。世上人生能幾何。

好花難種不長開。少年易過不重來。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閶門即事】

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更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

五更市賣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

【詠雞詩,題金雞報曉圖】

其一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聲啼散滿天星;銅壺玉漏金門下,多少王侯勒馬聽。

其二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其三

血染冠頭錦做翎,昂昂氣象羽毛新;大明門外朝天客,立馬先聽第一聲。

【題畫師周東村之郊秋圖】

鯉魚風急係輕舟,兩岸寒山宿雨收;一抹斜陽歸雁盡,白萍紅蓼野塘秋。

【伯虎扮乞兒,作詩騙酒】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雲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傷內】

淒淒白露零,百卉謝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銷亡;迷途無往駕,款款何從將;

曉月麗塵梁,白日照春陽;擾景念疇昔,肝裂魂飄揚。

【夜讀】

夜來欹枕細思量,獨臥殘燈漏夜長。深慮鬢毛隨世白,不知腰帶幾時黃。

人言死後還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場。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

【七律詩贈恩師梁儲以表奪魁之誌】

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鹹思備掃除;劍貴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

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三策舉揚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題沈石田壑舟圖】

洞庭有奇士,樓室棲雲霞;窗榻類畫舫,山水清且嘉。

【流水詩】

淺淺水,長悠悠,來無盡,去無休。曲曲折折向東流,山山嶺嶺難阻留。

問伊奔騰何時歇,不到大海不回頭。

【張夢晉改流水詩】

淺淺水,斷又續,在山清,出山濁。曲曲折折難回頭,嗚嗚咽咽日夜哭。

問伊傷心何其多,悔恨當初出幽穀。

【題伍子胥廟壁】

白馬曾騎踏海潮,由來吳地說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願與將軍借寶刀。

【哭妓徐素】

清波雙佩寂無蹤,情愛悠悠怨恨重。殘粉黃生銀撲麵,故衣香寄玉關胸。

月明花向燈前落,春盡人從夢裏逢。再托生來儂未老,好教相見夢姿容。

【題張夢晉半身美人圖】

天姿嫋娜十分嬌,可惜風流半節腰;卻恨畫工無見識,動人情處不曾描。

【題菊花圖】

黃花無主為誰容,冷落疏籬曲徑中;僅把金錢買脂粉,一生顏色付西風。

【七律詩詠齊雲山】

搖落郊園九月餘,秋山今日喜登初。霜林著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

麵蘖才交情誼厚,孔方兄與往來疏。塞翁得失渾無累。胸次悠然覺靜虛。

【題齊雲山石室壁】

齊雲山與壁雲齊,四顧青山座座低。隔繼往來南北雁,隻容日月過東西。

【題秋風紈扇圖】

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情?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文徵明【懷子畏】

曲欄風露夜醒然,彩月西流萬樹煙。人語漸微孤笛起,玉郎何處擁嬋娟?

【遊鎮江登金山、焦山】

人間道路江南北,地上風波世古今;春日客途悲白發,給園兵燹廢黃金。

【唐伯虎與祝枝山聯句詠奇石】

嵯峨怪石倚雲間,拋擲於今定幾年。苔蘚作毛因雨長,藤蘿穿鼻任風牽。

從來不食溪邊草,自古難耕隴上田。恨殺牧童鞭不起,笛聲斜掛夕陽煙。

【揚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相思兩地望迢迢,清淚臨門落布袍。楊柳曉煙情緒亂,梨花暮雨夢魂銷。

雲籠楚館虛金屋,鳳入巫山奏玉簫。明日河橋重回首,月明千裏故人遙。

【吾趨唐寅自述不惑之齒於桃花庵,畫並書】

魚羹稻衲好終身,彈指流年到四旬;善亦懶為何況惡,富非所望不憂貧。

僧房一局金藤著,野店三杯石凍春;自恨不才還自慶,半生無事太平人。

後改

田衣稻衲擬終身,彈指流年了四旬;善亦懶為何況惡,富非所望不憂貧。

僧房一局金藤著,野店三杯石凍春;如此福緣消不盡,半生落魄太平人。

【題拈花微笑圖】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朵輕盈嬌欲語。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比紅妝。

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見語發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

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夜伴花眠。

【桃花庵歌】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贈日本友人彥九郎】

彥九郎還日本,作詩餞之,座間走筆,甚不工也。

萍蹤兩度到中華,歸國憑將涉曆誇。劍佩丁年朝帝扆,星晨午夜拂仙槎。

驪歌送別三年客,鯨海遄征萬裏家。此行倘有重來便,須折琅玕一朵花。

正德七年壬申仲夏望日姑蘇唐寅書

【題落霞孤騖圖】

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騖渺無蹤。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

【詩贈寧王】

信口吟成四韻詩,自家計較說和誰?白頭也好簪花朵,明月難將照酒厄。

得一日閑無量福,作千年調笑人癡;是非滿日紛紛事,問我如何總不知?

【醉詩】

碧桃花樹下,大腳墨婆浪,未說銅錢起,先鋪蘆席床。

三杯渾白酒,幾句話衷腸。何時歸故裏,和她笑一場。

【貧士吟】

十朝風雨若昏迷,八口妻孥並告饑。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

青山白發老癡頑,筆硯生涯苦食艱。湖上水田人不要,誰來買我畫中山。

荒村風雨雜雞鳴,轑釜朝廚愧老妻。謀寫一枝新竹賣,市中筍價賤如泥。

書畫詩文總不工,偶然生計寓其中。肯嫌鬥栗囊錢少,也濟先生一日窮。

白板門扉紅槿籬,比鄰鵝鴨對妻兒。天然興趣難摹寫,三日無煙不覺饑。

【愛菜詞】

菜之味兮不可輕,人無此味將何行?士知此位事業成,農知此味食廩盈,

技知此味藝業精,商知此味貨利增。但願人人知此味,此味安能別蒼生?

我愛菜,人愛肉,肉多不入賢人腹。廚中有碗黃齏粥,三生自有清閑福。

【題陶穀贈詞圖】

一宿姻緣逆旅中,短詞聊以識泥鴻。當時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麵發紅。

【五十言懷詩】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諷煉金方士】

破衣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說會燒銀。

君何不自燒些用,擔水河頭賣與人。

【落花詩】

桃花淨盡杏花空,開落年年約略同;自是節臨三月暮,何須人恨五更風?

撲簷直破簾衣碧,上砌如欺地錦紅;拾向砑羅方帕裏,鴛鴦一對正當中。

【題倦繡圖】

夜合花開香滿庭,玉人停繡自含情,百花繡盡皆鮮巧,惟有鴛鴦繡不成。

《綺疏遺恨》之尺

佛說空虛也可量,虛空比恨恨還長;銀花寶鈿金星尺,認得纖纖十指香。

《綺疏遺恨》之刀

鳳頭交股雪花镔,剪斷吳淞江水渾;隻有相思淚難剪,舊痕才斷接新痕。

《綺疏遺恨》之針

乞巧樓前乞巧時,金針玉指弄春絲;牛郎織女年年會,可惜容顏永別離。

《綺疏遺恨》之繡床

月沈花謝事堪傷,春樹紅顏夢短長;隻有繡床針線在,殘絨留得口脂香。

《綺疏遺恨》之燈擎

三尺銀擎隔帳燃,歡愉未了散姻緣;願教化作光明藏,照徹黃泉不曉天。

【臨終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隻當漂流在異鄉。

祝枝山【挽詩】

少日同懷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朱絲竹絕桐薪韻,黃土生埋玉樹枝。

生老病餘吾尚在,去來今際子先知;當時欲印槌機事,可解中宵入夢想。

唐寅早期繪畫,“遠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以

元人畫為宗,周則以南宋院畫為師,這是明代兩大畫派,唐寅雖師周臣,卻有勝藍之譽。唐寅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一時突飛猛進,以至超越老師周臣,名聲大振。唐寅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唐寅足跡遍布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無的雄渾之氣,並化渾厚為瀟灑。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複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閑的生活。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麵貌豐富多樣。由於唐寅作畫很少在畫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畫風變化也不很有規律,所以很難推測他作畫的時間,也就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唐寅在拜周臣為師後,主要是宗南宋院體,但其畫有時也有與沈、文畫風相近的作品,如《南遊圖》。這是唐寅三十六歲時當琴士楊季靜離開蘇州時贈送給他的。唐寅擅長寫意花鳥,活潑灑脫、生趣盎然而又富於真實感。傳說唐寅所作的《鴉陣圖》掛在家中,有一天有數千隻烏鴉縱橫盤旋在屋頂,恍若酣戰,堪稱奇絕。唐寅花鳥畫的代表作是《枯槎鴝鵒圖》。其構圖用折枝法,枯木枝幹由右下方彎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筆濃墨畫之,蒼老挺拔。以積墨法畫一隻棲於枝頭的八哥,正引吭高鳴,樹枝似乎都在應節微動,從而顯現出自然界生命律動的和諧美。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與數筆野竹同枯樹上的老葉畫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後幽曠恬靜與清新的氣氛。右上角題詩為:“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餘。”詩畫映發,對象的神態和畫家的情趣融為一體,寄寓了超凡脫俗的思想。這幅畫在畫法上屬小寫意,一路運腕靈便,以書法人畫,以寫代描,筆力雄強,造型優美,全畫筆墨疏簡精當,行筆挺秀灑脫,形象饒有韻度,從中可以窺見唐寅在探討寫意技法和開拓花鳥畫新境界方麵的卓越建樹。

唐寅的水墨花鳥畫基本上是以水墨提煉形象,墨韻明淨、生趣盎然。其著名的還有《雨竹圖》,畫麵以二組濃葉為主枝,後出淡葉,再出葉數筆以相呼應,葉均向下急趨,一派雨打竹葉之勢。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幾為畫名所掩。其代表作《落花詩冊》。

唐寅擅畫山水、人物、仕女和花鳥,尤以山水、仕女著稱。唐寅的山水畫,早年師法沈周,傳世之作甚少。現存作品有《洞庭黃茅渚圖》和《貞壽堂圖》以及唐寅21歲作《對竹圖》等。中年的山水畫,主要宗法周臣,而周臣的山水畫師法南宋的李唐和劉鬆年,因此唐寅的畫又可上溯至南宋李唐、劉鬆年為代表的院體畫派。他在老師周臣影響指導下,學到了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同時他又參合了馬遠、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並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範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的長處,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畫麵布局嚴謹整飭,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皴法斧劈,筆法勁健,墨色淋漓。代表作品有《王鏊出山圖》、《沛台實景圖》、《行春橋圖》、《關山行旅圖》等。晚年畫風已脫出周臣的風範,自立門戶。此時細筆山水居多,作品有《山路鬆風圖》、《春山伴侶圖》、《落霞孤鶩圖》、《西洲話舊圖》、《幽人燕坐圖》等。從這些畫的風格看,畫風構圖簡潔清朗,用筆多為細勁中鋒,猶如遊絲描,纖而不弱,力而有韻,具有剛柔相濟之美。山石的皴法豐富,多有短砍、長皴、順筆、逆毫、方折、圓轉等筆墨。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雜而不亂,極富韻律和文人畫秀潤空靈的美感。墨色淋漓,又富濃淡變化。唐寅的山水畫之所以有這樣大的藝術成就,一方麵是由於他能打破門戶之見,無論北方畫派、江南畫派,還是南宋的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畫師,他都認真學習,博采眾長,革新創造.最後形成自己的畫風。另一方麵.最重要的是他對自然山川有著親身的體察和真實感受,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營養,從而對他的山水畫創作起著重要的滋養作用。他的作品氣魄雄偉壯闊,造型嚴謹準確,筆墨精湛高深,都超過了同時代的一些畫家。

唐寅的仕女、人物畫,大致沒有逾越南宋人物畫藩籬.尤其是他的敷施重彩的工筆人物畫,那種明眸、皓齒、紅顏、粉頰……還是南朱院體畫的遺風。他的人物畫,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線條勁細,敷色妍麗,氣象高華,出自南宋院體畫。如《王蜀宮妓圖》,畫家以傳統的工筆重彩的手法,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麵部,突出了宮女的濃施豔抹。衣紋用細勁流暢的鐵線描,服飾施以濃豔的色彩,顯得綺羅絢爛。把宮妓們競相裝扮,鬥綠爭緋的情態刻畫得生動入微,不愧為唐寅仕女畫的優秀之作。另一種是從南宋的院體脫胎而出,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代表作品有Ⅸ秋風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畫風由工麗變為簡逸高雅。畫家把宋代李公麟行雲流水描和顏輝的折蘆描參合使用,使畫麵富有韻律感。唐寅的人物畫,寫實功力較強,形象準確而神韻獨具,故《明畫錄*評他的人物畫“在錢舜舉下,杜檉(杜堇)居士上”。

唐寅的花鳥畫,傳世作品不多,現存作品有《墨梅圖》、《風竹圖》和《鴝鵒鳴春圖》以及《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畫風遠法宋元水墨畫.近師沈周的變革創新,刻意求精。如在《墨梅圖》中唐寅用水墨畫梅花一枝,意筆寫花幹,沒骨法點梅花,筆法秀逸灑脫,頗具質感。而《鴝鵒嗚春圖》則用水墨隨意點畫,較之沈周則更為活潑灑脫,較之林良、呂紀又不像他們那樣粗獷豪放,而是自有一番清新活潑之趣。

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是一位詩人。他創作的詩,據不完全的統計,約有600餘首。其詩風婉華麗,通俗流暢,即興抒懷,以才情取勝。詩文的內容多為揭露社會矛盾,抒發不平之氣.具有較強的思想性。

唐寅為傳統繪畫所作的貢獻,大致可概括為三點:其一,綜合南北二派,弘揚了文入畫的傳統。我國的傳統繪畫.到了北宋初期,由於地理條件和風格的不同,始分為南北兩大畫派。北方畫派以李成、關仝、範寬為代表,畫風深厚曠遠,石體堅凝,風骨奇峭,氣勢雄偉;而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宗師,畫風柔和溫秀,筆墨瀟灑含蓄,水墨濕潤華滋,遠近感強烈。但又有各自的弱點,比如北方畫派.筆鋒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韻致和遠近感等;南方畫派缺少骨力、莊嚴和氣魄等。唐寅的功績就在於打破了門戶之見,從筆法、氣勢、筆意和設色上,把南北兩派不同的源流,揚長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畫的長處,最後形成結構嚴謹,風骨奇峭,筆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靈的獨特風格。他的畫,既有宋畫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畫的書卷氣,為吳門畫派的崛起,為弘揚文入畫的傳統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二,詩書畫的有機結合。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詩文、書法的造詣也很深,在詩書畫有機結合方麵也作出了新的貢獻。其結合方法:一是書風與畫風的一致與和諧,書法的意趣與繪畫情趣極為相近,因為兩者都強調人格與真情的再現。唐寅的書法淵源於趙孟頫和李北海,用筆秀潤縝密,剛粟結合,意態端莊瀟灑,近似“院體”的山水畫風,但又在規整中具清潤之姿。二是將書法用筆之法運用於繪畫,這在唐寅傳世繪畫作品中較為明顯。此外,詩與四的和諧一致,也是唐寅畫的又一特色。比如,唐寅的詩文,豪放不羈,戲語中寓憂思;他的繪畫也和詩一樣,如縱{壬中見深沉,戲筆中寓思想。其三,詩情與畫意的緊密結合。唐寅繪畫中的題詩和情感,緊扣畫的主題和意境,以闡發或充實畫麵的內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蘭墨,又通過象征、寓意、擬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創造,形象地表達出詩意,這種詩與幽的冤美結合,也是唐寅畫的一大特點。

唐寅書畫的貢獻,還表現在其他方麵,比如深化了文人畫的題材內容,促進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鳥各科的全麵發展,加強文人畫自我表現意識等,都給後世造成深遠影響。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鬆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複,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侍女圖。

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鬆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百美圖》、《枯槎鸜鵒圖》、《兩岸峰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伯虎點秋香

曆史上雖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不過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秋香雖在金陵高張豔幟,但她二人之間實難發生風流韻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麽場合見到秋香扇麵,寫了一首七絕:“晃玉搖金小扇圖,五雲樓閣女仙居;行間看過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書。”

《唐寅詩集》中有詩名曰“我愛秋香”是一首藏頭詩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煙嫋嫋繞經樓。

“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在明代的筆記體小說中,其中明代小說家王同軌先生的《耳談》,敘述的故事情節和現在我們知道的“唐伯虎點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說,蘇州才子陳.元超,性格放.蕩不羈。一次,他和朋友遊覽虎丘,與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對陳公子燦然一笑。其實就笑了一下,陳公子便招架不住,於是暗訪秋香蹤跡。於是,陳公子喬裝打扮,到官宦人家

裏做了公子的伴讀書童。不久,陳.元超覺得時機已到,因為他發現倆公子已經離不開他,便謊稱要回家娶親。倆公子說,府上有這麽多婢女,你隨便挑。陳公子說,既然這樣,恭敬不如從命,我就點秋香吧。陳公子遂心如願,結成姻緣。這就是《耳談》中因笑傳情,因情結緣的一個愛情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小說家馮夢龍的手中,就變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緣》。一個最古老,最簡單的故事,由“一笑”發展到“三笑”,情節也更加複雜化。

原本是“陳公子點秋香”,怎麽會變成“唐伯虎點秋香”呢?

這裏,有其社會原因,時代因素,也有唐伯虎本人的個人原因。我們知道,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經濟十分發達的時期,蘇州是當時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城市。經濟上的繁榮必然帶來思想上的活躍。特別是當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的思想就十分活躍。他們急需思想解放,急需實現個人的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中下層知識分子急需找到一個他們精神、理想、情感、意誌的代言人。急需找到一個生活上放浪不羈、敢於帶頭衝鋒、挑戰的叛逆形象。這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禮法的性格特征。在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中,文人墨客們故意讓唐伯虎不拘禮法,讓他放浪形骸。故意讓唐伯虎闖朱門豪宅,讓他和達官貴人插科打諢。故意讓唐娶自己心愛的女人為妻,讓他為爭取自己的理想自由奮鬥。這就是為什麽要把點秋香的重任放在唐伯虎身上的原因。

那麽,在曆史上到底有沒有秋香這個人呢?有。秋香,本名林奴兒,字金蘭,號秋香。她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曆史上確實被人點過。是不是唐伯虎點的呢?肯定不是。因為據考證,秋香比唐伯虎大20歲。她有不幸的家庭遭遇,沒有辦法才墮入青樓。因為人品好,後來轉業從良。

秋香在當時被譽為“女中才子”,她所畫的丹青畫,更有名氣。據明代《畫史》中記載:“秋香學畫於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筆最清潤。”

在《金陵瑣事》中,還記載了秋香曾經向唐伯虎的繪畫老師沈周學過繪畫。沈周是明代相當著名的大畫家,曾為秋香畫過一幅丹青畫,寫過一首詞。臨江仙題林奴兒(即秋香)山水畫:“舞韻歌聲都折起,丹青留下芳名。”過去的事都已過去,青樓裏再也找不到你,以後要到畫界中去尋覓。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時候在繪畫方麵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很快掌握繪畫技藝,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時,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唐寅詩集》中有詩名曰“我愛秋香”是一首藏頭詩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煙嫋嫋繞經樓。

“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在明代的筆記體小說中,其中明代小說家王同軌先生的《耳談》,敘述的故事情節和現在我們知道的“唐伯虎點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說,蘇州才子陳.元超,性格放.蕩不羈。一次,他和朋友遊覽虎丘,與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對陳公子燦然一笑。其實就笑了一下,陳公子便招架不住,於是暗訪秋香蹤跡。於是,陳公子喬裝打扮,到官宦人家

裏做了公子的伴讀書童。不久,陳.元超覺得時機已到,因為他發現倆公子已經離不開他,便謊稱要回家娶親。倆公子說,府上有這麽多婢女,你隨便挑。陳公子說,既然這樣,恭敬不如從命,我就點秋香吧。陳公子遂心如願,結成姻緣。這就是《耳談》中因笑傳情,因情結緣的一個愛情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小說家馮夢龍的手中,就變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緣》。一個最古老,最簡單的故事,由“一笑”發展到“三笑”,情節也更加複雜化。

原本是“陳公子點秋香”,怎麽會變成“唐伯虎點秋香”呢?

這裏,有其社會原因,時代因素,也有唐伯虎本人的個人原因。我們知道,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經濟十分發達的時期,蘇州是當時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城市。經濟上的繁榮必然帶來思想上的活躍。特別是當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的思想就十分活躍。他們急需思想解放,急需實現個人的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中下層知識分子急需找到一個他們精神、理想、情感、意誌的代言人。急需找到一個生活上放浪不羈、敢於帶頭衝鋒、挑戰的叛逆形象。這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禮法的性格特征。在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中,文人墨客們故意讓唐伯虎不拘禮法,讓他放浪形骸。故意讓唐伯虎闖朱門豪宅,讓他和達官貴人插科打諢。故意讓唐娶自己心愛的女人為妻,讓他為爭取自己的理想自由奮鬥。這就是為什麽要把點秋香的重任放在唐伯虎身上的原因。

那麽,在曆史上到底有沒有秋香這個人呢?有。秋香,本名林奴兒,字金蘭,號秋香。她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曆史上確實被人點過。是不是唐伯虎點的呢?肯定不是。因為據考證,秋香比唐伯虎大20歲。她有不幸的家庭遭遇,沒有辦法才墮入青樓。因為人品好,後來轉業從良。

秋香在當時被譽為“女中才子”,她所畫的丹青畫,更有名氣。據明代《畫史》中記載:“秋香學畫於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筆最清潤。”

在《金陵瑣事》中,還記載了秋香曾經向唐伯虎的繪畫老師沈周學過繪畫。沈周是明代相當著名的大畫家,曾為秋香畫過一幅丹青畫,寫過一首詞。臨江仙題林奴兒(即秋香)山水畫:“舞韻歌聲都折起,丹青留下芳名。”過去的事都已過去,青樓裏再也找不到你,以後要到畫界中去尋覓。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時候在繪畫方麵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很快掌握繪畫技藝,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時,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唐伯虎才如江海,命卻紙薄,他的一生道路坎坷多舛,生活窮困潦倒,鬱鬱不得誌,並非他死後被人傳說的那樣風流倜儻。據《明史?唐寅傳》記載,唐伯虎29歲鄉試中解元後,次年赴京會試,因科場試題泄漏,他無辜受牽連入獄,成了朝廷黨爭的犧牲品。後又因入僚於南昌寧王朱宸濠,發現寧王有圖謀作亂之意,就偽裝癲狂,被遣還故裏。經曆了兩次致命打擊後,他心灰意冷,看破紅塵。一邊沉潛到詩畫之中,一邊以酒醉日消愁。窮困潦倒的他,“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隻得過著以作畫賣文的窮苦生活。唐寅苦難的命運,使中國的曆史上少了一個小官吏,卻多了一個傳世的大畫家。他的書畫生涯,曾為他的苦難人生撐起了一方亮麗的天空。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