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大戰,燕國付出了十二萬石糧草,雖然沒得到一個城池,卻收獲了四萬多丁壯,對於燕王喜來說,可算是一場大勝。
畢竟自老爺子登基以來,可說是無戰不敗,每一仗都是損兵折將不說,還屢屢割地。這次太子爭氣,縱橫於兩強之間,僅僅送出些糧食就能有此戰果,老爺子當然很是自豪。
太子這裏,除了明旨嘉獎,已經賞無可賞,但對於太子門下一眾出力賓客,燕王自然要好好封賞一番。
範增已經身為亞相,酈生為上大夫,兩人賞了些財帛也就罷了,對於尉僚、酈商、陽慶、張耳、趙午、貫高等其餘賓客,則按太子所奏,盡授相應官職。而其他賓客,但凡調入軍中的,和秦國歸降將佐一起,則由太子各按才能任用。
詔旨傳到武陽城,太子門下和武陽城中的將佐都是歡喜的很。
如今還在太子門下的賓客,已經不足八十人,這裏麵除了一些文士賓客之外,大多都是太子從軍中調出來的韓榮等一幹原下都官吏。
韓榮等人,原本也是有些不服的。
畢竟都是在下都鎮守,為將多年,沒有功勞可也有苦勞,結果卻被太子拿下,麵上不敢說什麽,可心裏總是不舒服:自己不行,難道那些太子賓客就能強到那裏去?
這些人的心中,在趙軍來攻的時候,未嚐沒有看笑話的想法。
戰局的變化,讓韓榮等人始料未及,待隨著太子遠赴上黨,押回秦軍戰俘,這些人在為燕國高興的同時,這心裏也是有些失落。
戰陣的勝利,軍威的強盛,代表了太子的正確,代表了太子門下力量的興盛,那自己呢,豈不是這些年來做的錯了?
如今太子門下,紛紛出任大小官職,除了太子的近身侍衛,留下的大都是自己這些人,難道自己等人再無出身之路了麽?
難道論親近自己連那些秦國降將都不如麽?
韓榮不敢直接找太子抱怨,可又想不通,所以去找母舅公孫襄。
公孫襄轉任下都宗伯之後,雖然實權大為縮小,但位置並不低。
姬丹對於這個宗室長輩,明麵上還是相當尊崇的。像公子嘉到了武陽城,這一應招待陪侍,都是讓公孫襄出麵的。
公孫襄文才武略上,隻能算是一般,可禮樂飲宴詩書射禦之類,畢竟是宗室大家子出身,那可是行家裏手。倒是和公子嘉相處甚歡。公子嘉多曾在太子姬丹麵前誇讚過的。
韓榮找自己說事,公孫襄看看坐在下首的這個外甥,歎口氣道:“汝乃太子賓客,既有此怨,何不向太子言明?”
韓榮很是委屈,對公孫襄道:“舅父,太子位高權重,榮怎敢向太子抱怨?”
公孫襄搖搖頭,對韓榮埋怨道:“汝隨太子近一年,怎麽還不知太子為人?”
“太子初來武陽,我看太子行事,初時以為太子不過是要掌下都軍權罷了,所以才將我調任,又將汝等逐出軍中賦閑。”
“但我細細察之,才覺得不然,太子自來武陽,所行之事,隻一心以富強為念。選用賓客也好,啟用降將也罷,無非都是為此。”
“遠來新進如許芝,不過擅長農事,尚且得太子任用,可見太子用人,並無歧見。不用汝等,以汝等無可用之才也!”
“汝欲得太子之用,當以己才動太子之心,除此之外,別無他途,我雖為長輩,如今也不過是閑職而已,哪裏又能說得什麽?”
公孫襄如此說,韓榮聽了,更是鬱悶,愁眉苦臉的低聲道:“舅父,榮自幼隨舅父長大,這工、農之事,原也不懂,就算是在軍中,也不過按照規矩操訓罷了,哪裏懂得許多,想以才動太子之心,豈不是甚難?”
韓榮的本事,公孫襄當然清楚,這是個老實孩子,還真的沒啥太大的本事。
公孫襄想了半天,道:“榮兒,既然如此,那隻能徐圖後事了,不過汝等也不必灰心,好好商議,且看太子還有何事不曾辦的順利,說不定就可有自己用武之地。”
韓榮點點頭,心裏更添愁悶,和舅父無情無緒的說了些閑話,這才歸家。
韓榮原為下都司馬,權柄不小,俸祿也高,所居宅院也甚是寬闊,到了家中,韓榮心情不暢,遂傳了酒菜,在大堂之中獨自一個喝悶酒。
韓榮的夫人,乃是燕國一個疏枝宗室之女,單名一個敏字,人長得算不上漂亮,卻很是聰慧賢淑,兩人成親十多年,很是恩愛,育有兩子,最大的不過才十歲。
姬敏見丈夫心緒不高,知道丈夫有事,將兒子和侍女仆隸打發下去之後,溫言問起,韓榮遂將心事一一說了,姬敏低頭想了一想,道:“此事易爾!”
韓榮斜了夫人一眼,強笑道:“易爾?難道汝有妙計不成?”
姬敏正色道:“舅父說了,且看太子有何不曾辦的順利之事,說不定就有自己用武之地。”
“太子推範增為亞相,乃是欲行新法以圖富強罷了,新法諸事,皆為太子所重。”
“觀如今新法,軍功、軍製、興工、興農、興學罷了。從其中擇一樣可行,自向太子請纓,難道太子還能不允?”
韓榮不由苦笑,唉聲道:“舅父所言,我豈不知,隻是這軍、工、農、學,哪一樣又是我所長也?”說到這些,韓榮更是心裏發苦,狠狠的將一杯酒灌進肚裏。
姬敏知道丈夫的本事,勤謹是有的,才學是不多的。不過她並不泄氣,想了許久,姬敏展顏一笑,道:“有了!”
“如今雖有興學令,可我燕國,原本私學不昌,各城之中,並無人相應,君何不辦學以應之?”
“君畢竟隨舅父為官,禮樂詩書還是懂的,又在軍中多年,射禦之事原本熟悉,君開學教徒有何不可?”
“如君為風氣之先,太子賢明,豈有不重之理。”
韓榮初聽,還很是認真,聽到後來,笑的更苦,道:“罷了,罷了,我有何德何能,還敢開學收徒!”
姬敏卻不放鬆,暗道:這要像先賢那樣,開學授徒,稱一門一派,當然做不成,可要是能聯合幾個誌同道合之事,專門開一個私學,教授識字和淺顯的詩書,丈夫還是綽綽有餘的。況且這是太子新法中要做之事,隻要提出來,一定會得到太子的嘉許。
燕國本有官學,可太子仍提出興學令,當然是對官學有所不滿,這不滿無非是兩種可能,一是這官學中教授的東西不讓太子滿意,這從太子尊崇陽慶,公孫河等醫學、工學之人能看出來,另外一個,大概就是能入官學的人太少了?
韓榮要是能開一個專門教授識字和詩書的私學,應該和太子之意有切合之處,又在自己可做範圍之內,這怎麽不行呢?
韓榮聽著,倒也覺得有些道理,這心裏也不由舒暢了些。
過了幾日,等一日太子丹有空,韓榮將自己的想法稟報了太子丹。隻是心裏沒底。不敢請太子支持。
太子丹聽著,卻是大感興趣。笑道:“卿所想雖然無差,可這教學孩童之事甚是繁雜,卿須不怕麻煩。”
韓榮紅了臉,低聲道:“臣愚拙,隨在太子身邊,卻無大用,如能教授蒙童,也算是為國出力。”
姬丹點頭道:“不然,能開學授徒,乃是做的大事,卿不為無用!”
“卿可請門下同僚,閑來無事,多幫襯你開學授徒,這下都武陽城中,該當開蒙孩童,不下數千之眾,但有欲學者,卿且收之即可!”
“孩童尚小,詩書淺顯者,卿等可教之。如能學得兩年,孩童能識得一兩千字,便算是不差。”
“詩書要讀,更要讓學生知道忠義之事。如今天下大亂,戰國紛爭,國家正當用人之時,學得本領,當為國家效力,造福於天下蒼生,孩童雖小,道理不可不知!”
“射禦之事,原本君子六藝之中,孩童雖小,不可不知。”
“官學之中,非貴莫入。卿既有意私學,當大光其門,但凡欲學之人,卿即可教之,多一人識字,國家多一個可用之人。”
“卿就以太子門下之名,創學塾一所,所需資財,盡可有我府中支持。學中師長,可請門下同道襄助!”
韓榮聽太子之意,對自己興辦私學甚是支持,心裏大為興奮。當即謝了太子,下去之後,將此事告知往日數位同僚,這有的願意參加,有的則嗤之以鼻。韓榮也不勉強,遂請了誌同道合的,一起細細商議了。擇日將這學塾開了起來。
太子姬丹對此很是重視,親自號召下都各官吏,但凡年齡在十一歲以下的子弟沒能入官學的,都要送入韓榮的私學當中教授識字。
韓榮的學塾,有了太子的支持,當然辦的興旺,沒幾天的功夫,就有二百子弟送了過來,太子專門給撥了一個寬敞的宅院,作為教學之地。
哎呀,這私學開辦,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這是一個引子罷了,大家看著不爽,就當他是一個過渡吧,畢竟重要的在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