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秦
字體:16+-

第二百七十四章 翁婿的約定(上)

ps:上兵伐謀,嗬嗬!!!

李牧身為代北三郡守將,獨鎮一方,雖然不在朝,可也是國家重臣,眼光當然不能局限於代北這一局部。三郡的應對要布置,整個的戰略局麵更需要考慮,因此寫了急奏,派人送到邯鄲,將自己得到的消息、判斷和對策,呈給趙王遷知道。同時又寫了幾封私信,分別給春平侯和扈輒以及公子嘉,建議派兵三萬,由趙蔥統帥趕在秋收之後,馬上進駐上黨郡的橑陽和閼與,加強軍力。秦軍如果來攻,一力堅守不戰,以拖待變。

至於河濟數城,因河濟之間城池都不甚高大,又是平原之地,可守之處不多,雖有十城,但守軍則切勿分散,要集中糧草兵力於武城。

武城之地,城池高大,位居核心,如秦軍要取河濟十城,就算打下幾個城池,如果最終拿不下武城,那秦軍終究難以在此占腳。故而河濟之間的趙軍,應在武城深溝壁壘嚴密堅守,將秦軍拖在武城之下。

其餘邯鄲以北的各部,中山郡除留一部兵力駐紮井陘關外,在秋後一律集中到邯鄲,集結全部大軍在中間,擇大將統之,一來防範秦軍自南而入,二來可待左右兩翼的敵軍頓兵於堅城之下,士氣低落之時,相機揮兵突進,增援東西兩線,與堅守的部隊裏應外合,大舉殲滅秦軍之一部。

秦軍但有一路潰敗,其他方向頓兵於堅城之下,沒什麽大的進展,則隻能全線罷兵。

李牧的奏章送到邯鄲時,已經是八月有半,趙王遷不過才十幾歲,對於軍政之事又是不熟,那裏明白這些,遂讓春平侯趙柯定奪。

春平侯看了,卻是一笑,道:“李牧遠在代北,難道還要指揮全國大軍麽?”

至於扈輒等人,看了李牧的私信,也是大不以為然,河濟數城,都是富庶之地,集中糧草兵力於武城,武城倒是保住了,可其他城池呢?就任由秦軍占去?況傅抵鎮守河濟,前年楊端和大軍來攻,不也是安然無恙麽,那裏用的到李牧指手畫腳呢。

至於上黨諸縣,糧草不豐,目下已有兩萬兵將駐守,憑借地勢,隻要用兵得當,秦軍怎麽也難以輕易拿下,何必再分兵過去死守。

直接把大軍控製在手,一旦秦軍來攻,上黨諸城堅守之下,大軍快速應援退敵,豈不是更好?

哪裏有屯兵山城,任敵攻擊被動防守,非要大軍等待什麽時機的道理。

倒是公子嘉一向和李牧親善,素來佩服李牧之能,看了李牧的書信,很是認可,顧不得如今自己身份尷尬,屢次上門勸諫春平侯和扈輒。

不過,公子嘉不勸還好,越是勸說,春平侯和扈輒對於公子嘉和李牧更加的忌憚。春平侯趙柯隻是一味笑著搪塞,道:“賢侄勿憂,這等大事,我豈有疏忽之理,早已和扈將軍等商議平妥,秦軍不來則罷,來則定讓其頭破血流!”

公子嘉奔走多日,不但毫無結果,反而邯鄲城中,頗有流言,意指公子嘉有不軌之心,公子嘉心中驚懼,隻得醇酒美人自娛,不敢再論大政。消息傳回代北,李牧長歎一聲,也是無可奈何,隻得自己先做預備,穩住代北再說。

到十月初,秦軍各處都已開始征召,李牧當然也是大集三郡丁壯,整合軍備以待大戰。恰在這時,太子丹回到薊城,匆匆傳信於李牧,將自己在東胡的戰果告知李牧。

這個消息對於李牧來講,算是一個多月來唯一一個值得欣慰的消息。燕趙為盟國,太子丹的東胡之戰取勝,說明眼下燕國的主要力量不會被東胡拖住,一旦秦趙大戰起來,總算可供借助。況且太子丹深明大局,一力主張燕趙相合抗秦的,又是自家女婿,權柄又重,有他回到武陽城坐鎮,將來有所緩急,總比他人可以依仗。

太子丹派韓非去邯鄲,無功而返,太子丹為預防趙國局勢將來真的不可挽回,遂派荊軻急赴代北,和李牧研議待變之策。

秦軍上郡、太原、河東兵馬大集,李牧也趕到了雁門之南,督率大軍準備迎戰,荊軻自武陽城過飛狐道,轉到雁門大營,參見李牧。

對於荊軻的到來,李牧盛情相待,等聽荊軻說起,春平侯居然連燕國之力都不打算用,隻把李牧氣的跳腳,勃然大怒道:“這廝無知誤國,無知誤國!”

畢竟春平侯乃是趙國之相,這也算是家醜,李牧當著荊軻,也不好再多說。回身坐下,問道:“閣下大名,牧早有耳聞,太子派閣下前來,定有所打算,還請閣下指教。”

荊軻拱手道:“將軍客氣了,某不過在太子門下料理些雜務罷了,何敢當將軍指教二字?”

“將軍深明軍略,當之趙王所用非人,措置非當,隻怕這次大戰會有難料之事。還請將軍早作準備為上。”

李牧歎了口氣,神色有些索然,半晌才道:“事已至此,恐暫時難以挽回,匈奴和秦軍都是蠢蠢欲動,某也隻能顧得上代北罷了。”

代北三郡丁口不豐,全軍合計也不過十餘萬眾,真要是匈奴和秦兩麵夾攻,李牧雖然不懼,但也是吃力的很。

可是邯鄲目下的處置,以太子丹對趙國將相的才幹和處置判斷,趙國要吃大虧是一定的。一旦國都危險,火燒眉毛顧眼前,趙軍要抽調李牧邊軍南下抗秦,那是一定的。

就算李牧回兵,能大勝秦國,可一旦李牧離開,代北空虛,趙力量不足,隻能收縮,想全部保有代北,估計就很難了。

太子丹對李牧很有信心,趙國在李牧率領之下打退秦軍的這次進攻沒有問題,可損失一大片土地,趙國被消弱許多,秦軍即便有一敗,還是得了便宜。

趙國可以被消弱,但秦國要占了便宜,那可是不符合太子丹的利益。

最好是秦趙兩敗俱傷,燕獨得其利才是上策。

太子丹派荊軻前來,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從李牧這裏著手,先有些安排。

在太子丹看來,趙國真要危險的時候,燕軍為了能保住這個抗擊秦國的前沿陣地,不可能不出手。

但如何出手就很有講究了。時機、方式和最後的收益,太子丹總不能不為自己打算。

與其代北被秦軍拿走一塊,何不趁機攏到燕國手裏。

當然這有難度,很有難度,況其李牧是日後太子在趙著重依靠的力量,太子總不能讓李牧太難看,所以,預先有所籌劃安排,讓一切順理成章才行。

這其中的轉折承接,才是荊軻前來最大的目的。

荊軻理解李牧的無奈,所以勸道:“將軍,代北之事,即便有所勝敗,畢竟關係尚小,邯鄲乃根基所在,還望將軍留意。”

荊軻所說,李牧當然曉得,代北邊地怎麽也趕不上邯鄲對於趙國的重要性。隻是眼下自己負責鎮守代北,邯鄲那邊就是有心,也是沒力呀。

一念及此,李牧大是苦惱,道:“我為趙王守三郡之地,職責所在,隻能先顧代北呀。”

荊軻拱手問道:“如邯鄲大軍戰敗,趙王急令將軍南下增援,將軍又當如何?”

是呀,大王有令,調大軍南下又該怎麽辦呢?

也就是隨著荊軻的到來,邯鄲的消息也已經派人傳了過來,聚集東郡的秦軍,已經大舉北上,開始攻擊河濟之間的趙城。

這代北之地,卻是暫時還沒見戰鬥,可斥候探報,匈奴也開始集結各部準備南下,南麵太原郡的秦兵也大量集結。可真要是打起來,自己這兩麵都有點顧不過來,想抽兵南下,那可太難了。

荊軻察言觀色,當即進一步道:“將軍,在下來時,太子有言,代北但有危難,燕軍願助將軍一臂之力!”

李牧一怔,代北有難,助我一臂之力?那要是邯鄲危難,難道燕國要袖手旁觀麽?李牧臉色一冷,盯著荊軻道:“太子此言何意,恕我愚鈍,還請閣下明言。”

李牧眼神淩厲,荊軻卻是不怕的,略略拱手,開口前先歎了口氣,道:“將軍,燕趙為盟抗秦,燕國助趙乃是當然之事。”

“隻是如今局麵,如春平侯、扈輒等人為將,太子實不敢輕易率軍與之同行。畢竟我燕孤弱,精兵強將並不多,一旦戰損,隻怕國家不安。”

“將軍戰功赫赫,威望素著,太子深為敬服,隻有將軍為主統兵,太子才敢領軍相助。”

李牧聽荊軻這麽說,神色略緩:沒錯,燕國是盟國不假,可燕國畢竟隻是盟國而已,明知趙軍扈輒等人處置失當,不是秦軍的對手,當然不肯到時候貿然南下獨力為趙解救危難。

再說了,雖然太子丹這兩年變法整軍,可燕軍的戰力到底如何,李牧也不摸底,雖說太子丹北上吃掉了東胡,讓李牧很是驚詫,說句實在的,真要和秦趙兩軍相比,對燕軍的戰力,李牧還真是不怎麽看好。

其實,李牧也是犯了個想當然的錯誤。

扈輒等人雖然不及李牧,可扈輒趙蔥也是戰場衝殺多少年的大將,趙軍目前的處置,不和李牧的心意沒錯,可要說有多大的不當,還真是不好說,這要看對手的水平才行。

真要是燕太子丹現在直接統領大軍南下燕趙之邊境,直接隨扈輒大軍行動,未必秦軍就能占了扈輒多大的便宜。

但李牧能看出來扈輒其中有可趁之機,所以,李牧覺得很危險。對於太子丹的看法和處置,自然也覺得很有道理,也很是理解荊軻所說。

況且荊軻的轉述當中,太子丹對李牧又甚是推崇。

不論是聰明人還是笨蛋,有人稱讚,心裏都是喜歡的。李牧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