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隔絕東西,中有井陘溝通東西,左近無路通行,牢守井陘兩口,即可拒敵於境外不假,但這也是針對大軍行進而已。
從山穀兩側的山地,攀山越嶺,繞過敵軍井陘中的警戒關口,潛入少量壯士也還是沒什麽太多問題的。
諸侯爭戰,多要廣泛征召庶民參戰,雖然朝堂決策可以守密,但大軍征召行進,卻時日甚久,軍事行動想要達到突襲的效果很難。
王翦大軍在北,其後麵的太原等地雖然空虛,也隻是相對而言,如果燕趙大舉征召調用兵馬,秦人想探知消息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秦王政以王賁為太原守,負責王翦大軍後方的安危和糧草供應,當然也是看到了太原對於王翦大軍的重要和太原郡實力不足的實情。
如得知燕趙決意要用兵太原上黨,以王賁之能,莫說從王翦那裏調回部分兵馬,單是王賁征太原各城丁壯並留守軍兵,以數萬兵馬進駐平坦城,那就絕對是太子丹計劃的極大障礙。
以十數萬大軍圍攻平坦城,並非定不可下,關鍵是損耗太重,而且靡耗時日。
當初李牧追擊秦敗軍西進,為蒙恬阻於平坦城,就是顧慮強攻平坦城傷亡太大。趙軍累戰,兵丁大損,李牧實在不願意再在堅城之下折損太多的精銳了。
如果燕趙之軍被阻於平坦城下多時,縱然能勝,隻怕王翦的大軍也早已趕到,那時彼此實力相當。雖說李牧等人也是名將,尉繚、張良等人智謀超群,但麵對的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想要輕而易舉的勝之恐也不易。
彼此對峙、消耗,那可不是太子丹所想要的。
他想放秦趙兩國之血,可不想燕國也被對方放了血。燕國的家底目前可是比不上秦國的厚。
所以達成戰略上的突然性,以突襲達成前期的戰略目的,是太子丹首要的目標。
隻肯動用燕趙兩國常備之軍目的在此,密會李牧同樣也是為此。
要想讓王賁反應不過來,就要盡量推遲王賁獲知燕趙西上的時間。
根據李牧、尉繚和張良擬定的計劃,大軍未動之前,李牧先自趙軍中選了三百餘出身上黨太原的壯士,允以重賞,分作十餘股,令其間道潛入井陘和上黨諸城,或是混入城邑,聯絡同鄉子弟為趙軍內應,或是潛伏在關卡之後,待大軍行動之時,奪其烽燧,襲殺信使,盡量讓秦軍的將佐獲得消息越晚越好。
隨楊虎歸家的軍侯葛林,正是其中一股的首領。
山民同村而居,民風本就淳樸,各家常互通有無,更何況這野豬碩大,又有葛林前來之事,故而全村之中,無論老少,皆被喚來,一則打打牙祭,也是聽葛林吩咐。
山野庶民,不論屬秦還是歸趙,都一樣少不得賦稅勞役,區別並不大,但為趙民百多年,這心裏對於趙還是要親近一些。葛林又允以得手之後,必為之求的大將軍之賞,反正兩軍交戰,不為秦就是為趙,葛林這般說,那些丁壯倒沒什麽不樂意的。
一些年老之人,未必也沒有顧慮,隻是看這些趙軍,個個精悍,真要拒絕幫忙,萬一翻了臉,自己村中老弱居多,隻怕要吃大虧,因而也是隱忍不言。心中暗自歎氣罷了。
葛林和楊虎商議,各處丁壯集訓未久,那些掌管丁壯的秦軍將佐,對於屬下之人並不熟悉,可將幾個同來的將卒,冒名頂替了前去集訓,相機策反營中丁壯。其餘人則留在村中,或是協助耕作,或是出去打獵,也好助村民熬過饑荒。
楊虎無不答應,葛林率領所部,就在這山村當中駐紮了下來,到了第三日,有楊虎帶著,前去平坦城中報到。
丁壯們屯長以下,皆選自丁壯中驍勇者,楊虎就是一個什長,此時各國征召士卒,都是按鄉裏編組,有楊虎作掩護,倒不怕被人看出破綻,短短三日,倒也聯絡了百餘人。
而葛林則在控製山村之餘,也利用打獵之機,查看平坦城四周道路,尤其是向西通太原的官道,更是探查的重點,那裏可以埋伏,那裏可以截殺,都搞的一清二楚。
燕王喜二十三年五月初九,劉邦率一萬精騎為先鋒,四萬車步卒在尉繚酈商等人統帥之下為中軍,自武陽城浩蕩而出,疾奔井陘,太子丹統軍一萬,並侍衛兵馬一個師,押送大量糧草隨後進發。
大軍出動,武陽城中頓時無人不知,秦國派在武陽的密諜見燕軍突然行動,紛紛派人回報時,也不過是車馬疾行而已,還要避過太子丹散在各處的封鎖,還不等消息傳出燕國之境,燕趙之軍,已經到了平坦城下。
當先進襲平坦城的,是駐守井陘口的楊清硯所部一萬趙軍。
楊清硯於五月初十,先親率三千精銳潛行井陘穀道,十一日連破秦軍六道關卡,日行百裏,突進到平坦城下。
趙軍破關而進,秦軍數個烽燧為趙軍小股壯士所奪,消息傳不出來,楊清硯臨近平坦城二十裏,秦將杜鹹才得知消息。
趙軍敢於西上,定有大舉,杜鹹不敢輕忽,一麵急聚秦軍和丁壯於平坦城中,一麵連派七波信使,飛速報於昔陽、壽陽、榆次和太原等各城守將請求增援。
天色今晚,借著夕陽餘暉,杜鹹在城頭之上望去,看趙軍兵馬旌旗招展,浩浩蕩蕩而來,約有萬餘之數,直逼平坦城五裏之外,開始紮營部寨,杜鹹心中憂慮:此定是趙軍先鋒,已有萬餘,後麵趙軍大隊如來,自己這平坦城不知能守的多少日子。
以自己手下這兩千餘精銳,加上募集的丁壯,杜鹹可不敢做拒敵於境外的夢,但杜鹹想來,隻要能守個七八日,想必太原援軍必至。那時有將軍做主,也就不怕了。
趙軍遠來辛苦,將士疲累,或許趁夜襲之能有一勝。
念頭一閃,杜鹹趕緊搖搖頭,還是算了,能做先鋒將軍的,定是智勇兼備之將,豈能不做防備,況自己手中兵少,萬一不遂,連守城都耽誤了,還是不求有功先求無過的好。
杜鹹吩咐手下司馬、軍侯,將兵馬分作兩部,一部值守,一部休息,絕不可大意。杜鹹在城上各處巡視,見無漏洞,這才歸帳,一夜未卸衣甲,不過稍息而已。
到了清晨,杜鹹剛爬起身來,城外戰鼓連天的響,杜鹹飛跑到城頭看時,趙軍已經整軍出營,全軍分為三部,各有弓弩手和戰車壓陣,前麵步卒,手拎刀矛,抬著攀城雲梯,分從東、南、北向平坦城壓來。杜鹹看趙軍陣勢,不由哈哈大笑,對身邊將佐道:“這賊將,敢是欺負我城中兵少麽?居然要全軍一擁而上,連後隊也不留?”
身邊一位軍侯道:“校尉,趙軍如此目中無人,請校尉給我五百精銳,待敵軍大舉而上,我自西城城門繞出去,猛攻其後,定可破其一路!”
另一位司馬卻是老成,皺眉道:“屬下以為不可,趙軍兵眾,縱能破其一路,我軍傷亡亦眾,城中兵馬不多,恐難以黨其攻城。”
杜鹹看著那軍侯微笑道:“汝之膽甚壯,不愧我軍中勇士,隻是敵眾我寡,破其一路,敵不傷元氣,反令我守城之力不足!”
“敵軍三麵環攻者,不過欲速得平坦城以為落腳之地,我等隻需牢守城池五六日,待將軍援兵大至,敵無能為矣!那時再尋機破敵不遲!”
“汝可帶本部兵馬,去守南城,東麵我自守之!”那軍侯躬身稱諾,先自去了,杜鹹又派將防守北城,傳令城中丁壯,各依約束,上城協守。眾將佐領令,各自去了,杜鹹在城頭看時,趙軍緩緩而進,後麵卻是塵煙大起,不多時,又是一哨兵馬疾駛而來,皆為騎兵,不知多少,全是燕軍旗號,杜鹹這才知道是燕趙合兵,當下趕緊派人從西城出去,趕往太原報信。
心中也自僥幸,幸虧沒想著出城而攻,這要是出城而攻,敵軍大隊騎兵卷過來,五百精卒隻怕一個也剩不下。難怪敵軍大將膽子如此之大!
杜鹹在城上看時,燕軍的大股騎兵並未停留,而是策馬從攻城趙軍的背後快速繞了過去,直接奔城西而去。戰馬嘶鳴,呼嘯而過,杜鹹粗粗估算,約有五千餘眾。
有了這對精騎,守城的秦軍縱然想棄城而去,那也是無路可走。而且各地援軍,要是來的少了,隻怕亦是無用。杜鹹恨恨的罵了一聲,打點精神,隻得一心守城。
城上秦軍將卒,看趙軍人多勢眾,遠勝於城中之兵,況敵軍又添新援,這場仗隻怕是討不了好去。一個個都是麵目凝重,不免也有些懼意。
好在這些秦軍,都是久戰精銳,那些將佐,都是有經驗的,一個個在城上大聲吆喝著,一麵調動諸軍,也是激勵眾人士氣。城中征召的丁壯,也都被集結上城,準備隨時應援。
楊清硯知各軍都已到位,一聲令下,趙軍中戰鼓響起,趙軍將士得令,一聲呐喊,各軍齊齊上前,弓弩手羽箭飛射城頭,壓製秦軍的弓弩,前隊勇士則冒著城上的飛箭,飛奔上前,將雲梯往城上一搭,直接攀城而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