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
字體:16+-

236漢上第一功(中)

四個綠色的圓形尖塔筆直地向空中伸展,一隻蒼鷹在其間振翅飛翔。

大智門火車站由法國工程師設計,在建築外觀造型上,完全體現了西式新古典的風格,建築平麵呈橫亞字形,中部突出。立麵造型為中部和兩端突出,五個屋頂。中部四角各修築有高20米的塔堡。堡頂為鐵鑄,呈流線方錐形。牆麵、窗、簷等部位以線條和幾何圖形雕塑裝飾。屋頂有五個屋麵,正中部高,中部兩側稍低,兩端稍高,屋麵均不出簷,簷周修有欄杆式女兒牆。主出入口係由並列的三洞六扇門組成,設於大廳正中。室內正中為一層候車大廳,空間高10米,兩端為二層,它誕生時曾是亞洲首屈一指最現代化和最壯觀的火車站。

以大智門車站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形成了工廠、倉庫、搬運站和商店、副食店、餐館林立,居民眾多的鬧市區。

上萬血戰歸來的革命軍戰士此時就靜立在大智門外。漢口城中,就是從大智門入歆生路,這條南北向的大道最為寬廣筆直,正是漢口最繁華的鬧市。

而外國領事,租界有身份的洋大人們,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就在大智門車站樓上,等著這上萬長征健兒凱旋獻捷!

如此盛事,如此陣仗,百姓民眾,從未一見。他們隻覺得分外的新鮮,隻絕對麻木冰冷的血脈開始燃燒沸騰!

隻有那些洋大人們偷偷的互相交換著眼神,看到對方露出的都是震撼和恐懼。他們不約而同的想起歐西大名鼎鼎的巴黎凱旋門,這場遠東的大革命,造就了一個東方的拿破侖!

武漢從上至下,都為此盛事擾動了。有資格上大智門車站門樓的,自然早早就趕赴漢口大智門。

沒資格上大智門車站門樓的熱血青年,呼朋喚友,占據了從大智門到歆生路這條大道上沿街地勢高處,或酒樓或亭台,置一席酒,溫幾壺酒,高談《穀梁傳·僖公二十一年》“冬,公伐邾,楚人使宜申來獻捷。捷,軍得也。”春秋故事,蘇軾《和王鞏並次韻》“雖無獻捷功,會賜力田爵。”的詩詞,他們說古論今,卻都沒有說中李想獻捷耀威的目的。

一個剛從法國留學回來的青年突然說:“在法國,拿破侖每次遠征歸來,都會帶領他的軍隊在凱旋門獻捷,而巴黎的民眾都會滿懷深情地參加這個隆重的儀式,歡迎凱旋歸來的英雄們。”

馮小戥和黎元洪把武昌能抽調的兵力全部抽出來了,這些在漢口慘敗的革命軍士兵麵街而立,將百姓們人潮當在身後。這些士兵今日也盡可能的洗刷打扮一新,洗盡頹喪,穿著青色西式軍裝,戴著大簷帽,挎快槍,從大智門一直站到歆生路前,人人都是忙亂得滿頭大汗。

在大智門外,班師革命軍大軍也早早起身,披掛穿戴整齊,各自趕到大智門前列隊等候。李想沿途也練整頓了一下,此時此刻列隊等候,自然也有一種大軍肅然之氣。這些革命軍,步槍上的軍刺都安裝上,這些原湖北新軍出身的漢子一隊隊一排排而列,雪亮的刺刀組成一片鋼鐵的叢林。分立式方陣他們一點不陌生。看得在大智門外周遭圍觀的百姓們不住搖頭讚歎,指指點點誇獎拍掌,不時還有喝彩之聲發出。讓這些革命軍軍官士卒,不管在馬上馬下,腰背更筆直了一些,頭也抬得更高了一些。

北洋軍撤退的情形他們還記憶尤新,這時候拿來一比較。雖說北洋軍撤軍時軍容整齊,秩序亦佳,所有撤退的隊伍,均整裝集合於所在地之原野,每一大隊分若幹排,成縱列形,伏地臥下。第一排開動,第二排起立前轉,第三排收拾槍彈、最後一排伏地,持槍實彈掩護,逐次如式退盡。北洋軍的威風,也是把漢口百姓民眾嚇得不清,也還真忍不住相信馮國璋撤退的理由。如今看到革命軍的陣容,立刻把先前的結論打上否定。

從上午開始,周遭密密層層圍觀百姓的呼喊聲就一浪高過一浪,全是讚歎。

“這莫不就是打敗北洋軍的李大帥革命軍?果然是好漢子,大英雄!”

“這才是革命軍!”

那些從武昌過來維持秩序的革命軍士兵聽了都不是滋味。

大智門車站樓上,華人,洋人,人人神色儼然,肅然端立。默默等待的同時,個人卻轉著不同的心思。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廖宇春,孔文池,夏清貽三人竟然還沒有乘船去申江,還逗留之漢口,甚至還登上大智門樓。

他們想要看看李瘋子,看看李瘋子有什麽本事逼走北洋軍?

回想當初北洋軍大隊將士,衣甲整齊,成列撤退時的光景。北洋軍腳步聲重重敲打著腳下青石磚,整齊劃一。北洋軍怎麽看都像是天下雄軍,李瘋子花樣再多,還能強過北洋軍之前的撤退儀仗?

廖宇春低聲道:“北洋之師精銳在此,雖然有所反複,拿下武昌看來也是意料中事。漢口撤退,也就是表示北洋軍和平之誠意。李瘋子不知天高地厚,牛皮也不怕吹破天,還敢在漢口大張旗鼓的獻捷。”

孔文池同樣低聲道:“獻捷!此地無君王,又獻給誰看?李想就是再這裏鬧笑話!”

廖宇春點點頭,不再說什麽,在這裏站得更加直了。

孔文池抬頭,向黎元洪那裏情不自禁的看了一眼,就看見黎元洪胖胖的身軀軍裝穿得別扭,神色寧定。孔文池心裏咒罵一聲:“死胖子,此刻還要作態!”

這個時候,就聽見大智門外,黃鍾大呂之聲突然響起,遠遠傳來,籠罩四下。而更有隱隱歌聲響起,哪怕傳到這裏已經微不可聞,卻已有一種蕩氣回腸的氣概。

李想是知道凱旋門,知道解放軍進北平,也看過國慶閱兵,也看過天使奧斯卡的《宋時歸》(唯一讓李想穿越也不瞑目的是,他穿越那一年《宋時歸》還沒有更新完,想要熬到《宋時歸》完結,他沒有那麽長的壽命。)。他自然知道他設計凱旋獻捷的目的何在!

李想吸口氣,拋去這些雜念,朝身後一擺手。

曾高點點頭也招手示意,頓時幾十名軍士,吹動號角。號角聲嗚嗚響動,聲震四野。隨著這號角聲,漢口的幾處寺院,頓時敲動鍾聲。渾厚深遠的金鐵交鳴之聲響動,加上蒼涼的號角之聲,仿佛讓革命軍上下,又置身於血染的戰場之上,身前身後,全是敵人,而可以依靠的,隻有身側袍澤,可以追隨的,隻有前頭李大帥的旗號!

前麵本來一直在列隊等候的一營步軍,這個時候卻向旁邊讓出營門。李想當先,率領一應將士上前,身後兩營馬軍超越而前,這個時候才能看到,一直藏在後麵的這兩營馬軍,當先一排,俱單手持著白色旗幡,正中一麵大旗,四個蒼涼遒勁的古隸,正是魂兮歸來四字!

而後麵諸排騎士,手上端端正正捧著的,都是靈位!這些馬軍將士都誠心誠意,連坐騎都垂首不敢揚蹄,依次而前。李想中軍都讓到他們身後,曾高指揮下的樂手匠人,在馬上做鼓吹,奏起豪壯悲涼樂曲。萬餘革命家戰士,同聲而唱。每一個的歌聲,似乎都是從丹田中傳出,應和在一處,初時低沉,卻直入人心。

李想喃喃自語:“這是此次革命,拋頭顱,撒熱血的無數革命英靈,回來吧!隨著凱旋之師回來吧!在漢口父老鄉親麵前,稟報你們的忠勇……”

那數百上千靈牌,每一塊靈位上的文字,在這一刻仿佛都湧入人們的視線當中,直衝入他們的心底!靈位之上,仿佛就有無數忠魂,正看向守護的家園,保衛的民眾……

上萬健兒的歌聲,這個時候漸漸清晰起來,回蕩在這黃鍾大呂之聲當中。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也許我的眼睛再不能睜開,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懷?

也許我長眠將不能醒來,你是否相信我化做了山脈?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土壤裏有我們付出的愛。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土壤裏有我們付出的愛。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

這歌聲比起這個時候的曲調,有些區別。沒有小令詞曲的一詠三歎,那麽多修飾音。哪怕是豪放派的詞曲,也沒有最後的那一聲拖腔。比起中正平和的雅樂,卻多了一些直抒胸臆之聲。

每一名革命家士卒,此刻似乎都是用他們的全部感受在唱出這首早已經風靡革命軍上下,經李大帥親自作曲作詞的歌曲。

在歌聲中,革命軍隆隆向前,直入漢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