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神祗之路
字體:16+-

第二十五章 人間名望

“什麽,你叫我去參加科舉,去做朝廷的官。”魏鴻憤怒地向歐陽修問道。

歐陽修一派鎮定,說道:“你沒聽錯。這件事對你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雖然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在半年內晉升到夫子後期的,但作為儒士,如果沒在世俗王朝曆練過,沒有過牧養萬民的經曆,沒有對世事人情的通達,是很難提升以後的境界的。”

魏鴻死死的盯著歐陽修,看能否在他的眼中找出這番話的破綻。魏鴻對儒修的了解,基本都是建立早歐陽修給他的資料上,同時他也明白儒道修行必須入世,按他以前的想法是去各國遊曆,探訪民情,廣收弟子,再大做善事,這就不失為入世的好方法。可現在歐陽修告訴他,當官才是儒士的正道,魏鴻感到有些詫異和憤怒了。

再歐陽修的眼中看不到半點破綻,隻有一片坦蕩。

“儒修需要人道氣運,而在世俗界代表人道的就是國家。儒修的初級階段,需要莫大的人望。而積累人望的方法有好幾種,一是參加稷下學宮的諸子百家論道大會,隻要你在大會上駁倒眾位大師,名聲鵲起,揚名大陸,不失為一種好的積累人望的方式。可對你來說,這個辦法很難實行,你連論道大會的前期報名都無法通過,大會看的不是你的儒家修為,而是你在荒古大陸的名聲和影響。像大洪王朝這樣的大運天朝的附庸王朝,連參加論道大會的資格都沒有,世俗界三大天朝,七大帝朝才有些許名額,東道主稷下學宮有5個名額,荒古大陸有天仙坐鎮的大型宗派每派名額不等,其他著名的散修、妖仙,諸子百家修士,達到散仙業位以上,才能通過前期報名,爭奪剩下的10個名額。當然,這一甲子才舉行一次的論道大會的獎勵是極其豐厚的。儒門在此界是公正嚴明的代名詞,因為真正的儒修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他的修為就可能保不住了。因此,各大勢力的勢力範圍劃分,東海,南大洋上新的修仙寶島的占有,荒古大陸世俗大國的糾紛,都可以在大會之上,當著各大巨頭的麵,在稷下學宮的見證之下,以論道分高下,當眾解決。天寶十一年正是上屆大會召開之期,大會持續了三個月,當今聖上在高師的陪同下,有幸參加你那次盛會,也隻是以大運天朝扈從的身份旁聽的。要是你現在去,恐怕連大會的門都進不了。還有四十幾年才是下次大會的召開之期,散修的話要提前十年去大運天朝報名。你要真的想參加的話,有兩個辦法,去那十個大國出仕,爭取在三十年位列宰輔三公。不過天朝大族林立,高手如雲,根基鞏固,以你那夫子後期的儒修身份當個五品官足夠了,但要想升官的話,恐怕比登天還難,小國士子如果不在稷下學宮積累個三五十年名聲,那些大朝是不會聘請你去出仕的。自薦的話,五品可得,但他國朝內是不會允許此類外國之人竊據三品以上官位的,要知道每個大朝都是由當地世家大族控製的,皇族隻是勢力強悍些罷了,其他大族跟宗派界都是存在聯係的,後台硬得很,皇族都不會輕易得罪他們,要不然你想怎麽會有這麽多的獨立王國、公國、伯國的存在呢。皇族控製帝位,世家大族占據高位,本來就是世俗界大國的現有格局,幾萬年來,雖然有不少古老家族消亡,但也有不少新的世家興起,但權利格局還是如此。在大洪王朝,除了皇族洪氏之外,還有四大國之世家,徐、高、薛、李,四大世家占據朝堂高位,大半行省總督都是其族人擔任。我省總督就是薛家一嫡子,高師是高家現任的族長,徐閣老是徐氏宗老會大長老。我朝如此,朝朝如此。”

歐陽修心有所感,停頓了一會。“我就是被徐家以黨爭的名義踢出朝堂的,在此之前,我是高師門下最有可能成就儒士的學生。因為我替在禦史台任職的同年,他被參合進了一起舞弊案,說了幾句公道話,便必誣陷為同黨,要一同治罪。高師保下了我,但徐家的要求是我從此離開朝堂,歸隱,不再過問朝廷之事。其實他們是怕高師座下出現第三個儒士,才揪著這件小事不放。”

魏鴻有些明白了,歐陽修又把話題一轉:“還有一個增加名望的方法是建書院,廣納門人,著書立作,開創在野儒修一脈。儒門大賢王陽明在靖海王國,創心學,立龍門書院,終身不出仕。據高師講,在二十年前,他就無法猜透王公的儒修境界了。你在水仙鎮的小打小鬧跟王公一比,就沒得看了。王公在世宗年間就是響徹宇內的大儒,聽說是大洪王朝皇室旁係出身,在洪京不知怎樣得罪了皇族長老會的一個長老的子孫,搞得家破人亡,陽明公遠走他鄉,在稷下學宮苦讀三十年,後晉級儒士。再三十年後,已是夫子後期的陽明公回到洪京,把當年滅他滿門的長老和其嫡孫打的形神俱滅,沒有再殺戮任何人,銷聲匿跡了。十年之後,靖海王國出現了一座龍門書院,王族,貴族,平民通過考核後皆可入學,其山長就是不在姓洪,而是姓王的陽明公。他門下以心學門徒自居的有八萬,書院曆屆學生上百萬,潛勢力遍布三大王國,眾多公國、伯國,據說連其他大朝附屬的小國也有心學門徒存在,不過出仕大洪的就寥寥無幾了。”

魏鴻心裏嘀咕,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管什麽原因,王陽明打殺了大洪王朝皇族長老,還改姓為王,皇族洪氏都不會讓他的弟子在王朝有什麽好前途的,就算有才也不敢用啊。魏鴻聽聞王公事跡,不由大讚,大丈夫就該快意恩仇,哪怕仇人後麵牽扯的勢力多大,把他宰了之後,我跑不就行了嗎,如果後麵的勢力還揪著我不放,我也會培植勢力跟它作對。歐陽修可不知道魏鴻心中的想法,他接著說出了他的第三個方法,也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方法。

“以你的實力,目前最適合你的是,參加科舉,考中進士,而後執政一方,這不但可享王朝氣運,還可以快速增加人望。隻要你在洪京顯露你的儒道修為,皇帝定會把你當做上卿對待,高師,徐首輔的儒修境界不過與你相當罷了。也許當幾年京官之後,你就有出任一方郡太守的機會,十幾年後,成為一省總督,對你來說,並非難事。等你的家族勢力壯大了,一甲子之內,你還有成為王朝宰輔的可能呢。”歐陽修大吹,魏鴻為官之後的前景。

“這對我的修為有什麽好處。”

“說了這麽多,你還不明白,這三個辦法由難到易,都是增加人望的方法。你還這麽年輕,最適合第三個方法。第一個方法你就別想了,大洪建國以來,在論道大會上還沒有出現過一個大洪人士;第二個方法,你在混個上百年,也許能達到王公這個程度,以你的年紀,修為再高,曆練不足,著書立說,別人也不會相信,我師高從仁弟子萬餘,也無此殊譽;唯有第三個方法,需要條件最低,你以達到成為一朝宰輔的資格,但年紀太小,資曆太淺,家族勢力不強,在本朝朝野幾乎沒有人望,宦海幾十年之後,以你的資質,把你的名聲傳遍周邊各國,成就先賢境是沒有問題的,你好好考慮一下吧。”歐陽修總結道。

魏鴻知道歐陽修是為自己著想,但也有他的私心。他是被徐家逼退的,就算現在成就儒士,在高從仁的幫助下回歸朝堂,但以往的名聲要重建,需要不少年頭,無數功績。他畢竟是魏鴻儒修路上的引路人,以魏鴻的現有的資質來看,他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雖然歐陽修已是儒士尊位,但他根基比魏鴻更加淺薄,幾乎是單門獨戶,所屬的歐陽家更是在幾代之前就把他那一係搬下族譜了,而歐陽家還是魏氏的護衛五族之一,讓他回歸歐陽家掌權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他除了一個歐陽的姓氏之外,跟歐陽家談不上什麽關係了。現在魏氏除了魏鴻這個儒道天才,使他對歐陽家更不敢有什麽非分之想了。最多是在歐陽家之外重新建立一個儒修家族,吸引跟他有密切學員關係的族人加入到新家族來。但魏鴻出仕之後,不但有一段授業的香火情在,還可以借助魏氏在大洪王朝的勢力拓寬自己的仕途,魏氏好歹也是萬年大族,潛藏的勢力不可小覷啊。

“按你的說法,當官是最快積累人望的方式咯,其他方式都得以百年計,是吧。”魏鴻淡淡地說道。

歐陽修看出魏鴻還是沒有被自己的計策轉變,有些失望地說:“出仕大朝,是大多數儒修的通常做法,先聖曾曰:儒者,修身,齊家,治民,平天下也。要是戰亂時期,那我就會建議你建立一個魏家天下,可現在,大陸承平三千年了。你要是生在五千年前,大熙帝朝朝政崩亂,諸侯並起之時,我一定輔佐你建一個魏氏帝國,要知道,本朝太祖洪玄機就是趁此大勢,乘勝崛起的,那時大洪王朝還是一個帝國,沒有晉升為王朝呢。現在三大天朝,七大帝朝沒有大規模戰爭,諸侯渾水摸魚的機會幾乎沒有,你不入朝為官,怎麽在億萬黎民中建立民望,提升儒修境界呢。”

“我不是還可以發展壯大上清院嗎,把上清外院改成上清書院,你我二人好好經營幾十年,總比入朝受那皇室和大族的驅使要強,我輩仙道之人,講究的是自在逍遙,如何能被人約束,受人驅使呢。”魏鴻勸道。

歐陽修不為所動,顯然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東主有所不知啊,你我暴露儒士身份之後,稷下學宮就會派人來檢查我們,看是否成為真正的儒士,並在稷下學宮儒門學士館為我們的儒士身份備案,從此之後,世俗之律法不能加諸於我等儒士身上。我等荀聖門人隻有犯滅絕人類的大錯,由上界荀聖降下仙諭,剝奪儒修身份,才能交予稷下學宮儒門諸賢處置。諸國皇帝視我等為國之上卿,治國大才,怎敢隨意驅使。荒古大陸,就算是天朝天子,在位也不得超過一千年,稱萬歲,我等修士,千歲萬歲並不少見。當權者最多在官位和我們身後的家族勢力上做一些手腳,對我們,他們是不敢下黑手的。天下儒士是一家,都是荀聖門人,稷下學宮是不會允許任何一個在學士館備案的儒士死於其他外道修士之手的。要不然,你以為大洪王朝皇室會輕易放過王陽明公嗎?”

“還有這等好事,你怎麽不早說,我們儒士的後台在此界就是稷下學宮,在玄離仙界還有荀聖這等大人物撐腰,那我怎麽會拒絕當官呢。我還以為入朝還要受製於那些凡夫俗子呢。”魏鴻明白歐陽修為什麽成就儒士後,為什麽那麽有信心,他這個革職官員定會重立於大洪朝堂之上。原來他是有恃無恐。

“好。明年龍淵府的郡試名額就送你一個。你們魏氏每十年都有50個名額參加郡試,但很少有嫡係魏氏子弟參加,當年諾非魏家推薦,我還不知道何時才能在龍淵府府學眾多學子當中奪得郡試資格呢。不過你們魏家的那些老古董肯定不會給我好臉色看,我現在可是把魏氏少主,將來的魏水子爵拐去當官了。你們魏氏除了世襲的水仙鎮城主之外,嫡係子弟鮮少出仕的,旁係的到不少,好像龍淵府知府就是魏氏旁係出身。東原郡郡試的時候,可以叫他幫你打點一下。”終於把魏鴻說動了,歐陽修歡喜之極,還與魏鴻開起玩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