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萬象通明錄
字體:16+-

第13章 工業黨的思路

1948年11月底,打完了遼沈戰役之後,林元帥率領東北野戰軍入關,將傅作義的部隊包圍在了北平和天津,伴隨著東北野戰軍的離開,東北軍區開始整編。陳安平同誌跟隨四野司令部入關了,臨走之前他特意帶著孫瑜去見了一下高書記,將自己在東北的安排和高書記做了一個匯報。以換取高書記的支持和孫瑜在東北行事的方便,這一點孫瑜完全不能夠拒絕。這個時候黨內還沒有彌散出緊張的鬥爭氣氛,高書記此時正春風得意,雖然他個人行為不撿,但是就他的表現來說,他還是一個有能力有魄力的領導。聽了陳安平的介紹之後,他對於孫瑜的考察非常感興趣,並且主動派人協助孫瑜的工作。

此時高書記將東北看作是自家的山頭,加上林元帥又離開了東北,他自然成了東北虎了,既然如此,調查東北工業現狀,掌握情況並加以改進也是他自己想要操心的事情了。

在三大戰役結束之後,段蘇權將軍調任東北空軍司令。與此同時,黨中央也調令在東北的空軍開始向南方移動,相繼在長春、沈陽、天津、濟南、鄭州、合肥修建或者維修當地的飛機場,方便東北的飛機轉場。同時TG中央以詢問的語氣給林元帥發電道:哈爾濱的飛機場產量如何?是否可以考慮將其移往沈陽,借助沈陽飛機廠原有裝備設備多造飛機,亦可以向蘇聯方麵聯係,請求他們支援或購買原來日本人的設備。

此時全麵主持飛機製造的工作已經落在了段子俊同誌的身上,孫瑜自己將該做的事情都做了,陳安平已經下令給浙江的地下黨,命令其想辦法將束星北及其學生護送到北京來,已經打著讓束星北來改造殲五的雷達係統了。短時間內,殲五的製造的技術問題已經不存在了。這反而引發了蘇聯人的興趣,中國人在仿製米格15時對它進行得諸多改造經過事實的驗證是非常有用的,這一點也通過了蘇聯的專家反饋到了蘇聯,引起了米高揚-古列維奇飛機設計局的極大興趣。米高揚-古列維奇飛機設計局鑒於米格15在實際使用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正在進行米格17的研究。中國人的大膽改進給了蘇聯人很大的啟發,但是對於中國居然能夠出現飛機設計師。

經過專家逐級上報,這件事情甚至驚動了斯大林同誌,以至於克格勃專門到瑞典對孫瑜同誌的出身做了一番詳細的調查。調查結果是孫瑜同誌是一名善於思考,勤於學習,興趣廣泛的電力工程師,但是對於機械製造、發動機之類的東西也不陌生。他在瑞典也曾經在瑞典的軍工企業裏麵工作過,那裏的人對他也印象深刻。總之,查起來除了證明孫瑜可能是個天才之外,一無所獲。

“無論哪個民族都會出現一些天才!”斯大林同誌用這句話為調查做了一個完美的收尾。他已經接到了李德勝同誌準備訪問蘇聯的請求,顯然TG方麵已經開始在為建國之後的外交問題著手鋪墊了。

實際上在很早的時候李德勝同誌就希望訪問蘇聯,斯大林同誌出於全局的戰略考慮,一直沒有重視和接受這個建議。不過伴隨著49年4月22日我英勇無畏的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風卷殘雲地掃清了KMT反動派的抵抗,占領了南京。即使是斯大林也不得不重視這個違背了他的指示但是獲得了勝利的幸運兒——在他看來大概是幸運的。

49年1月蘇聯政治局委員米高揚同誌,米格15的設計者的哥哥,阿納斯塔斯•伊凡諾維奇•米高揚訪問了西柏坡。這一訪問奠定了日後共和國的外交基調,同時也為劉副主席訪問蘇聯奠定了基礎,更為日後李德勝同誌在建國之後立馬訪問蘇聯做好了鋪墊。

這次訪問中值得一提的小插曲便是米高揚同誌提起了孫瑜同誌,並將自己的弟弟的對於孫瑜同誌的評價轉告給了TG的領導人,另一位米高揚讚賞孫瑜對米格15作出的改動,認為他對於飛機的了解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不在設計者之下。中國自產的殲五戰機對於米格15的改進,米格17的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在這次訪問中,米高揚同誌在口頭上做出了承諾希望能夠邀請孫瑜帶著他的專家團訪問蘇聯,蘇聯願意在飛機製造這個領域和中國的同誌進行合作。

米高揚不知道他的這番恭維引起了軒然大波,TG中央領導層對於大連的飛機設計研究和哈爾濱飛機場的了解,還停留在從蘇聯獲取了援助,由外國歸來的華僑作為指導,TG自己的工人仿造蘇聯的飛機的地步。猛然之下聽到了這樣的恭維,第一個反應就是覺得自己聽錯了,什麽時候中國的工程師居然能夠設計飛機了?設計汽車還要靠譜一點。另一方麵,原本還不太重視飛機,或者雖然重視飛機但是認為飛機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不如用步兵實在的領導人的思想轉了一個彎。至此,各地的城市軍事管理委員會和各野戰軍才有了修建飛機場的任務。東北的飛機被征調到前線,殲五作為護航飛機,牢牢控製了製空權,任由日本製式的飛機掩護地麵部隊,極其便利地打擊了KMT軍隊的地麵力量,加快了解放戰爭的實施進程。

以往依靠空軍掩護、丟補給的KMT軍隊猛然發現自己頭上的救命稻草沒有了,常凱申委員長自然也不敢在丟失了製空權的情況下深入敵後進行指揮了,這一旦引起了TG軍隊的主義,逃都沒有地方逃。

TG的解放軍從東麵沿著海形成了一個包圍圈,在相繼解放了福建、廣東之後,大陸剩下的KMT軍隊就得相當於被關在籠子裏麵了。

陳安平同誌沿途不斷地收羅有用的知識分子,如能夠製造雷達的束星北等,這個時候,TG中央對於孫瑜已經足夠重視起來了,聽說他在東北調研東北工業情況,李德勝同誌親自作出批示,要求孫瑜不僅僅調研東北,最好也到北京和天津去一趟,對整個情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於是孫瑜結束了在大連的調研之後坐船到了天津,在天津順便手癢幫助天津發電廠解決了一係列的問題之後轉入到了北京,受到了李德勝同誌的親切接見。

而陳安平同誌在這之前就已經向中央打了報告,聲稱自己正在為日後的工業建設收集人才。而他所做的事情也確實是這樣,如浙大、複旦、中央大學中都有不少頂尖的專家,這些專家雖然放在大學裏麵教人也是發揮作用,但是始終比不上集中起來發展工業的用處大。譬如束星北,與其教理論物理最後戴上右派的帽子,不如去造雷達,忙得他沒空去想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比較好。

陳安平積極插手學部委的工作,打著給航空工業部配備人才的旗號不斷將人送到北京,所幸中國科學院的籌備工作正在進行,在孫瑜到了北京之後,在李德勝同誌的關心下,先把中國科學院航空航天部的牌子掛了起來。束星北到了北京,便被孫瑜拉住和他討論雷達的理論問題同時考慮如何在工業上實現的問題。

周翔宇同誌雖然很長一段時間都忙於新政協的組織協調工作,但是對於科學教育方麵也沒有放鬆,在他的特批下,郭沫若同誌開始著手組建中國科學院,孫瑜成為了第一批學部委員,開始了航天航空部的工作。他把凡是和航空沾點邊的,譬如束星北這樣的物理學家也拉進了航空部,航空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起來,裏麵甚至有不少成熟的技術工人。按照陳安平的要求,孫瑜不僅僅從事航空工業部的工作,他還必須對新中國工業的整體規劃做出建議,這份建議直接上交給周翔宇同誌,並且在今後和蘇聯商討援助的時候,他還將作為專家出席。孫瑜覺得自己完全上套了,他現在幾乎做到了和周翔宇同誌一樣忙。並且主要幹的是組織協調工作。枉費自己訓練獲得了如此高的戰鬥力,到了現在居然完全依靠腦子吃飯了,這不禁讓孫瑜感慨,如果當初自己能夠有這樣努力的話,那麽自己的命運早就不一樣了,說不定已經成為博士了都不一定。

西南地區的剿匪工作還在繼續,在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粟司令已經陳兵枕戈對著台灣虎視眈眈了。金門一戰,雖然海運被KMT打斷,但是依靠著空軍的支援,解放軍依然英勇無畏地攻占了金門,全殲了金門守軍。

丟失了金門之後,台灣就相當於失去了門戶,可憐兮兮的敞開了要害露在了大陸的麵前。KMT和常委員長暴跳如雷同時又驚恐萬分,不斷地向美國請求援助。而此時此刻,轉場到了福建的殲五飛機已經達到了兩個中隊,再加上近百架日本飛機,粟司令員要等待的,似乎隻有船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