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花的貼身保鏢
字體:16+-

【三十六拳法之八極拳】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中國拳術名稱。

“八極”意為發勁可達四麵八方極遠之處。其動作樸實簡潔,剛猛脆烈,多震腳發勁動作。發源於山東省慶雲縣,後傳於河北滄州,為地方拳種,創始者為清朝初年的慶雲吳鍾,慶雲後莊科村是八極拳的發源地。清末時,因黃四海、李書文等人而聞名中國。

八極拳現在盛行於中國北方及台灣。

後傳入日本及其他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地。

北方稱武術為把式、八式。

八極的意義在於勉勵門內弟子要將八(把)式練到極高的境界。

另外八極的訓練講求頭、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各部位的應用。

所以八極之名是要求本門弟子將這八個部位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在漢朝劉安寫的《淮南子》裏記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極。”

這裏八極代表了極遠之處。

八極拳之名也是要本門弟子將八極拳的勁道練到極遠之境。

八極拳曆史悠久,經曆代傳人刻苦精研、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練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斷發揚光八極拳示意大,經久不衰,代代湧現出諸多的武術名家,在武術界影響很大。

八極拳以頭足為乾坤,肩膝肘胯為四方,手臂前後兩相對,丹田抱元在中央為創門之意。

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三盤六點內外合一,氣勢磅礴,八方發力通身是眼,渾身是手,動則變,變則化,化則靈,其妙無窮。八極拳非常注重攻防技術的練習。在用法上講究"挨、膀、擠、靠",見縫插針,有隙即鑽,不招不架,見招打招。

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極為剛猛。

在技擊手法上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幫、擠、靠、崩、撼之特點。

發力於腳跟,行於腰際,貫手指尖,故暴發力極大、極富有技擊之特色。

由於八極拳動作剛勁、樸實無華、發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之勢。

因此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

八極拳聞名於其剛猛暴烈的拳風,同時也聞名於其進身靠打的招式。

絕招“貼山靠”便是其中翹楚。

八極弟子們習練“貼山靠”時,常常會用自己的身體去靠牆、靠樹、靠樁,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

貼山靠在進招之時的關鍵就是進身,以“打人如親吻”的距離接近對手,用肩部撞擊對方。其看似以肩部為發力點,實則結合了腰胯部的扭轉力,合全身之力向對方靠去,給人極大的傷害,將人摔倒。

“開門出手,六力合一”,六大開之勁力,在八極拳的“貼山靠”上麵,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下盤功夫中,“搓踢”是八極拳重要的腿法之一。八極拳講究“行步如趟泥,腳不過膝”。

而搓踢正是這種步法的體現,他要求踢擊時攻擊點落於對手的膝關節以下,尤其是足部。

因此搓踢雖不如其他的腿法有殺傷力,但是卻意在用踢絆破壞對手的腳下重心,用不強的勁力巧妙的達到擊倒對方的效果。

此外,八極拳是非常講求實戰、打練結合的拳種之一,猛起硬落、硬開對方之門,連連進發是八極拳技擊中的最大特色。

它具有很強的實戰價值,部隊、武警中操練的擒拿、背摔、格鬥等,都吸收了八極拳的某些特點。

八極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

八極架、八極拳、六大開、八大招、四郎寬拳、六肘頭、太宗拳、太祖拳、華拳、飛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槍、六合花槍、行者棒、八棍頭、純陽九宮劍等。

拳械套路,可單練,亦可對練。

八極拳以六大開、八大招為技術核心,套路有八極小架、八極拳(亦稱“八極對接”)、六肘頭、剛功八極、八極新架、八極雙軟等。

器械以陸合大槍、對紮大陸合為主:其勁道講求崩、撼、突、擊、挨、戳、擠、靠、以及撞靠勁、纏捆勁等。特點為動作簡潔、長短相兼、發勁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疊用、下盤穩固。

八極對接單練稱“八極拳”。

全套四趟四十二勢。

主要拳勢有理打頂肘、左右提打、端檔、托窗、轉環掌、大纏、小纏、挎塌、跪膝、撲麵掌、落步砸等。

八極拳的步型以弓步、馬步為主,步法以震腳闖步結合而成。

八極拳的腿法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有彈、搓、掃、掛、崩、踢、咬、扇、截、蹬。

十大要求

1)姿勢舒展(十字勁)

2)手腳相隨(眼隨手轉,拳腳齊發)

3)下盤穩固(腿不過襠,腳不離地,無躥蹦、跳躍步法)

4)勁力短快

5)變化突然

6)擁搓代緩(纏絲勁和“擁搓”步法)

7)以氣吹力(吐氣發聲,以聲助勢,以氣催力)

8)剛柔相兼(以“四六”為主,用“擁搓”步法)

9)陰陽頓挫

10)神形兼備

八極拳訣

拳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形腳如鑽;

閭尾中正神貫頂,剛柔圓活上下連;

體鬆內固神內斂,滿身輕俐頂頭懸;

陰陽虛實急變化,命意源泉在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