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富家翁
字體:16+-

第588章 留學生

唐朝的科考和後世時的公務員考試差不多,錄取率是非常低的,而且士子們對於科考的熱衷,不下於後世那些打破頭也要參加公務員考試人的熱情。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就是這個時代科考的寫照,由此可見想考中一個進士是多麽的難,考中了進士,就算是“登龍門”了,進士第一名就是大家所知的“狀元”,不說萬裏取一也差不多,而且能得到“狀元”這個稱號還必須有名人的推薦。

在唐朝不要以為中了狀元就沒問題了,這個隻是進入官場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經過吏部的考核,這個也叫“選試”,如果你通不過吏部的“選試”,對不起,你隻能去地方軍政長官手下做個幕僚。

一個狀元已經萬裏挑一了,過不了吏部的“選試”,隻能走曲線當官的路線,但是一旦通過“選試”,就會立即被授予官職的,而且至少也是個九品官,以後的升遷也是很快,唐朝的宰相不少都是進士出身的。

為了當官,不少士子考白了頭,一心想進入官場,但是大部分士子都沒有這麽好運氣,不少人選擇進入官員的府邸做個幕僚,也就是私人謀士,也有不少落第士子開學堂、替人寫書信、訴狀等來糊口。

從去年開始在各地設立蒙學學堂,這也給士子一個出路,今年會從落榜士子中選出一部分人去蒙學當教師,這也算是朝廷給部分士子一個出路。

對於家裏有錢的士子來說,可能會不屑這樣的工作,但是對於相對清貧的士子,這無疑是一個福音,教書育人總比在街頭擺攤給人寫書信好的多。

而且這些做蒙學教師的士子,還是可以繼續參加以後的科考,對於醫科大學招收學生,能不能招到參加科考的士子,這個目前也很難說,不過能成為一個郎中,也多了一門手藝,至少可以養活自己。

醫科大學在給李隆基的奏折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一旦從醫科大學畢業,朝廷推薦的學醫士子就可以被分到各個州縣或者軍隊中做郎中,一旦郎中人數夠多,會分配到州府城裏的公立醫館,公立醫館隸屬於太常寺下的太醫署管理。

這個條件對於有些士子還是有吸引力的,而且這個時代有錢的人家也有自己的私人醫生,就算是不想進公立醫院,還可以自己開醫館,這也是一個謀生的手段。

秦軒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決定擴大醫科大學,不但可以給大唐的培養更多的郎中,同時也促進了醫學的發展,特別是外科醫學,會使大唐的醫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對了,忘了一個事情,今年學校裏可能會來幾個外國學員”

“外國學員?那裏的?”

“具體還不知道,這個也是從太醫署聽說的,估計倭國、新羅的可能性大一些,太醫署裏就有他們的人在學習,估計來咱們大學主要是為了學習外科”

“嗬嗬,這是個好事,醫者治病救人,不論卑微貴賤,一視同仁,不過想進醫科大學學習,至少得要比咱們的自費生多花十倍以上的錢財才行”

秦軒笑著說道,大唐作為一個天朝大國,以前都是幹了一些出力不一定討好的事情,周邊的小國來朝貢,大唐返還的禮物價值超過進貢禮物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而且還動不動的和親。

對已這一點,秦軒是十分的看不上這種做法,在和李隆基的交談中,特別是和親這種做法,秦軒是極力的反對,對於返還禮物這個問題上,大唐不應該做一個財大氣粗的傻子。

禮物可以給,但也隻是象征性的,你的國家窮,沒問題,大唐可以貸款給你,這個是有償的,是要歸還的,就算賴賬發生爭執,至少在道義上大唐能站住腳。

對於秦軒這樣的鬼點子,李隆基開始很是不屑,認為大唐作為一個大國,要有大國的風範,但是經過秦軒的細細一講解,這其中還有不少貓膩可以利用。

大唐目前作為一個發達的大國,周邊有不少小國或者部落依附,可是大唐無償的幫助了這些小國,一旦這些小國或者部落發展起來,有一些就和大唐翻臉,甚至來大唐邊境劫掠,這樣的事情多不甚數。

作為一個大國,想出兵攻打這些小國,但是沒有合適的理由,在道義上就說不過去,雖然此時沒有聯合國,大唐還是很好麵子的,對不這樣的事情多是擊退來犯之敵就可以了,而不會出兵攻打或者侵占他們的國家。

原因就是沒有出兵的理由,不然就會背負一個欺負弱小的不好名聲,古代的國家戰爭和後世一樣,出兵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理由才行,不是說打就可以打的,這在道義上說不過去,雖然道義說起來也不值幾個錢,但是人們很看重。

有了這個有償的貸款或者別的資助,一旦出現上述的情況,就可以要求對方償還這些,償還不了或者賴賬,那麽對不起,至少出兵有了由頭,能在道義上站住腳。

這樣的方式在秦軒的解釋下,李隆基還是覺得有點意思,至少這樣的有償貸款也是周邊小國的一個緊箍咒,不聽話或者不聽調遣,那麽就念咒語叫你難受一下,在不聽就收拾你。

既然這些留學生想來醫科大學學習,那麽這個技術的轉讓費必須的掏,作為外國的學生,你學完了回國,大唐百姓可享受不到你的醫治,不掏高價的學習費,那可不行。

“秦校長,這個估計朝廷不會願意吧,這些人在太醫署學習,都是免費的,好吃好喝的,而且還有一定的補助”

“哈哈,不掏錢來學習也行,來醫科大學當掃地的,我還發給他飯錢,想學醫術,那是沒門”

“秦大夫,我怎麽覺著你不像個官員,更像是一個商人,這種事情我懂的不多,隻是覺得他們能來我們這裏學習,這也是有好的體現,就如同鄰居一般,友好往來還是有必要的,鄰裏相處要搞好關係,不能太小心眼了”

“你們兩個說的有些道理,但是鄰居的這個比喻不能用來形容國與國的關係,你們記住,國家和國家之間隻有利益,沒有什麽有好不有好的,就算你對他好,一旦涉及到利益,他一樣和你翻臉”

國與國之間,講究的是利益,沒有好朋友之說,和鄰裏之間是兩個概念,你強大了,後麵可能跟著一群拍馬屁的,你虛弱的時候,誰都想來踩你一腳。

曆史上國與國之間今天今天友好明天翻臉的例子比比皆是,特別是那個不要臉的島國,現在是來大唐學習先進的文化技術,以後會立馬翻臉不認人。

“秦校長說的嚴重了吧,就一個學習的小事,能牽扯的國家的事?”

“就是,我也這麽認為的,再說了,朝廷下令,你秦大夫就是想反對也不行,不然這些學生反映到朝廷去,吃虧的不還是你”

“你們二人隻是看到了事情的一小部分,這樣的事情曆史上還少?看問題不能隻看眼前,要看的長遠一些,無關緊要的技術,他們學也就學了,但是想學就得花錢,不能白學,拜師還得有個禮節呢,收不收這個徒弟,是師傅說了算,旁人說的不算數,這事如果是真的,那麽來學習的外國學生,一人一學期必須交兩千貫,餐費住宿另算,按大唐學生的十倍收取,想學就交錢,我這裏沒有免費的午餐”

和楊伯翰這兩人說不清楚,秦軒也不能把後世島國的醜惡行徑說出來,說出來也沒人信,對於倭人,秦軒向來沒有好感,雖然醫學不是什麽敏感的技術,但是不會免費教給他們的。

看來這個倭國是要好好的折騰他們一下了,對於他們派來大唐學習的人員,一旦有要返回國的,那就要通知台灣水軍給予堅決的消滅,就是派來大唐的使節,隻要碰上,一個也不放過。

秦軒不可能安排台灣水軍封鎖大海,這個不現實,但是可以安排探子,嚴密注意這方麵的消息,一旦得到可靠的消息,立即派遣船隻前去攔截。

公元七世紀到九世紀之間,倭國多次派遣使節來大唐,不過最近一次是在秦軒穿越來大唐的前一年,第二年一些人員就返回了倭國。

不過對於大唐目前的發展來說,一旦火槍的熱兵器出現在戰場上,倭人應該會很快派遣人來大唐的,而且目前大唐也開放了海禁,估計通過海貿暗中派來的探子也會不在少數。

既然台灣水軍偽裝成海盜,那麽索性就真的城裏一個海盜船隊,不需要多少人,有一兩百人,兩三條船即可,揚州、明州、登州等地要有專門的安排專門的商鋪,探查消息,隻要是倭人的商船碰到就不放過。

這個時代的人是不了解華夏和島國之間的仇恨,楊伯翰和胡監作更是不知了,和他們說這些其實沒什麽用,叫他們心裏覺得秦軒反而太市儈,好歹也是一個散官,商賈氣息太濃。

作為一個醫者,秦軒不應該分貴賤,但是島國給漢人造成的傷害實在太大了,所以一提到倭人,秦軒就忍不住想起前世時的那些事,一些事情不是說忘就能忘的,一些仇恨該報的時候必須的報,不管前生還是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