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天下
字體:16+-

第33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

自從太穀城下無功而返,入寇的遼軍便如同退潮一般,向北大踏步的後退。

隨著韓岡率領宋軍北上太原,遼軍也徹底撤到了三交口之北,也就是從石嶺關南下太原盆地的穀道之中。隻留下了滿目瘡痍的土地。

韓岡將收拾殘局的任務交給了王.克臣。他是製置使,不是宣撫使,沒有理民之權,而且現在也沒精力插手。

但當韓岡騎著馬,走在太原城外的官道上的時候,望著遠遠近近隻剩瓦礫殘跡的村莊,以及被馬群吃過、踏過、隻剩一片黃土的麥田,還是忍不住連聲暗歎,‘河東的田啊。’

他之前離開河東的時候,太原府中有兩年積儲。但這一次的兵災過後,就少不了要求朝廷的救濟了。隻是河北、陝西今年都在打仗,同樣需要朝廷的幫助,元豐這幾年來積攢下來的錢糧,估計都要消耗一空。

“今年明年吃什麽啊?”

又在道邊見到了一處被焚毀的村莊,以及正在村莊的廢墟上翻找著殘餘家財的百姓,韓岡心中的感歎不禁出口。

“樞密?”留光宇湊了過來,他聽到了,卻沒聽清楚。

“沒事,沒什麽!”韓岡搖搖頭,收起了心中的感觸,眼下報仇雪恨才是最重要的,有朝廷在,總不會讓人餓死。他看著太原府的通判,亦是熙寧六年進士科第八名的留光宇,“元章,你我是同年舊交。都說以表字相稱,你喚我官職,是在罵我啊。”

留光宇的一張胖臉堆起了笑,兩隻眼睛眯得小小的,“光宇伴軍隨行,是奉了王明府之命,乃是公事,不敢以私誼亂了上下尊卑。”

韓岡既然領軍北上,接下來太原府界內少不了要有大軍穿行,以及大量的錢糧軍械要經過太原,做好後援工作並不是樁容易的事。所以王.克臣留在太原收拾殘局,卻讓有些交情的留光宇與韓岡同行,就是希望這一點同年的交情,能讓韓岡對太原府的要求不至於太苛刻。而留光宇,也將之視為與韓岡進一步拉近關係的好機會。

韓岡搖搖頭,對留光宇的話不以為然,“你我同為朝臣,輦轂下比肩事主,職位高下雖有別,尊卑倒是沒太多差別。”

留光宇笑了笑,捧拍了韓岡幾句,卻對他的話並不當真。

對滿口諛詞的留光宇,韓岡也不再計較。回頭張望了一下,黃裳正沉默的跟在後麵。再往後則是田腴、陳豐等幕僚。基本上是按照官位高下來排的。轉回來,再看看一身贅肉的同年,韓岡又暗自喟歎,真還是命數啊。

日後在曆史上留下大名的黃裳,縱然軍功甚多,可此時的官位仍比留光宇要低不少。太原府是次府,從位階上比望州、上州都高,而黃裳若是去地方,勉強做個下縣的知縣。

不論自己這個例外,留光宇中進士僅僅七年,便擢為一府通判,從進速來看,也是快得驚人了。

此時絕大多數熙寧六年的進士,現在都還沒有五削圓滿,尚沉浮於選海之中,隻有寥寥十數人晉了京朝官。除韓岡以外,以留光宇官品最高,次一級的是中進士不過兩年便入中書做了檢正官的練亨甫,狀語郎餘中都遠不及他二人。

不過一旦知道留光宇的背景,那麽也就不會驚訝了。背後有人自然升得快。一個韓維、一個韓絳,靈壽韓家接連入居兩府,作為兩人侄婿的留光宇飛快躥升也不足為奇。至於如今在淮南也做了通判的練亨甫,曾為王安石學生,又與王雱交好的他,背後是誰自不用多說。

韓岡等人,徑直向前。一陣蹄聲自後傳來,留光宇回頭,卻是被韓岡招進製置使司的折可大從後麵趕上來了。

韓岡也看到了折可大:“章質夫那裏怎麽樣了?”

在出太穀縣後,韓岡便領輕兵先行,主力仍交由章楶來統領。折可大進了韓岡幕中,便被派去劇中聯絡。以他將門出身的眼力,軍隊的情況一眼便知可用與否。

自韓岡駐節太穀,便多有義勇來投。尤其在擊退了遼軍、開始北上之後,來的人就更多了。十數日間,已經有三千多鄉兵義勇匯聚到韓岡的麾下,經過一番精挑細選,留下了一千一百多健壯有勇力的河東男兒。

雖然有人說裏麵可能藏有奸細,但韓岡並沒有將其遣散回鄉,而是按鄉貫分部,編為三個指揮,合為一軍,納入河東鄉兵弓箭手的序列中。自然也就歸了章楶,讓其率領北上。

折可大略皺眉:“別的都還好,就是那一支新編的弓箭手還亂得混,隻能勉強跟得上。”

韓岡道:“新兵,又是鄉勇,皆如此,不必擔心,打幾仗就好了。”

“已經不錯了。”留光宇笑道:“若不是這幾年有了保甲法冬季練兵,又經過樞密的拈選,情況隻會更差。”

“這一回能不能給遼賊刻骨銘心的教訓,也要看一看河東鄉勇究竟能做到哪一步了。”韓岡說著,抬眼望著前方,“前麵快到三交口了吧?”

折可大不顧形象,踩著馬鐙站了起來,遠遠地瞥了兩眼,“再有三裏路。”

“哦,的確是快了。”韓岡道。

宋軍自太原城休整後繼續北上,行軍速度不算慢,以騎兵掃蕩周邊,並偵查敵情,主力步卒則以正常的行軍速度前進,比起之前從太穀趕往太原要慢了一些。

從騎術上,宋軍騎兵自然遠不如,但從戰馬的狀況上,卻遠勝遼軍。蕭十三不是沒有派出騎兵來騷擾韓岡,可都是在外圍便被宋軍的遊騎憑借著更有體力的戰馬給消滅了。

離開太原城不過一日,韓岡一行大軍便已經抵達了太原城北的交通要地三交口。

三交口隘是太原前往定襄雁門路的入口,從北出石嶺關門戶的門廳過道,地理位置甚為重要。但韓岡的前鋒卻很順利的就占據了這一處要隘,根本沒有受到遼軍的阻礙。

“遼賊不應該棄守三交口的。”留光宇環顧左右,“此地衝溝網布,雨裂密織,地勢險要。太宗皇帝曾任潘鄭王河東三交口都部署,屯兵於三交口。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何可以棄而不顧?”

國初名將潘美曾奉太宗旨,屯兵在三交口,提防遼軍。無論是留光宇、折可大,還是韓岡及曾在他任職河東時便在門下的幕僚,了解此事的人並不少。

“此地離太原城太近了。”沉默了一路的黃裳開口道,“如果是為了攻打太原城,屯兵於此,那是沒話說。但為了守住石嶺關路而把守此處,卻是自尋死路。”

留光宇回頭望一望,南麵不遠處,便是太原城的所在。在湛藍的天空下,分外顯眼。

黃裳話音剛落,田腴接口道:“由於實在太近了,所以《武經總要》中,便直接說太宗皇帝廢晉陽城,‘移州治三交’,其實呢,根本是陽曲縣。”

“先遷去的是東麵。”黃裳更正道,“‘以榆次為並州’,隻是榆次縣地理位置太差,不利商旅,故而才又在三年後,太平興國七年二月遷至陽曲縣。”

留光宇眨了眨眼睛,笑了起來,“不愧是樞密幕中得力臂助,地理、掌故,無不精熟啊。”閑閑的讚了黃裳、田腴兩句,他又轉頭問韓岡道:“若是樞密指揮遼賊,當如何守?”

“不論是守城,還是把守關隘,都不可能就直接退守城牆。在守軍尚有一定的實力情況下,都會以城防關隘為依靠,遣軍前出防守。”韓岡不以為意的說道。

就是韓岡守太穀,也是將主力放在外圍虎視,這才逼得遼軍在太穀站不住腳。如果全都堆在城中,蕭十三隻要派兵封住城門,就可以輕輕鬆鬆的解決北上援軍的威脅了。

“以石嶺、赤塘二關為樞,以百井寨為紐,將一整條穀道都作為中軸。三交口則會放些人監視動向。”韓岡停了一下,補充道:“如果遼人手中是步兵的話,肯定是這樣守了。”

留光宇愣了一下:“……那騎兵呢?”

韓岡沒答話,卻看了折可大一眼。

折可大會意:“正常就不該從太原撤走,平原上的野戰才是他們的用武之地。在狹窄的山穀中,攻防戰必然是硬碰硬,騎兵難以縱馬,會被步卒壓著打。”他笑了笑,“河東山勢不比陝西,陝西千溝萬壑,道路相通,所以黨項人的鐵鷂子往往可以前出伏擊。但此地的山勢就難做到了。”

“隻不過……”韓岡抿嘴冷笑,“蕭十三不想撤也得撤啊。”

在三交口暫歇,韓岡便遣騎兵深入穀道去探查遼軍動向,又派了折可大去檢查穀中的道路。

韓岡在太原時,因為從三交口到石嶺關一路的道路年久失修,不利於交通運輸,且當時北麵的代州也正麵臨遼軍的威脅,便抽調了大批的人力和錢糧將道路修葺一新。

修路的時間不久,道路的質量便還說得過去。如果是那些年久失修的官道,到了冰消雪融的春日,重一點的馬車駛過,便是兩條水溝出來,有的路麵甚至會有能把人給陷進去了的大坑。而韓岡修葺的這一條道路,縱然千軍萬馬近日剛剛從此處來去,依然保持著很不錯的路麵狀況。

“運載軍需的馬車應該沒問題了。”遣人檢查過道路後,折可大回來對韓岡說道。

不過韓岡沒空理會,派去偵查的斥候也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一位熟人。

是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