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天下
字體:16+-

第48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73)

“諸君,韓岡來遲了。”

就在學會的正廳前,韓岡向迎出來的會員們深深一揖。

韓岡的確是來得遲了。

學會的三宰輔、四議政,蘇頌都來過三次了,其他人也都來了一趟。隻有學會的發起人,同時也是如今氣學格物一脈的宗師——韓岡,到現在才來。

但章回沒想到韓岡會為此坦然承認,以至如此鄭重其事的道歉。

其實在這裏的人們都知道,學會最頂端的幾位宰輔、議政之中,宰相韓岡是最忙碌的一個。

蘇頌是半退隱,庶政皆不理,隻管大事,平日裏空暇得很,所以來過三次。其他輔弼、重臣,沈括,王居卿他們都隻來過一次,走馬觀花一般。

而韓岡,大議會是他提議創立的,身為宰相,每天還有數不清的國家大事要處理,遼人還在北麵虎視眈眈,莫說抽出半天時間,就是一兩個時辰都不容易。

不過韓岡雖然忙碌於國家大事,及大議會事,但終究還是趕在大會召開之前的最後一天,趕來與所有與會者會麵,而且坦承來得遲了。

這讓所有對韓岡翹首以待的學會成員們,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章回感動之餘,跟著其他同仁一起向韓岡回禮。直起腰時,還有些氣喘——是剛才一路狂奔的結果。

在南薰門,被車夫告知韓相公的馬車出了城,好像正往學會的方向去。不論是原本就不怎麽想出門的章回,還是一門心思拉著章回逛街的李膺,都沒心情再去遊賞什麽東京風月了。

車夫明白章回和李膺的心思,也放開韁繩,直抄小路趕回學會會所。這一路連連揮鞭,將馬車趕得飛快。有好幾次連四隻車輪都離了地。當章回在車中翻騰的時候,甚至都覺得馬車在下一刻散架都不會讓他驚訝了。

李膺在車中叫著前麵的車夫,讓他稍稍慢上一點。別在路上出了事,反而耽擱了麵臨宰相清光的機會。

但章回看見車夫那張因興奮而漲得通紅的臉,卻覺得他根本不是為幫自己趕上宰相,而是他根本就一直在等著一個驅車狂奔的機會。

章回、李膺和李膺的伴當,三人最後是從車上滾下來的。李膺和他的伴當相互扶著,到路邊的隱蔽處去吐了,章回不比李膺養尊處優,可也是要扶著牆,頭暈目眩了好一陣。當稍稍緩上一點,就看見宰相家的馬車到了大門前。

見到韓岡之前,對這位傳奇宰相,李膺有很多猜測,更聽過許多傳言。

但正麵相對了,李膺才發現,傳言都不靠譜,而猜測也頗多錯誤。

他絕沒想象過,堂堂宰相,會如此謙退。

阻止學會會員行庭參宰相之禮,蘇頌是這麽做的,沈括及其他議政,也沒讓學會會員,以草澤見貴官的禮節,向他們行禮。

但他們的拒絕,和韓岡拒絕,還是有區別的。

蘇頌,沈括的拒絕,是禮賢下士,上下依然分明。但韓岡的拒絕,卻讓人很難有這樣的感覺。

韓岡來得突然,事前也沒有通報,更是輕車簡從,沒有大張旗鼓。

但是這個消息還是一下就傳開。從門口到正廳的一路上,短短時間內,至少聚集了上百名會員,每個人都想跟韓岡說上兩句,而韓岡也都不厭其煩的跟他們一一談過。

隻隔了數步之遙,能看見韓岡笑容醇和,無纖毫倨傲之色,侃侃而談時,親近猶如師友。

跟在他身後的兩位少年人——應該是相公家的衙內——也是一派謙和儒雅,亦絕無絲毫紈絝子弟的驕縱。

就這麽一個個聊過來,很快,所有人都發現,韓岡的記性出奇的好。

隻要報上自己的姓名表字,他立刻就能想起其所發表過的論文,而且還能評說兩句論文中的重要觀點。

章回的位置稍稍靠後,看見韓岡逐漸靠近,一顆心也怦怦跳了起來。直到韓岡到了麵前,準備自我介紹的章回,忽然發現,自己竟緊張得張開嘴,卻說不出話來。

“這位是……”

韓岡看著緊張的章回,沒有嘲笑,向周圍詢問。

旁邊有人代他本人介招,“是仙緣章回!”

“兗州的仙緣縣?那可是好地方。章回……是發現了‘鏱’元素的章元複吧。”韓岡這一次,也是立刻就想起了章回和他的論文。

“是!”章回猛點頭,終於是恢複了一點說話的能力。

“大膽猜測,小心求證,元複你的那篇論文,深得個中三昧,做研究,就該如此。”韓岡又笑了笑,帶著點戲謔的味道,“不過最重要的,新元素至今已經確認了六種,隻有你拿了自家姓氏去起名。”

章回的臉一下漲得通紅,耳朵都燒了起來。

“當……當時……”

他結結巴巴,汗都出來了,深深後悔不該一時頭腦充血,用自己的姓氏去給新元素命名。

“不要緊張,你沒有錯!”韓岡拍了拍章回的肩膀,環顧周圍,“子貢拒金,子路受牛的是與非,不用我多說了,諸位都知道。為了一篇論文,我等付出了多少心血,最後才得到一個結果。受到褒獎,是應得的!”

四周都安靜下來,隻有韓岡一個人的聲音在回響。

“如果付出沒有回報,很快就不會有人願意付出。如果沒俸祿,誰來做官?如果做工沒工錢,連食宿也不管,誰會做工?我們應該學習章元複,而不是嘲笑,更不要故作清高。自己的兒子,難道自己不能起名?沒有這樣的道理!堂堂正正挺起胸來。”

韓岡一聲輕喝,章回紅著眼睛,把胸口挺起,無比自豪的將徽章亮了出來。

“力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這是力學的原則。有付出,也得有回報,這是氣學和格物的原則,更是日後繼續發揚光大的基石!希望諸君銘記這一點。”

“多謝相公。”

心情從地獄直上天堂,章回幾至於泣下,向著韓岡深深一禮。

“不必如此。”韓岡以平禮回應章回,“你與我是誌同道合,包括在列的諸位,還有沒來的那些同道,都是認同了格物致知的道理,有心去探索自然萬物中的道理,並從中尋求到對自己對世間都有所裨益的知識。所以說我們是同誌,同心同德、走著同一條道路,或有前後,但無有尊卑。所以不必如此拘禮,日後更不必為尊者諱,為長者諱。對了,該學習,錯了,也得直言不諱,這才是格物致知的正道。”

一室皆靜。

執掌天下大政的宰相,竟對他們這些學會會員以同誌相稱,除了受寵若驚之外,在場之人,生不起任何其他的想法。

成為自然學會會員的士人,也許家底豐厚,也許頭腦聰慧,但大多都不是考進士的材料,在鄉裏從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即使作為自然學會的成員,改善了一點生存環境,卻也比不上那一等儒生。

而宰相卻將他們視為同道,這是何等的光榮,讓那些吟風賞月,視自己為異類的儒生看見,怕不要嚇掉下巴。

韓岡站定了,沒有繼續再向裏走。

有些話在這裏站著說,比進廳內坐著說要好許多。

“氣學,之所以與他學不同,隻因是以格物為旨,以事實為本,而不是以聖賢之是為是,以聖賢之非為非。”

韓岡的聲音,讓人們躁動的情緒冷靜了下來。

已經直指聖賢了嗎?

“他學皆從書中來,從父老相承中來,提筆說話,便是古人說,父老說,依故事,不去辨析,不去思考。審問之,明辨之,慎思之,有幾個去真正做了?若是幾千年來,有那麽幾人用格物之法去體察自然,腐草化螢的謬論,螟蛉義子的異說,還能傳播於世?這都不要費什麽心思,隻要稍加觀察,就能匡正古人之繆,可惜沒有!”

章回不自覺地點頭,越是研究自然之道,就越發現古人的見識其實沒那麽深,隨便一舉,便是許多訛誤。

“沒有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實驗和總結,就不會發現水是氫氧合成,更不會發現‘鏱’元素。”韓岡衝著章回點了點頭,“三代時,已經是金銀銅鐵錫,到了如今,還是金銀銅鐵錫。沒人去想要發現其他金屬,盡管一直都在身邊。或許有人說,金銀值錢,銅鐵錫能造錢,這五金都能造器物,‘鏱’有什麽用?”

一些人自嘲一笑,更多人臉色黯然。

有什麽用?這是研究中,最常聽到的話語。

真正沒用的是詩詞,是經義。難道對醫術的研究沒用?難道對氣象的研究沒用?但就是不能拿去考進士做官,隻能被說成沒用。

“但我要說,有用,有很大用處。因為氧氣的存在,鐵不可避免要生鏽——對了,五年前被放進密閉燒瓶中的鐵片,現在還沒有生鏽,而對照組的鐵片,則早就鏽光了。”

這是幾年前,出現在《自然》上的一個實驗,時間跨度很長,今天總算是公布了結果。

“可見鋼鐵生鏽,與水無關聯,而與水中溶解的氧氣有關——之所以提起這件事,因為現在有發現,‘鏱’能防鏽,當精煉過後的鐵中,摻了一定比例的‘鏱’和‘鏵’,其強度遠超尋常的生鐵熟鐵,也在百煉鋼之上,更重要的是,將比例稍作調整,新的合金就會極難被鏽蝕,甚至丟入鹽酸,硫酸,硝酸之中,腐蝕得也很慢。”

場中一點點騷動。

不鏽鋼的意義,不用韓岡多言,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清楚。莫說在場之人,就是隨便在街邊拉一個成年人,問問他不鏽鋼有什麽意義,他肯定能說出一二三來。

“現在的成品還很少,主要是‘鏱’和‘鏵’暫時還很難煉製。隻能做幾柄傳世的神兵利器。不過,更可以用來製造車床上的刀具,去加工鋼鐵。所以說,一件事,好與不好,也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更要用事實做見證,不能隨便一看就下定論,更不能因為其物不古,便覺得沒用。”

韓岡稍稍停了一下,所有人都很認真的在聽著他的發言,越來越多人聽到消息後,趕了過來,聚集在著院中。

韓岡稍稍提高了一點嗓門,“說到頭腦,這又是一個今人勝古人的例子。孟子曰‘心之官則思’,又所謂心猿意馬。人之思慮,其由心發,古人是如此認為的。”

韓岡沒提‘從心所欲不逾矩’,但在場的人,比起孟子之言,當然更熟悉孔夫子的話,一個個都聯想了起來。

“但是現在,我們通過數以百計實驗,數以千計的例證,終於證明了,他們是錯的。”

冷熱癢痛,都是通過神經,傳導到脊髓,再從脊髓傳到大腦。而人和動物的行動,又是由大腦控製,經由脊髓驅動全身。

為了證明這個認識,河東軍醫院的醫官們,將不知多少實驗動物用各種辦法弄死弄殘。為了確認五髒六腑的作用,又不知多少實驗動物被弄死弄殘。

這些都是古人沒做,而今人做了。相比古人的話,今人的實驗更有可信度——你不信,可以做個實驗自己驗證一下。

但沒人敢直說孔夫子是錯的。

當初在看到論文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在這麽想了,可是在公開場合,還沒人敢說出來。

現在韓岡說了。

“心髒的作用就是輸送血液,將富含氧氣的動脈血從肺運到全身,再從全身將缺乏氧氣的靜脈血運到肺中。絕非古人所言,思慮皆出此處。”

韓岡視線掃過院內,強調道,“縱聖賢亦不能無錯!知識通過觀察和總結而來,通過印證而被世人認同,通過書本和教導來傳與後人,這是積累、傳承和修正過程。上古之人穴居,而後有有巢氏。上古之人生食,而後有燧人氏。而今人之居,不僅遠勝有巢氏之時,亦勝過三代之時。今人之食,不僅遠勝燧人氏之時,亦勝過三代之時。故而今人智識是學自先人,又加己識於其中。其勝於古人,乃是理所當然。不勝之故,乃其不學不思也。”

宰相的演講,主旨既是今人勝古。

即使區區學會的會員,在知識上,也能勝過古之聖人。

騰起的虛榮心和自豪感,於每一位在場會員心中盤繞。

同樣的話,親耳從宰相口中聽來,感覺遠比《自然》上的評論更直接,也更有煽動力。

同樣的話,說在會員們剛剛抵達時,和說在已經感受到學會作用的現在,給人的感覺亦是不同。

章回的心中一片火熱,恨不得立刻就投身到下一輪的研究當中。但耳邊卻聽見不知何時,來到身邊的友人疑惑的低聲,

“相公……這是要做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