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謠
字體:16+-

第十五章 青冥歌

青冥歌萬闋,策馬揚鞭,衣塵過三千。踏滅關河嘯,穿柳長劍,酒入辯真言。

與何人仰天,一笑翩翩,驛站落橋邊。醉山巔,空搖綠影月弓似箭,樓台空掛劍,一別經年,為誰撥斷琴弦。朗月又複圓,西風睡蓮,猶作謫下仙。平臥望溪淺,江湖路遠,孤舟寂寞眼。

且笑一夜煙霏白衣,青絲纏繾綣。

青冥歌,為青冥洞天門派典籍,記錄了青冥洞天的幾經沉浮,以及在每一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裏崛起的每一個英雄人物,在這些人物當中,當之無愧的精神領袖毫無疑問就是青冥洞天的創始人青冥子,青冥子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在日後的青冥洞天內,有關於青冥子的故事,一代傳於一代經久不息,【青冥歌】開篇的這一首歌就是歌繪青冥子翩翩一生。

遙想當年青冥子,崢嶸一生,抖一抖腳,整個西原都要為之而震顫,一把青蓮長劍問遍同輩之人,無人敢攖其鋒。甚至就連青冥洞天也在一時間敢於和世家聖地叫板,鍾鳴鼎食飛虹滿天。

韓易細細讀來,不禁為青冥子的傳奇一生而唏噓感慨,強大到如同青冥子一般的人物,那又會是何等的境界?

光曦境界?

那決然是不可能的,盡管在凡人的眼裏光曦境界能夠駕馭飛虹,瞬間飛越千裏,但是在一般修者眼裏,如果將修為等級比作一座高山,那麽光曦境界最多隻是處於山峰的半腰而已。

“究竟到哪一天我才能夠擁有青冥子祖師那等強悍的修為?”韓易在心裏充滿了無比的向往,此時在韓易的心中,青冥子就像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不過即使山再高,終其一生,也可攀援而過,如果還沒開始就已經因為畏懼而退怯,那麽豈不是在修煉之上自負牢籠,永無可能尋得仙家之道?”

不過更大的疑惑在韓易的心裏升起,閱遍整篇青冥歌,也不曾看見有關青冥子後半生的描述,文中隱隱所述,青冥子至死也未曾證得仙道,最後壽元耗盡含恨而終,終不能踏入長生之列,如此崢嶸人物,也不能求得仙道……那世界上還有幾人能夠成仙?

韓易又將青冥歌中敘述的所有英雄人物全部看了一遍,沒有一個修成傳說當中的仙身,這麽說來整個青冥洞天就從未出現過真正的仙……

古人有雲:仙,長生之遷也。

若能夠修煉成仙,便擁有無盡壽元,與天地同壽,侶魚蝦而友麋鹿,飛虹而去駕鶴而歸,逍遙自在於天地之間。

但是,這世間上可真有仙?韓易不禁為之而大惑。在心中思慮許久,終覺自己不過是在杞人憂天,現在自己才丹海一重境界,距離光曦境界尚不知有幾千幾萬裏之遙,就妄想長生之事,豈不是好高騖遠?

苦笑著搖了搖頭,韓易收好記載著《青冥歌》的那枚玉簡,取出《太荒通史》,太荒通史是描述太荒大陸的典籍,其中內容包括太荒大陸的地形分布,迄今為止為人所知的生靈種類,以及那些震古爍今的天才人物,甚至關於逆天的藥草和珍惜的靈獸都有詳盡的描述。

閱讀《太荒通史》,韓易有一種井底之蛙的感覺,到了現在才知道自己認識的世界相比於整個太荒大陸而言,是多麽的微乎其微。

曾幾何時,韓易以為突國是一個遼闊無際的國家,在他的眼裏,這就是他的世界。

殊不知,突國隻是西原當中一個極小的國家,在蒼蒼茫茫的西原之上,類似突國這等小國數以百計,小國之間常年殺伐征戰,烽煙不絕。西原之大,凡人窮其一生無法走過百之一二,修者強大如光曦之境,駕馭飛虹曆經一生也無法橫渡。

而且西原僅僅隻是整個太荒大陸當中的五大部分之一。

東澤、西原、南荒、北漠、中州,構成了太荒大陸的五大部分,西原之外的四大區域每一個部分的麵積都不亞於西原,尤其是北漠,更是浩渺無邊,比之西原尤勝數倍!

由此可知,整個太荒大陸有多麽的浩大。太荒大陸是太古洪荒時期流傳下來的大陸,太荒之名也便是出自於此。在這片神器的土地之上,流傳著無數飄渺而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慢慢品讀之間,韓易經不住心馳神往,沉浸其中久久難以自拔。

將《太荒通史》泛讀一遍,竟然恍惚之間過了數個時辰,天色漸黑,韓易所在之地處於山林之間,此時已經是黑暗彌散,夜鶯輕啼,鷓鴣低吟,一股僻靜而清冷的氣息從四野之中匯聚在一起。

從蒲團上站起身子,韓易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細步走到庭院之外,門口處已經放置了一個竹籃,想必張儀已經來過,但是進不了這座被陣法護住的庭院,便隻好將飯菜放在了門口。對於張儀,韓易並無好感,所以也不想和張儀有過多交集。

飯菜入肚,韓易便將竹籃再次放在門外,又在庭院裏打了一通拳法,這才回到屋裏取出《長生經》,【長生經】其名甚大,意為修者長生,然此長生非彼長生,並非指真正的長生仙境,隻不過是延長生機的意思罷了,因為在心裏早已經料到如此,所以韓易並沒有什麽失望。丹海之境若能修得大圓滿,臻至彼岸之境,人之壽命可成倍增長,此處【長生經】大抵也就是此意。

“凡修長生久視者,先忘意,無七件事,方始得成。故曰,先須靜意。無散亂、無煩怒、無起著、無妄想、無貪愛、無邪淫、無放逸。凡修道散亂,其意不堅,何時得就。若有嗔怒,其心神燥,放逸成散亂也。又不得起諸緣著,故修之要一意精勤,無諸妄想。又其意多為貪愛起邪淫,故其心不忘,其事不成。但無貪愛,豈有邪淫。凡修身一誌,不要放逸,若放逸則不成。假使一年功修得十一個月日已上,放卻一兩日再修之,前功勞皆失也。是故不離時晌放逸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