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之我問長生
字體:16+-

第258章 佛魔大戰,天龍落幕(二十八)

苦逼的群雄,將‘劍魔’所言與自家苦逼的遭遇兩相印證,終於發現了自己苦逼的根源……

‘劍魔-葉孤城’平視‘玉佛’白起,雙眸之中殺機爆熾,寒光森森,令人一見之下便覺得不寒而栗,更無一人敢與‘劍魔’森寒如冰的目光對視:

“而且尤為重要的一點,這個法術隻有為兄親自解除之後,這些人的靈魂方可重歸幽冥地府,否則的話,即便是師弟你將為兄斬殺,這些人的靈魂也會永生永世的被拘禁在如今的這幅驅殼之中,作為我‘劍魔-葉孤城’的‘使魔’繼續戰鬥廝殺下去,永無終結之日!師弟啊,你告訴為兄,你要如何超度他們呢?啊哈哈哈哈……”

‘劍魔-葉孤城’哈哈狂笑,氣焰熏天,一時無兩,聽在群雄耳中是那麽的刺耳生痛,而且‘劍魔’言語之中蘊含的那猶如奔騰怒濤一般,滿溢而出的惡念與殺機,令群雄均是不寒而栗。

不但如此,群雄細細琢磨‘劍魔’言語之中所表達出的恐怖真相,更是感到心膽俱裂,惶惶不可終日,整個人如墜冰窖一般,牙關上下顫抖‘咯咯’作響,心中驚駭若死:

“這‘劍魔-葉孤城’的一身魔功居然如此詭異恐怖,若是當真如他所言一般,唯有‘劍魔’他自己方能解除此法,否則的話便是‘劍魔’死了,這些人不人,鬼不鬼的‘使魔’依舊可以為禍人間,這便如何是好……”

白起這廝之所以當著天下群雄的麵,將自家這‘穢土轉生’之術的種種優點盡數和盤托出,所為的就是要在群雄心中埋下‘使魔’乃是人力不可抵擋存在的恐怖種子,給白起之後的算計做下伏筆後手。

不過是片刻工夫,在漫天飄落的冥紙塵垢不斷聚集之下,那群殺不死,打不爛,滾刀肉一般的‘使魔’,便已經重新聚成人形,恢複如初,紛紛繼續嚎叫怒吼著向‘玉佛’白起掩殺過去。

這壁廂群雄心中琢磨來,琢磨去,亦未想出如果‘玉佛’尊者當真不幸落敗,他們該當如何是好的當口兒,就見得‘劍魔-葉孤城’座下的那群詭異‘使魔’,已然恢複如初,亦複鬼吼鬼叫的掩殺上來!

而且看其一個個紅光滿麵,聲音嘹亮的生猛表現,無論如何也不像是剛剛被打得不成人形,爆成了一團血肉齏粉的樣子,仿佛適才‘玉佛’尊者那天傾地陷的霸道一拳,隻是隔靴搔癢一般徒勞無功。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刹,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複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群雄正自心中愁苦無奈之時,耳邊卻忽然傳來了一陣誦經念佛之聲,聽其聲音誦經的人正是‘玉佛’尊者無疑。

‘玉佛’尊者這誦經之聲,初始之時隱隱約約,虛無縹緲,仿佛是有人在耳邊低聲呢喃,又似乎是自極遠的天際傳來,輕不可聞令人聽不真切……

然而‘玉佛’尊者這誦經念佛之聲,卻一直在逐步拔高,猶似無止無盡一般,到得後來這祈願祝禱之聲,已然如同九霄雷鳴,西天佛音一般,轟轟然響徹於天地之間,仿佛是這天地之間的芸芸眾生,草木鳥獸,山川河嶽……都在隨著‘玉佛’的聲音而齊聲附和,稱讚歌頌一般。

這聲音雖至大至響,恢弘已極,但聽在群雄耳中卻更無一絲一毫的刺耳之感,唯有一股無匹的宏願偉力,慈悲祥和,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的震徹人心,令得群雄不由自主的便跟著‘玉佛’尊者的聲音,齊齊高聲念動我佛宏願,皈依之心油然而生!

一時之間,封禪台上盡是天音,妙音,梵音,莊嚴神聖,祥和肅穆的誦經禪唱之聲響成一片,屢屢不絕於耳,真個好似靈山勝境,西方極樂重現人間。

群雄隻覺得‘玉佛’尊者的聲音仿佛能夠滌蕩人心一般,各人心中的恐懼忐忑,憂愁煩惱,在隨著‘玉佛’尊者高聲念誦佛偈的時候,都漸漸消散無蹤。

恍若搬開了心頭的一塊千鈞巨石,掃去了心間積滿的塵埃汙濁,群雄就感到整個人霎時間變得內外明澈,淨無瑕穢,眼前一片風光霽月,心中亦盡是平靜喜樂,安寧祥和。

群雄仿佛恍惚之間,覺得自己變成了離水已久,就快要幹渴而死的魚兒,重新被放回了大海之中,從此海闊天高任憑馳騁,那種自由自在,舒服暢快的感覺,令得群雄各人心頭盡皆有一種無以言表的感動,震撼。

話說白起這廝見得群雄如此反應,心中自是知曉自家的算計已然得逞,白大爺見得此種情形,心下亦很是有些個得意,暗暗思忖讚歎:

“無怪乎那些個佛門老禿們,無論在哪個位麵世界,均可有一席之地!不但功法神通個個賣相絕佳,這般蠱惑人心的手段更是犀利非常啊,唯一能夠勸說法寶投誠,納頭便拜的‘舌識’神通,忽悠起這些凡夫俗子來,不要太給力的說!”

白起一般感歎著佛門‘舌識’,配合‘天龍禪唱’這門佛門小神通,一起施展之後所產生的神棍光環效應,一邊微微側目向著中央擂台之上的自家分身望去。

隻見得那廝正自懷抱寶劍,傲然站立於擂台之上,麵容無喜無悲,一派無口無麵無心的三無表情,堅冷若冰,遺世而獨立,白起見了都不由心中暗罵:“好個騷包!”

‘劍魔-葉孤城’亦是雙眸之中奇光閃動,朝著自家本尊望來,兩人本就互為一體,一而二,二而一,心中自有默契,互相之間以神念交流一番,便即心照不宣,各自依計行事,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