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謀
字體:16+-

第八百六十章 諸葛亮之計算(中)

諸葛瑾聽周瑜來勸,不由躊躇起來。周瑜忙向孫策打去眼色,孫策亦親自來乞,諸葛瑾最終還是以忠義為重,應諾下來。孫策大喜,重賞諸葛瑾,遂召諸葛瑾老小,虛監在府。然後修書一封,命諸葛瑾往荊州而去。

不致日,諸葛瑾來到荊州,先使人報知諸葛亮。卻說諸葛亮先日夜觀星象,見南方煞星璀璨,不久必有慘烈戰事。諸葛亮以其超絕智慧,一一推算,已有定奪。當日,諸葛亮與潘鳳正是議事,潘鳳得知其兄入荊州,神色一凝,疑聲向諸葛亮問道。

“令兄此來為何?”

諸葛亮不假思索,便立即答道。

“必是來索南郡耳。”

潘鳳聽言大驚,急說道。

“南郡乃荊州重地,絕不可失。軍師萬不可應允此事!”

“二將軍放心,南郡之重,亮如何不知?且先靜觀其成,亮自有計策應付。”

諸葛亮胸有成竹,仿佛一切皆在他預料之中,遂與潘鳳教到如此如此。潘鳳暗暗謹記在心。

計會已定,諸葛亮遂與潘鳳出郭接諸葛瑾,諸葛亮引著其兄,不到私宅,徑入賓館。參拜畢,諸葛瑾並無索取南郡,反倒是猝然放聲大哭。

諸葛亮忙向諸葛瑾安撫道。

“兄長有事但說。何故發哀?”

諸葛瑾淚水如泉,慘呼道。

“二弟所有不知,兄一家老小被吳侯所擒,危在旦夕呐!”

諸葛亮雙目一瞪,故裝震怒喝道。

“吳侯如此,莫非是為亮不還南郡乎?因弟之故,執下兄長老小,弟心何安?兄休憂慮,弟自有計還南郡便了!”

諸葛瑾聽言大喜,即要拜謝其弟諸葛亮。就在此時,潘鳳暴瞪鳳目,怒聲咆哮道。

“不可!!我兄不在荊州,茲事體大,當應待我兄回來再做定論。軍師即為人臣,豈可一人獨做主意!此實乃情理難容!!!”

諸葛亮聽言,哭拜於地,向潘鳳求道。

“吳侯執下亮之兄長老小,倘若不還,我兄將全家被戮。兄死,亮豈能獨生?望二將軍看亮之麵,將南郡還了東吳,全亮兄弟之情!亮以死報之主公!!”

潘鳳再三不肯,諸葛亮隻是哭求。諸葛瑾暗暗看在眼裏,見其弟哭得這般淒慘,亦是於心不忍。潘鳳臉色冷冽,對著跪伏在地的諸葛亮,扯聲大喝道。

“我與我兄桃園結義,誓共匡扶漢室。荊州本大漢疆土,豈得妄以尺寸與人?更何況今我兄不在此地,未有我兄允偌,誰敢讓予荊州寸土,我必不饒他!!!”

諸葛亮見狀,哭不止聲,悲痛欲絕。諸葛瑾忙向潘鳳求道。

“今吳侯執下瑾老小,若不得荊州,必將被誅。望將軍憐之!”

潘鳳聽言冷笑,向諸葛瑾喝道。

“此來孫伯符之譎計,如何瞞得我過!”

諸葛瑾見潘鳳這般無情,厲聲喝道。

“劉玄德幸得我弟所助,得之荊州之地。今我弟不過僅僅索取一個南郡,以救我家老小。將軍何太無麵目耶!?”

潘鳳鳳目一瞪,刹地掣出腰間利劍,詳裝大怒喝道。

“休得再言!否則別怪潘某此劍上並無麵目!!!!”

諸葛亮忿然來阻,孫乾亦勸道。

“若將軍要害諸葛瑾,軍師麵上不好看,有傷軍師與主公情義,望將軍息怒!!!”

潘鳳聽言,方才止怒,斜視著諸葛瑾,殺氣騰騰冷聲而道。

“孫伯符欲要兵不血刃取我荊州南郡,如此狡詐,豈能瞞得世人?今日若不是看在軍師麵上,教你回不得東吳!!!”

諸葛瑾滿麵羞慚,諸葛亮在旁左右為難,與潘鳳更是爭執起來。潘鳳態度極硬,對以南郡換得諸葛瑾老小無患之事,死口不放。諸葛亮氣得連連咆哮,最後更是怒氣攻心,昏厥過去。眾人惶急,忙請來大夫醫治。議席不歡而散,諸葛瑾告辭而去,心想其弟諸葛亮,為顧全手足之情,不惜與潘鳳反目成仇,撕破臉皮。他日若劉備得知,隻怕諸葛亮未來的日子,絕不會好過。而且諸葛亮乃是忠誠之人,曾有言,他一生隻仕一主。諸葛瑾深知諸葛亮的脾性,心知諸葛亮寧願退隱山林,亦絕無可能轉投於孫策麾下。

諸葛瑾一邊在想,一邊歎氣。至夜,諸葛亮來尋見,跪地直叫其無能,救不得兄長老小。諸葛瑾生性仁善,見諸葛亮如此,終敵不過良心,萌生了退意,與諸葛亮說道。

“二弟不必如此。你我各仕其主,皆身不由己。兄長家中老小之事,便不要在勞煩弟操心,我自有計策解圍。

不過今見弟因兄長之事,與潘無雙反目成仇。潘無雙乃劉玄德結義兄弟,日後劉玄德必因此事與弟離心。我主吳侯孫伯符,乃當世雄主,割據江東,兼合揚、交二州,長沙、桂陽之地,威震江南。弟何不轉投我主麾下,我主必然以國士之禮而待之!”

諸葛亮聽言,刹地轟然大怒,厲聲喝道。

“我為兄長之事,寧願與潘無雙撕破臉皮。今兄長卻欲陷孔明於不仁不義!!此事休得再提,否則孔明定與兄長斷絕手足之情!!!”

諸葛瑾見諸葛亮果真大發雷霆,連忙柔聲安撫。少頃,諸葛亮怒火稍稍褪去,與諸葛瑾說道。

“兄長且逗留些許日子。容弟思慮數日,想出完全之策。兄長家小之禍,皆因孔明之故,孔明絕不會袖手旁故。”

諸葛瑾不得已,便暫且留於荊州。就在此時,曹操在荊州與襄陽分界集聚兵馬,荊州細作見曹軍旌旗飄揚,兵戈遮天蔽日,糧車器械,車水如龍。荊州細作見之大驚,忙向荊州趕回稟報諸葛亮。

諸葛亮聽得回報,卻不慌張,遂請荊州諸臣共議良策。同時又派人在城中,暗中傳言曹操南征之事。諸臣聽言,皆是驚駭。諸葛亮卻是笑道,他此舉自有深意,不必多疑。

少頃,孫乾出席拱手作禮而道。

“先前聽聞,曹操正於河內分界大聚兵馬,大有征伐西北之意。眼下他又在襄陽境界聚集大兵,難不成曹操欲同時共舉北伐南征之事?!”

諸葛亮聽言,淡然一笑,拂動鵝毛扇說道。

“非也。曹孟德此人素來行事謹慎,雖善施奇謀,但每每奇中帶穩。依亮之見,這大多是曹孟德的疑兵之計。他故意在河內分界虛張聲勢,賺得我等以為其一心二用,有所鬆懈。此時,曹操大多在全心籌備南征之事!”

“軍師何以得知?”

孫乾臉色一凝,疑聲問道。諸葛亮渾身散發著一股令人信服的睿智,輕聲而道。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據探子回報,曹操連日聚合重糧於宛縣,對荊州必有圖謀之心。反之據先前探子回報,曹操在河內分界,隻見兵動,不見任何糧草押至。亮據此,故而料知。”

諸葛亮這一分析,頓時眾臣信了幾分。蒯越急出席諫言道。

“曹操勢大,急難抵敵,不如說服東吳孫策,以為應援,聯合兩家之力,共同抵抗曹操!”

蒯越說畢,孫乾便是臉色一變說道。

“江東俊傑極多,必有遠謀,且孫策對荊州素來虎視眈眈,安肯出兵來援。更何況今孫策派軍師之兄諸葛瑾,來取南郡。若不還之,孫策必然懷恨在心。隻怕到時孫策不但不出兵來援,反而乘虛而入,奪取南郡、江夏二郡!”

孫乾此言一落,眾人遂將目光暗暗投向潘鳳,然後又轉向諸葛亮,眼裏皆有濃烈的擔憂之色。諸葛亮卻是與潘鳳對視而笑,與眾人說道。

“諸公不必多慮。先日之事,亮與二將軍,實乃做戲。今曹操欲要南征,亮正有理由來安撫孫策。”

諸葛亮甚是神秘,好似早有定奪。蒯越躊躇一陣,還是發言勸道。

“茲事體大。軍師何不發書問與皇叔,再做定論?”

諸葛亮皓目刹地一凝,指著案上劍印,凝聲而道。

“我主入川前,早有吩咐,荊州大小事務,皆可由我一人做主。此劍印,乃我主所賜。凡有異議者,斬!!”

諸葛亮此言一落,潘鳳把手握在劍柄,圓瞪鳳目,怒視眾人。蒯越見狀,不敢再言。諸葛亮遂又與眾人說道,但且靜待數日,數日後事態便可明朗。眾臣皆疑而散。

卻說諸葛瑾在賓館一連數日,見城內人心惶惶,城內兵馬多有動靜。諸葛瑾心中疑慮,暗尋其弟諸葛亮問之。諸葛瑾至諸葛亮府邸,諸葛亮眉頭深鎖,將諸葛瑾迎入廳中,聽諸葛瑾問起,諸葛亮歎氣而道。

“兄長有所不知。亮正為兄長家小之事思計,哪知數日前,細作回報。曹操於宛縣大聚兵馬,欲要出兵南征。亮受皇叔之命,據守荊州,萬不敢令荊州有失,故而怠慢了兄長之事,還望兄長莫怪。”

諸葛瑾一聽曹操欲要出兵南下,頓時色變,連忙知道。

“弟可知曹軍約有幾何?!”

諸葛亮心裏一喜,但表麵卻仍做著苦惱之色,答道。

“據探子回報。足有二十萬餘。但曹操割據中原,強占半壁江山,勢鼎天下,傳聞其麾下爪牙近有百萬之眾。亮隻怕,這二十萬兵馬不過隻是來探我荊州虛實,日後曹操定會徐徐增兵,盡取江南之地,方可罷休!”

諸葛瑾聽言大驚失色,連忙又問。

“若是如此,弟可有計策抗敵?”

“想我荊州兵微將寡,且腹背皆有強敵據守。若曹操當真揮兵南下,弟縱使合荊襄之眾拚死亦難擋之。更何況,吳侯在江東對南郡、江夏之地,虎視眈眈。為提防吳侯,又要分去我不少兵馬。

他日若曹操當真殺入荊州,徐徐聚兵百萬,隻怕江南之地,盡落曹操之手。即時,天下又有何人能擋其鋒芒?如此,弟縱有天大能耐,怎奈時勢所驅,亦難抵曹賊之勢也!”

諸葛亮詳裝悲痛,心灰意冷之色。諸葛瑾看得心慌,一時間思緒萬分,忽一念頭升起,急與諸葛亮說道。

“我主孫伯符,虎踞天下之南,兵精糧足,又極敬賢禮士,江表英雄,多歸附之。且先前,孫劉兩家聯好結盟,弟何不往結東吳,見我家主公,以共圖大事!?”

諸葛亮聽言,心中大喜,卻又故作遲疑而道。

“可近年吳侯因南郡之事,對我荊州結怨。若我趕赴江東,隻怕不得吳侯待見。更何況弟我,曾率兵與吳侯作戰,江東不少俊傑死於戰事。此行貿然進往江東,若是有個萬一,弟性命不保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