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謀
字體:16+-

終章 天下一統

於此,唐帝文翰成功借助火藥,力挽狂瀾,大敗將近百萬魏軍。其中被大火燒死者,近有數十萬之眾,被擒者亦有十數萬之眾。此番戰役之慘烈,可謂是古往今來,絕無僅有。虎牢關後的大火,燒了足足有半個月的時間。那本是綠茵彌漫的山嶺,卻成了荒蕪,寸草不生之地。而死於其中的魏人,不計其數。至此十數年後,後世不少道者經過此處,皆說此處充滿了陰魂怨靈,乃大凶之地,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且說,當日魏帝曹操戰敗,大魏丞相賈詡留下一部兵馬把守虎牢關口,收拾殘兵,以擋西唐之勢。隨後,賈詡引兵立馬望洛陽撤去,以備即將而來的大亂。在歸去途中,隻見十萬餘魏兵潰不成軍,無不忐忑不安,各個麵帶懼色,那一幕幕毀天滅地的光景不斷在眾人腦海回蕩。軍中更是傳出不少謠言,說唐帝文翰方才是真命天子,得天所助,故方能有這等操雷降火的神力。這些殘兵敗將已失去了戰意,更無廝殺之心。而就在此時,曹操病重,急召賈詡、曹彰來見。

“朕兵…戎一生,殺虐…無數,昔年..天下..諸侯,多敗…於朕之..手也,朕素來..多討人..之地,伐..他人..之國。今日..成矣…敗矣…皆為天…命也…朕膝下多子,唯二子丕…三子彰…有帝者之風…若大魏..占據…大勢…二子丕定能…為一代明君…可如今大魏國..將不保,乃存亡…危急之..秋,三子彰脾…性果敢,百折..不屈,早年雖處…事急躁..有失穩重,但如今經…過多年..磨礪,已成大..器,可繼朕…之帝位,為一..國之君,以擋..西唐..之侵!”

曹操言畢,嘶聲咆哮,須臾斷氣。賈詡、曹彰兩人痛聲慟哭,軍中將士聽聞哭聲淒厲,皆猜得魏帝駕崩,紛紛隨之哭泣。很快,十餘萬兵士皆痛哭起來,哭聲傳遍方圓數十裏內。

魏帝曹操死後半月,唐帝文翰率領數十萬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攻破虎牢關,擒下足足數萬殘兵。文翰一路大舉進攻,一月內攻城拔寨,直搗黃龍,殺至魏都洛陽。大魏丞相賈詡,率領文武百官,十數萬兵馬據守皇都。此間,文翰又從西唐河間調來數百尊轟雷炮。於是文翰先以轟雷炮連夜攻打,破其城郭。不即半月,洛陽城郭盡毀,賈詡令諸將一並數萬兵馬擁護曹彰逃脫。數十萬唐軍攻入洛陽,賈詡寧死不屈,自刎而死。大魏太尉華歆,率一眾文武降於西唐。

另一邊,曹丕把守荊州,聽聞其父皇麾下百萬大軍敗於虎牢關,駕崩於撤軍途中,大驚失色,立馬征集兵馬,欲去趕援洛陽。哪知曹丕輜重剛走,便又聽細作來報,洛陽失守。丞相賈詡自刎而死,太尉華歆率朝中百官投了西唐,唯有三皇子曹彰率數萬兵眾突破重圍,正往荊州趕來。曹丕聞報,又是驚愕又是悲愴,急教麾下將士前往接應。此時,曹丕麾下官吏卻勸告曹丕提防曹彰,先帝駕崩,帝位未立,若是曹彰有意強奪帝位,如之奈何。曹丕卻不知曹操臨死立下遺囑,乃是教曹彰繼承帝位。曹丕本是太子,理應繼承帝位,此下聽麾下官吏一說,不免起了忌憚之心,便教諸軍埋伏於城郭之內,先是試探。若是曹彰欲爭帝位,便唯有狠下死手。

昌武三年,三月。曹彰率兵趕到襄陽,卻是料到其二哥曹丕不會輕易相容,遂獨身來到城郭外來見曹丕。曹丕見曹彰並無率兵,遂是安心,出城郭來見曹彰。曹彰跪伏於地,哭泣而言,道說喪父之痛,國破之難。曹丕聽之,亦是痛哭不已。曹彰遂又道,願奉其為帝,竭力相輔。原來曹彰,心知曹丕心懷大誌,野心蓬勃,絕不願居於人下。倘若兄弟相爭,以此下岌岌可危的局勢,大魏無需多久,便將被西唐吞沒。曹丕聞言大喜,遂封曹彰為晉王,其麾下部將一一封賞,收攏曹彰兵馬,合兵足有十數萬,把守襄陽。

與此同時,在吳北之地。卻說張頜聽聞魏帝曹操駕崩,洛陽失守,氣憤不已,便欲起兵趕往荊州,一並抵擋數十萬西唐大軍。司馬懿卻是勸說,張頜且先按兵不動,提防龐德從吳南出兵,來犯吳北。曹操對張頜有知遇之恩,故張頜對大魏亦是忠心耿耿,當下不顧司馬懿之勸,起兵八萬,急望荊州奔趕而去。司馬懿則率二萬兵眾,把守各處要口,提防吳南唐軍。

昌武三年,五月。唐帝文翰於洛陽安撫百姓已定,局勢稍穩。傳聞當初曹操病逝,文翰得知此事,慟哭不止,如喪骨肉兄弟。至此,文翰精神衰弱,少經戰事。這數月戰事,皆交予丞相龐統、扶風王徐晃兩人。且說,一日文翰正於洛陽宮殿,忽有流星馬急報,河東王關羽重傷難治,已在數月前病逝。文翰聞報,如遭晴天霹靂,大呼一聲,昏厥倒地。眾文武聽聞,紛紛來見。當夜,文翰醒來,悲痛不已。忽然又見宮外有人號慟而來,正是關興。文翰如似肝腸寸斷,大叫一聲,又哭絕於地。眾官嚇得勃然色變,急忙救醒。此後,文翰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隻是痛哭,淚濕衣襟,斑斑成血。龐統、徐晃、文舜與眾官再三勸解,皆是無用。於此,唐帝文翰日夜消瘦。

龐統聽聞張頜率兵來援襄陽,荊州足有數十萬大軍把守,急與文翰商議,諫言可教龐德從吳南發兵偷襲吳北。同時,又教張遼率蜀中兵馬,與此下據守洛陽的大軍兵分兩路,齊攻荊州。文翰許之,遂命扶風王徐晃為兵馬大元帥,趙雲為軍中副帥,龐統為軍師,一並大小將校率領三十萬兵馬攻打襄陽。徐晃慨然領命,為了一統江山之大業,強壓悲意,即日引兵出發。

同月,太常周瓏聽聞關羽之死,悲傷過度,病死家中。而田豐恐唐帝一時難以接受,令群臣暫且隱瞞此事,待天下局勢穩定,方再稟報。群臣皆覺是理,遂而依之。

昌武三年,八月。徐晃率三十萬大軍殺到襄陽,同時張遼亦率蜀中大軍,合眾八萬兵馬,襲擊荊州之後,兩路唐軍欲要前後夾攻,攻破荊州。所幸薑維、司馬昭早有發覺,引兵於南郡埋伏。而張遼素來行兵謹慎,兼之軍中又有成公英出謀劃策,及時識破了伏軍,並無大折兵馬。薑維小勝而退,於是薑維據守南郡與張遼對抗,戰況一時膠著,難分勝負。另一邊,徐晃率三十萬大軍殺至襄陽,曹丕率張頜、曹彰等驍將把守。兩軍兵力相當,西唐軍雖有轟雷炮這等攻城利器,但魏軍已有霹靂車據城而守。兩軍大小戰十數場,亦是勝負難分。

且說龐德領命,率吳南、交州共六萬大軍,殺往在吳北。司馬懿率二萬兵馬把守南昌。龐德以馬岱為先鋒。馬岱見魏軍兵弱,料其不敢輕舉妄動,心有輕視,急功近利,一路行軍火速,不料卻中了司馬懿的埋伏。馬岱更被司馬懿之長子,司馬師所殺。馬岱麾下萬餘兵馬,死傷過半,剩下的幾乎都被司馬懿軍所擒。龐德聞報大怒,複仇心切,又是中了司馬懿的激將法,以轟雷炮,連日狂攻南昌城。司馬懿先是已弱示之,龐德攻打北門,他則將兵士盡數撤往南門。約是七、八日後,南昌北門被破,龐德引兵盛勢突擊,殺入城內。司馬懿蓄勢而發,奮勇抵擋。龐德麾下兵馬大多疲憊,不敵司馬懿軍,敗退而撤。司馬懿又暗中教其子司馬師襲擊龐德軍營,燒毀其輜重。龐德軍輜重毀去大半,軍心大亂,司馬懿不日率兵進攻。龐德軍大敗而撤,龐德身中數箭,帶著數萬殘兵敗將,退守回吳南之境。

昌武五年,二月。唐帝文翰駕崩。全國上下無不驚動,前線諸軍各暫止戰事。張遼率兵退守回蜀地。徐晃亦率兵撤回中原。於此,荊州暫得太平。而此間連番大戰,西唐、魏軍皆有折損。曹丕聽從司馬昭之勸,先穩局勢,於襄陽登基,封張頜為兵馬大將軍,司馬懿為丞相。薑維、司馬兄弟皆為將候。

昌武五年,五月。文舜在西唐丞相龐統還有文武百官擁護下,登基繼位,追尊其父文翰為天蕩大帝,其母蔡琰昭烈皇後。其餘文武皆的封賞,大赦天下。

西唐、大魏兩國新帝初臨帝位,百廢俱興,於此天下得到了近年餘的太平。昌武六年一月,文舜應扶風王徐晃,丞相龐統,龍威大將軍趙雲還有一眾文武百官所諫,親率三十萬大軍攻打荊州襄陽,同月益州牧徐庶,驃騎大將軍張遼應帝命,率十萬蜀中兵馬殺往荊州。

昌武五年,西唐大軍初戰不利。扶風王徐晃之子徐蓋,被曹彰射殺。徐晃痛喪親子,不聽龐統所勸,貿然出戰,中了司馬昭之計,遭數萬魏軍圍困。龍威大將軍趙雲,不減當年之勇,率兵救下徐晃。怎知徐晃已老,身中數箭,到寨後便是折命。文舜聞得喪報大怒,遣龍威大將軍為軍中元帥,又重用鄧艾、羊枯等將,率數十萬大軍狂攻襄陽。在西唐諸將齊心協力之下,襄陽數月後被破。曹丕率殘兵敗將逃往東吳,卻被鄧艾引兵所截,折兵近數萬,方才逃去。

同年,徐庶以離間計,成功使得荊州世族造反。薑維難穩大局,被張遼蜀中大軍所破,南郡失守,退撤往東吳。於此,荊州盡落於西唐囊中。曹丕逃到東吳,教諸軍把守長江,據天險而苟存。

昌武六年,四月。諸葛恪為司馬懿內應,本欲率交州之民造反。怎知,交州官吏皆傾服西唐管轄,暗中通報龐德。龐德遂設宴,將諸葛恪斬殺,然後通報天子文舜。文舜聞報大怒,即大起兵馬,遣鄧艾為先鋒大將,先率十萬大軍攻往丹陽,同時龐德亦一邊調撥兵馬殺往吳北。張頜領命,率七萬水兵於長江與鄧艾大軍大戰。鄧艾軍船皆配以轟雷炮,又豈是魏軍可擋。張頜大敗,狼狽而逃,撤軍途中,重傷斃命。鄧艾強渡長江,速報之文舜。文舜大喜,立即率數十萬大軍渡過長江。薑維領命,引萬餘兵馬抵抗鄧艾先鋒大軍。同年,龐德又是出師不利,敗於司馬兄弟之手。龐德更被司馬昭設計埋伏,最終被司馬師所殺。過後不久,薑維軍被鄧艾軍攻破防線,薑維兵退始新。

昌武七年,六月。文舜親率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直搗黃龍,殺至吳縣。所幸司馬昭早料不測,司馬兄弟撤兵回援。連番惡戰之下,魏軍已無力回天。魏國晉王曹彰,勇闖敵營,欲斬西唐帝君文舜。最終卻被文舜擊敗,飲恨而死。

昌武七年,十月。吳縣被破。曹丕自刎而死。司馬家一族,幾乎盡數陣亡。司馬昭臨死乞求文舜,給司馬家留下血脈。文舜應之,收養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為養子。

至此,天下一統。天蕩大帝文翰,留下無數珍貴遺書,文舜收集後,命為《天蕩奇書》。數年後,文舜依承其父遺願,凡事以百姓之願為先,兢兢業業。同時,文舜又在《天蕩奇書》中,研發許多火器,征伐四方,擴疆開境。周邊鄰國無一俱之,文舜又依其父先年所教,先懾後禮,教附庸之國,盡學漢人文化。據後來史書記載,西唐帝國,國境浩蕩無邊。文舜又重於商業、軍事發展,後年大舉研發航業,西唐大軍,各處東征西討,渡過無邊浩海,收納百國。史稱文舜為‘天武大帝’。

全書終!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