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屠
字體:16+-

724,蕃軍(6)

高唐城前所發生的一切全都落在了鄭飛的眼中,眼看數萬漢軍已按照約定肩膀上綁著布繩,扔掉兵器往這邊逃來,鄭飛沒有猶豫,一聲令下,“行動!”

一麵戰鼓被敲響,雄渾的擂擂戰鼓聲瞬間響遍全場,霎那間,就像是同時得到了信號一樣,越來越多的戰鼓被擂響,剛剛還一片平靜的天道軍陣地沸騰了,早已在軍帳中、掩體後的將士們同時行動起來!

弓箭手們或來到已挖好的深溝前,或登到戰車、掩體之上,或登上用挖深溝所挖出來的土建築的高地,搭箭引弓,屏住呼吸,雙目緊緊盯著正在往此奔來的數萬人,分辨著攻擊的目標,

步兵們手持鋼刀盾牌,緊緊跟在弓箭手的後麵,組成一道萬人牆,隨時準備上陣殺敵,

在步兵的後麵則是由數萬騎組成的衝鋒軍,已作奇兵來用。

++++++++++++++++

漢軍中,衝在最前麵的是曾明義等騎馬的軍官,隨著越來越接近天道軍的陣地,他們已經發現了天道軍此時的動作,此時太陽已經完全升了起來,陽光灑滿大地,在陽光的映射下,天道軍手中數以十萬計的箭支散射著如同繁星般璀璨的光芒,卻也同樣讓人感到了一種發自肺腑的恐懼,可以想象,這麽多萬支箭如果對著漢軍射來,而漢軍手中又都已是手無寸鐵,隻怕頃刻就能置數萬漢軍於死地!

但令曾明義等人疑惑的是,在天道軍陣前,那一道寬達兩三丈的長溝還在,並且在長溝上也沒有搭建任何通道,漢軍們既不是蛤蟆,根本跳不過去,也沒有長翅膀飛不過去,天道軍這是啥意思?難道還不放心把自己放進他們的陣地?

亦或是……,曾明義不由打了一個冷顫,難道這一切都是天道軍所設下的詭計?他們根本不會接納漢軍的投誠,而是要用這種方法置漢軍於死地,以達到分化遼軍、削弱遼軍實力的最終目的?!

更令曾明義感到恐懼的是,他們已經聽到了從身後傳來的遼軍騎兵的馬蹄聲,還有跟在最後麵的同伴被契丹騎兵砍殺前所發出的慘烈的叫聲,契丹軍已經殺來了!

此時的情形正是,後有追兵,自己卻已手無寸鐵無法抵抗,前無出路,亦不知對方是真願意給條生路還是要置自己大軍於死地!

一瞬間,曾明義等人都有些猶豫了,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深深的恐懼,往前行進的速度也不禁慢了些,

但饒是如此,他們仍舊終於來到了深溝之前,幸運的是,天道軍手中的弓箭也沒有朝他們射出,

曾明義暗暗鬆了一口氣,趕忙隔著長溝對天道軍喊道,“我等已如約來降,請速搭通道讓我們過去!”

隻聽他話音剛落,天道軍中無數人都在朝他們喊道,

“跳!”

“跳下去!”

“快跳!”

……,

曾明義等人不禁愣住了,跳?難道是要大家往溝裏跳?

眾人低頭打量了一下這深溝,寬約兩丈七八步,深約丈半,溝壁也挖得極直,一點可以用於攀爬的著力點都沒有,這要跳下去,雖說摔不死,可若沒有梯子之類的,要再想往上爬也不可能,天道軍又都是全副武裝的等在溝上,等於說是猛獸入井,往後便隻能任天道軍宰割了,

他們這一停,後麵的整個漢軍數萬人也逐漸追了上來,跟著他們停了下來,而後麵的遼軍騎兵則距離他們也更近了!

曾明義往後看了一眼,隻見越來越多的契丹兵已經追了上來,反正再等下去也是個死,那就權且再信天道軍一次吧!

曾明義把心一橫,率先下馬往前一下子跳進了坑中,有他這一帶頭,剩下的人也都不再猶豫了,紛紛順著溝壁或跳進、或滑進了溝內,一處溝填滿了人,則趕忙朝著另外一處去跳,

越來越多的漢軍消失在了溝前,但天道軍的弓箭手們仍在等待著,

終於,追來的遼軍騎兵進入了他們的射程,

天道軍也正式對契丹兵發起了進攻,在箭如雨下的攻擊下,雖然不可避免的誤傷了許多跟契丹兵距離很近的漢兵,但契丹兵的行進速度也終於為之一緩,

契丹兵又抵擋了一陣,但眼見再無法繼續往前推進,而漢軍大部分都已“消失”在了地平麵上,前方又是大長溝根本無法通過,更主要的是他們來此追擊也是一時興起所為,並沒有得到來自耶律大石或蕭察剌的命令,也無法確定自己在此拚死衝鋒後是否還有援軍來支援他們,最終,他們也隻能在留下幾百具屍體後無奈後退返回了高唐城。

而此時的深溝內,數萬漢兵已將整個深溝擠得滿滿當當,人滿為患,幸運的尚還有立足之地,至於一些比較倒黴的,剛剛在跳下來的時候沒站穩倒在了地上,還沒等爬起來又被後麵跳下來的人給壓住、踩住的也大有人在,所幸是大軍已經快兩天沒吃飯了,眾人肚中都已空空,既無飯食也無屎尿,否則還真指不定要麽會從嘴中擠出來點東西,要麽就從下麵擠出來點東西,

曾明義與一幹最先跳進溝中的軍都指揮使與軍都虞侯們別看是官,但在這種環境中也沒啥特權了,而他們剛剛跳的地方又是跟著跳的人最多也最密集的地方,那真叫一個擠啊,但曾明義此時也顧不得那麽多了,自他剛剛一咬牙跳下來後就始終沒忘觀察上麵的情況,從兩丈寬的溝口往上看,隻見箭如雨飛,而且大多數都是從天道軍這邊射出的,後來看著飛箭的頻率逐漸少了許多,從上麵傳來的馬蹄聲也漸漸開始遠去,曾明義的心終於放寬了一大半,很顯然,看來遼軍已經被打退了!

但看著幾乎整個漢軍營的人都擠在了這溝中,曾明義的心又不由揪了起來,照目前這個樣子,整個大軍幾乎已經等於完全喪失了反抗的能力,在溝上麵的天道軍隻要稍稍起了殺心,再稍稍有所動作,比如往坑裏填個土啊,放過火啊,澆個水啊,甚至是幾十萬人一起往裏撒尿,自己這幾萬人就得全部交待在這裏!

在曾明義忐忑的等待中,隻見溝邊很快出現了天道軍士兵的身影,他們隻冒了個頭往裏看了看就又消失了,就在曾明義愈發緊張的時候,終於,一道道梯子從溝邊被續了下來,耳邊同時傳來上麵天道軍的喊聲,“漢軍營的兄弟們受苦了,都上來吧,記住,不準帶任何兵器,發現一把,周圍百人全部處死!”

曾明義已不知該用何種語言來形容自己的心情,他知道自己賭對了,今天看來是死不了了!

地裏逃生的漢兵們開始順著梯子往上爬,而在聽了天道軍的警告後,個別偷偷夾藏了匕首之類兵器的也都悄悄扔掉了,等他們爬上地麵,隻見數倍於他們的步兵早已準備就緒,虎視眈眈,不知多少騎兵也在四周不停的巡遊著,弓箭手們仍待在原處,手中的弓箭雖沒有瞄準這些人,但仍掛在弓上的箭也表明他們若想發起進攻也隻不過是光秒之間的事,所有的一切都清楚的透露著一個信息,警告這些剛剛投誠的漢兵,不要動什麽歪腦筋,滅掉你們輕而易舉!

漢兵們見狀都明白是怎麽回事,各個都是噤若寒蟬,誰都不敢有絲毫的異狀,任由天道軍的步兵們上前將他們簡單搜過身後分批帶往了軍營深處,

不過對他們來說也有好消息,他們已經從押送他們的士兵那裏得知,天道軍已經準備好了飯食,現在就是帶著他們先去吃飯!

對於已經餓了兩天的漢兵來說,還真是沒有什麽比現在能吃頓飽飯更讓他們滿足的了,至於自己的長官們跟天道軍談的那些條件跟他們真沒什麽關係,衣服一換,槍頭一調,誰給飯吃酒跟誰混!

++++++++++++++++++++++++

曾明義和諸位都指揮使、都虞候等高級軍官並沒有和他們的部下一起去吃飯,他們在表明身份後就被一起帶往帥帳,說是天道軍統帥鄭臨風要見他們,他們一聽要見未來的老大了,趕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尤其是把剛剛在坑裏沾上的泥土都擦幹淨,這才隨人去了帥帳,

還沒到,鄭飛已親自率眾將迎了出來,

曾明義雖然不認識鄭飛,卻認識花榮,眼見花榮等人簇擁著一個魁梧威嚴的大漢走來,他瞬間反應過來,首先上前急走幾步撲通跪在地上,“罪臣曾明義拜見齊王!”

跟在他後麵的一幫人也趕忙一起上前跪倒,

鄭飛笑容滿麵的扶起曾明義,又招呼眾人起身,旁邊花榮朝著曾明義一笑,隨即向鄭飛介紹起了他,多有美讚,聽得曾明義心裏又喜又是感歎,直歎命運的神奇,誰知道自己當初在遼國被迫與此人並肩戰鬥抵禦金軍竟還能得出今日這種機緣。

接下來,鄭飛先是說了一番安慰眾人的話,本帥知道你們為遼國效命,背祖忘典,給契丹人當走狗,也是出於無奈,不管你們曾經跟著契丹人做過什麽壞事,本帥都既往不咎了,隻希望你們從此能徹底迷途知返,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用你們的實際行動來為你們曾經的罪過贖罪,真真正正做一名頂天立地的漢人!

曾明義等人趕忙連聲說是,一定好好跟著齊王混,齊王讓我們往東,我們絕不往西,齊王要我們的腦袋,我們也幫著磨刀。

鄭飛一笑繼續說道,當然啦,人各有誌,諸位之中若有誰不想加入我們,還想跟著契丹人混,現在盡管說,本帥不但不會阻攔,還會給盤纏,送你們回遼國。

曾明義與眾人都把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這話誰要信就真是白癡了,統帥您別這麽說,從今往後兄弟們的命就是您的,別說主動走,就是您趕我們走我們也不走,永遠效忠您!

恩威並施之後,鄭飛總算說到了曾明義等人最關心的點子上,弟兄們能這麽說本帥就放心了,本帥是個有諾必踐的人,答應諸位的條件全都會做到,諸位盡管放心,諸位這些天也遭了不少罪,先該吃的吃,該喝的喝,等養足了精神,恢複了體力,本帥就正式開始改編諸位的部下,總體的原則也是諸位以前的部下還歸諸位管,然後再讓你們成立一個軍,這軍的副軍長,就由曾明義擔任,軍長也不是外人,就是花榮,想必你們在遼國也都認識。

曾明義一聽這話終於完全放下心來,他一怕自己的軍權旁落,二怕將受製於什麽不熟悉的人,如今一看軍權還是自己的,受製於的花榮也是老熟人,人品能力都沒的說,當初在遼國時自己也本就是他的副官,也算是外甥挑燈,照舅(照舊)。

曾明義又是帶頭拜道謝恩,其餘的人也沒猶豫,跟著一起謝恩,投降這件事本就是曾明義挑的頭,人家當老大也是自然,至於花榮,這位爺更了不得,當初在大遼一戰成名,威名赫赫,跟著他混也是再好不過的了。

鄭飛正想再招呼眾人進帳詳談,但正在此時,吳用突然來到鄭飛身邊滿臉興奮的對他側耳說了一句什麽,就隻見鄭飛明顯一變,臉上閃過了一絲驚訝和激動之色,

曾明義看到趕忙識趣的帶著眾人告退了,

鄭飛明顯有些心不在焉的又勉勵了眾人兩句,便任由眾人告退了,

曾明義一邊跟著花榮往外走,心中還一邊納悶,究竟是什麽事能令這位權勢滔天的大宋齊王如此失態呢?

而在遠處,鄭飛已從吳用手中接過了一張小紙條,他迫不及待的展開一看,臉上終於顯露出抑製不住的狂喜!

“耶律采潔公主,已至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