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通天
字體:16+-

中醫奇趣故事

名醫治病趣聞,既不同於單純以獵奇為目的的傳說,也不同於純粹的醫家學術經驗介紹,而是一種將故事與醫案結合在一起的“故事性醫案”。每個醫案都以史實為依據,既有包括事件始末在內的故事情節,還有治療的方法等,寓醫理於故事之中,讀者不妨一讀。

*張仲景蜂蜜治便秘*

張仲景年少時隨同鄉張伯祖學醫,由於他聰穎博達,旁學雜收,長進很快。

一天,送來一位唇焦口燥、高熱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老師張伯祖診斷後認為屬於“熱邪傷津,體虛便秘”所致,需用瀉藥幫助病人解出幹結的大便,但病人體質極虛,用強烈的瀉藥病人身體受不了。張伯祖沉思半響,一時競沒了主張。

張仲景站在一旁,見老師束手無策,便開動腦筋思考。忽然,他眉宇間閃現出一種剛毅自信的神情,他疾步上前對老師說:“學生有一法子!”他詳細地談了自己的想法,張伯祖聽著聽著,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張仲景取來一勺黃橙橙的蜂蜜,放進一隻銅碗,就著微火煎熬,並不斷地用竹筷攪動,漸漸地把蜂蜜熬成粘稠的團塊。待其稍冷,張仲景便把它捏成—頭稍尖的細條形狀,然後將尖頭朝前輕輕地塞進病人的肛門。一會兒,病人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糞便,病情頓時好了一大半。由於熱邪隨糞便排淨,病人不幾天便康複了。張伯祖對這種治法大加讚賞,逢人便誇。這實際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藥物灌腸法。

以後,張仲景在總結自己治療經驗,著述《傷寒雜病倫》時,將這個治法收入書中,取名叫“蜜煎導方”,用來治療傷寒病津*液虧耗過甚,大便結硬難解的病證,備受後世推崇。

*孫思邈蔥管治尿閉*

孫思邈是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他非常提倡醫德,強調醫生要時刻為病人著想。

一次,一位得了尿閉症的病人找到他,痛苦異常地說:“救救我吧,醫生。我的肚子脹得實在難受,尿脬都快要脹*破了。”

孫思邈仔細打量這病人,隻見他的腹部象一麵鼓一樣高高隆起。病人雙手捂著肚子,呻吟不止。

孫思邈見狀心裏非常難過,他想:尿流不出來,大概是排尿的口子不靈。尿脬盛不下那麽多尿,吃藥恐怕來不及了。如果想辦法從尿道插進一根管子,尿也許就能排出來。

孫思邈決定試一試。可是,尿道很窄,到哪兒去找這種又細又軟、能插進尿道的管子呢?正為難時,他忽瞥見鄰居家的孩子拿著一根蔥管吹著玩。孫思邈眼睛一亮,自言自語道:“有了!蔥管細軟而中空,我不妨用它來試試。”

於是,他找來一根細蔥管,切下尖頭,小心翼翼地插入病人的尿道,並象那小孩一樣,鼓足兩腮,用勁一吹,果然,病人的尿液從蔥管裏緩緩流了出來。待尿液放得差不多後,他將蔥管拔了出來。病人這時也好受多了,直起身來,連連向孫思邈道謝。

在醫學史上,孫思邈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導尿術的人。

***錢乙黃土治腎病***

錢乙是宋代著名的兒科醫生,他著有《小兒藥證直訣》,人們尊稱他為“兒科之聖”。

錢乙做過一段時間的翰林醫官。一天,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請了不少名醫診治,毫無起色,病情越來越重,最後開始抽筋。皇帝見狀十分著急。

這時,有人向皇帝推薦錢乙。於是,錢乙被召進宮內。皇帝見他身材瘦小,貌不出眾,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來,隻好讓他為兒子診病。錢乙從容不迫地診視一番,要過紙筆,寫了一貼“黃土湯”的藥方。

心存疑慮的宋神宗接過處方一看,見上麵有一味藥竟是黃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難道黃土也能入藥嗎?”

錢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說:“據我判斷,太子的病在腎,腎屬北方之水,按中醫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當用黃土。”

宋種宗見他說得頭頭是道,心中的疑慮已去幾分。正好這時太子又開始抽筋,皇後在一旁催促道:“錢乙在京城裏頗有名氣,他的診斷很準確,皇上勿慮。”於是,皇帝命人從灶中取出一塊焙燒過很久的黃土,用布包上放入藥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帖後,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兩劑,病竟痊愈如初。

這時,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錢乙的技術,把他從翰林醫官提升為有很高榮譽的太醫丞。

***張子和巧法治驚證***

張子和是金元時期的著名醫家,他善用攻法治病,人們常稱他為“攻下派”。然而,他還是心理療法的一代大師。

有個叫衛德新的人,其妻在一次旅途宿店時,當晚碰上一群強盜搶*劫,嚇得她從床上跌到地上。此後,凡聽到些許聲響,她便會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諸醫用藥治療,病逾一年而不見好轉。

張子和經過細心觀察、分析,認為屬膽氣傷敗,應采取心理療法。他讓兩名侍女抓住病婦的兩隻手,將她按坐在高椅上,然後在她的麵前放一張小茶幾,張子和指著茶幾說道:“請娘子看這裏!”話音未落,“砰”地一聲,他用棍使勁打在茶幾上。病婦見狀大驚,張子和說:“我用棍子打茶幾,你怕什麽呢?”待地心神稍定,張於和又敲打小茶幾,這回她果然不那麽驚怕。張子和重複以上動作,並用手杖敲門,暗中讓人劃病婦背後的窗戶紙。病婦漸漸驚定,笑問道:“你這算什麽治法呀!”張子和回答說:“《內經》說:“驚者平之”。平,即平常的意思,見慣自然不驚。對受驚者,治療時要設法讓他對受驚的誘因感到習慣,覺得跟平常一樣。”這一番解釋,說得病人點頭稱是,當晚,張子和又派人敲打病人的門窗,通宵達旦地折騰她。

從這以後,病人即使聽見雷響也不再懼怕了。

***李東垣苦思出奇方***

在金元四大家中,與張子和攻邪學說針鋒相對的是李東垣,他主張使用溫補脾胃之法治療各種疾病,後人稱他為“補土派”。

東垣的可貴之處,在於他能聯係實際研讀經典著作,常能提出一些與他醫不同的治法,挽救行將垂絕的病人。

一次,汴京酒官王善浦患小便不利,症見眼珠突出,腹脹如鼓,膝以上堅硬欲裂,飲食幾廢,生命危在旦夕。請來的醫生,都給他服甘淡滲泄的利尿藥物,均無效益。

眼看病情越來越重,病家慕名請李東垣診治,李東垣仔細檢查後說:這個病太複雜,按一般常法不能奏效,須得精思熟慮,讓我回家想想吧。病家見他說得在理,也就同意了。

東垣回家後,聯係病人的症狀,默誦《內經》,苦苦冥思,未得其解。夜已很深,他幹脆和衣而臥。半夜,他忽然掀被躍起,連聲說道:有辦法了!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東垣想:病人小便出不來,是氣化不利的緣故。前麵的醫生用淡滲的陽藥本能促氣化,為什麽不奏效呢?王冰在注釋《內經》時說:“無陽者,陰無以生;無陰者,陽無以化。”氣化過程靠陰*精和陽氣共同作用完成,甘淡滲泄藥雖能化陽,但病人病久傷陰,有陽無陰,所以氣化仍不能正常進行。

第二天一早,他滿懷信心地來到病人家,開山“群陰之劑”。病人服後,疾病果然慢慢康複了。

***張景嶽急智解危難***

張景嶽是明代著名醫學家,人們都知道他善用溫補,卻很少知道他還有一段急智解危的故事。

一戶姓王的人家有個兒子,剛滿一歲。一日,母親隨手拿一枚釘鞋的圓鐵釘給兒子玩。小孩不知,誤塞入口中,吞到喉間出不來。其母見狀大驚,忙倒提小孩兩足,欲倒出鐵釘,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噴血,情況十分危急。孩子的父母連呼救命。

恰好張景嶽路過這裏,他見狀急命其母將小兒抱正,小兒“哇”地一聲哭開了.景嶽斷定鐵釘已入腸胃,小兒父母早嚇得六神無主,迭聲哀求張景嶽想想辦法。

張景嶽陷入沉思中,他記起《神農本草經》上有“鐵畏樸硝”一句話,想出一個治療方案。他取來活磁石一錢,樸硝二錢,研為細末,然後用熟豬油、蜂蜜調好,讓小兒服下。不久,小兒解下一物,大如芋子,潤滑無棱,藥物護其表麵,撥開一看,裏麵正包裹著誤吞下的那枚鐵釘。小兒父母感激不已,請教其中的奧秘。

張景嶽解釋說:使用的芒硝、磁石、豬油、蜜糖四藥,互有聯係,缺一不可。芒硝若沒有吸鐵的磁石就不能跗在鐵釘上;磁石若沒有瀉下的芒硝就不能逐出鐵釘。豬油與蜂蜜主要在潤滑腸道,使鐵釘易於排出——蜂蜜還是小兒喜歡吃的調味劑。以上四藥同功合力,裹護鐵釘從腸道中排出來。

小兒父母聽完這番話,若有所悟地說:“有道理!難怪中醫用藥講究配伍,原來各味藥在方劑中各自起著重要作用哩!”

孫一奎是明代著名醫家,號“生生子”。他一生治愈不少疑難重證,深受群眾的愛戴。

明末年間,在孫一奎行醫的一帶有戶貧苦農民,其妻產後失養,患上“子宮下垂”病症。她坐不成,睡不適,痛苦異常。鄰居們非常同情她。一天,大家為她請來一個所謂的女科醫生。這醫生簡單地看了看,開口說:“你這病治起來並不難,不過,要吃一百帖‘補中益氣湯’,每帖需人參三錢,服滿二斤,病才會痊愈。”農民—聽,麵露難色,說:“我家日無隔宿之糧,夜無禦寒之被,哪有錢吃人參啊!隻好聽天由命了。”病婦也淌下辛酸的眼淚。

名醫孫一奎湊巧從這裏路過,他十分同情這位婦女,徑直到了病人家——那時請一位醫生的出診費高得嚇人。孫一奎仔細地檢查病人後,轉身批評那位女科醫生:“你怎麽可以強人所難呢。病人明明窮得連鍋都揭不開,哪有錢吃二斤人參?醫生應該首先替病人著想。再說,這位婦女的病並不是氣虛引起,你為何開出百帖人參處方,難道你認為處方昂貴就能顯示出醫生的本事麽!”他越說越氣憤,那人灰溜溜地走了。孫一奎對農民說:“我有一個單方,用不了多少錢,三、五天後就能見效,不妨試試。”

病家久仰孫一奎的大名,現在見他主動上門治病,分文不取,乃破涕為笑,忙請孫一奎開處方。孫一奎讓農民從地裏割來二斤韭菜。煎取濃汁倒入盆中,再搞來一塊二斤重的生石灰,投入盆中,待石灰溶解時發出的“噝噝”聲剛過,便濾去灰渣,讓病婦乘熱坐到盆上,先熏後洗,並用韭菜揉搽患部。堅持三日,農婦的病便慢慢好起來。

鄉裏人得知農婦恢複得這麽快,都非常佩服孫一奎的高明醫術和高尚的醫德,並把治愈那位病婦的處方叫做“賽百帖人參湯”。

***葉天士摸腳治紅眼***

清代名醫葉天士治病頗有高招。

一次,他遇上一位兩眼通紅的病人,病人眼眵堆滿眼角,眼淚直往下淌,不斷地用手去揩,顯露出十分憂慮的神情。

葉天士見狀,詳細地詢問病情,然後鄭重地告訴病人說:“依我看,你的眼病並不要緊,隻需吃上幾帖藥便會痊愈。嚴重的是你的兩隻腳底七天後會長出惡瘡,那倒是一個麻煩事兒,弄不好有生命危險!”

病人一聽,大驚失色,趕忙說:“好醫生,既然紅眼病不關緊要,我也沒心思去治它了。請你快告訴我有什麽辦法度過這個難關?”

葉天士思索良久,正色說道:“辦法倒有一個,就怕你不能堅持。”病人拍著胸脯保證。於是葉天士向他介紹了一個奇特的治療方案:每天用左手摸右腳底三百六十次,再用右手摸左腳底三百六十次,一次不少。如此堅持方能度過難關。

病人半信半疑,但想到這是名醫的治法,便老老實實地照看做,七天後果然腳底沒長出毒瘡。更令他驚異的是:紅眼病竟不知不覺地痊愈了。他高興地向葉天士道謝,葉天士哈哈大笑,向他和盤托底,說道:“實話告訴你吧,腳底長毒瘡是假的,我見你憂心忡忡,老是惦記著眼病,而你的眼疾恰恰與精神因素的關係很大,於是我想出這個辦法,將你的注意力分散、轉移到別處。除掉心病,眼疾便慢慢好了。”

病人聽完,驚奇不已,連聲讚歎葉天士醫術高明。

***程鍾齡施計治‘足痿’***

程鍾齡是清代著名醫家,他臨證經驗豐富,別人久治不愈的疾病,經他治療常能奇跡般地康複,名噪康熙、雍正年間。

有—富翁,身患足痿,欲行必以手持物方可緩慢移步,服過許多藥皆無效。他久慕程鍾齡的大名,讓人抬了去求治。

程鍾齡見他六脈調和,得知病人遍服中藥無效,斷定這是心病,非藥物所能治,決定施計治療。他替病人收拾了一間房子,安頓病人住下。

程鍾齡預先在病人住的房間裏擺上許多古玩,並特意在病人坐凳旁放置一瓷瓶。他向病人介紹說:“這是我的古董收藏室,所藏之物皆屬珍品。”他一一告訴病人它們的價值。最後,他指著瓷瓶說:“這是我的傳世之寶,十分稀罕,千金難求。”實際上,包括瓷瓶在內的所有東西都是贗品,隻是病人屬於外行,被蒙在鼓裏罷了。

病人在屋裏悶坐了兩天,見程鍾齡既不處方,也不寒喧問暖,甚至回避見他,憋得心慌。第三天,他決定出去走走。因離開重物難以邁步,他隻好就近抱著瓷瓶小心冀冀地起身。

豈知程鍾齡在旁邊窺視已久,待病人舉步欲走時,程鍾齡突然出現,猛喝道:“你好大的膽!竟敢偷走我家的寶瓶!“病人一驚,手一軟,“當”的一聲,瓷瓶從手中滑落到地上,摔得粉碎。這下病人大驚失色,垂手癡立在那裏。

程鍾齡見病人不靠支持物已能站立,心裏十分高興,暗自思忖:這病已去幾分,應該趁熱打鐵。於是,他上前握住病人的手說:“你別害怕,跟我來!“那人竟跟在程鍾齡身後走出屋外,他舉步平穩,行走如常,多年頑疾,一下子就治好了。

程鍾齡這才告訴病人,他摔碎的東西並不是什麽稀世之寶,是為了解除心理上壓力、轉移注意力而設的計謀。病人恍然大悟,連聲讚揚程鍾齡的高明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