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
字體:16+-

第五百三十八章 曙光乍現

從1918年7月17日到7月19日午夜12點,三天時間裏,蘇俄從薩拉托夫以南撤退了所有的蘇俄紅軍、赤衛隊、工人糾察隊和當地蘇維埃政府官員和家屬,所有向北的列車都爆滿,傾向布爾什維克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擠不上車。

多數人隻能拖家帶口趕著馬車向北行,所有道路都被塞的滿滿的像蝸牛一樣緩慢難行,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的先遣支隊從7月17號就陸續在蘇俄政府的聯絡員的陪同或者是監視下進入了薩拉托夫-沃羅涅日-庫爾斯克及以南地區各大城市和鄉鎮。

伏爾加聯邦的先遣支隊由聯軍的裝甲和騎兵部隊組成,為了搶時間,駐守薩馬拉的孫良誠裝甲第一師承擔了主要的出兵任務,輔助是的烏拉爾騎兵第一師和日本第四騎兵聯隊的部隊,不過這先遣支隊肩負的並不是打仗的任務,而是監督蘇俄方麵北撤,並交接和維持當地的治安。

同時,也是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的特派員代表的護衛儀仗隊,雖然由於佩佩利亞耶夫自治政府的人手遠遠不足,大部分的特派員代表,都是從聯軍中的俄國部隊中抽調而來。

進駐薩拉托夫-沃羅涅日-庫爾斯克的先遣支隊基本都是團級規模,一個中國裝甲營、一個俄國騎兵營加一個日本騎兵中隊和一個裝備道奇卡車的後勤輜重營。

伏爾加左岸縱橫交錯發達的俄國鐵路網,加上最高的鐵路使用優先級,使得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的先遣支隊在最短時間內進駐到了需要接受的各大城市,至於中小城市和鄉村,沒有十天半個月的折騰,且進駐不了。

當然,要廣而告之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改天換日的時刻到了,有更快捷的辦法,聯軍航空隊的飛機在這94萬平方公裏的城市和鄉村上空撒下了無數的傳單,傳單使用了俄文、中文、日文三種文字。

這傳單上告訴這片土地上的所有老百姓,根據和蘇俄政府達成的正式和約,這裏已經屬於新成立的伏爾加聯邦,這片土地上的所有願意加入伏爾加聯邦老百姓,即日起,他們的人身安全、私有財產都受到伏爾加聯邦政府的保護。

傳單上特別強調,這片土地上所有之前被蘇維埃沒收的土地、宅院、工廠和礦山,都將被伏爾加聯邦政府發還給原來的財產所有者,與此同時,伏爾加左岸的薩拉托夫州、沃羅涅日州、庫爾斯克州和察裏津州,將和伏爾加聯邦其他幾個州一樣,同時執行《三七五減租條例》和《伏爾加聯邦土地管理辦法》。

傳單上同時說明,由於歐洲範圍內的戰爭尚未結束,因此伏爾加聯邦的行政,短期內將執行軍政合一的戰時管理辦法,聯邦政府鼓勵有名望、有能力的當地人主動到聯邦政府登記並申請成為公務員,幫助聯邦各級政府更好的為聯邦人民服務。

除了宣布聯邦政府向原有的業主發還被蘇維埃沒收的土地和財產之外,伏爾加聯邦三年內免除所有田賦的政策和糧食由政府專賣的法令,讓轉換了新東家的俄國老百姓們既驚又喜,不用給公家交糧食顯然是前所未有的善政。

但是不少人也在疑惑,如果今後農民的糧食隻能被聯邦政府收購,政府會不會把收購價壓的太低,等同於原來蘇維埃的餘糧征集製?而城市居民要跟政府的糧店買糧食,會不會零售價又抬的過高讓吃商品糧的城市居民不堪重負?

伏爾加聯邦政府打消老百姓疑慮的辦法就是在烏拉爾山脈以東屢試不爽的糧食券政策,農民向政府的收購點交糧食,除了根據收購價換取售糧款之外,還可以選擇換取實名製的糧食券,注明交售的糧食品種、品級、數量。

憑這個實名製的糧食券,農民可以避免糧價浮動給未來帶來的不確定性,就是說,不管糧價跌還是漲,如果你現在手裏持有的是100公斤上等小麥的糧食券,那麽你隨時能從政府的糧庫裏用這個糧食券換回100公斤的小麥來,這其實是政府建立了糧食銀行,農民把糧食存進去,雖然沒有利息,但可以保證糧食不會損失。

當然,農民交售糧食時,102公斤的小麥才能換取100公斤的糧食券,這多交的2%屬於倉儲損耗和保管手續費,這一點對曆來被政府和地主盤剝的苦難深重的農民來說,絕對可以接受。

至於地主和富們,由於蘇維埃和布爾什維克們階級鬥爭的存在,在蘇俄境內的地主和富農階級大部分被從肉體上消滅了,少部分在被剝奪了沒收了一切後,被流放到偏遠地帶極北之處的集中營和勞動營服苦役。

在1918年7月下旬,能活著看到伏爾加聯邦政府和軍隊到來的農民,絕大多數是富農以下的中農和貧農,糧食銀行和糧食券的誕生對苦難深重的俄國人民來說,無疑和三年免田賦一樣,成為史無前例的政府施加的善政。

加上伏爾加聯邦政府背後是武裝到牙齒的聯軍先遣支隊的震懾力,薩拉托夫等地治安情況迅速穩定下來,老百姓們的情緒也在謹慎中帶著巨大的期望,夏糧已經長的五六分熟了,要是到了秋天打下來的糧食都歸了農民自己,農民們心裏幸福而惶恐的簡直不知道該高興還是擔心。

當初那些蘇維埃政府的官員和各級政委指導員們,包括那些布爾什維克積極分子,在倉促北撤的時候都曾經揮舞著拳頭威脅自己的老鄉,“等著吧,那個伏爾加聯邦狗崽子們的兔子尾巴長不了,你們就乖乖的把地種好了,等著我們殺回來把你們一網打盡!走著瞧!”諸如此類的威脅等等。

對成為了伏爾加聯邦公民的這些俄國農民們來說,種地的自信心是絕對有的,伏爾加河下遊地區曆來是全俄糧食基地,土地肥沃雨水豐沛河流縱橫,如果沒有戰爭的連續摧殘,根本不會出現大規模的糧荒,土地隻要不撂荒,這麽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下還怕種不出糧食來?

當然,農民交售糧食時,如果選擇收錢的話,中國那漂亮的紙幣中元是首選,由於伏爾加聯邦政府的新盧布尚未發行,也可能根本就不發行,因此來自於中國的中元成為1918年最硬挺的流通貨幣。

對伏爾加聯邦的新公民們來說,要是政府自己發什麽聯邦盧布,一時半會老百姓還真不敢相信和接受,誰知道你這個伏爾加聯邦政府能存在多久,如果協約國聯軍日後撤退了,你這個新成立的伏爾加聯邦沒準不是被北麵的蘇俄打回來消滅了,就是被南邊的頓河白衛軍北上給吃掉了。

還是中元好,一方麵中日同盟已經成為協約國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和勢力,另一方麵,由於歐亞一體的關係,俄國老百姓要是持有的是美元,日後萬一事情不妙,跨洋過海去美國顯然是遙不可及,可順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奔烏拉爾山脈東邊去逃難,也就一千多公裏的路途而已。

對被動或者主動留下來的薩拉托夫-沃羅涅日-庫爾斯克以及察裏津等大中城市的市民和工人來說,糧食問題的解決同樣依賴於聯邦政府發行的糧食券,所有伏爾加聯邦的公務員以及市民、留下來的工人,他們的薪水支付一半是現金,一半是糧食券,並且,糧食券上的糧食數量,不低於一個成年健康的工人,通過一天工作所獲得的糧食券,足夠養活一家子兩個老人、一個妻子和兩個孩子的標準。

一個成年工人可以養活一個六口之家,這是王庚在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聯邦為這塊土地上的工人階級描畫的美好未來,就像《三七五減租條例》和《土地管理辦法》是他跟蘇維埃爭奪農民的支持的武器的話,那麽,讓一個工人通過一天8小時的工作,就能養活一家6口人的薪酬和糧食保障,是王庚用來和蘇維埃和布爾什維克爭奪工人階級的強力武器。

在王庚看來,給老百姓活路,就是給政府活路,資本家要保住自己那100塊的財產,就得舍得讓工人擁有10塊20塊的財產,而不是1塊兩塊活不下去,政府給老百姓多一點生存空間,老百姓對政府的支持和對國家的貢獻就能更多更長久一些。

既然這個世界的主要發達國家和先進國家都是有產者,那麽,保護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就是一條最重要的原則,在這個基礎上,再來談合理分配社會資源,讓大多數人先能活下去,再想辦法活的更好,對1918年經曆了巨大糧荒的俄羅斯人民來說,中日同盟的崛起,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聯邦的橫空出世,讓人們在苦難中似乎看到了一點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