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TheKingdomoftheNetherlands),全稱是荷蘭王國,是位於歐洲西北部的一個國家,國土總麵積為41864平方公裏,瀕臨北海,與德國、比利時接壤。該國以海堤、風車和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中央政府在海牙。
全國劃分為12個省,省下設489個市鎮。各省名稱如下:格羅寧根、弗裏斯蘭、德倫特、歐弗艾塞爾、格爾德蘭、烏特勒支、北荷蘭、南荷蘭、西蘭、北布拉邦、林堡、弗雷佛蘭。這是易土生通過奸細所了解的荷蘭概況。
易土生現在正準備進攻的是北部最邊遠省份——弗裏斯蘭。孫子兵法上曾經說過:“城有所不取,地有所不攻。”易土生並沒有打算逐個占領荷蘭的十二個省份,侵略戰爭不是那個打法,無論從哪一個城市出擊,他的最終目的隻是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在那裏俘獲荷蘭皇帝才是易土生的願望。
佛裏斯蘭駐紮著荷蘭最精銳的陸軍第四集團軍,總兵力合計達到十萬。因為佛裏斯蘭是荷蘭的門戶所以第四集團軍得裝備是全軍最精銳的,士兵也是最強壯的。易土生所麵臨的應當是一場硬仗,尤其是敵人的兵力是他的兩倍。
大屠殺後的第三天,士兵們休息的差不多了,易土生召集手下眾將開會,研究如何進攻佛裏斯蘭。眾將一致認為隻能智取不能強攻。
祖大壽率先指出:“弗裏斯蘭的敵軍大約是我軍的兩倍,而且他們以逸待勞,我軍則是疲憊之師,所以我們不能打攻堅戰,如果打攻堅戰首先兵源我們損失不起,一旦損失就無法補充。另外,荷蘭人熟悉地形,我軍則是初到貴境,很容易陷入重圍之中。所以,我認為還是先探明虛實才能進攻。”
易土生點頭道:“我們遠途作戰,糧食補給和兵員補給是最重要的,目前海上作戰已經告一段落,戰艦可以轉做運輸,田大哥,從今天開始你負責回國轉運糧草和戰士,手頭上的工作暫時交給楊憲處理。”
田吉拱手答應,並說道:“我已經看過了,荷蘭的城池和咱們大明朝大同小異,雖然外觀上有所差別但防禦性並不差,所以我們最好還是采用火炮攻城或者和敵人在城外決戰,這樣才能減少傷亡。”
易土生笑道:“荷蘭人新敗,皇帝震怒人心不穩,這個時候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穩定人心,荷蘭軍兩倍於我,一定輕視我軍,必然會主動出城搦戰,隻要我們戰術運用得法,必然可以在城外消滅其主力。隻是眼下我軍士兵的確很疲憊,我想原地休整十天在進攻也不遲。”眾將一起點頭,易土生宣布散會。
易土生猜得沒錯,喬納森此時正在發愁呢。荷蘭皇帝查理七世收到喬納森的戰報之後勃然大怒,嚴令喬納森立即清剿中國侵略軍,限期一月破敵。為了讓喬納森能夠拚命作戰,查理七世軟禁了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這件事讓喬納森又是驚恐又是氣憤又是擔憂。中國軍隊的厲害他已經見識過了老實說他真的沒有必勝的信心。但事已至此無論如何也要孤注一擲了。中國軍隊在城外按兵不動,喬納森決定主動出擊。
易土生宣布休整之後的第五天,喬納森調動了第四集團軍八萬陸軍出城和中國軍團決戰。決戰之前喬納森給易土生下戰書,請求進行白刃戰,以解決兩國的爭端。易土生怎麽會不明白喬納森心裏打得鬼主意,他是在跟易土生拚人頭。殊不知這正好合了易土生的心意。
易土生當即回複,表示願意像喬納森說的一樣雙方憑冷兵器在戰場上一決雌雄,喬納森欣喜若狂。他覺得自己在兵力上占有極大地優勢擊敗中國軍團不成問題。除了數量優勢之外,喬納森對歐洲人作戰時采用的方陣非常有信心。他了解一些中國的曆史,知道中國人在作戰的時候一盤散沙,士兵與士兵之間的協同能力比較差,比起歐洲軍團的團體作戰來說本質上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的。
易土生在進攻荷蘭之前就在腦子裏複習了歐洲人的作戰方式,後來聽說喬納森要用冷兵器的方式來決戰,就更加認認真真的把歐洲人的軍陣複習了一遍。
歐洲人這種強大的陸軍隊形,其作戰效能依靠各種長矛的綜合作用;個人在隊形中除了持矛和保持隊形之外,毫無作用。由於歐洲人以短劍戰鬥,兵與兵之間所需要的空間要比位於方陣之中的士兵大,因此,每個中國戰士要麵對方陣中的兩個士兵、10支長矛。
據曆史學家波利比奧斯(PolyLius)描述:“單個人員接近方陣根本無法殺入敵陣,也毫無辦法撥開對方的長矛”,因此,這種新的方陣好像能夠擊敗所有對手,因其強大的步兵而給予馬其頓人以勝利。
這個時候,易土生腦子裏忽然產生了一幅畫麵——推骨牌。
他知道中國曆史上也有過使用方陣的經曆,宋朝政府就曾經針對金國騎兵出台過‘以步製騎’的政策,其結果當然是慘敗,而且毫無意外敗的比任何一次都要慘。就像‘推骨牌’一樣,在騎兵的快速衝擊下,步兵自相踐踏亡命奔逃,一倒下就是一大片,扶都扶不起來。所以,對付方陣最好的辦法就是快速反應的騎兵。
問題是,此時易土生麾下可供指揮的騎兵最多不到一萬,要對付八萬人組成的十六個方陣顯然有些力所難及。
很快易土生又想到了奇兵製勝的另一件法寶——弓箭。穿越回來之前,易土生曾經看過一本叫做《明朝那些事兒》的圖書,作者‘當年明月’在書中分析了蒙古騎兵之所以可以橫掃全球所向無敵的原因,那就是弓箭。
蒙古人善騎射,每當和歐洲軍陣交手的時候,他們靈活多變,總是放箭,而且箭無虛發。用當年明月先生的原話說:進攻的時候射箭,撤退的時候射箭,甚至臨死的時候還在射箭。笨重的歐洲軍陣遭逢到蒙古人的弓箭立即就陷入到噩夢之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