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
字體:16+-

120章 遠征有原因

許多人不大明白,為何趙伏波一定要遠征歐洲呢?

其實目的無非是商路、學者兩樣而已,有了商路就可以用工業品換來大量的財富,用這些財富來對自己的軍隊進行武裝。這就要說一下,趙伏波的軍隊並不打算使用那些用火藥的“基本型出口火器”。既然如此,就需要大量的人員與機械上的投入。

大家不要相信生產武器的生產線是一個小的投入,如果說生產一枝火槍需要的1美元,那麽一隻左輪手槍可能就要5美元,而一枝真正的步槍就得10美元,至於火炮的話,恐怕就得100美元。這絕對是巨大的開支,就算隻想裝備10萬大軍,所花費的財富也絕對是一種天文數字式的存在。

不過,就像前麵所說的一樣,在這個時代裏有了10萬用步槍、左輪與大炮裝備起來的軍隊,足夠征服全世界。所以做這件事就需要一點遠見,隻是把目光投入到爭中原、奪天下的人,無論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是我們華夏一族真正需要的領導者。

曆史已經告訴我們,龜縮於大陸之上,隻會在未來的時代裏招來劫掠。也就是說,在大航海時代之後的任何一個時代,真正富有遠見的華夏領導者的目光,絕對是要放眼世界的。因此馬丁對於那些隻醉心於大陸上的領導者是嗤之以鼻的,這也是從教自己這個學生時,就要他放眼世界的原因。

“無論任何時代,別像那些蠢豬一樣,隻知道在大陸上盤剝自己的百姓,而從來不懂得去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爭奪世界的資源!那就是一種極端愚蠢的行為!”

而趙伏波來歐洲的另外一個原因,比起上麵來說就更加重要,這關係到未來的世界格局。就像前麵所說的那樣,雖然受到未來華夏帝國保護的皇族,會減少被教皇幹擾的事情。但同時這些皇族也將會支持,教皇以“宗教裁判所”為主要手段的“思想警察”。

可以肯定,完成了這一項工作的時候,最少在200年之內,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科技可以追得上華夏帝國的科技發展。那200年之後,華夏帝國就會永遠是地球的主人。因為200年的科技差距,不需要正義、不需要任何借口。無論如何劫掠、壓榨,這個世界永遠也隻會是華夏帝國的玩物而已。

趙伏波的歐洲之旅並不是為了綺麗爾,也不是為了什麽歐洲的和平,以上兩點就是他來這裏的根本目標。那麽此刻,法蘭西、意大利、西班牙這些臨海的國家已經肯定了他的力量,同時也肯定了商路的建設。那麽他的事情基本上靠一段落,因此趙伏波想回家了。

不過自己的嶽父路易九世之所以挽留自己的原因,大概就在於路易九世的大軍還在回程之中。倘若自己走了的話,那麽巴黎會不會出什麽問題呢?恐怕這才是路易九世真正擔心的事情。

趙伏波當然知道路易九世的擔心,此刻塞浦路斯的人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到。問題在於如果不解決教皇的大軍,這歐洲的局勢是不可能穩定下來的。這才是趙伏波心裏真正的問題,如果費了這麽大的勁,沒有折服教皇,那就依然沒有達成製止歐洲未來的科技發展,同時穩固住歐洲商路的目標。

如果沒有這些,他趙伏波拿什麽錢出來裝備軍隊打蒙古人,甚至還要製造大量的船舶回大宋,更重要的是沒有錢,難道依然讓大宋保持著貧困與落後嗎?這個“貧困與落後”當然不是與這時的歐洲比,而是與華夏島相比。此刻趙伏波心裏想的,已經不是奪什麽大宋的天下,而是將來的華夏帝國,一定要是全世界最先進,最繁榮的國家。

碧藍的藍天下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綺麗爾與朱莉安娜正在鬥劍。兩人正在把那種刺劍,當成是一種藝術以及運動來完成,而不是戰爭的武器。與她們兩個的輕盈、飄逸的微型相比,一旁的羅傑、約翰父子的斬將刀的廝拚,卻更有男人的風範。至於其他人,則是各忙各的事情。甚至小塔克這也時坐在一棵樹下,喝著他帶的蜂蜜酒享受著午後的輕鬆。

“這樣吧陛下,將來我的手下來了,就呆在巴黎。我自己是要去都靈的,你知道那兒已經被圍困的太久了,我擔心再不解圍的話,他們會支撐不住的。至於我的手下,讓他們呆在這兒,相信不會有人敢做些什麽大家都不喜歡的事情。等您的手下回到法蘭西的時候,就讓我的人離開這兒,坐船直接去達米埃塔城吧,您知道我已經離開家太久了!”

趙伏波的回答讓路易九世滿意了,同樣也讓一旁的卡斯提爾王國的費爾南德三世國王陛下感覺到滿意。這樣的話,在隨後的作戰裏,自己的西班牙兵以及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手下就是主力。此刻卻是要與眼前這個華夏帝國的少年君主搞好關係的,畢竟那關係著國家軍隊裝備的問題。

他還年輕,可不像路易九世有兩個女兒可以嫁給趙伏波。唯一他可以憑峙的,與未來的華夏帝國搞好關係的人就是那個格拉納達公爵卡洛斯,畢竟他的女兒是未來華夏帝國的皇妃之一。另外就是,替他監督看守直布羅陀的奴隸們,自然也算是一點交情。當然,未來卡斯提爾王國想要保持安寧和強大的話,那麽少了撒丁島的武器供應,那絕對是不可以的。

因此當趙伏波與路易九世談話告一段落的時候,他就在一旁接上了話茬。

“陛下,我和我的手下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隨時可以與您一起前往阿爾卑斯山脈。就看您什麽時候動身了。”

對於自己這位盟友的表示趙伏波是滿意的,為了格拉納達王國的土地,他情願自己修那裏的“馬路”,但卻給趙伏波一定的管理年限。

“當然陛下,如果我們快些的話,我想就在這一兩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