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為後
字體:16+-

第一百一十章:進退失據

朱元璋說完,隨手就將信箋遞給李善長,李善長接過來迅速的看了一遍。迅速就對眾將說道:“小明王派了七千步兵和三千騎兵來應天助戰,不過小明王在信中說,要兩軍混雜,另成一軍。且要安置我方將士於一人之下,隻聽命於小明王韓林兒一人。”

“什麽,合軍。”

“我等俱是吳國公的麾下,為何要我等聽命於小明王。”

“實在是欺人太甚。”

眾將議論紛紛,皆不以小明王的這封信箋為然。

常遇春性子莽撞,衝口而出說道:“吳國公,這個小明王太不識抬舉了,所不是吳國公令我等去解圍,小明王上次就被陳友諒的部下給殺掉了,哪裏還有命在。可如今他倒是好,反過來恩將酬報,要奪了吳國公的軍權。”

楚流煙連忙上前攔住了常遇春道:“常將軍,勿要喧嘩,此話若是傳到了小明王耳中,對於無國公可是大大的不利。”

常遇春一見楚流煙勸說,卻更加來勁了,指著李善長手中的那封信箋對著楚流煙說道:“楚軍事,我老常可不是瞎說的,你看人家都逼到咱們門上來了,依我看不如讓我先領著軍中的將士先把小明王派來的這一萬人馬先滅了,然後在殺過去,將小明王這個兔崽子給無國公擒拿回來,聽候發落。”

湯和一聽常遇春這麽說,也在旁邊起勁的鼓動說:“常將軍說的是,不過我看不必將小明王給逮個回來了,不過一刀把此人給砍了,倒也來的幹淨利落。”

說著湯和就攛掇這常遇春往外頭跑去。

“使不得,使不得,此事萬萬行不得。”徐達趕忙攔到了常遇春和湯和的身前說道:“兩位將軍稍安勿躁,茲事體打,切切不可魯莽行事,還是聽聽大家的意見再行事。”

“鳥,若是等著咱們議完想出一個法子,估計小明王的部隊都殺到俺老常的眼皮底下了,徐將軍不必攔著我。”常遇春很是不忿的說道。

“常遇春,休得胡鬧。”殿堂上想起了一聲充滿威嚴的斷喝。“你等速速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

常遇春一聽,心知是無國公開口,無奈之下隻好和湯和各自走回了自己的座次。

朱元璋見到常遇春和湯和走回了自己的位子,也舒了一口氣,這兩人是軍中的悍將,若是方才真的讓他們帶兵出去殺了小明王的一萬人馬,那還不鬧翻天了。最起碼小明王哪裏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交代不過了的了,人家小明王好心好意的派出了一萬人馬來助陣,無緣無故就把人家的一萬人馬給殺了,這到哪裏也是說不過去的,不過如果真的依照小明王的意思交出統兵之權,在於朱元璋來說也是一萬個不願意的,自己煞費苦心,慘淡經營多年,方才造就了這麽一支隊伍,如何肯一下子拱手讓給別人的。

可是朱元璋又一想,當年郭子儀尊奉小明王的父親為首腦,自己和小明王也是名義上的君臣關係,若是不好好地處理好這件事情,天下人又會如何看待自己。

想到這裏,朱元璋不覺有些後悔,後悔不該一時心熱,聽從了李善長的意見,將這個原本被自己安置在滁州的傀儡小明王,不知道哪根神經處了毛病,如今借著這個機會橫插一腳,居然想要乘機將自己的兵權給奪過去,難道說傀儡做久了也想要出來一試身手,真是荒唐。

對了徐達曾經跟自己提起過行此事有可能會後這種情形,那麽是不是真如徐達所說的那樣,是小明王身邊慫恿所致,這件事情一定要派人好好查上一查,如果能夠查出是何人在小明王麵前出謀劃策,令小明王發來這等信箋,找出此人,事情也就容易多了。隻要厚禮卑詞收買此人,讓此人為自己效力,在小明王身邊說上一番言辭,自然可以片語回天,也就沒有大動幹戈的必要了。

朱元璋在心中順序的想出了一個對策,不過他知道眼下最為重要的是到底如何處置小明王派來的這一萬人馬。依從常遇春和湯和的意思派兵剿滅固然昏招,可是若不對這些人馬加以節製,任其充入軍中,倒也不是一股小力量,如果小明王有所圖謀,這一萬人也不是那麽容易收拾的,這該如何是好。

朱元璋心頭猶豫不決,不知道應該將小明王從滁州派過來的這一萬人馬到底如何安置為妥當,就對著下麵議論紛紛的群臣開口說道:“諸公先議一議,小明王給應天來了一萬人馬之事到底如何處置,方為妥當。”

李善長心知自己給朱元璋出了一個餿主意,使得無國公眼下對於小明王的這一招將計就計是進退失據,好不尷尬。

是以李善長急欲補救前麵的過失,一聽得朱元璋征求意見,就亟亟發言道:“吳國公,事已至此,據臣看來,小明王這邊還是要敷衍一番,就讓滁州所來的人馬暫時於應天城外紮營,就是城中尚未騰出地麵了,無法接引軍隊入內,隻令其在城外選一善地紮營即可。”

“此技不妥,”李善長話音未落,劉伯溫徐徐站起來開聲說道:“此番是吳國公邀請小明王派兵助陣,共拒陳友諒於應天城外,長江以北。吳國公若是將小明王韓林兒所遣之師拒之門外,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過去的。”

“劉伯溫,你到底是什麽意思,難不成要吳國公親自到應天城門口將這一萬人馬給迎接進來,隨後讓小明王將統兵大權篡奪了去麽?”

“李軍師不必動怒,我也沒說要讓吳國公親自去應天城外迎候小明王所派來的軍隊,我的意思是不如我等出城去,和這一萬人馬合到一處。”劉伯溫依舊是不徐不疾的說道。

“合兵一處,虧你想得出來,我軍的將士和滁州的將士若是起了糾紛那可如何是好。”李善長質疑道。

劉伯溫笑了笑道:“既然想要吞並對方,何必害怕起糾紛,軍中之事,如果能夠用拳頭解決,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吳國公,我聽聞滁州之軍都是勇將劉福通將軍的麾下,若是能夠令這些將士真心降服,投入我軍,我軍必然可是為之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