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
字體:16+-

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台二戰呂奉先

荀貞等人細看軍報。

卻原來是:昨天戰敗了太穀守軍後,孫堅部諸將氣盛,皆請戰,孫堅遂不等荀貞到,又分兵繞至太穀東,欲再奪要隘,以斷虎牢援兵的來路,從而試圖以此來迫使太穀守軍降,可卻沒有想到的是,被派去太穀東的幾路人馬中,程普這一路正好在傍晚時碰上了疾馳來援太穀的呂布部。

虎牢離太穀路遠,道不好走,按常理計,從董卓給虎牢下軍令,到虎牢派兵,再到援兵至太穀,少說也得三四天,可呂布此次卻原本不是來援助太穀,而是來援胡軫的,他是走在半路上,聽說了孫堅直撲太穀,所以幹脆就舍伊闕不去,而改道來了太穀。

他這一到太穀關外,正好就碰上了程普。

雖說呂布為了能盡快趕到伊闕,而沒有帶太多兵馬,隻帶了三千騎兵,可程普部多是步卒,又是猝不及防,兩軍突然接戰,打了個遭遇戰,程普慘敗,他本部的兵士幾乎全軍覆沒,隻有他和別的數十人死戰得歸。

從孫堅部打勝太穀逆戰,到程普兵敗給呂布,中間隻隔了一個時辰不到。

這兩場戰鬥都是發生在昨天,有關的軍報本來至遲昨夜就能送到荀貞手裏的,可就在程普兵敗後,孫堅部中發生了一場爭執,所以耽誤了軍報的傳遞,一直今天,這兩道軍報才先後送到荀貞軍中。

昨晚在孫堅部中發生的那一場爭執,不是為別的,正是為“呂布已到,程普大敗,那麽接下來的仗應該怎麽打”而發生的。

孫堅部眾雖多南人,可對有並州飛將之號的呂布,卻也是多有聽聞,皆知其勇。

有的就認為:呂布來了,增強了太穀的守軍實力,現在的形勢是董軍內有太穀之固,外有呂布為應,對孫、荀二軍來說,似應就不能急於求勝,而應穩紮穩打了。

可更多的孫堅部部將卻認為:呂布雖勇,但根據程普的匯報,他隻帶了三千上下的騎兵,兵馬並不多,而孫堅這邊,不算荀貞部,也有兩萬多人,太穀的守將剛敗了一陣,想來是不敢再貿然出頭了,那現下隻需集中兵力,先打呂布,以兩萬餘眾,擊彼三千騎,不是不能取勝。

有人堅持:應該等到荀貞部到來後,再議進戰。

可也有人認為:呂布、徐榮都在虎牢,現下呂布已到,徐榮肯定也就會隨後即來,如先不把呂布擊破,再等到徐榮來到,董軍的兵馬更強,而徐榮也是悍將一員,勝之就會更難了。

兩方不同意見的人爭執得很激烈。

一直爭執到下半夜,孫堅拍板,做出了決定:荀貞部現尚在梁縣一帶,即便晝夜兼行,到太穀也得兩天,而呂布既已至,徐榮肯定就在他的後邊,也許用不了兩天就會到達太穀,所以,不能等荀貞來到後再戰呂布,必須趕在徐榮到前,先把呂布解決掉。

孫堅的這個決定也隨著軍報,一並送到了荀貞的手上。

荀貞觀之,看罷,他知道呂布在原本漢末時的戰績,雖鄙夷其為人,卻不得不重其戰力,急忙寫了一道信,信中言道:“呂奉先號並州飛將,有虓虎之勇,帳下高順、成廉、魏越、宋憲、魏續、侯成等,悉皆虎士,俱千人敵也,斷不可輕忽,卿可待我至,再議與戰。”

信成,命人急送去給孫堅。

對荀貞的這道信,戲誌才、荀攸都是讚成的。

不過,戲誌才、荀攸的著眼點並不隻是在呂布之勇上,而是在孫堅部的連勝上。

戲誌才蹙眉說道:“孫侯連勝,今驟逢強敵,地利又不在我,驕兵恐敗啊!”

荀攸也是憂心忡忡,說道:“孫侯既已決議先破呂布,恐不會從君侯所言。”

荀貞令樂進道:“卿可提本部精卒,速與君卿合,急往太穀。文台如不從我言,執意與呂布戰,卿等可先助之。我當催兵馬快行,至多兩日可到。”

樂進應命,提了本部兵馬,舍棄輜重,前與許仲合兵,急赴太穀。

……

孫堅營中,下午收到了荀貞的信。

收到信的時候,孫堅正與諸將大議,在討論進擊呂布。

孫堅暫時中斷了軍議,先看荀貞的信,看完,出示給諸將。

諸將傳著看罷。

先有吳景慨然起身,大聲說道:“前次擊董,荀侯一往無前,威震司隸,這回擊董,君侯得為先,此丈夫爭功之時也!雖一時之小挫給呂布,無關大局,豈能便就此罷兵?”

孫堅以為然。

有人勸孫堅道:“公與荀侯起兵所為者,國事也,何來爭功之言?呂布真勇,我又臨關,地不利於我,如不等荀侯至,獨與戰,如負,則前功盡棄,最好還是等荀侯來到了再說。”

孫堅卻不肯聽,對諸人慷慨說道:“我與荀侯結交,意氣相投,正是因為我和荀侯今共起兵乃是為了國事,所以如因我一時之小敗而便停軍候之,延誤了戰機,則何顏見荀侯!”

說到底,孫堅本身是個猛鷙的人,他和荀貞雖是意氣相交,彼此敬重親愛,可身為一個好戰、以軍功起家的武人,他卻是也不可能把功勞都讓給荀貞的,稍微一敗,就止步不前,等著荀貞來,他孫堅的臉麵擺在何處?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呂布的兵馬不多,他自認為可以取勝。

呂布帶來的兵馬皆是騎兵,騎兵是不可能入太穀守關的,一入關內,就沒了機動性,所以,呂布的兵馬皆未入關,便擺在太穀關的東邊,與太穀關西邊的黃蓋、孫賁部遙望之,又與太穀關正麵的孫堅主力隔關而對之。

孫堅接著剛才的軍議內容,說道:“呂布部在關東,我軍不可繞關而擊之,而今之計,唯有調他出來,然後我軍設伏擊之。”

如果繞過太穀關,進擊呂布,萬一太穀的守將再出來,攔腰一截,那孫堅部就威脅了,故此要想擊破呂布,隻能把他從太穀關的東邊調出來,讓他進入孫堅預設的戰場才行。

那麽怎麽把他調出來?

也簡單,隻需佯攻太穀關就行。

呂布是來救援太穀關的,當然不可能坐視太穀被攻不管。

因而,孫堅就以此定計:分兵五千給吳景,由吳景和關西的黃蓋、孫賁聯合佯攻太穀,從而調呂布來救,然後由程普、韓當統步卒萬眾,列陣在前,以阻呂布前進的步伐,同時消耗他的銳氣,等銳氣消耗得差不多了,孫堅便親領兩千騎兵從呂布部的側翼擊之。

孫堅對呂布還是很重視的,並不以他隻有三千騎兵而就輕視他,這一套戰法安排,除留下了數千機動、壓陣之卒外,前後動用了萬餘步卒和幾乎是全部的兩千騎兵,明顯是獅子搏兔,出了全力的。按照他的這個打法,隻要呂布上當,那麽他自度之,勝算不說十成,也有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