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
字體:16+-

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

春秋時,稱下邳地區為淮北地。

彭城北控齊魯,下邳南蔽江淮,與彭城一樣,下邳的戰略地位也很重要。戰國時,蘇代對齊王說:“有淮北,則楚之東國危。”蓋因淮南襟要多在上遊,故東楚為下邳控扼。

陳應現為州府裏的“部下邳從事”,在來下邳的路上,荀貞已經問過他下邳郡的吏治問題,並細問過荀彧下邳郡近數月來的政事如何。

如與朝中相比,荀彧現今在州中的權責就好比朝中的尚書令,一應郡縣政事,無論大小,悉由他總掌,而主管州中監察的“州右部郡國從事”文直則近似朝中的禦史中丞。

“中丞”又叫“中執法”,其職在“兼典蘭台秘書,外督部刺史,糾察百僚”,是監察之官,——既是監察之官,卻為何“兼典蘭台秘書”?看似有點奇怪,其實不然,蘭台秘書自然包括律令圖書,正是為了讓禦史中丞能夠在監察百官時有章可循,照章辦事,所以才會使之“兼典蘭台秘書”,州府裏和律法、“故事”有關的圖書、檔案亦是由文直兼領的。

“右”者,掌領諸“部郡國從事”之意也,史諾、呂岱、陳應等都是文直的下屬,平時各郡縣有什麽吏治上的事情,比如貪腐之類,他們都是向文直匯報,以及豪強大族如有違法事而郡縣不管者,亦監報之,然後視涉事吏員品秩之高低、所犯事情嚴重性之大小,文直或上報給荀貞,由荀貞決定怎麽處理,或直接行公文給地方,叫地方依照製度章法懲處、糾改。

是以,對東海、彭城、下邳,包括廣陵、琅琊諸郡的吏治,荀貞並不是巨細皆知的,因也才會這次行州,每到一郡,他都要召負責監察這個郡事務的“部郡國從事”,詳問此郡的吏治。

陳應是下邳人,荀貞用下邳人來監下邳郡,這是在顯示對陳登一家的特別恩信。陳應沒有辜負他的信任,不但在刺舉郡中吏員上兢兢業業,而且在監察郡中豪強上亦不徇私情,包括他“同歲”家違法亂紀的事都秉公無隱,荀貞對他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很滿意。

同歲,即同年被選舉,與後世的“同年”是一個意思。同歲得到州郡選舉者,如孝廉、茂才,尤其是地域相同的,往往彼此關照,互相提攜,甚至編有“同歲名”,即同歲的名錄。

陳應不隱瞞同歲家觸法的事,可謂大公無私了。

對下邳

的吏治、治政,荀貞本就有整體上的了解,在細問過陳應和荀彧後,更是不止大的方麵,小的細節也清清楚楚,數月來樂進治郡的長與短,優與過,皆了然於胸了。

和邯鄲榮的以法家治郡,行權術之道較之,樂進久在軍中,治郡一如治軍,乃是用軍法治郡,又因他性本尊重士人,後又在這方麵更進一步受到荀貞的影響,在對待士族上,頗為禮重。

邯鄲榮聽察精敏,施政深刻詭譎,士、豪犯法,纖微必究,爪牙有過,恕之輕罰。樂進理事,凡有舉措,先宣示明白,然後依之而行,無論親疏,違即依法行懲,如事及士人,或稍原宥。

邯鄲榮、樂進這兩種不同的理政風格,在荀貞看來,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麵,同時也都有缺點。人與人的性格不同,做事的方法也就會不同,隻要優大過劣,能把郡治好,不引起廣泛的民怨,對他們的缺點荀貞便都可容忍,至多提點兩句,糾正一下太過火的地方。

到了下邳縣中,進入郡府,荀貞登堂而坐。

樂進與下邳丞劉儒、下邳都尉何儀是“地主”,西向坐,荀彧等的坐席與他三人相對。郡府的大吏們如主簿、功曹、五官掾等等各按年齒、地位坐於其下。

諸州、郡吏中,樂進的品秩、地位最高,因得獨席,荀彧權高親貴,也得獨席,其餘的吏員們則多連席而坐。此外,又有幾個下邳本郡的名士陪坐。

荀貞看向堂下,見下邳的主簿、功曹、五官掾等吏俱衣冠儉樸,無論俊醜,英氣勃發,和東海、彭城的部分郡吏截然不同,東海、彭城的部分郡吏不止衣冠華麗,甚有傅粉剃須者。

當下世風,陽剛固仍是審美的主流,美須髯方是大丈夫的形象,比如劉備,因為無須,盡管他深得荀貞的“信愛”,卻也擋不住有人在背後為此而嘲笑他,可後世魏晉風行的陰柔審美卻也已早露端倪,漸成部分士人的風尚,雖還不至於男著女服,但說實話,荀貞對此已是看不慣了,隻是此風尚既已漸成,卻非短期可以扭轉,也隻有等到能騰出手時,再行糾轉之舉。

荀貞笑對樂進說道:“文謙,卿治郡之法類若治軍,今觀卿府諸掾,果肅然如軍中。”

就像荀貞對邯鄲榮說的,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樂進節儉,行止有威,也就使他郡府中的吏員們有樣學樣,一個個衣儉神嚴,跪坐堂中,

如在兵營。

樂進答道:“進在軍中久,今在郡,難改舊習,致使府中諸君起坐拘謹,此進之過也。”

“何過之有?”荀貞哈哈一笑,顧看了眼荀彧、戲誌才等,接著笑對樂進說道,“文若知我,我就喜歡卿府中諸掾的這股精神勁!”又看了看堂下的諸吏士,問樂進道,“哪位是劉正禮?”

劉繇到了徐州後,荀貞請他去州府,他不去,荀貞遂叫樂進給他在淮浦安置宅舍。這回行州,還在彭城的時候荀貞就傳書給樂進,令之把劉繇請到郡府裏來,有意當麵見上一見。

樂進離席謝罪,答道:“劉君染疾,不能遠行,因此進未能把他請來郡府。”

哪裏就這麽巧?荀貞要見他,他就染病?荀貞心知,這定是劉繇的借口。

劉繇不肯來見荀貞,也不能怪他托大,畢竟荀貞現正覬覦兗州,徐州兵不告自入,已分屯在了任城、東平兩國境內,作為劉岱的同產弟,因為兗北黃巾鼎沸,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故而沒有去兗州投劉岱便也罷了,若是荀貞稍微一請,他就來見,卻實是有點說不過去。

荀貞對此也是心知肚明,故而沒有惱怒,笑了一笑,又轉頭顧對荀彧等,說道:“騏驥固難見也!”叫樂進起來,笑道,“此我之過。劉正禮,騏驥也,本非卿所能請。也罷,待行至淮浦,我當親自造訪其門。”說完,令樂進給他介紹堂下陪坐的那幾個下邳士人。

劉繇十九歲時,他的從父劉韙為賊所劫質,劉繇篡取以歸,由是顯名,郡舉孝廉,朝廷拜為郎,任滿,除下邑長,他的進仕之路與鍾繇、華歆相同,本是前途遠大,然因郡守叫他照顧縣內的貴戚,他遂棄官去。回到家鄉,青州刺史辟他為部濟南從事,當時的濟南相是朝中一中常侍之子,依仗其父之權,貪穢不循,劉繇奏免之,由是名聲更大。

劉岱、劉繇兄弟兩個,劉岱先被州中舉為茂才,平原陶丘洪又薦劉繇,欲也令舉茂才,青州刺史說:“前年已經舉了劉公山,今年難道再舉劉正禮麽?”陶丘洪說:“若明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禮於後,所謂禦二龍於長塗,騁騏驥於千裏,不亦可乎!”

荀貞稱劉繇為“騏驥”,出處即在於此。

劉岱、劉繇兄弟俱可稱俊才,而從他倆過往的經曆來看,荀貞更重視劉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