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狂人
字體:16+-

第二百零九章 捉襟見肘

打了大半年的仗,江西本就不厚的底子被敗得精光……

長江沿岸的那幾座城市倒還罷了,地處水陸交通要衝,隻要好好管理來往船隻商旅,想要恢複其實不難。古今中外所有的經濟發達地區,大多不是沿海就是沿江沿湖,概因交通便利水路方便,發展起來自然便捷迅速。

可是江西內地就不怎麽好解決了,當時南北交戰的主要場地便是江西腹地。與安徽的地形不盡相同,江西境內的山地丘陵可是多了不少。而且大戰之後,江西的人口流失嚴重,想要重新恢複生產又豈是那麽般容易?

民主進步黨經過多次磋商,對於江西的發展計劃,決定先易後難先發展沿江城市,然後再逐步向江西腹地層層推進的辦法。有安慶的發展經驗擺在那兒,地理位置更為重要的酒漿等地想要迅速發展起來,也不是什麽難事。

還有一樁,便是江西境內礦藏豐富,煤炭資源極其豐富,萍鄉煤礦在後世都是鼎鼎大名,其它各種金屬礦藏的儲量也不在少數,而且江西地處中原交通也還算方便,想要依靠開采礦藏發展起來也不算什麽難事。

新近組建的江西革命軍政府,也正是稟承著這樣的建設理念,有安徽成功的例子在前,在一幹建設專家和學者們的幫助下,在安徽調來大批資金和物資的支持下,還有新近組建的大量民兵部隊增援,江西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建設運動。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安徽一直都有這個傳統。之前的江西大戰,為了支持在江西境內作戰的光複軍和革命軍,安徽抽調工程部隊臨時修建到景德鎮的鐵路。等到戰爭結束之後,安徽方麵又完善了倉促修建鐵路時的不足之處,同時將安徽完善的公路係統延伸過來……

安徽多年的積累,在這時候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充實江西的人口,安徽方麵在湖北、河南還有江蘇方麵放開了招募流民。不管是什麽情況,隻要在報名登記地點報了名字的流民,安徽統統組織運到江西,為江西的發展恢複添磚加瓦。

說老實話,江西的地理位置比起安徽來,其實要好上不少。與安徽相鄰的幾省,除了上海和南京基本上沒啥經濟發達地區。這時候的江蘇和浙江,可不像後世那般繁華,比起內地省份來也沒強到哪兒去。

南京能有的地理優勢,安慶也一樣不差。江蘇還有鎮江等經濟發達地區,安徽也有蕪湖等地區不落下風。可以說,安徽的發展能夠借助的外部優勢很少,完全依靠民主進步黨和王進的龐大盤外資金硬生生打造而成,根本不具備普遍性。

江西則不然,與湖南、廣東和福建大麵積相鄰,而且還有鐵路貫穿其間,隻要運作管理得當,單單是這麽的陸路交通優勢便極其可觀。就像後世的改革開放一般,打開國門之後最先發展起來的,鐵定是最頻繁與外國接觸的沿海地區。

福建和廣東兩省,在這時代就是財富和大洋的代名詞!

如今王進和兩省老大關係不錯,尤其是在生意方麵更是‘合得來’。江西本來就有連通兩地的交通線,隻要安徽的鐵路能夠及時連接進來,依靠安徽源源不斷的各種工業產品輸入,想要順帶發展江西的經濟不是很難。

總而言之,江西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隻是在發展初期可能會遇到一些小麻煩和阻礙。相信在光複軍的強大威勢支持下,這一切都不成問題。

原江西都督李烈均和起手下心腹,也在戰勝還沒有結束時被安徽掌握,除了極個別野心分子和堅定不衣的孫中少年追隨者之外,基本上不會再有其它不受控製的變故出現。安徽需要做的,就是把總做好監督,不讓江西的發展脫離軌跡和掌控。

隨著大批有經驗的軍政府工作人員到位,還有源源不斷的糧食物資支援而來,江西正式走上了恢複發展的快車道。由於有安徽的例子擺在那裏,不僅僅是安徽本地商人,還有南方及省有實力的大商人,甚至不乏北方等地的實力派都看好江西的發展前景。

有光複軍這樣的強大武裝力量作為保障,隻要不動什麽歪腦筋根本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於是乎,在江西建設向外界敞開大門,各類定單和需求源源不斷送出之後,商人們徹底瘋狂了,紛紛攜帶大筆資金和物資湧入江西……

有了民間資金的大量湧入,加快了江西的經濟複蘇進度,同時自發的催生出了不少產業。軍政府也樂得如此,在各方麵予以配合並給出適當的優惠條件,不僅要吸引投資也要能夠留住投資。

一下子抽調了太多的政務人員,安徽軍政府急忙從新開辦的政務學校和上海南華學院抽調了不少優秀學生補充空缺,安徽也因此並沒有受到太大波及,一切次序依然能夠維持正常,平穩而堅定的見許迅速向前發展。

王進對此非常滿意,在內部會議上多次讚賞了軍政府的務實和高效。

可是安徽高興沒有多久,北京方麵的一紙調令,又惹來天大的麻煩。倒不是北洋故意針對安徽,他們是在履行之前的承諾。在國會大選上,安徽籍議員並沒有支持共和黨一方,而是保持了嚴格的中立。

北洋集團的失敗不關安徽屁事,為了不引起安徽方麵的不滿和反彈,雖然極不情願,但是袁世凱依舊將之前答應劃給安徽的地盤捏著鼻子奉送。國會大選剛剛結束沒有多久,浙江都督朱瑞便接到了上調中央的命令。

這可難壞了安徽方麵,軍政府剛剛抽調大批幹部到江西支援建設,同時牢牢掌握江西軍政大權,已沒有能力接手浙江地盤。

不過不管怎麽樣,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王進絕對不會錯過。按他的說法就是,先拿到手再說,以後再慢慢消化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