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丹城內的人口增加到了近九萬戶,幾乎所有人都在享受著平靜的生活,除了一個人。人們常用做牛做馬來形容艱苦的生活,不過留在丹城的桑兒卻不這麽認為,桑兒不怕做牛做馬,卻怕一個人獨自苦苦思念的日子。
“這些天太子是怎麽過的?沒有我在身邊,誰照顧他?”
桑兒沒事沒刻都會想起姬丹。一天,桑兒終於忍不住,離開了丹城,獨自騎馬往遼西方向而去。桑兒要去軍中照顧姬丹,即使不能在軍中,至少也可以在附近城池中,有事情也方便。
就在桑兒離開丹城的第二天,城北出現一騎,突然疾馳而來。哪一騎來到緊閉的北城門前,接著,馬上一人取出弓矢,一箭射上城樓,然後又疾馳而去。
城上的守兵馬上撿起掉在地上的箭矢,發現這支箭沒有箭頭,箭身上裹著白布。守兵急忙收起箭矢,下了城樓,騎上一匹馬直奔太守府而去。
來人是一名斥候,這斷箭是旌衛姬男的發明。由於丹城北門永久關閉,城外的斥候有什麽消息想要送到城內必須要繞到東門或者西門。丹城占地本來就大,如此就耽擱了很多時間。平時也就罷了,萬一遇上緊急軍情,這就相當於城內少了很長時間的準備時間,非常吃虧。
姬男不愧為山戎族中的智者,想出這個主意:讓斥候先將裹著情報的斷箭射上城樓,再由守城的士卒將消息送到太守府。這樣雖然多經過了一個人手,卻節約了不少時間。
不久,斷箭到了太守隗彥手中。隗彥接到斷箭,忙把上麵的白布取下,展開念道:“緊急軍情,東胡兵大舉來犯,大軍已到百裏之內。”
百裏是一個界線,百裏之內一般很少有東胡人出現,但是百裏之外卻常會遇到牧民和東胡的巡邏兵,所以斥候的探查範圍也在百裏之內。
隗彥雖驚不亂,沉吟起來:“消息中沒有說明有多少東胡兵來攻,隻說‘大舉’,後麵又說‘大軍’,看來東胡兵是動真格的了。太子走時對丹城放心不下,是我向太子保證堅守城池的,我可千萬要守住。”
想到這裏,隗彥吩咐身旁的侍衛:“來人,快去請姬男和隗洪!”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兩人還沒請到,隗彥又接到一支斷箭。隗彥展開念道:“緊急軍情,東胡兵來犯,大軍已到五十裏之內。”
“來得好快!”隗彥再也坐不住了,說道:“傳我的命令,叫出城的百姓趕快回來,緊閉城門,所有守軍都上城牆,全力戒備!”
接著,隗彥吩咐侍衛牽過一匹馬,不顧一身老骨頭,快馬加鞭往北城樓趕去。
倒不是說東胡兵能在一盞茶功夫行出五十裏,而是東胡兵的行軍速度不比斥候慢多少。第一名斥候在百裏之外探查到東胡兵,等他往回趕出五十裏之後,再過一盞茶的功夫,那名在五十裏之處侯著的斥候便探查到了東胡兵。
雖說東胡兵都善於騎馬,但是斥候為了報信,可以全力驅馳,而東胡兵卻不能。東胡兵雖然都是遊牧民族,但多少總有些糧草、輜重,居然不落後多少,這樣的行軍速度實在驚人!
“太守!”
見到隗彥上來,眾士卒都躬身行禮。唯有兩名士卒沒有反應,而是趴在地上,把耳朵緊貼在石板上。
隗彥耐心地等著,不久,一名士卒抬起頭,說道:“聽到了!”
“有多少兵馬?”隗彥問道。
“回太守,小人隻聽到轟轟一片,聽不清到底有多少。”那名士卒答道。
隗彥想了想,說道:“再聽!”
人的聲音傳播距離與速度與傳播媒介有關,如果以空氣為媒介,頂多能傳出一、兩公裏。但是如果以固體為媒介,就能多傳出幾倍、幾十倍的距離,這就是耳朵貼著地能聽到的原因。
剛才兩支斷箭報信,都沒有說明到底有多少東胡兵。斥候用目測也隻能看清小股敵兵的數量,一旦東胡兵達到一定的規模,斥候是不可能探查出具體數量的。
隗彥焦慮地注視著北方。不久,遠處塵土飄揚,轟轟的馬蹄聲傳來,連丹城的城牆都有些顫動。看著架勢,來的兵馬豈止一兩萬?
隗彥神色凝重,喊道:“快,快叫所有將士做好準備。”接著,隗彥又吩咐身邊跟來的一名文吏道:“你快去張貼告示,叫城中百姓的預備隊到北門城樓下集合,隨時準備上城禦敵!”
此時,隗洪和姬男也已經聽到風聲趕來了。見到兩人,隗彥稍稍鬆了口氣,問道:“兩位將軍來得正好,你們看如何禦敵?”
“叔父請放心,”隗洪毫無懼色,豪氣萬丈地說道:“有末將在,何懼小小東胡?”
姬男則盯著前方看了半天,說道:“隗將軍不可大意。這城外到處都是草原,厚厚的草地上本來不該有塵土。如今塵土遮天,覆蓋麵積這麽大,必是有無數馬匹踩踏造成。看來這次東胡來勢不小啊!”
此時隗洪也看清楚了,點點頭說道:“這次東胡兵是下血本了,看來守城會非常艱難。”接著隗洪轉向隗彥,說道:“叔父,這裏危險,你是城中百姓民望所係,不可輕易涉險,還是先下去吧!”
“好!”隗彥想了想說道:“我去派城中壯丁上來協助你們守城,有什麽需要立刻派人來通知我。”
“好!太守放心去吧。”姬男也在一旁說道。
隗彥帶著兩名侍衛下了城樓,一路往太守府跑去。一路上,丹城秩序井然,毫無戰亂的跡象。
“看來城中百姓還蒙在鼓裏,刀兵臨頭而不自知。唉,要是沒有戰爭該多好!”隗彥不禁想道。
隗彥這麽想著,不過到了太守府附近,卻見到成百上千的百姓聚集在門口,靜靜地等著。
“隗太守回來了!”不知有誰眼尖,首先發現隗彥,叫了出來。百姓們紛紛圍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