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丹沒有在駱博這裏多停留,回到城中,在館驛借宿一夜,第二天便回了薊城。
到了薊城之後第二日,姬丹並沒有上朝。連日來長途奔走,姬丹也有些困乏,便在宮中好好休息。另外,姬丹也想在上朝之前先對目前的情況摸個底再說。
姬丹剛休息了一上午,下午有侍衛來報,說財稅令王儉前來求見。上次發生了田光的郡稅的事情,姬丹心中一便直掛念著國家財政的事情,現在王儉求見,知道必有大事,立刻傳其進來。
王儉一進來便行了大禮:"臣王儉叩見大王!"
"王愛卿請起來說話!"姬丹打量著自己的這個財政大臣,說道。
第一次見到王儉時的情景姬丹還曆曆在目,現在看上去雖然人沒變,但是氣質完全變了,變得更加成熟、穩重。
當時的王儉還是個有抱負的青年,如今卻成了一名替姬丹理一國之財的實幹家,需要妥善處理各種事務,日積月累,人的氣質自然不同了。
"王儉,你來見孤可有要事稟報?"姬丹打量了一陣,問道。
"回大王,臣這次來,是來匯報一下國庫以及大燕錢莊之事。"
"哦,孤聽說現在國庫吃緊,不知具體情況如何,愛卿速速詳細稟來。"
王儉略一思索,說道:"大王所言不差,連月征戰,錢糧消耗巨大,如今國庫之錢銀已經用完。"
姬丹沒有太過吃驚,繼續問道:"那大燕錢莊呢?"
"如今國家用途皆是從大燕錢莊來,所以大燕錢莊也有很大的虧空。幸好大王平定燕國之後,來大燕錢莊存錢的人漸漸增多,暫時可保無虞,不過時間長了,錢莊長期入不敷出,"王儉頓了頓,說道:"臣也無法保證錢莊的正常運行。"
姬丹思索片刻,說道:"孤從朝鮮王宮運來的那近百萬兩白銀可是入賬了?"
"是,那八十三萬兩白銀皆已入帳,不過也化得差不多了。"王儉怕姬丹不信,詳細解釋道:"國庫中原來的錢銀被姬賢帶走,而維持燕國如此龐大的軍隊便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朝廷各級官吏都要俸祿,朝廷的開支用途本來就大。加上這一場戰爭打完,燕國各地戰死的士卒有十六萬之多,每人十兩銀子便是一百六十萬兩。戰亂之中燒毀的房屋需要重新修葺,死去的百姓要撫恤,而戰亂之後稅收銳減,如此隻見出不見進,實在難以維持。"
"嗯,不知王愛卿有何解決的辦法?"
王儉思索片刻,說道:"開源節流,才是正道。"
"如何開源,如何節流?還請王愛卿明言。"
"開源,無非是多增加稅收。大王在遼東的時候,用製鹽來創收,如今天氣寒冷,不適於製鹽。現在市麵上的食鹽價都是從齊國過來,價格高出以前的五倍。不過等到再過數月,大王便可下令多設幾個鹽場,便可從販賣食鹽中牟取一部分利潤。"
王儉頓了頓,繼續說道:"另外臣在各處開設了點當鋪,還有放貸,可以有一筆收益。"
"放貸?"姬丹瞪大了眼睛,問道。
"嗯,就是借錢給缺錢的人,然後收取月息。"王儉生怕姬丹一個平時高高在上的人聽不懂,說道:"這在民間是一項很賺錢的生意。"
"哦?不知月息多少?"
"嗯•••"王儉遲疑一下,說道:"月息看借錢多少,還本時間長短,從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不等。"
"哦?那一年至少也是百分之十二,怎麽這麽高?"姬丹吃驚地問道。
"大王,這不算高,民間有人放貸高達一成!"王儉有點得意地說道:"自從大燕錢莊開始做這樁生意,民間的放貸幾乎絕跡了。"
姬丹想了想,覺得還是不妥,說道:"嗯,盡管如此,也不能把那些窮人逼得太緊了。實在還不起,王愛卿可是適當削減債務。"
"大王仁慈,臣當謹記。"王儉答道。
"你說下去。"
"臣以為,如今除了開源,還需要節流。"說到這裏,王儉看了姬丹一眼,說道:"至於如何節流,臣不敢妄言,還請大王自行決斷。"
節流是要砍掉朝廷及各級官員的開支,這件事情很大,涉及到上上下下無數官員,甚至姬丹本人,不是王儉一個小小的財稅令能夠說得上話的,所以王儉也不敢隨便出主意。
姬丹想了想,覺得自己一時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節流,說道:"此事孤也要征求一下諸位大臣的意見,才能決定。不過,對於開源,孤倒是有個主意。"
王儉行了一禮,說道:"請大王示下。"
"你還記得丹城的各種作坊?"
"臣記得,其實丹城不需要這麽多作坊,當時是為了能讓丹城百姓有口飯吃。"
"是!但不僅僅如此。"姬丹說道:"以孤看來,若是能把幾個小作坊合在一起,辦成大作坊,把整個作坊的工作劃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而每個勞役都隻做一件工作,這樣熟練程度自然就提高。如此,用同樣多的人便可產出更多的東西。"
"哦?"王儉似乎一時難以消化,苦苦思索,將信將疑,說道:"果真如此?"
姬丹笑著說道:"王愛卿何不試試?"
王儉想了想,說道:"好!臣就先去辦個織布的作坊試試,若果真如此,日後可以再開辦其他的作坊。"
姬丹說的其實是穿越之前那個時代的經營理念。現代企業管理之父泰勒把工廠的工作分成很多個不同的部分,每個人隻做其中一部分,由此達到一種保證最大效率的“時間和動作”標準體係,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這其實是流水化操作和規模效應,需要大量的資金,開辦規模比較大才能起到效果。在這個時代,作坊一般都是一個人或者一家幾個人的作坊,其實沒有條件這樣做。
但是自從開辦了大燕錢莊,姬丹將整個國家的錢都集中起來了,現在差不多就是國家資本主義社會了,資金自然就沒有問題,剩下的就是找人去做就是了。
君臣二人在姬丹的禦書房談了整整一個下午,最後姬丹又留王儉一起用膳,等用完膳,王儉才滿懷信心地走了。
對於國庫空虛、財錢吃緊,姬丹雖然也憂心,不過隻要熬過一陣子,等到鹽場開工,再加上其他一些措施的實施,難關自然就過去了。這個時代沒有破產的國家,姬丹真正感到沮喪的是,國庫空虛意味著一段時間之內無法再大舉用兵了,而燕國的南部還被齊國霸占著。
次日早上,姬丹又將荀達和樂閑傳進宮。
"大王,臣等根據您的意思,參考周朝和各諸侯國的製度,已經擬定了一份我大燕的製度。"樂閑從袖子中抽出一份文書遞上,說道:"請大王過目!"
姬丹身邊的太監張公公接過文書,轉遞過來,姬丹仔細閱讀。
按照樂閑的擬定的製度,燕王下麵設三公: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三者中丞相為一人,作為百官之首,替燕王助理萬機。太尉為一人,是全國的最高軍事指揮官,統領軍務。
禦史大夫可以有多人,作為丞相之副,其職掌有二:一為掌管天下文書圖籍、呈遞公卿奏章,頒布燕王詔令等,類似燕王的機要秘書長;二是掌管朝廷內外監察,為全國最高的監察長官。
九卿分為:衛尉(皇宮保衛)、郎中令(警衛)、太仆(宮廷車馬)、廷尉(司法)、典客(外交)、奉常(宗廟禮儀)、宗正(皇室內部事務)、少府(山河湖海稅收和製造業)、治粟內史(財政稅收)。
整個燕國,分為九郡:為上穀、廣陽(薊城所在)、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樂浪(朝鮮)、範陽、渤海。郡下麵設縣,縣下麵設鄉,鄉下麵設亭,亭下麵設裏。
每一郡設郡守,郡守下麵設郡尉、郡監,郡守隻有一人,直接報告給燕王。郡尉、郡監分為多人,協助郡守管理一郡事務。每一個縣設縣令一人,縣尉、縣丞多人。鄉裏設三老、遊徼、嗇夫、有秩等。亭設亭長,裏設裏正。
••••••
對著這份文書,姬丹沉默許久。一個國家製度是否先進合理關係著國家的長治久安,姬丹也不得不認真考慮。
不得不說,樂閑和荀達製定的這一套製度還是比較完備的,基本上沒有冗餘的官員,也符合這個時代的社會現實。不過,姬丹對自己與這些人的關係還是有些不同意見。
荀達、樂閑二人見姬丹沉默不語,隻好立在一旁,不說話。過了許久,姬丹開口道:"二位愛卿擬定的製度甚為合理,不過孤方欲用兵於天下,三公九卿都要向孤匯報,孤一人哪裏還有精力爭奪天下?"
兩人對視了一眼,樂閑說道:“還請大王明示。”
姬丹想了想,說道:"可以設左右丞相,統領百官,替孤治理國家。二位覺得如何?"
"嗯,"荀達想了想說道:"如此說來,臣等擬定的這份製度確實有且妥之處。可以將九卿歸為左右丞相管,還有各郡郡守也由丞相考察監督,之後再呈報於大王。大王以為如何?"
"好!這樣,孤便有精力征戰天下了。不過細節方麵還可以商榷。"姬丹仔細思考之後又道:"孤決定親自統兵,所以太尉一職不需要設。另外廷尉一職關係國家法律製度,可以設為司寇,位於三公之列。"
"另外,九卿中的太仆(宮廷車馬)、廷尉(司法)、典客(外交)、奉常(宗廟禮儀)、宗正(皇室內部事務)、少府(山河湖海稅收和製造業)、治粟內史(財政稅收)等歸為左右丞相管。而衛尉(皇宮保衛)、郎中令(警衛)的人選雖位於九卿,孤當親自任命。"
荀達和樂閑對望了一眼,說道:"一切皆由大王定奪。"
"另外還應該設一人,"姬丹繼續說道:"便如齊國的祭酒,掌管國家的教育,位在三公之列。"
"大王,不如由禦史大夫中製定一人,專門管理此事。"樂閑想了想,說道:"不過我國並無學府、學堂,此職形同虛設啊。"
"會有的。"姬丹堅決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