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父子雖然在代地為將,但是家小還都在邯鄲。李寬經過邯鄲,自然要進城去拜見自己的生母親宛夫人。李寬自幼隨父從軍,一年與宛夫人見不了幾次,有時候幾年也難得見麵一次,這次雖然軍情緊迫,但也要稍作停留。
李寬帶著十餘名家將,離開軍營進入邯鄲城。憑著記憶,李寬在邯鄲城中七拐八拐,在一種宅院前麵停了下來。宅院的門口掛著一個匾額,匾額上寫著“李府”二字。這兩個字樸實無華,沒有絲毫特別之處,仿佛尋常稍微有錢一點的百姓之家一般。不過全邯鄲城的人都知道,這就是威震天下的名將李牧的家。
“大公子回來啦,大公子回來啦!”
李寬腳還沒踏進府門,就被府門內的家丁見到了,立刻興奮地大叫了起來。不久,院子裏站出來很多仆人,而一位貴婦人被丫環攙扶著,走了出來。
"孩兒拜見母親!"見是自己的母親,急忙下跪。
宛夫人是位中年貴婦,看上去雍應容華貴。見到自己的兒子幾年前還是個半大的小孩,現在已經出將入相了,宛夫人心裏早已樂開了花了,急忙說道:"寬兒,快快起來!讓娘好好看看。"
李寬站起身來,正想上前說兩句,這時門外侍衛進來了,報告道:"少將軍,門外有宮裏的人求見。"
"宮裏的人?求見?"李寬沉吟片刻,急忙說道:"快請到大廳。"
"是!"
李寬的第一反應就是趙王派人傳詔書來了,不敢怠慢,吩咐眾人散開,而自己則來到了大廳中等候。不久,來人被請到了大廳。
李牧不在,大廳平時少有人來,現在也隻有李寬一人,其他人都退避了。不過這次來的不是什麽王公大臣,也不是什麽太監,而是一個宮女,趙妍兒的侍女小玉。李寬並不認識小玉,等她說明自己身份的時候,李寬吃了一驚。
李寬從小在軍營中長大,麵對著一個女孩子,還真不知道怎麽應付。想了想,李寬畢恭畢敬地行了個參拜禮,說道:"末將拜見小玉大人,不知小玉大人有何差遣?"
小玉被李寬的稱呼逗樂了,撲哧一笑,說道:"李將軍,我不是什麽大人,你叫我小玉就行。"
"是,小玉•••不知末將有什麽可以為小玉效勞的嗎?"
小玉又是撲哧一笑,說道:"也沒什麽,就是聽說這次將軍被趙王任命為趙軍主帥,前去韓國拒敵,可有此事?"
"是!"
"嗯。小玉還聽說燕軍也會前去,對不對?"
"小玉您說得沒錯,末將也是這麽聽說的。"
"就是不知燕軍的統帥是否便是燕王?"
"這個末將不知。"
"嗯。如果有機會見到燕王,還請將軍留意一下燕王的人品武藝。最好,最好能畫一幅全身像來。"
李寬一怔,不過馬上明白過來,小玉的主人便是七公主,聽說七公主與燕王訂婚了,這個必定是七公主的吩咐。既然是七公主的吩咐,李寬自然不敢怠慢,說道:"末將一定看個清楚明白,畫一幅畫像回來。"
"好,"小玉像個大人物一樣點點頭,說道:"我家主人說了,隻要你做好這件事情,便是大功一件。"
"是!"
第二天,李寬辭別了宛夫人,領著六萬趙兵,朝韓國進發。
說起韓國,與趙、魏一樣,也是從晉分三家開始的。當年晉國是中原大國之一,一直是天下最強盛的國家。後來晉國國主漸漸被國內的幾大家族架空,最後被韓、魏、趙三家瓜分,從此晉國消亡,同時也拉開了曆史上著名的戰國時期的序幕。
不過在這三家之中也有強弱之分,韓國弱小,魏、趙較強。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麵受敵,可以說完全沒有戰略發展空間。所以從韓國立國開始,便成了其他強國爭霸的資本。
早在九十年前,兵法大家孫臏指揮齊兵在韓國的馬陵打了一場大戰,把魏將龐涓射殺。這場戰爭名叫馬陵之戰,是當時的霸主魏國為了吞並韓國發起的戰爭。齊國軍師孫臏圍魏救韓,將龐涓誘殺在馬陵。
想當年孫臏和龐涓同在鬼穀子門下學習兵法,乃是同門師兄弟。後來龐涓先起了歹心,謀害孫臏,而孫臏技高一籌,反將龐涓射殺。這是題外話,不過龐涓一死,魏國軍事實力大損,也從此失去了霸主的地位,再也沒有恢複到當時的鼎盛。
再如後來十年前,秦國進攻韓國上黨,上黨太守馮亭不願被秦國占用,降了趙王,把戰火燒到了趙國,由此引發了長平之戰。
這兩場決定誰是霸主的戰爭雖然都是由韓國引起,主角卻都是別的國家,足見其悲劇性的地位。曆史上韓國軍隊屢戰屢敗,成為第一個為秦國所滅的諸侯國。
盡管如此,韓國也有其值得驕傲的地方,那就是韓國的兵器。當年蘇秦遊說韓王的時候曾說:韓地方九百餘裏,帶甲數十萬,然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如此,足見其兵甲之堅利。
這裏弩與弓不同。楚國的神射手養由基能百步穿楊,姬丹的大將朱力能射出三百步外,穿透敵兵鎧甲,這就是弓箭手的威力。
而弩輕易便能射出一千步之外,威力不減,括蔽洞鏑,不在話下。所以說弓與弩的威力絕然不同。還有韓國的劍也異常鋒利,能陸斷牛馬,水截鵠雁。正因為如此,韓國也曾經滅了中原傳統古國鄭國,將都城遷到新鄭,國勢強盛一時。
不過與其他大國相比,韓國的戰略資源還是欠缺一些,最終淪落到了沒有諸侯國救濟,便會隨時被滅國的境地。
兵貴神速。不過這個時代秦國出兵的速度並不算快。按照秦國的製度,國內兵馬調動,隻要超過五十人以上就必須要有秦王的兵符。而兵符一般由玉石雕刻而成,分為兩半,一半交給領兵的將軍,一半由秦王保管。等打仗打完,將軍回來複命,交出兵權,解甲歸朝。
這樣的製度下,秦王掌握了絕對的兵權。雖然不夠靈活,兵馬集結速度不快,但是勝在穩定。秦國數代國君,幾乎年年征戰,但是很少聽說有將領兵變的事情。
等蒙驁領兵二十萬,從鹹陽城出發,還沒到成皋城下,其他諸侯國的兵馬已經在韓國集結了。
首先到的是魏國,出兵十萬,由大將芒卯為主將,衛慶為副將。然後是趙國出兵六萬,由名將李牧之子李寬為主將,歸度為副將。接著楚國的兵馬也到了。楚國與魏國相同,也是出兵十萬,由大將景陽為主將,張義為副將。
韓王名叫韓然,自從祖先韓康子與魏國的魏桓子、趙國的趙襄子共滅智氏,同分土地之後,傳至韓然已曆九世。由於韓國的地理位置,中間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之上,曆代國君能維係政權,實屬不易。
這次秦國要奪取其戰略要地成皋,大有滅韓國之勢。韓然自然要舉傾國之力,奮力反抗。於是盡起國中之精兵十萬,命公孫嬰為主將,暴鳶為副將。這樣,合縱國這邊就有三十三萬兵馬了。
韓然派往燕國的使者回來報告說燕國也會出兵,但是兵馬不多,隻有兩萬,也沒有說明是誰統領。雖然出兵不多,但是韓王還是能理解,畢竟燕國也是個小國而已。燕國離韓國最遠,等各國兵馬都到了,燕國兵馬還沒有到。
不過韓王也不急,與齊國不同,對於合縱一事,燕國一向是很積極的。想必是兵馬要集結,在路上耽擱了。
要說合縱國方有五國,其實是錯誤的,應該是有六國,因為還有一個很小的領地便在鞏城,其領主乃是東周公。
說起鞏城和東周公,這裏要介紹一下。當年周郝王在的時候,將自己已經很小的封地分成了兩塊,一塊封給了西周公,一塊封給了東周公,周郝王自己與西周公一起住。早在七年前,西周公與周郝王一起都被秦國滅了,現在隻剩下東周公。
鞏城位於成皋以西數十裏處,東周公便居住在這裏。聽說秦國大將蒙驁領兵二十萬前來攻打,東周公頭都大了。雖然秦軍揚言是攻打韓國,但事實上東周公的封地鞏城比成皋還要靠西,秦軍如果打來,首當其衝的反而是東周公的封地。
東周公心中焦急萬分,比韓王還急,親自跑到韓國都城新鄭去求見韓王,韓王最終答應將兵馬推進到鞏城駐紮,防守鞏城。
其實韓王也有他的算盤,鞏城和成皋雖然隻有幾十裏路,但是中間卻隔了一個洛河,如果能將秦軍隔離在洛河以西,這樣就相當於拒敵於國門之外了。這樣,韓國的國土就不用遭受刀兵之苦而又起到抗擊秦軍的作用,對於韓國來說,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韓、趙、魏三國的兵馬剛剛開進鞏城,第二天,鞏城城外塵土飛揚,秦國的二十萬大軍也到了,大戰正式拉開序幕,而燕國的大軍還未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