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漫天,遮蔽了城牆上的漣漣寒霜,也淹沒了大街上往來的熙熙囔囔人群,使得汴梁城銀裝素裹,少了些往日的繁華喧囂,多了幾分處子靜謐。
皇城內,大雪紛灑在磚瓦琉璃之間,夜幕的寒氣呼嘯在宮闈殿閣內,文德殿,趙光義穿著黑色錦緞襖,大殿內四個火爐燃燒的正旺,較那些殿外瑟瑟發抖的內侍宦官,卻是少了冷寒之意。
窸窸窣窣的腳步聲由遠及近,不多時,一杯煙氣嫋嫋的參茶遞到了案前,趙光義未抬頭,繼續看著手中的奏折,好一會才出聲道,“都已經清點了?”
俯下身子,王繼恩點首小聲應到,“回官家,清點好了,這次楊大人送回來紋銀有三十萬兩。”
放下手中的奏折,起身,趙光義走到大殿的一側,在火爐之前那半卷的帷幕後,卻是掛著一幅畫了很久的地勢圖。
炭火發出吱吱的聲音,微微晃動的火焰映在他越發堅毅的臉上,王繼恩則是侯在一旁,大氣不敢出的低著頭。
餘光瞄過,正如往常,那白皙的手在他很是熟悉的地勢圖上拂過,無一例外,又是那幽雲之地。
“韜光養晦三五載,定要大軍揮戈北上,擊潰這些契丹蠻夷,重奪我大宋河山!”
手握成了拳頭,砸在了‘幽州’二字上,一股猛烈的帝王氣勢也隨之散開,壓的王繼恩連忙小聲附和,“官家勤政,寰宇清明,朝野上下一心,我大宋江山如紅日勃然而出,那四方小民蠻夷必定俯首稱臣。”
趙光義沉默不語,目光沿著地勢圖而上,定格在那一紅色圓團上許久,殺伐之氣再次噴·泄而出,刺的王繼恩隻覺得心頭發涼。
“那小子在閩南怎麽樣了?”
聞言,王繼恩才覺得周身舒服了許多,低著頭,遮擋住已經布滿汗珠的臉,聲音中帶著顫抖道,“回官家,楊大人在福建清正廉明,倒是頗受百姓稱讚。”
重新做回到龍椅之上,趙光義閉上了眼,王繼恩這才趕忙將額頭上的汗珠給擦掉,目光在案頭瞄過,恰好看到那未合上的奏折。
隱約間,似乎看到了‘福建路’三字,再到奏折下端,赫然是中書省的專有印記,心中頓時生出一些明悟。
福建路自楊延昭去了之後,便是一番風雨,牽扯出邪教作亂,殺害朝廷大臣,殘害百姓,雖然大軍平了亂,但是後來閩南之地在朝中卻是吵得越發厲害。
太祖設路府以來,何時有過年及弱冠便執掌一路的先例?
楊延昭雖說是新科狀元,在眾多老臣眼中也隻是黃口小兒,怎有這番能耐,更何況他還是北漢降臣之子。
因而奏折漫天飛來,可是官家卻始終心如磐石,不往福建路發送任何旨意,哪怕是宮殿外跪滿了禦史諫臣,都未曾改變心意,即便眾臣妥協後,提出派判官知州前往閩南的諫言都沒有采納。
也好在福建大旱,並無亂象生,也並無百姓傷亡之事,這才使得官家有了堵住悠悠之口的理由。
隻是如今,中書省再諫言,官家心中怕是要有所改變了。
暗自揣測著,王繼恩不敢多言的低著頭,桌案上,參湯的煙氣還在彌漫,大殿中安靜的即便是呼吸之聲都覺得有些刺耳。
殿外風雪依舊在呼嘯一片,似乎吹得殿中的炭火都隨之顫抖。
半晌,趙光義睜開雙眼,將那幾封奏折推到一旁,提起書案上的狼毫小筆,見此情形,王繼恩忙拿過身邊的宣紙,恭敬的攤鋪開,並用墨玉鎮紙壓著宣紙,這才有退到一邊磨起硯來。
低首不敢看筆下所寫之物,待墨香飄散,筆落硯身,王繼恩忙接過已經折疊好的宣紙。
“去,交給那小子派來的人,好生的帶回去。”
領了命,正欲離去,卻又聞耳邊道,“內侍省當中可有辦事周到之人?”
愣了片刻,王繼恩俯首道,“回官家,臨華宮的殿頭洪籌倒是挺機靈的。”
“臨華宮?”
趙光義顯然沒有想到會聽到這句話來,稍後對著王繼恩笑罵道,“你這老死皮,倒是會賣乖,還不快滾!”
被一眼看出心中的盤算,王繼恩頓時口中喊著告饒之聲,繼而躬著身子往殿外退去。待走到廊簷之外,寒風刺骨襲來,他倒是不覺得冷,將左右跟著的青衣內侍擺手退去,滿是歡喜的看了看南邊的天空,笑著低語道,“咱家這是得了巧還是賣了乖?”
說完,便甩著袖子往一邊走去,留下那幾個青衣宦官不知所措的對視了幾眼,繼而又是大步的向前追去。
汴梁城外,白雪皚皚,郭淮看了看身後的張謙和李至,說道了兩句,躍身上馬再回首一望冰雪霜染的古城,眼中終究有著一絲的失落。
一旁,蕭慕春不由得歎了口氣,唯有那祝力倒是有些歡喜,汴梁繁華,幾日來雖為曾看夠,但也算是見識了,最為讓他高興的是隨雪而來,又乘雪而去,風雪之中,飛騎而行,這是何等的痛快。
“郭大哥,一路小心,見到延昭和今夕,待我和元沛兄道聲好。”
張謙比數月前清瘦了幾分,京中為官,也將他娘親給接了過來,本該意氣風發之時,卻是越發的低沉了。
若不是那雙眸子仍是明亮如初,郭淮定會覺得他受了沉重的打擊。
“是啊,郭大哥,你可要轉告延昭兄,就說李元沛對他甚是掛念,若有機會,還是早早的回汴梁來,也省的在閩地吃著苦頭。”
對著二人抱了抱拳,郭淮揚起了手中的馬鞭,馬蹄疾行,隨風踏雪而去。
風雪漫天,城東一家茶肆中,溫仲舒與韓國華盤膝而坐,身前,杯盞煙霧迷眼,二人皆不做聲。
杯盞一旁,擺著兩張宣紙,字跡挺瘦秀潤,早已很是熟悉,瘦筋藏鋒之中,卻是一首曾經熟讀的前朝離贈之作。
‘小來落托複迍邅,一辱君知二十年,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隨兄弟共團圓。羈遊不定同雲聚,薄宦相縈若網牽。他日吳公如記問,願將黃綬比青氈。’
這其中含義,怎能不知?
想著過往的種種,再看眼下兮兮之景,溫仲舒唯有一聲歎息,而韓國華,也是沉聲不語,自滿自飲起溫潤的茶水來。
磚瓦之上,冰雪層層,巷子裏略微普通的院子前,一身穿褐色襖子的小廝很是歉意的笑著道,“我家公子身子染了風寒,這兩日怕是不能到王爺府中論學說道了,還望侍衛大哥能擔待些,與王爺好生的美言幾句。”
即使如此,對方也隻能囑咐了幾句,帶著隨行的幾人往回走去,見打發了來人,那小廝忙關上木門,往屋中走去。
“他們走了?”
內堂,向敏中輕聲的問著,白皙的臉上帶著絲紅潤,似乎比往日裏的臉色都要好上幾分。
“按照公子你的吩咐,王府的侍衛並無責難,已經領入離去了。”
揮手退去了那小廝,向敏中深吸了口氣,修長的手指在桌案上的一張紙上撫摸著,稍後,閉目不語,或許是在感受那蠅頭小字中的遒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