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孝天在忙忙碌碌之中,三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是眨眼間就過去了,而這三個月的時間對他來說,雖然不算長,但是卻讓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首先這三個月之中,南麵終於傳來了消息,曆時一年多的澎湖之戰,在天啟四年的秋天,也就是八月的時候,終於落下了帷幕。
於孝天派人搜集來了詳細的消息,自從天啟四年春節過後,南居益調集了福建一帶的重兵和大批水師戰船出兵澎湖,在澎湖一帶和荷蘭人展開了一場大戰。
雖然官軍一方始終都占據著絕對的兵力和船隻數量上的優勢,但是對澎湖的進攻,卻始終都不順利,戰事始終處於膠著狀態。
一直到了七月間,南居益實在是忍受不了這種膠著的戰事狀態,從福建再次調集了三千多兵將,集結了大量的火炮和火銃,支援澎湖作戰。
明軍終於獲得了一點點的優勢,一直打到了荷蘭人在澎湖建起的紅毛城下,但是明軍的勝利也僅僅是到此為止,麵對著並不算太堅固的紅毛城,明軍始終占不了一點便宜。
荷蘭人憑借他們交好的火炮和火槍,據守紅毛城不斷的進行頑抗,讓明軍在紅毛城下始終寸步難進。
八月間南居益再一次增兵澎湖,令明軍水陸並進,三路同時對荷蘭人發動進攻,荷蘭人這才確認,這一仗繼續打下去已經沒有什麽意義了。
荷蘭人在此之前,始終懷有一種僥幸心理,認為如果明軍打不下澎湖的話,就會退走,默認了他們控製澎湖的這個既成事實。
但是仗打到了八月的時候,他們感覺到以前想錯了,大明的官員和朝廷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決心,擺出了一副誓不罷休的架勢,多次增兵猛攻澎湖,荷蘭人終於意識到,他們想要竊取澎湖作為他們和大明的通商口岸已經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
這個時候其實官府一方也是騎虎難下,過萬的官兵久懸於海上,補給對大明來說,並不容易,他們無法籌措到更多的糧餉和彈藥來滿足官兵的需要,但是對荷蘭人的紅毛城卻又久攻不下,使得他們也頗為無奈,雙方名義上是大明一方占據著優勢,但是實質上雙方卻還是處於一種膠著的狀態。
隻不過是荷蘭人一方的狀況更差一些罷了,因為荷蘭人最近的補給點遠在數千裏之外的巴達維亞,荷蘭東印度公司可以給澎湖提供的支援更是有限,更因為現如今他們的海上霸權正在受到新崛起的海洋霸主英國人的挑戰,他們更無力從本土抽調更多的兵力和船隻來東方對大明作戰。
這麽一來,也使得澎湖的荷蘭人兵力嚴重缺乏,加之海上大明不斷增加水師戰船對澎湖進行封鎖,試圖切斷他們的補給。
雖然荷蘭人憑借著有限的船隻,還是在頑強的突破大明水師的封鎖,給澎湖送來一些給養,但是這些送來的補給,卻對消耗來說,隻能算是杯水車薪,到了八月份的時候,荷蘭人的紅毛城中,已經快要彈盡糧絕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得不到足夠人員的補充,紅毛城之中的傷員無法得到有效的救治,也無法及時的送回到巴達維亞,使得他們的戰鬥減員十分嚴重。
仗打到這樣的程度的時候,對雙方來說都已經變成了一種煎熬,而這個時候雙方都又想起了李旦等人。
李旦等人其實也一直在關注著此戰的結果,因為李旦和西班牙人結有宿怨,所以很希望和荷蘭人勾搭上,和西班牙人作對,同時獲得一個穩定的合作夥伴。
所以他們在荷蘭人剛一竊據澎湖,就主動跑上了門,和荷蘭人勾結在了一起,並且給荷蘭人出謀劃策,同時還幫著荷蘭人在台灣海峽之中,攔截前往馬尼拉和西班牙人交易的中國海商的船隻,逼迫中國商人和荷蘭人進行交易。
但是大明官府和朝廷的態度,也使得他們發現,荷蘭人占領澎湖,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作為熟悉大明官方辦事方式和思考方式的李旦,就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澎湖自很久以前,就已經被大陸上的政權納入到了版圖之內,最早在宋朝的時候,就在這裏有駐軍,元朝的時候,更是在這裏設立澎湖巡檢司,大明同樣也將這裏視作大明的版圖。
荷蘭人竊據這裏,對於明朝皇帝和官員們來說,這是無法容忍的,因為如果他們急需容忍荷蘭人留在澎湖的話,就等於默認了澎湖不再是大明版圖,這就等於是失地!這個罪責是誰都不敢承擔的,一旦傳出去的話,天下人的吐沫恐怕都能將他們淹死。
所以從上至下沒有人敢說澎湖不要了,就這樣吧,給荷蘭人占去拉倒!所以既然沒人敢承擔,那麽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戰爭把它拿回來。
現如今雙方都陷入了進退不得的境地,荷蘭人繼續盤踞在這裏,已經沒有了實際意義,故此當看到雙方都騎虎難下的時候,都想到了李旦這樣的中間人,於是李旦等人便給荷蘭人指了一條“明路”
那就是讓荷蘭人退一步,到台員的大員去,而徹底放棄澎湖這個地方,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直到目前為止,大明官方尚未將台員島正式納入到版圖之中,台員到目前為止,甚至連正式的名稱都沒有,即有人稱呼它為流求,也有人稱其為台灣和台員,更有人稱其為雞籠。
台灣島目前根本就是一塊飛地,上百年來,這裏都沒有人真正的進行控製,而是成為了一些海盜們的樂園,也成為一些移民遷居的地方。
早在幾十年前,這裏還被著名的海盜林鳳占據經營過,但是後來因為林鳳力主在馬尼拉抵抗西班牙人的入侵,傾巢而出帶領所有手下前往了呂宋,最終放棄了台灣島。
而且這裏距離大明並不算遠,起碼要比馬尼拉距離大明要近,雖然地理位置沒有澎湖好,可是貴在這裏不會引起大明官府的重視,另外台灣島麵積也很大,自然資源也相對豐富得多。
於是李旦等人便給荷蘭人出主意,讓他們移居到台員島的大員一帶,重新在那裏建城立足。
另一方麵他們也跟大明官府暗中進行接觸,願意幫南居益他們這些大明官員遊說荷蘭人放棄澎湖,使得他們不必再騎虎難下,盡快結束澎湖之戰。
於是大明官府和荷蘭人雙方最終都接受了這個建議,荷蘭人在八月底的時候,終於宣布放棄澎湖,撤離這裏。
而換來的條件是大明官軍不對其進行攔截,放其順利離開澎湖,最終這場持續了很久的戰事,才算是徹底宣告結束。
而對於他們雙方來說,這件事都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南居益等大明官方的官員們,終於可以體麵的給朝廷交差了,而且他們可以宣布大捷,說是他們奮戰之下,將紅毛人逐出了澎湖,該升官的升官,該發財的發財,甚至可以從此流芳千古,在曆史上成為中國人的民族英雄。
對於荷蘭人來說,也結束了這近半年的噩夢,總算是可以喘息一下,換個地方繼續他們的工作了,不用再天天擔驚受怕,怕被人堵在城裏最終宰掉,他們來東方主要目的可是為了發財的,可不是想把自己的小命給玩兒沒了,放棄澎湖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壞事。
可是真實的情況,卻是大明一方雖然名義上獲得了勝利,但是實質上卻等於是以失敗而告終,並未真正的擊敗荷蘭人,而是最終對荷蘭人進行了妥協,放任了荷蘭人跑到了距離大陸一水之隔的台灣島,重新建起了他們的城堡,為以後埋下了後患。
而這種後患很顯然,今後於孝天要麵對了,到目前為止,曆史還在原來的軌跡上朝前保持著巨大的慣性運動著,並未脫離原來的運行軌跡,而在這條軌跡之中,卻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變數,那就是於孝天和他一手打造出來的海狼集團。
現在稱呼海狼為一個集團,已經不為過之,因為海狼在這一年多的發展之中,除了擁有了相當強的海上武裝力量之外,同時其它方麵也在急速的發展。
於孝天在繼承了當初鯊魚幫的遺產之上,開始了幾方麵的同時發展。
首先他下大力在南日島上進行懇拓,一年多下來在原來荒蕪的南日島上拓耕出了近三千畝土地,種植上了旱稻、番薯、土豆和玉米,還有少量的水稻,而番薯、土豆和玉米這三種農作物,都是近些年來才剛剛從西班牙人抑或是葡萄牙人那裏傳入到大明境內,並且逐漸被大明人接受,漸漸開始擴繁種植的。
其中引種最為廣泛的大概也就是番薯了,這東西容易種植,不太擇土壤,產量也相對比較大,可以作為一種很有效的主食或者輔食食用,於孝天到這個世上第一口吃的飯之中,就是用番薯絲和糙米煮成的粥,可見得這種東西在明末特別是南方一帶已經非常普及了。
(第二更到,再次對法號星空兄弟說聲謝謝!你們的支持讓我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