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件事也給於孝天提了個醒,他這個海盜假如想要坐地發財的話,單單有實力,有財力是不行的,他還必須要有後台,方能撐得住門麵,生意越大,就越容易受到各方勢力的覬覦,稍有不慎,他在陸上的買賣,就可能會因為得罪某個大人物,而導致他的生意沒法做下去。
這種事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陸上的權貴勢力分支錯綜複雜,本地官員、上風官員、錦衣衛、一些外放的太監,這些人背後都有一些強大的勢力給他們撐腰,雖然他們大概不會輕易興兵對他這樣的海盜進行討伐,可是一旦他們覬覦誰家的產業的話,那麽少不了就會陰招用盡,搞得你生意做不成。
於是於孝天仔細考慮了一下,覺得很有必要選一個勢力,攀交一下,作為他們茂盛源的後台,幫他們撐腰,省的動不動就有一些宵小之輩,上門欺壓一下他們。
即便他是一個大海盜,有時候遇上這樣的事情,也不能全部都靠武力解決才行,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如果想要欺負你,不見得帶兵殺出海來找你麻煩,他們隻需要使一些壞,就能在陸上斷了你的財路。
於孝天想了一陣之後,覺得還是有必要找這麽一個後台,來給他的茂盛源撐腰,而這個後台放眼福建一帶,一時間合適的人選還真是不多,與其在他們之中選,倒還不如幹脆派人去京城裏麵找門路,直接直通到天更為幹脆。
誰才是他目前為止最合適的後台呢?於孝天左思右想,最終還是把目光鎖定在了眼下已經在朝中一手遮天的魏忠賢身上。
他比誰都清楚,在天啟年間大明天下,最牛B的人物,其他人都算不上,恐怕隻能算是魏忠賢這個閹臣了。
對於魏忠賢不必贅述,他的發家史全靠當今皇帝朱由校的寵信,此獠在天啟帝在世之時,朝野之中一手遮天,權勢一時無人能出起右者,東林黨夠厲害了吧,結果被此獠收拾的是人仰馬翻,苦不堪言。
所以如果他目前想要找一個穩定的靠山的話,那麽魏忠賢無疑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至於天啟帝掛了之後,崇禎帝登基,那就再另想辦法也不遲,因為於孝天有一個天然的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曆史的走向,可以更好的把握住這方麵的方向。
於是他招來了李宜,跟李宜在他的住所之中談了半夜,李宜受到了他的點撥之後,立即便回到了福州,開始籌辦起了這件事。
以他們這樣一個海商,想要搭上魏忠賢這條線,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候不見得你有錢,就能辦成這件事,你不認識人,即便是趕著大車運一車金子,到京師去,都不見得能搭上魏忠賢的邊。
所以這件事急不來,必須要先從最簡單的地方入手,然後靠著金錢開道,逐步的接近目標,最終才能搭上魏忠賢那條大魚的線。
後世有人做過這樣的一個試驗,說這個世界上隻需要通過六個人,就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關係網就是這樣,他們盤根錯節,不一定什麽人就能接近他們所需要接近的目標,並且跟他們想要接近的目標搭上關係,關鍵是要找對人,並且金錢攻勢之下,將其為之己用,這麽一來,事情就好辦多了。
李宜一直以來,都因為於孝天曾經準確的預見過南居益會來福建就任福建巡撫之職一事,加之於孝天還預見過魏忠賢這個人將會飛黃騰達,成為一個厲害人物,這兩件事都最終應驗,使得李宜對於孝天更是不敢小覷,覺得於孝天此人不簡單,很可能在北方京師之中,認識有手眼通天之人。
這次於孝天請他到南日島商量搭上魏忠賢這條線,更是讓他覺得,於孝天肯定是有一定把握的,但是卻不方便透露,所以才會讓他從陸上想辦法,花錢打通關係,最終掛上魏忠賢這條線。
其實於孝天這件事上就想錯了,他們這種人,其實並不見得一定就要搭上魏忠賢這樣的大家夥,即便是能搭上魏忠賢手下的任何一個人,僅僅是這樣的關係,對於他們的生意來說,就已經是足夠了。
地方各種勢力,其實都在緊盯著朝廷裏麵的任何風吹草動,別說是讓魏忠賢出麵照著茂盛源了,就算是魏忠賢手底下任何一個小跟班,隻要發個聲,地方的這些勢力,也絕對連個屁都不敢放的。
李宜對此比於孝天還要明白一些,回到福州之後,便開始從一個駐福州銀礦的提督太監下手,親自登門給這個劉姓的提督太監送了一麵琉璃鏡和兩樣精巧的玻璃器。
這個劉姓太監是早年萬曆年末的時候,從京城之中,被派駐到福建銀礦的,常駐在福州城中,雖然這些年早已經成為了太監之中的邊緣人物,可是卻在福建境內還掌有實權,他之所以能久居於福建,沒有被召回到京師閑落,其實也是有相當關係門路的。
他監管著福建的銀礦,每年下來抽頭油水自然是少不了,這個劉太監也是一個聰明人,知道自己手裏麵抓著大油水,如果他想要長時間在這裏撈取好處的話,就不能吝惜花錢,所以這些年來他都緊盯著朝中勢力的變換,隨時靠著手中的銀子鋪路,始終沒有被人拿下來取代,這是需要很大的本事的。
這也是李宜最終選擇他下手的原因,像這種投效之事,劉太監自然比誰都清楚李宜的目的,更何況他也非常清楚,李宜送給他這些禮物的價值,不需要多說什麽,他就欣然接受了李宜的贈禮,並且給李宜指了一條明路,讓李宜拿著他的一封親筆信,到京師之中找一個跟他關係不錯的太監。
其實路子走到這裏,有了劉太監親筆信的引薦,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李宜立即派出手下一個機靈會辦事的管事,帶上了一批銀子和玻璃器以及數箱眼下緊俏的要死的香皂,拿上了那個劉太監給他們的介紹信踏上了北行的道路。
這件事於孝天在安排過之後,就不再繼續關注了,他覺得這條路隻是為了生意而鋪設的,而他不易出現在前台,更不易涉入過深,具體事情有李宜去辦就足夠了。
所以他的精力還是放在了經營他的各種產業方麵,漸漸的也就把這件事給淡忘了下來,殊不知他無意間指使李宜辦的這件事,對他以後的道路卻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隻是目前為止,他們誰都沒有想到,也看不到罷了。
(不廢話,今天兩更,下午還有一章!)